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9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 作者 | 刘力红 |
定价 | 30.00元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3339198 | 出版日期 | 2006-07-01 |
字数 | 页码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522Kg |
内容简介 | |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作者以其对中医经典的执著和热爱,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解读和疑难病症研究。为了避免深奥晦涩,作者竭力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是个案特点和学术规律结合研究的典范。该书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所以它既是中医书,也是传统文化学术书,更是一本了时空与领域的人文社科书。 四气调理人论篇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这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晩乎。 |
作者简介 | |
刘力红,男,1958年生。医学博士,教授。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于院内师从陈亦人、陈治恒教授修习伤寒之学;于院外随李阳波、王庆余、曾邕生等师修习易、道、医学。现供职于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
目录 | |
序 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3.传统理论的构建 二、学问的传承 1.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 2.形而上与形而下 3.师徒相授 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1.历史的经验 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3.三种文化 4.学习经典的意义 5.认识经典与现代 6.如何学好经典 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一、伤寒论说什么 1.伤寒的含义 2.杂病的含义 3.论的含义 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1.认识阴阳 2.伤寒总说 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三阴三阳 二、阴阳的离合机制 1.门户概念的引入 2.阴阳的开合枢 3.开合枢病变 4.伤寒传足不传手 第四章 治病法要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1.下工层次 2.上工层次 二、临证察机 1.何以察机 2.十九病机 3.抓主证,识病机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一、篇题讲解 1.辨释 2.太阳释 3.病释 4.脉释 5.证释 6.治释 二、太阳病提纲 1.太阳病机条文 2.释义 三、太阳病时相 1.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2.欲解时 3.欲作时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第六章 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释 1.阳明本义 2.阳明经义 3.阳明府义 4.阳明的运气义 二、阳明病提纲 1.总义 2.脾约 3.正阳阳明 4.少阳阳明 三、阳明病时相 1.申至戌上 2.阳明病要 3.欲解时相要义 4.阳明治方要义 5.阳明欲剧时相 6.对高血压病的思考 第七章 少阳病纲要 一、少阳解义 1.少阳本义 2.少阳经义 3.少阳府义 4.少阳运气义 二、少阳病提纲 1.总义 2.别义 三、少阳病时相 1.寅至辰上 2.少阳病要 3.少阳时相要义 4.少阳持方要义 5.《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6.少阳之脉 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一、太阴解义 1.太阴本义 2.太阴经义 3.太阴藏义 4.太阴运气义 二、太阴病提纲 1.太阴病机 2.太阴的位性特征 3.太阴的病候特征 三、太阴病时相 1.亥至丑上 2.欲解时要义 3.欲剧时相 4.太阴治方要义 第九章 少阴病纲要 一、少阴解义 1.少阴本义 2.少阴经义 3.少阴藏义 4.少阴运气义 二、少阴病提纲 1.微妙在脉 2.但欲寐 3.少阴病形 三、少阴病时相 1.子者复也 2.欲解何以占三时 四、对AD病的思考 第十章 厥阴病纲要 一、厥阴解义 1.厥阴本义 2.厥阴经义 3.厥阴藏义 4.厥阴运气义 二、厥阴病提纲 1.消渴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3.饥而不欲食 4.食则吐蛔 5.厥阴禁下 三、厥阴病时相 1.丑时义 2.厥阴方义 结语 附录:《思考中医》九问 跋 |
编辑推荐 | |
★ 推荐阅读:内证观察笔记 治病书-中医破执 民间良方 民间验方 选择中医 走近中医 茶之路 中医治病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中医治病的真实境界其实就是利用“药物”的不同属性来模拟不同的方、不同的时间、空间。时间可以用药物来模拟,空间也可以用药物来模拟…… 也好,孔子也好,都非常强调“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那中医这个道是什么呢?就是阴阳,就是时方!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而这个基础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够代替。因此,欲学好中医,欲在中医这门学问里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重视经典,就必须重视这个基础学科。 这本书除了学术性外,还颇具趣味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可读性很强的好书。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要想真正读透一部经典,恐怕要穷毕生的精力才行。 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总觉得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让中医来调养。因此,说到底,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中医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就让《思考中医》来回答这个问题。 |
文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