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白話全譯》……
《人生哲理枕邊書》
《心態決定一切》
……
《不生氣——給大忙人看的佛法書》
第一章不生氣,一氣百病生,人生不是用來生氣的
第二章息怒火,終止內心的暴力,火海中蓮花盛開
第三章戒妄念,貪念一起即入魔障,不足之心便墮苦海
第四章寬寬心,拈花微笑,沒有解不開的心結
第五章去浮躁,般若作舟,在沉浮世間找迴迷茫的自己
第六章少煩惱,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七章除怨氣,隨遇而安大自在,你完全可以換個活法
第八章胸襟闊,做人要有雅量,做事要有度量
第九章莫較真,糊塗難得,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第十章懂忍讓,一忍可以支百靜,退步原來是嚮前
第十一章養心氣,在一片寜靜中擁有一池蓮塘
《菜根譚白話全譯》……
《人生哲理枕邊書》……
《心態決定一切》
《不生氣——給大忙人看的佛法書》
第一章不生氣,一氣百病生,人生不是用來生氣的
生氣是拿彆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捨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突然闖進來,因為同族的人都齣傢到佛陀這裏來,令他很不滿。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鬍罵之後,等他稍微安靜後對他說:“婆羅門啊,你的傢偶爾也有訪客吧!”“當然有,你何必問此!”“婆羅門啊,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那是當然的瞭!”“婆羅門啊,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這些菜肴應該歸於誰呢?”“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肴隻好再歸於我!”佛陀看著他,又說道:“婆羅門啊,你今天在我的麵前說瞭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你的無理鬍罵,那是歸於你的!如果我被謾罵,而再以惡語相嚮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肴。”然後,佛陀為他說瞭以下的偈:“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 對憤怒的人,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也能勝於他人。”婆羅門經過這番教誨,齣傢佛陀門下,成為阿羅漢。
康德說:“生氣是拿彆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當你對某人所做的某事不滿、生氣,說明此人在你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你重視、在乎此人,你不希望他所做之事會令你不快,更不希望會傷害到你。如果確實這個人在你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你生氣還情有可原。如果你們之間什麼關係都沒有,那生什麼氣呢?為瞭一個跟你毫無瓜葛的人生氣值得嗎?再進一步來說,彆人犯瞭錯,而你去生氣,豈不正是拿彆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嗎?
在非洲草原上,吸血蝙蝠在攻擊野馬時,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極其迅速地刺破野馬的腿,然後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麼蹦跳、狂奔,都無法驅逐這種蝙蝠,蝙蝠可以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直到吸飽吸足,纔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常常在氣憤、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
害死野馬的不是吸血蝙蝠,而是他們自己。動物學傢們經過研究發現,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會讓野馬死去,導緻野馬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它氣憤的性格。
俗話說:“一碗飯填不飽肚子,一口氣能把人撐死。”遇事不能控製心態,不能理智、冷靜地麵對一切,就很有可能害瞭自己。
學會節製,韆萬彆放縱自己
做人苛求自己,容易心情疲勞;放縱自己,容易誤入歧途。隨“心”所欲的結果,肯定是傷痕纍纍。為逞一時之快而以事後的痛苦為代價,實在是劃不來。總之,任何事情都要講究個度,要學會自製,韆萬彆放縱自己。
生活中小事無度,則會傷身。比如適量飲酒,活血化淤,失度則傷肝;適時睡眠,除睏解乏,過度則精神倦怠;言多必失,食多必胖。
人生如果放縱自己,沒有自製力,則會傷“心”。業餘搞點愛好,利於放鬆,可如果失度,則會玩物喪誌;工作上相互競爭可以相互促進,失度則會相互攻擊,變友為敵。
自製是一種美德,節製是一種策略,恰到好處的適度,是身心健康的前提。民間有這樣一個有關生活有度而能長壽的傳說:
在泰山腳下有一塊“三笑石”。傳說從前有三位百歲老翁,經常在這塊石頭前鍛煉身體,他們個個神采奕奕,精神矍鑠。有人問他們長壽的秘訣。
甲說:“飯前一盅酒。”
乙說:“飯後百步走。”
丙說:“老婆長得醜。”
三人說完哈哈大笑,“三笑石”因此得名。
三位壽星的養生秘訣十分簡單,卻耐人尋味。飯前適量飲酒可以開胃,飯後適當運動有助消化,而老婆醜則可能會像蘇格拉底所說:“老婆醜,可能會成為一個哲學傢”。
培根說:“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製。”為瞭幸福生活,一定要學會節製,因為放縱自己就是自殺。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同生共死,齊心協力,從寄人籬下到打下一大片江山,事業蒸蒸日上。可是,這一份偉業從關羽敗走麥城開始,就由盛轉衰——先是關羽大意失瞭荊州,被吳國生擒斬首;然後,張飛被部下暗殺;最後,劉備70萬大軍被東吳的一把火燒盡。這一連串的“倒黴事”,都是因為三兄弟的衝動。關羽的狂妄自大,為他的失敗埋下瞭伏筆;張飛為關羽報仇心切,情緒失控,以鞭打部下來發泄,導緻被害;最後穩重的劉備也失去瞭理智,不顧孔明等人的苦苦規勸,執意伐吳,結果導緻慘敗。
衝動是會受到懲罰的,西方有句民諺說:“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情緒一旦失控,心態一旦浮躁,那就好比推倒瞭命運的多米諾骨牌,壞事連著壞事,黴運接著黴運。
悲歡離閤本是常理,我們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誰沒有遇到過讓人生氣、令人氣憤的事。然而,無論從生理健康還是心理健康上講,遇到不順心的事動輒勃然大怒是有百弊無一利的。因為生氣猶如人體中的一枚定時炸彈,不僅會毀滅他人,還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林則徐自幼聰穎,但是他喜怒無常的性格讓他的父親林賓日憂心忡忡,為此,林賓日經常教育林則徐遇事不要衝動。有一天,林賓日給林則徐講瞭一個“急性判官”的故事:某官以孝著稱,對不孝之子絕不輕饒,必加重處罰。一日,兩個賊人入戶盜得一頭耕牛,又把這傢的兒子五花大綁押至縣衙,嚮縣官訴其打罵父母不孝之罪。該官一聽兒子竟然打罵父母,犯下不孝之罪,於是不問青紅皂白喝令衙役杖責其50大棍。直到這傢老母跌跌撞撞趕來說明真相,糊塗的縣官這纔想起找兩個賊人算賬,可兩個賊人早已逃得無影無蹤瞭。
這個故事給林則徐留下瞭終生難以磨滅的印象。後來林則徐做瞭高官,他的府衙裏長年掛著一塊牌匾,上書“製怒”兩個大字,以此提醒自己,警示自己。在任兩廣總督時,一次林則徐盛怒之下把一隻茶杯摔得粉碎。當他抬起頭,看到“製怒”兩字時,意識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瞭,立即謝絕瞭僕人的代勞,親自動手打掃摔碎的茶杯,以示悔過。
網上有一條微博寫道:頭頂天,腳踏地,人生全在一口氣;切記氣上有三記:慪氣賭氣發脾氣;慪氣隻能氣自己,賭氣彼此更對立;拍桌打凳發脾氣,有理反倒變沒理;人生世上不容易,作踐自己多可惜;生氣生上一分鍾,六十秒鍾沒福氣;生氣生上一小時,六十分鍾冒傻氣;生氣生上一星期,傷瞭肝來害瞭脾。
······
《菜根譚白話全譯》
······
《人生哲理枕邊書》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