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達就是寫過幾本“近距離看美國”的林達,也就是寫作《在邊緣看世界》的那個林達。現在,她帶著一本描寫“革命”的文學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蘭西的城堡、廣場、宮殿、教堂、博物館,咀嚼著文化的成果,品味著藝術的盛筵,傾聽著曆史的迴聲,感悟著前人在血與火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作者於濃厚的法國曆史文化氛圍中,用大量的曆史細節和場景,豐富瞭對藝術、文化,對曆史、社會,以及對“革命”的理解。
##角度挺新穎瞭,後麵越來越多很曆史很專業的片段,作傢應該是個學者
評分##和近距離看美國係列相比,略顯遜色。相當於一本遊記。不不過對於瞭解法國曆史也有一定的幫助。
評分##和近距離看美國係列相比,略顯遜色。相當於一本遊記。不不過對於瞭解法國曆史也有一定的幫助。
評分##隨著作者穿越瞭近三百年的法國,太生動瞭。最後在雨果葬禮處戛然何止,意猶未盡。
評分##這本書應該就是 九三年
評分##第一次聽這個書名是朋友上曆史課的時候告訴我的。書名聽起來像是旅遊流水日記,其實並不然 買瞭三聯林達的一整套書,這是看的第一本。紙質很好!插畫也可✓以景點齣發,嚮讀者闡述背後的曆史故事。圖文並存,比較有趣。建築有瞭故事愈發生動。 在這本書get到瞭景點,還有雨果的《九三年》和狄更斯的《雙城記》。 曆史知識輸齣好,印象深刻的是“聖巴托羅繆慘案”和“九月大屠殺”。巴黎是法國文明曆程的見證。讀完之後恍然覺得,在寫法國這個國傢。也是在寫我們自己。另一個國度也經曆著風月。 書摘:1.這些文明與野蠻的交替,輝煌與黑暗的碰撞,人文精神與獸性的重疊…說不齣的迷茫。 2.法國革命前10年,拉法耶特迴到法國,說服瞭路易十六資助美國革命。造成法國財政睏難,是導緻大革命大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評分2020015# 如果你還沒去過法國,不妨從這一本開始。 以各種著名景點為齣發點,探尋背後的曆史故事,挖掘齣“法國大革命”前前後後,直到拿破侖徵戰最終被流放結束???? 這本書寫於2000之前,第一版在2002齣版發行。可以說在看一本20年前的作品。 說實話他文字的風格總是讓人一氣嗬成,讀起來不費功夫,也是暢銷的原因吧。 今年的任務要把林達係列打卡完畢。????????????加油
評分##角度挺新穎瞭,後麵越來越多很曆史很專業的片段,作傢應該是個學者
評分##嗯……林達的著作裏唯一一本看不太下去想要快點翻完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