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勒的两部佳作——《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试验的由来和人们到月球之旅的准备工作,以及成功发射的全过程。《环游月球》则讲述了炮弹飞船的太空之旅和后的返回。凡尔纳在书中所塑造的人物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作者也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用智慧和勇敢创立了科学幻想和幻想科学的小说世界,激发着人类探险的热情。
内容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收录凡尔纳的两部佳作,《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这两部小说共同讲述了一部完整的太空历险记,部《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试验的由来和人们到月球之旅的准备工作,以及成功发射的全过程。第二部《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发射之后在太空的种种历险。小说的情节奇幻惊险,充满了作者的科学设想,而这些设想在以后几乎又一一得到验证和实现。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神秘岛》、《地心游记》等科幻小说。凡尔纳的小说充满了科学元素,他笔下的许多科幻事物在现在都成为了现实。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为了有名的发明家。黄珂维,女,1974年生,陕西人,现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法语教师。曾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取得学士学位,上海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热爱文学,崇尚翻译,在各类核心或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数篇,近三年发表的文章主要有《人性的悲剧——论尤奈斯库的戏剧“犀牛”》、《尤奈斯库对戏剧“真实”的追求》、《谈“静止戏剧”理论在契诃夫戏剧中的表现》、《“终局”看贝克特戏剧中的荒原景象》、《“他人就是地狱”——淡尤奈斯库戏剧中的人际关系》等。
目录译序
从地球到月球
章 大炮俱乐部
第二章 巴尔比康主席的报告
第三章 巴尔比康报告产生的效果
第四章 剑桥天文台的回信
第五章 月亮的故事
第六章 美国人不可能不知道的事情和不再允许相信的事情
第七章 炮弹赞歌
第八章 大炮的历史
第九章 火药的问题
第十章 两千五百万个朋友和一个敌人
第十一章 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州
第十二章 致全世界
第十三章 乱石岗
第十四章 十字镐和镘刀
第十五章 铸炮庆典
第十六章 哥伦比亚大炮
第十七章 一份急电
第十八章 “亚特兰大”号上的乘客
第十九章 会议
第二十章 进攻与回刺
第二十一章 法国人怎样解决纠纷
第二十二章 美国的新公民
第二十三章 炮弹车厢
第二十四章 落基山的望远镜
第二十五章 后的细节问题
第二十六章 开炮
第二十七章 阴云密布
第二十八章 一颗新星
绕月旅行(续篇)
前序
章 晚上十点二十分到十点四十七分
第二章 初的半小时
第三章 置身之地
第四章 一点代数知识
第五章 太空的严寒
第六章 询问与回答
第七章 迷醉的时刻
第八章 在那七万八千一百一十四法里的地方
第九章 轨道偏离的后果
第十章 月球的观察者们
第十一章 幻想与现实
第十二章 细看山岳
第十三章 月球风光
第十四章 三百五十四个半小时的黑夜
第十五章 双曲线或抛物线
第十六章 南半球
第十七章 第谷山
第十八章 一些重要的问题
第十九章 与不可能的搏斗
第二十章 苏斯克哈那号的测量工作
第二十一章 马斯顿被呼唤
第二十二章 营救工作
第二十三章 尾声
。。。。。。。。。。。。。。
作者介绍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神秘岛》、《地心游记》等科幻小说。凡尔纳的小说充满了科学元素,他笔下的许多科幻事物在现在都成为了现实。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为了有名的发明家。黄珂维,女,1974年生,陕西人,现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法语教师。曾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取得学士学位,上海师范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热爱文学,崇尚翻译,在各类核心或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数篇,近三年发表的文章主要有《人性的悲剧——论尤奈斯库的戏剧“犀牛”》、《尤奈斯库对戏剧“真实”的追求》、《谈“静止戏剧”理论在契诃夫戏剧中的表现》、《“终局”看贝克特戏剧中的荒原景象》、《“他人就是地狱”——淡尤奈斯库戏剧中的人际关系》等。
读《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这个版本,我最看重的是“名家名译”这四个字。众所周知,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和感受。对于凡尔纳这样一位语言风格独特、科学知识严谨的作家,一个好的译本是至关重要的。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翻译质量不尽如人意的作品,那感觉就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在看风景,总觉得不那么真切,甚至会产生误解。而这个版本,采用了“名家名译”,这让我对译文的质量充满了信心。我期待译者能够准确地传达凡尔纳的科学构想,同时又不失他作品中那种轻松幽默的叙事风格,以及宏大的文学气魄。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本身的魅力,而不是被生硬的翻译所阻碍。这种翻译上的精益求精,不仅仅是对原著的尊重,更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负责。一本好的译本,能够让不同语言背景的读者,都能跨越时空的限制,真正地欣赏到文学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复古的质感,深蓝色的背景上,一轮皎洁的月亮散发着柔和的光辉,周围点缀着星星,勾勒出一种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太空景象。书名《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几个烫金的大字,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一场宏大的冒险即将展开。旁边“正版(编译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名家名译”的标识,更增添了一份庄重感和收藏价值。拿到手中,沉甸甸的书本,纸张的触感细腻而有韧性,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翻开扉页,扉页的设计也毫不马虎,延续了封面那种沉静而富有想象力的风格,简洁的排版,清雅的字体,让人瞬间就能进入到阅读的状态。我一直对科幻小说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充满科学幻想和冒险精神的作品。儒勒·凡尔纳的名字,在我心中早已是科幻启蒙的代名词。我曾经读过他其他的作品,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严谨的科学推理,以及宏大叙事的魅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次有幸看到《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的这个版本,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迫不及待地想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去体验一次震撼人心的月球之旅。相信这次的阅读,定会是一次充满惊喜和启迪的旅程。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科学探索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设想。《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畅想录。凡尔纳在那个年代,就能够如此细致地构思人类如何离开地球,如何到达月球,并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如此多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这本身就足以令人惊叹。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科学认知水平,以及凡尔纳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他的故事中。书中的人物设定、情节发展,以及那些令人紧张的情节,都让我对这次“月球之旅”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场文字上的冒险,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启迪,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对科学的无限遐想。
评分这套“编译文库·世界文学名著”系列的书籍,简直就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单看《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这本,它的装帧就透露着一种对经典的敬意。精装的外壳,坚固耐用,同时又显得十分大气。每一页的印刷都清晰锐利,字迹大小适中,阅读起来眼睛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内页的留白处理,既不会显得空旷,又能让阅读的节奏更加舒缓。书中的插图,虽然我还没开始细看,但从零星几页的观察来看,都是与原文内容紧密结合,充满年代感的线条画,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蒸汽朋克与科学萌芽交织的时代。这是我一直期待拥有的版本,因为我知道,一部伟大的作品,值得被如此精心和郑重地对待。我喜欢收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图书,不仅仅是内容本身,还包括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艺术美感。从封面到内页,从材质到工艺,这本书都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满满的诚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可以长久珍藏的艺术品,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文学与科学的桥梁。
评分作为一名对文学作品有着较高追求的读者,我一直信奉“好书不厌百回读”。《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这个版本,正是这样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它的“编译文库·世界文学名著”的定位,就已经说明了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希望通过这次阅读,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层面,更能深入体味凡尔纳的写作技巧,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思潮和科学进步是如何影响他的创作。我还会特别关注译者是如何处理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的理解差异,以及他们是如何保留原著的独特韵味的。每一次重读经典,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我相信,这本书也必将给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它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时代的缩影,看见人类不懈追求的梦想,看见科学的魅力和文学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