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理論地理學(第二版) | 作者 | 王錚 |
定價 | 99.0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ISBN | 9787030433725 | 齣版日期 | 2015-03-01 |
字數 | 580000 | 頁碼 | |
版次 | 2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理論地理學》以地理過程和地理係統為綫索,介紹瞭理論地理學的基本問題與原理,重點敘述瞭水文、地貌、環境的地理學理論和模型,並在版《理論地理學概論》的基礎上擴充瞭區域過程、卒間(經濟)過程、氣候過程和地生態過程的理論和模型。書巾廣泛總結丫國內外有關理論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內容充實.敘述詳盡,深入淺齣。 |
作者簡介 | |
目錄 | |
編輯推薦 | |
《理論地理學》可供地理、環境、資源、人口、城市規劃、管理、經濟專業的學生、研究生、教師與科研人員參考。 |
文摘 | |
第1章 緒論 1.1 地理學與理論地理學 1.1.1 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什麼是地理學?這是一個曾經引起不少爭議,而且至今有人喜歡爭議的問題。有一句名言:“What is geography Geography is what geographers doing”,一個學科實際上是由它的學者研究對象定義的。那麼,地理學傢們在研究什麼呢?我們經常地聽到:“數學是研究數、形與代數結構的科學”“物理學是研究物質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之類的經典說法,學科為對象所定義。那麼,什麼是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呢?答案是以環境和區域為代錶或錶象的地理事物。這又有一個新問題,什麼是地理事物?對此,我們首先看一看地理學傢關心的是什麼。麵對一條河流,水利學傢關心泥沙運動力學,這是一個物理問題。然而地理學傢或者說地貌學傢關心的是心灘、邊灘的位置,關心泥沙運動産生河道塑造的問題。對投資,經濟學傢關心的是投資的時機與效益,地理學傢則考慮投資的區位、地區效應。在關心視角上,與物理學傢、經濟學傢關注的原始問題不同,在地理學傢關注問題過程轉變中,問題本身發生瞭一個特殊變化,就是泥沙運動被考慮成與地球錶層有直接聯係,投資問題被認為是發生在地球錶層的,而且強調它們的結果占有一定的空間,地理學傢絕不避開空間談投資和泥沙運動。也就是說,原始問題被定義到瞭地域上就成瞭地理學問題,事物的地域化將形成地理事物。由此我們可以建立地理學的個原理——地域化原理,地理事物是事物地域化形成的,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其他學科研究對象地域化的結果。由於地球錶層不是各嚮同性的,地域性帶來瞭地理事物的個特性——地域性分異。 僅僅有事物地域化還不足以形成地理事物。事物被地域化後,如果它並不發生與其他地域化事物的聯係從而顯示齣一種結構,則問題並不為地理學傢所注意。例如許多工程地質問題,雖依賴於地球某一錶層的具體地區,但它不是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但是,當這種工程産生瞭環境問題、人口問題時就會被納入地理學體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地域化事物呈現瞭一種結構,這種結構就是對象發生瞭與其他地域化事物的聯係。聯係的問題特徵就是結構。實際上地域化事物的結構往往如此之復雜,以至於我們在機理上不能解析它,但我們總可以觀察它的狀態,習慣上我們稱這種狀態對應於結構的地域化事物閤成錶徵為景觀。景觀本身不是地理事物的本質特性,但它卻是本質標誌,因此我們稱地域化事物轉化為地理事物的過程為景觀過裎。景觀是具體統一結構的地理事物狀態的外在綜閤錶徵,它標誌著事物終轉化為地理事物。據此建立第二條原理——景觀化原理,即地理事物是相互之間發生不可忽視的聯係而形成結構的地域化事物,這種結構與狀態的綜閤外在錶徵是景觀。這種景觀是由密不可分的地理事物構成的,因此地理事物有第二個特性——景觀係統性。 容易看到,地理事物具有地域性分異和景觀係統性,或者簡稱地域分異性和係統性,現代地理學必須且僅需把握這兩點。在王錚、夏海斌、吳靜( 2010)的《普通地理學》中,作者更多地討論瞭地理事物的這兩個性質。 地域化、景觀化的事物,即地理事物,通常具有兩種錶象。種錶象是地理學事物有一種依賴於地域特點、受製於相互聯係的運動特性和行為,我們稱之為環境。環境的意思有兩層:,它們是人類生存的地球錶層的構造元;第二,它們互為邊界。兩種特性均衍生於地理事物的相互聯係作用。事實上如果不考慮“環境”一詞具有相對於人的主體的含義,環境就僅具有上述特點。而考慮人的主體作用,實際上就是把人定義到地域上,並把注意力放到相互聯係性上,因此,人作為一個群體,本身也是一種環境。所以,如上所述來稱呼環境(地理環境)是正確的。環境就是定義到地域上的景觀化的自然客體和人文客體,它已不是“邊界條件”而是獨立的地理單元,並且其過程是自然過程。第二種錶象是地理事物會對自己所定義的地域空間發生充填,也就是使空間特化,這種特化瞭的空間就是區域,區域是地理事物的第二種錶象。這就足說地理事物具有二象性:區域性和環境性。二象性使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在有些場閤錶現為環境,在有些場閤錶現為區域,而二者的載體是地方。區域、環境、地方是現代地理學的三大對象。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地理學是研究環境、區域與地方的科學,這就像說數學是研究數、形和代數結構的科學一樣,是一個外延性定義。在有些作者的筆下,強調地理學是研究空間的科學或者說是景觀的科學。實際上空間與景觀是地理學引進的兩個理性概念,就像物理學引進的力、場一樣,它們是分析的理性工具或者說概念工具,或者是科學分析觀念,不是直接的觀察和分析對象。 在地理學發展早期,地理學傢關注具體的地方,而且由於還沒有發展起理性概念體係,以至於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地理學就是描述地方特徵的學科,因此沒有理論地理學。20世紀以來,研究環境和區域是大多數現代地理學傢從事的工作,事實上形成瞭地理學的兩個理科:環境動力學和區域地理學,使得地理學齣現分彆以環境、區域為對象的獨立學科。1997年,美國國傢研究院發布《重新發現地理學》(重新發現地理學委員會,1997,中文版,2002)提齣要繼承二者為環境社會動力學或者環境區域地理學。這裏沒有使用“社會”一詞是區域砑究一般較多地關注社會問題,而且強調環境是自然對象,其結果導緻瞭地理學的分化。然而,這種分化其實是一種發展形象,物理學從初的力學,分化熱力學、電磁學、光學和核子物理學,然而並非沒有“統一的物理學”就沒有統一的“理論物理學”。在理論物理學中,學者們用“力”、“場”這樣的概念把各分支學科的概念和理論統一起來,雖然仍然有力學理論、光學理論,但是南力學理論、光學理論閤成的統一的理論物理學成為瞭物理學的核心內容。同樣由地理學各分支理論閤成的理論地理學,也自然成為瞭地理學的核心內容。必須指齣的是,物理學對力、場概念的應用,並非隻有同時應用瞭這些概念的學科纔是物理學。同樣,沒有引用空間概念的學科也可以是地理學。在地理學中,城市地理學往往就關注城市作為總體的行為,如城鎮體係特徵,而不是一定要討論城市空間內容。 構成地理學的地域化原理和景觀化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二象性決定瞭地理學對象的性質。 地理學研究對象的個性質是它的“多學科性”。在地理事物發生地域化之前,它已經作為事物存在瞭,如前麵提到的泥沙和投資,這時,它是水利學、經濟學等單科的研究對象,地域化、景觀化,用數學的語言講是映射過程並且明確瞭結構和參數,用哲學的語言講,從一個此岸世界到瞭另一個此岸世界,彼岸世界的東西沒有變,事物的初運動特性還保持著。凶此作為彼岸世界的課題,地理事物仍然可以從其他學科的角度加以處理,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同時也是其他學科的對象,如河道演變、區域演化,其他學科也可以來處理,這就是地理學研究對象的“多學科對象性”,簡稱“多學科性”。這種多學科性,也發生在數學和天文學之中,數學處理的對象,也往往是物理學、經濟學這樣的科學學科的對象。數學是從抽象的角度再現瞭其他學科的對象,地理學是從具體的角度即地域化、景觀化再現瞭其他學科對象,並且把它們作為係統來處理。 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第二個性質是“多因子性”。形成地理事物的景觀化過程,強調瞭相互聯係性,相互聯係就使一個地理事物受到瞭其他事物的作用。一般講,某個地理事物隻與一個事物發生聯係的可能性很小,而地域空間同時含有多種地理事物,也就是一個地理事物兒乎一定與多種事物作用。地理事物本身又是其他學科範疇的事物(多學科性),因而地理學對象之間發生的因子作用不僅是數量上多,而且學科性質上也多樣化,這就是地理學研究對象的“多凶子作用性”,簡稱“多因子性”。 地理事物的地域化景觀過程還使地理學研究對象産生瞭個性質——中觀性或巨觀性,這是復雜性現象。被地域化、景觀化的事物,在物理學中是宏觀現象而絕不是物理學中的微觀現象,在經濟學中常是可以識彆個體的現象即經濟學微觀現象。這似乎齣現瞭悖論,其實這不是本質的,關鍵是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事物的統計錶象還是個彆錶象。如果是個彆錶象,它是宏觀現象,采用牛頓的分析方法處理;如果是統計錶象,它有微觀背景,藉助現代物理學思想可以處理。遺憾的是,地理學在這一點上大不同於物理學瞭。各種事物在形成一個地理事物時不能數量極多,多到1023數量級,以至於統計規律成瞭主導規律,如統計力學那樣;然而,地理事物甚至不可能有上百萬個單元。但景觀化過程又要強調相互聯係,簡單的地理事物可以認為隻有一個單元,但有分析意義的地理學研究對象,不會隻有一個單元,一定是若乾個單元相互聯係的統一體,這個單元數又不能隻有兩個。我們知道宏覡物理學處理三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已陷入“三體睏難”的睏境,所以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又不同於宏觀物理學的研究對象。鑒於地理學研究對象體係的單元個數處於宏觀物理學研究對象個數和微觀物理學研究對象個數之間,因此,我們認為,地理學對象具有中觀性( me-soscale)。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也正好介於微觀經濟學問題和宏觀經濟學問題之間,有個區域的經濟問題,它混雜瞭微觀經濟的企業行為又有宏觀經濟的人口、增長問題,個彆企業行為足以影響整個區域的經濟特徵,同時又有眾多的企業以共同加總結果影響區域,這就是復雜係統的混雜(hybrid)現象。錢學森把這種具有大量有特性個體的係統稱為復雜的開放的巨係統,為瞭紀念錢學森,本書也稱中觀性為巨觀( hugscape),強調巨觀,主要是提醒讀者,巾觀的本質不是巾等尺度,而是具有混雜特點,係統有大量可識彆的個體,而且個體之間不一樣的地位構成,也存在加總效應與個彆效應的相互作用。中觀性是宏觀事物地域化景觀化過程中賦給事物的,它使地理學傢處於一種尷尬地位,對象復雜,但基元又不是全同的,數量多而有限,運動狀態過程不能達到各態曆經,各態曆經性不成立,統計規律不穩定甚至不可信。地理學傢必須作不同於正統物理學路綫的探索。從1990年始,基於自主體( agent-based)的模擬方法興起,它正在成為地理學分析巾觀性問題的有效方法。 至於地理學研究對象的實在性是可以理解的。事物並不會因其具體化(地域化、景觀化)而失去實在性。地理學對象是實在的對象,這是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第四個性質——實在性所包含的內容。地理學對象的實在性使得地理學在理論研究方麵具有物理學研究的特徵。既然對象是實在的,它就像其他實在的物質一樣有基本的性質,不再像數學那樣去構造公理體係來展開,不能任意假設,實際的物質運動規律存在而且,認識地理學規律成瞭可能,而且“僞證”原則也因之而成立。我們隻能麵對現實的存在的地理(事物)世界,而不能去任意創造一個地理世界,去虛擬一個對地理學整體適應的公理體係。忘記瞭實在性,就忘記瞭地理學。 然而從抽象理論的角度看,我們需要一些假設來限定理論的適用範圍,它們可似稱為“公設”,我們知道“通過直綫外一點可以做且隻能做一條平行於這條直綫的平行綫”,就是一條公設。這一公設支撐瞭平麵幾何學,它抽象的物理空間是歐幾裏得空間,形成瞭豐富的理論內容。同樣,假定時空是的,雖然違背真實事實,但是作為公設,它支撐瞭經典物理學,而經典物理學,解決瞭大量技術問題。公設可以為我們構造理論,支持分析,解決一定範同內的問題。凶此理論地理學需要提齣一些公設,從而確定某些地理學理論的實用範圍,並且分析新的理性認識。 1.1.2 現代地理學的特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地理學發生瞭一係列革命,讓我們對比一下現代地理學與經典地理學的差彆,比如將赫特納(1986)於1936年所建議的地理學“體係”和“”,與《重新發現地理學》提齣的1997年的“體係”和“”,以及《理解正在變化的星球》(美國國傢科學院,2011)在2010年的戰略認識作比較,我們不能不承認,現代地理學確實發生瞭並且還在發生一係列先哲們從未認識到的變化。現代地理學已經從一個關於知識體係與科學研究方法論的母胎巾躍變齣來,發生瞭革命。革命的主要標誌不是什麼“計量方法”“行為主義”,更不是“分形理論”“後現代主義”,而是吏為根本的方嚮和體係上的。那麼,現代地理學有些什麼革命成果呢? 1. 地理學“區域 |
序言 |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