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7117094801 | 中醫講稿係列-郝萬山傷寒論講稿 | 32 |
| 9787117096126 |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中醫名傢名師講稿叢書·輯) | 42 |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郝萬山傷寒論講稿 |
| 作者: | 郝萬山 著作 著 |
| 市場價: | 32元 |
| ISBN號: | 9787117094801 |
| 齣版社: | 人民衛生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08-01-01 | 版次:1 | 頁數:300 |
| 印刷時間:2013-04-01 | 印次:1 | 字數:220.00韆字 |
| 目錄 | |
| 緒論 一、《傷寒論》的作者 二、《傷寒雜病論》成書的背景 三、《傷寒雜病論》的沿革和《傷寒論》的版本 四、《傷寒論》的內容與貢獻 五、關於六經辨證 六、學習《傷寒論》的方法與要求 xx章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概說 xx節 太陽病辨證綱要 一、太陽病提綱 二、太陽病分類提綱 三、太陽病的自愈日和欲解時以及六經病的欲解時 四、辨太陽病傳經與否 第二節 太陽病證 一、太陽經證 二、太陽腑證 第三節 太陽病變證 一、變證治則 二、辨寒熱真假 三、辨錶裏先後治則 四、熱證 五、虛證 六、結胸證 七、髒結證 八、痞證 九、痞證類證 十、欲愈候 十一、火逆證 第二章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概說 xx節 陽明病辨證綱要 一、陽明病提綱 二、陽明病病因病機 三、陽明病脈證 第二節 陽明病證 一、陽明熱證 二、陽明實證 三、胃寒氣逆證 第三節 陽明病變證 一、陽明濕熱發黃證 二、陽明熱入血室證 第三章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概說 xx節 少陽病辨證綱要 一、少陽病提綱 二、少陽病的臨床錶現和治療x忌 第二節 少陽病證 一、少陽經腑受邪,樞機不利證 二、小柴鬍湯的其他適應證 三、小柴鬍湯使用x忌 第三節 少陽病兼證 一、柴鬍桂枝湯證 二、大柴鬍湯的適應證 三、柴鬍加芒硝湯證 四、柴鬍桂枝乾薑湯證 五、柴鬍加龍骨牡蠣湯證 第四節 少陽病及陽證的傳經與預後 【附】熱人血室證 第四章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概說 第五章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概說 第六章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概說 第七章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概說 第八章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概說 附錄 |
| 內容簡介 | |
| 郝尤山教授為教育部課程《傷寒論》創建項目負責人,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選聘的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示範教學主講人,醫藥大學*秀主講教師,從事《傷寒論》教學、臨床、科研近40年,教學縝密嚴謹,深入淺齣,注重理論結閤臨床實際。本書是在他於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舉辦的《傷寒論》示範教學的講稿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提煉而成的。 結論部分主要介紹《傷寒論》的基本情況、學習方法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辨少陽病脈證並治、辨太陰病脈證並治、辨少陰病脈證並治、辨厥陰病脈證並治、辨霍亂病脈證並結、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八章,主要結閤《傷寒論》原文,主要講述郝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與體會,重視解析該書中辯證論治的思路與方法,分析怎樣將經典中的理法方藥運用於臨床實際。 書末附有方劑漢語拼音索引和《傷寒論》條文索引。 本書可供《傷寒論》學習、研究者參考,對學習《傷寒論》和領悟《傷寒論》的精髓頗有裨益對指導實踐和提高中醫辯證論治水平也有幫助。 |
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作 者:劉渡舟 定 價:42 齣 版 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頁 數:391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7096126 ●傷寒卒病論集 ●緒論 ●各論 ●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 ●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 ●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下 ●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 ●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法 ●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 ●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法 ●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法 ●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法 ●《傷寒論》條文索引 ●方劑索引作為一名已經從事中醫工作多年的同行,我一直對《傷寒論》有著特殊的感情。在我學習和臨床的道路上,《傷寒論》始終是我學習的重中之重。當我得知有劉渡舟和郝萬山兩位大師的《傷寒論》講稿匯集齣版的消息時,我感到無比的振奮。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十分精美,紙張質量也很好,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感。翻閱其中,兩位大師的學識功底和臨床經驗撲麵而來。劉渡舟老師的講解,一如既往地嚴謹細緻,他對於《傷寒論》原文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他的講解,既有宏觀的理論框架,又有微觀的細節把握,讓我對《傷寒論》的認識更加係統和深入。而郝萬山老師的講稿,則更加側重於臨床實踐,他通過大量的醫案,將《傷寒論》的理論生動地呈現在我麵前。他對於疾病的辨證施治,既有原則性,又充滿靈活性,讓我學到瞭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書中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分析,尤其讓我受益匪淺。我曾遇到過一些棘手的病例,通過參考書中的案例和分析,找到瞭新的思路和方法。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學習《傷寒論》的工具書,更是一本指導臨床實踐的良師益友。它讓我更加堅信,《傷寒論》是中醫的瑰寶,而能夠深入研究和掌握《傷寒論》,是我們每一個中醫人畢生的追求。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中醫學習路上的及時雨!我一直對中醫充滿敬畏,但又苦於找不到閤適的入門途徑,尤其是在學習《傷寒論》這樣博大精深的經典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這套叢書的齣版,可以說是為我這樣睏惑的學子打開瞭一扇通往中醫殿堂的窗戶。劉渡舟老師和郝萬山老師都是中醫界的泰鬥,他們的講稿能夠匯集齣版,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價值。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其中的一些章節。我被兩位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學術功底深深摺服。他們對《傷寒論》的解讀,不僅是對原文的考據,更是對曆代醫傢智慧的傳承和創新。書中對一些重要方劑的講解,比如桂枝湯、麻黃湯等,都做瞭極其詳盡的分析,不僅講解瞭藥物的配伍原則,還深入剖析瞭方劑的配伍機理和臨床應用。我特彆喜歡書中通過圖示和錶格來梳理復雜的病機和證候,這對於我這樣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許多曾經讓我頭疼的辨證要點,通過這些直觀的圖錶,立刻變得清晰明瞭。此外,兩位老師在講解過程中,還常常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使得講解更加豐富,也讓我領略到瞭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學習《傷寒論》,更是在接受一種中醫思維方式的熏陶,這對於我未來的中醫學習和實踐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评分作為一個對中醫曆史和發展一直保持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瞭解《傷寒論》這門學問。然而,市麵上的相關書籍繁多,良莠不齊,常常讓我無從下手。這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瞭這本《京東圖書 正版認證 中醫圖書 中醫名傢名師講稿叢書 劉渡舟+郝萬山傷寒論講稿 70講醫學書籍全集》,實在是太驚喜瞭!首先,它匯集瞭劉渡舟和郝萬山這兩位在《傷寒論》研究和教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大師的講稿,這本身就代錶瞭極高的學術水準。拿到書後,我被其厚重的體量和嚴謹的排版所吸引。翻閱其中,兩位大師的講解風格各有韆鞦,卻又殊途同歸。劉渡舟老師的講解,如同行雲流水,將《傷寒論》的精髓娓娓道來,既有對原文的深刻剖析,又有對曆代醫傢思想的融匯貫通,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中醫的博大精深。郝萬山老師的講稿,則更具臨床指導意義,他用生動的語言,結閤大量的臨床實例,將《傷寒論》的理論化為可操作的臨床診療思路,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於名傢課堂,受益匪淺。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某些爭議性醫案的解讀,兩位大師都給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既尊重瞭曆史,又有所創新,這讓我對《傷寒論》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學習《傷寒論》的教材,更是一部展現中醫智慧的畫捲,它讓我對中醫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讓我對中醫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评分拿到這本《京東圖書 正版認證 中醫圖書 中醫名傢名師講稿叢書 劉渡舟+郝萬山傷寒論講稿 70講醫學書籍全集》時,我簡直太激動瞭!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尤其是對《傷寒論》情有獨鍾,能一次性接觸到劉渡舟和郝萬山兩位大師的講稿,簡直是夢寐以求的。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字體,這對於閱讀醫學經典來說至關重要。我尤其喜歡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處理方式,將復雜的病理機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層層剝開,讓初學者也能豁然開朗。書中穿插的許多經典醫案,不僅展示瞭大師們高超的臨床辨證施治能力,更讓我體會到中醫理論在實踐中的靈活運用。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傷寒論》的原文,但總覺得晦澀難懂,尤其是很多章節的邏輯關係難以把握。但通過這本書,仿佛有兩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在我身邊,一點點地指引我,讓我對《傷寒論》的認識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在兩位名傢的解讀下,變得生動而有血有肉。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理、法、方、藥”的係統闡述,以及如何將這些理論融會貫通到具體的臨床實踐中。例如,在討論太陽病篇時,劉渡舟老師的講解深入淺齣,將六經辨證的精髓娓娓道來;而郝萬山老師則側重於臨床應用的細節,通過大量的醫案,讓我看到瞭《傷寒論》的實用價值。這本書不僅是我學習《傷寒論》的寶貴財富,更是一本讓我重拾對中醫學習信心的啓濛之作。
评分這本書簡直就是打開瞭《傷寒論》學習的新大門!我之前一直覺得《傷寒論》是一本遙不可及的經典,雖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常常被那些文言文和深奧的理論嚇退。直到我遇到瞭這本《京東圖書 正版認證 中醫圖書 中醫名傢名師講稿叢書 劉渡舟+郝萬山傷寒論講稿 70講醫學書籍全集》,我的想法徹底改變瞭。兩位大師的講稿,真的就像是為我們這些初學者量身定做的。他們的語言通俗易懂,循循善誘,沒有絲毫的故弄玄虛。我尤其喜歡郝萬山老師的講解方式,他總能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形象。比如,在講解太陽病提綱時,他會結閤生活中的例子,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意思。而劉渡舟老師的講解,則更加注重理論的係統性和邏輯性,他的分析讓我在理解原文的同時,也能把握其內在的聯係。書中對每個證型的辨證要點、治法方藥都做瞭非常詳盡的講解,並且附帶瞭大量的臨床病例,這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的運用。我曾經在學習某個方劑時,對它的加減變化感到睏惑,但在這本書中,兩位老師分彆給齣瞭自己的思考和實踐,讓我茅塞頓開。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它讓我開始真正地體會到中醫的魅力,也讓我對未來的中醫學習充滿瞭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