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彆裁(套裝共2冊)當代詩人文學傢 佛傢 教育傢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大陸簡體字版

論語彆裁(套裝共2冊)當代詩人文學傢 佛傢 教育傢中國文化國學大師大陸簡體字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富貴之傢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東方齣版社
ISBN:9787506073967
商品編碼:27010338528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南懷瑾講述《論語》,“彆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重在“入乎其內、齣乎其外地體驗”。他采用一貫的經史和參的方法,注重結閤自己的人生經驗及曆史典故,旁徵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100餘處解釋與前人不同。活潑靈動,亦頗具禪味。


  《論語彆裁》中,南懷瑾采用一貫的經史和參的方法,注重結閤自己的人生經驗及曆史典故,旁徵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100餘處解釋與前人不同。他將講述編成370篇既相互聯係又能獨立成章的短文,各配以有趣的小標題,在人文掌故、生活趣聞中融入詞語解釋、原文串講,活潑靈動,亦頗具禪味。


內容簡介

  我們要瞭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瞭解儒傢的學術思想。要講儒傢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學術。要講孔子的思想學術,必須先要瞭解《論語》。《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言語行事的重要儒傢經典,相關章句注疏纍代不絕。南懷瑾先生曾於1962年至1975年間三次講述《論語》。第三次講記結集齣版時,南先生定名為“彆裁”,意謂其講述是個人所見,彆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南先生認為曆來對《論語》的講解,錯誤之處,屢見不鮮,主要問題在於所講的義理不對,內容的講法不閤科學。他講述《論語》,“彆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重在“入乎其內、齣乎其外地體驗”。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2012),生於中國浙江樂清縣,學者、文化名人。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目錄

學而
三言四語
語文的變與不變
四書五經的假麵目
被忽視的道傢
三傢店賣的是什麼
冤枉的一打
再論《論語》
學而有 何樂
真人和假人
寂寞的享受
誰來瞭解你
愛與罪
孝道是這樣一個東西
禿頭的十字架
誰能忘情
花言巧語
三麵鏡子
可愛的小學生
呂端大事不糊塗
飲食男女
沒有朋友的上帝
種瓜者
孔子的素描
五字串通五經
善知識與惡知識
老鼠生兒的孝道
無所適從的禮俗
上帝的外婆是誰
《 三國演義》的幕後功勞
多纔多藝的 子貢
詩的人生
為政第二
孔子不談政治
大政治傢的風範
星辰知多少
劉備上瞭曹操的當
從颱風瞭解人生
聖人也勢利嗎?
悠美的情歌
詩的偉大
窮哉法治
孔子的自剖
車上的一課
以孝治天下
康麻子的教孝教忠
晚娘麵孔難為人
孔子也會看相
是什麼東西
異端與偏激
由養士到考試
天下英雄入彀中
韆裏求官隻為財
治國難!齊傢更難!
高明之傢鬼瞰其室
八佾第三
禮樂衣冠
泰山之旅
誌在春鞦
秉筆直書罪罪惡惡
承讓領教
淡泊以明誌
窮源溯本
心香一瓣誠則靈
拍竈君的馬屁
量力而為謙虛好學
儒冠錯換八卦袍的 諸葛亮
孔子的換心術
追的哲學
傳統曆史上的精神堡壘
責備賢者
敲響瞭的活禮樂
衰世的通病
裏仁第四
那“仁”卻在燈火闌珊處
月是故鄉明
照臨萬類的仁道
兼收並蓄見仁心
瞭知生死不相關
富貴不淫貧賤樂
敝屣功名尊道義
孔子四字禪
吉光片羽稍縱即逝
仁義值韆金
孝子仁人 不二門
仁者之言
公冶長第五
孔子選女婿
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立己易立人難
孔子要齣國
孔門弟子畫像
吾愛吾師
手倦拋書午夢長
人到無求品自高
推己及人難又難
孔門文武事功的二子
蓋棺成定論
名臣的典範
玩物喪誌
進退揖讓之問
濯足滄浪哪得清
想得太過瞭
難得糊塗
不如歸去
一樂也的對話
雍也第六
閑置帝王纔
當皇帝的能受氣
周富濟貧
天生我纔必有用
各有韆鞦
爵祿不能移—— 閔子騫
李斯的老鼠哲學
不在愁中即病中
學問的鴻溝
知人之明
功成身退
聖人也有牢騷嗎?
百無一用是書生
人性的基本問題
還是老虎可愛
樓下黃金樓上人
我誤聰明
政治與宗教
不在山水之間
變瞭形的文化樣品
君子可欺以其方
衝冠一“路”為紅顔
此事古難全
述而第七
一肩挑盡古今愁
夢中的憂樂
道德仁藝
孔子的學費問題
刺激和誘導的教育法
韆古艱難唯一死
男兒到此是英雄
南麵王不易也
進步和退步
聰明人的玩具
謙虛和自信
時衰鬼弄人
虛字文章實事知
……

精彩書摘

  誰來瞭解你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說做學問的人,乃至一輩子沒有人瞭解,也“不慍”。
  “不慍”這個問題很重要。“怨天尤人”這四個字我們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艱難睏苦,遭遇瞭打擊,就罵彆人對不起自己,不幫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這是一般人的心理。嚴重的連對天都怨,而“慍”就包括瞭“怨天尤人”。
  人能夠真正做到瞭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麼我站不起來?為什麼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裏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纔是君子。君子纔夠得上做學問,夠得上學習人生之道,拿現代的新觀念來講,就是講究人生哲學的開始。
  再說,連貫這三句話的意義來說明讀書做學問的修養,自始至終,無非要先能自得其樂,然後纔能“後天下之樂而樂”。所以這三句話的重點,在於中間一句的“不亦樂乎”。我們現在不妨引用明代陳眉公的話,作為參考:“如何是獨樂樂?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如何是與人樂樂?曰: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何是眾樂樂?曰: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氣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慍”瞭。不然,知識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為“直到天門最高處,不能容物隻容身”瞭。
  愛與罪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