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美金可以用來做什麼?在北京五環外購買不足一平米的麵積?入手一款限量版拉杆旅行箱?或者,完成一次長達6000英裏的壯麗行走,踏遍美利堅20個城市、200餘座著名建築,在朝陽裏大笑,最高點呐喊,暴雨裏彷徨,重逢時雀躍,星空下冥想……沿著大地的褶皺獨自前行。
85後青年建築設計師,帶你走遍美國,穿越繁華街道,閱讀經典建築,感受時代在北美大陸上留下的偉大印記。
當旅行變成一種生活狀態,當日記成為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更當建築成為聯係這兩者的紐帶時,這本《環美建築日記》就有瞭它特殊的意義。景觀中徜徉,建築中行走,為讀者,更為建築師呈現瞭一段美國建築的真實體驗。
——莊惟敏,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院長
對於建築學子,旅行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史倫的可贊之處,不僅在於54天橫穿美國的經曆,更在於之後兩年的“反芻”。看建築不能用鏡頭,要用心。
——張路峰,中國科學院大學建築研究與設計中心 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12年元月是我第三次造訪路易斯•康的薩爾科生物研究所,每每來此都被這近60年的建築與地景所感動。此次造訪結識瞭正在中庭廣場寫生的史倫,看其投入的神態應也是一位對康作品極為崇仰的建築學子。2014年8月,史倫帶著他兩年來孜孜不倦整理齣的美國的建築旅行的資訊與心得,來到颱北與我分享。年輕建築學子不但敢於逐夢,也勇於實踐,其對建築的熱情,令我感動。期待史倫的這本日記能對莘莘學子有所啓發,鼓舞建築學子們勇於逐夢。
——林誌崧,颱灣《建築師》雜誌 主編
##“城市是個實在奇妙的混閤物,以我們卑微的專業對待這個混閤物時,隻有理論知識和想象力是遠遠不夠的。”——哥們真是太謙虛瞭,你所說遠遠不夠的那些方法論和視角,足以讓大部分寫作者一生都摸不到邊界。未來的寫作屬於有門檻的這批觀察者,:-P,更猛烈些吧!
評分##太過直白地在講建築,而不是講旅行。就像是拼貼的寡淡的文章,與期待相差甚遠。
評分##清華建築學子美國考察建築遊記
評分 評分##還挺好玩的,要是十年前能和作者一起玩就好瞭...
評分 評分##對很懂建築但不愛行走,或者熱愛行走但不懂建築的來說頂多四星,對我這種熱愛行走,對建築很感興趣卻又一知半解的,值五星瞭。一直特彆希望自己老是到處跑的行為能幫助學習,但又無從下手。這本無論作為旅行指南還是學習方法,都很有參考價值。無論是填補知識空缺還是當遊記看,都超有趣。反正我這波是值瞭。謝謝作者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