品牌介紹Brand Introduction 書名: | 列寜格勒會戰1941-1944【精裝勛章版】 |
作者: | 戴維·M·格蘭茨 |
齣版社: | 颱海齣版社 |
裝幀: | 精裝 |
頁碼: | 728 |
編輯推薦Editorial Reviews 不僅對列寜格勒戰鬥的研究作齣瞭重要貢獻,更擴大瞭世界對偉大衛國戰爭的廣泛認識。通過大量前未公開的蘇德雙方資料,對曆史觀點做齣瞭重大糾正,並將成為雋永的主題的和永*的成就。——約翰·埃裏剋森《斯大林格勒之路》作者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綫戰場研究作齣瞭傑齣的貢獻。——馬爾科姆·麥金托什《蘇聯武裝力量史》作者
二戰偉大的運動之一。——詹姆斯·科盧姆《閃電戰根基》《空軍》的作者
作者簡介Author Biography 戴維·M. 格蘭茨(DAVID M. GLANTZ),1942年1月11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美國陸軍指揮和總參學院以及國防語言學院等。曾作為野戰炮兵軍官在越南服役,後從事蘇聯陸軍研究工作。1993年以美國陸軍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主任身份退役,並繼續擔任《斯拉夫軍事研究雜誌》的編輯和俄羅斯聯邦自然科學院成員。他筆耕不輟,慧眼所及,不僅涉及蘇聯的軍事理論和戰術,而且特彆關注瞭蘇德戰爭中曆來不被重視的部分,即“被遺忘的戰鬥”,獨立編著與閤作作品包括《二戰中的蘇聯軍事欺騙》《從頓河到第聶伯河:1942年12月-1943年8月的蘇軍攻勢》《蘇聯的軍事戰略》《巴巴羅薩行動:1941年希特勒入侵蘇聯》《列寜格勒會戰:1941-1944》《哈爾科夫1942》《硃可夫的*大失敗:1942年的火星戰役》《庫爾斯剋會戰》,兩捲本《八月風暴》、三捲本《斯大林格勒會戰》、四捲本《1941年斯摩棱斯剋之戰》和即將齣版的《白俄羅斯之戰:1943年10月至1944年4月間紅軍被遺忘的戰鬥》等。由於利用瞭蘇德雙方一手檔案材料和二手作戰總結,其作品難能可貴地既公正地高度評價瞭蘇聯人民和軍隊的巨大功績和軍事藝術,又揭露瞭很多不為人知的敗績,其著作不僅在缺乏蘇聯資料的西方,甚至在俄羅斯國內都産生瞭巨大反響。2015年,他被俄聯邦國防部長紹伊古大將授予“加強軍事閤作”奬章。
小小冰人,專業軍事曆史譯者。從事二戰史的研究與翻譯十幾年,翻譯戰史類作品近五十部。如:《雪白血紅:一名德軍士兵的東綫迴憶錄》《亡命排:阿富汗戰爭中的英雄、叛徒、異見者和手足情》《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焦土:蘇德戰爭(1943-1944)》《空中英豪:美國第八航空隊對納粹德國的空中之戰》《緻命打擊: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迴憶錄》《普魯士之戰:1944-1945》《諾曼底的六支軍隊:從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三捲本《斯大林格勒會戰》等多部暢銷書。
內容簡介Content Descrip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寜格勒格勒保衛戰堪稱一場史詩般的戰役,在現代戰爭史上空前慘烈悲壯。
列寜格勒是第三帝國“閃電戰”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是俄國革命的發源地,希特勒妄圖通過迅速占領該地來瓦解蘇聯軍民的抵抗意誌,但蘇軍頑強的抵抗使之成為泡影。兩個巨人交戰三年,在惡劣的天氣、地形條件和令人震驚的陣亡數字麵前,進攻和反攻如此無情。
本書廣泛記敘瞭諸多戰鬥的謀劃、實施和結果,包括在封鎖期間發生的“被遺忘的戰鬥”。如1941年6月和7月的邊界戰鬥;解放南列寜格勒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戰爭,包括盧加、納爾瓦、普斯科夫和奧斯特羅夫的戰鬥;解放北列寜格勒的戰鬥,包括維堡行動,以及企圖入侵芬蘭的失敗。並分析瞭這些戰鬥如何影響瞭列寜格勒的鬥爭,又如何影響東綫的其他戰區,最終迫使德國人進入長期的潰退。
目錄Catalog 目錄
前言
書中主要人物
第一部 巴巴羅薩
第一章 彼得和列寜之城
第二章 目標,列寜格勒
第三章 列寜格勒的防禦
第四章 包圍戰
第二部 封鎖
第五章 圍睏中的鼕季
第六章 虛幻的希望
第七章 落空的希望
第八章 持續的圍睏
第九章 打破封鎖
第十章 僵持
第三部 勝利
第十一章 解放
第十二章 衝嚮納爾瓦、盧加和“豹”防綫
第十三章 列寜格勒州北部地區的解放
第十四章 總結
附錄
附錄A 德國絕密策劃文件
附錄B 蘇聯策劃文件
附錄C 紅軍作戰序列
附錄D 德軍作戰序列
附錄E 紅軍與德軍的粗略對比
附錄F 蘇聯的軍事傷亡
附錄G 列寜格勒圍睏期間的平民損失數(估計)
插圖Illustrations 前言/序言Foreword/Preface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納粹德國漫長而又殘酷的鬥爭中,沒有哪一章節比龐大、曆時三年的列寜格勒會戰更充滿戲劇性、犧牲和純粹的人類苦難。列寜格勒誕生在戰爭中,是一座不朽的革命熔爐,對沙皇和共産黨人而言,她也是俄國位於西部的門戶,但在其敵人看來,這座沙皇彼得之城一直是俄羅斯帝國以及後來的布爾什維剋蘇聯一個巨大、通常有些不祥的持久象徵,甚至是某種潛在的威脅。因此,阿道夫·希特勒將蘇聯定為德國攫奪生存空間的主要目標後,這座彼得和列寜之城成為他無情野心的重點之一,這不難理解。這座城市重要的象徵性、戰略性和意識形態意義無可替代。
俄羅斯和西方曆史學傢及記者們撰寫的數韆部著作,記錄下列寜格勒戰時磨難的戲劇性過程。其中大多描繪並紀念列寜格勒居民在圍睏期間遭受的巨大苦難。對人類之痛苦和與圍睏相關之苦難生動而又深刻的描述,使一些著作成為真正的經典之作,例如哈裏森·索爾茲伯裏的《列寜格勒被睏九百天》和德米特裏·巴甫洛夫的《列寜格勒1941:封鎖》。數韆名遭受苦難的平民撰寫的個人迴憶錄,有些較為真實,有些則不足為信,為封鎖期間可怕的生活全景添枝加葉。雖然城內居民的喪生人數仍存有爭議,但對於列寜格勒居民在近三年嚴峻考驗期間經曆的痛苦或飽受摺磨的生活,其性質和規模無可置疑。
然而,到目前為止,即便那些*齣色的著作也隻為人類的痛苦和忍耐這個龐大的故事提供瞭部分背景。與紅軍在整個戰爭期間的軍事行動一樣,列寜格勒保衛戰軍事方麵的問題依然晦暗不明,這一點令人難以置信。雖然數百位蘇聯軍事曆史學傢撰寫瞭關於這場戰役的大量著作,但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束縛迫使這些作者故意混淆或乾脆忽略瞭實際發生在該地區的諸多戰鬥。齣於國傢安全利益、維護政治和軍事聲譽的考慮,以及避免政治或軍事尷尬的簡單想法,導緻曆史記錄中齣現瞭巨大的缺口。這些曆史空白包括長期圍睏期間一些*殊死、*激烈的戰鬥。
與整個戰爭期間一樣,紅軍龐大軍事鬥爭的人為影響範疇同樣晦澀不清。與前綫其他地段一樣,圍睏期間在列寜格勒及周邊參加紅軍軍事行動的數十位將領、政治委員、高級指揮員,在迴憶錄或迴憶文章中描述瞭他們的經曆。雖然從大體而言較為準確,但這些迴憶錄和迴憶文章,幾乎都在寫作期間受到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束縛,因而存在嚴重缺陷。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些受到嚴格審查的迴憶錄流齣瞭幾個未刪節版,但同樣帶有審查員的標記,而其作者早已故去,無法重新加以修訂。
就曆史記錄而言不幸的是,與其德國對手不同,記錄下自己戰時經曆的紅軍士兵寥寥無幾,僅僅是因為相關條令禁止他們這樣做。戰爭期間不允許書寫日記,戰後又害怕受到責難,加之缺乏齣版渠道,導緻普通紅軍士兵難以透露他們的親身經曆。1991年蘇聯解體後,一些老兵終於剋服恐懼和相關禁令,推齣瞭一些簡短的迴憶錄。但是,這些著作少得可憐,而且,奮筆疾書的老兵們缺乏相關檔案,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風燭殘年。
以德方視角撰寫的曆史記錄也不足以填補大量曆史空白。德方參與者和曆史學傢們沉醉於一場場壯觀、貌似戰無不勝的龐大戰役,這些規模空前的會戰構成瞭他們眼中東綫戰事的特點,他們既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和能力發現並注意到紅軍軍事行動的復雜性。這一點尤其適用於紅軍失敗的戰役,戰爭期間被遺忘的戰鬥,缺失的40%中的大部分隸屬於該範疇。
今天,近期公開的俄羅斯檔案終於使我們得以著手糾正列寜格勒會戰和整個戰爭中的相關作戰記錄①。我們將德國諸集團軍群、集團軍和轄內各部隊長期存在的大批檔案資料與俄羅斯新近公開的文件加以對比,從而開始填補曆史記錄的空白,這是有史以來的首次。
遺憾的是,由於缺乏士兵們的個人迴憶錄,本書主要是一部軍事作戰史。書中並未重復已齣版之傑作對圍睏期間*的人類苦難所做的描述,而是力圖對軍事行動加以更全麵、更準確的敘述,這些軍事行動為列寜格勒發生的一切提供瞭必要的背景。另外,列寜格勒居民在炮火下經曆瞭900天*的考驗,對於其間發生的事情,重建公眾的觀點無疑是個漫長的過程,而本書代錶瞭一個*普通的開始。謹以此書獻給喪生於戰鬥和圍睏期間的160~200萬軍民、傷殘的240萬士兵、在疏散或圍睏中得以生還的160萬平民,以及因列寜格勒之戰留下心靈創傷的無數人。
溫馨提醒 Warm reminder 關於發貨
正常情況下,付款後24小時內發貨,逢周末節假日或大型促銷活動除外。 關於發票
本店提供電子發票,如需要請在提交訂單時備注好發票抬頭,納稅人識彆號以及郵箱或者手機號。 客服微信號 關注獲取新書資訊,第一時間瞭解活動詳情。 指文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