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8》
书 号:9787514708356
编 著 者: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定 价:21.00元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版本:平装16开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联合出版发行
为深化党的十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撰写了2018年通俗理论读物《新时代面对面》。目前该书已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该书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的新读本,集中回答干部群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精神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底党的十九胜利闭幕后,中宣部理论局就组织力量开展深入调研,梳理出:
目录
1 凝心聚力的“*大公约数”
2“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3强农富农的关键一招
4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一步
5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6织就老有所养的安全网
7从“单独两孩“说起
8用制度保证天蓝地绿水净
9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
10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劳
为深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帮助人们全面准确认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深入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11个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撰写了2017年通俗理论读物《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本书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际,紧密联系管党治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观点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是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
2015法治热点面对面
我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系统性地梳理自己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解,而这套书中的部分章节简直就是一份绝佳的“知识导航仪”。它并没有给我标准答案,但却清晰地勾勒出了所有关键的思考路径和流派观点。读完关于“深化改革”的几篇重量级文章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改革的复杂性,它绝不仅仅是经济指标上的提升,更涉及到权力的制衡、利益的再分配以及社会心理的适应过程。其中有一篇关于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的讨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历史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二者的侧重差异。这种将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紧迫感结合起来的写作风格,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享受。它让我意识到,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必须具备一种跨学科、全景式的视野,而这套书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不同领域的真知灼见能够在此交汇融合。
评分翻开这套精选文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思想的锐度。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教科书式解读,而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思想辩论会实录”。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部分,几位作者从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哲学层面给出了多角度的解读,有的强调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有的则聚焦于分配关系的公正性,这种多维度的交织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一时代主题的理解深度。我发现,许多我在新闻报道中模糊接收到的政策信号,经过这些思想家的梳理和提炼后,变得逻辑清晰、脉络分明。特别是那些对新兴技术如何重塑文化认同和社会关系的探讨,非常有启发性,它促使我开始思考,在技术飞速迭代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保持我们作为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追求。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场,让人学会穿透表象,直抵问题的本质。
评分说实话,我开始接触这类深度理论读物时,确实有些畏难情绪,担心内容过于晦涩深奥,难以消化。然而,这套精选集在保持学术水准的同时,意外地展现出一种面向读者的友好度。很多篇目在结构设计上非常巧妙,先以一个引人入胜的现实问题开篇,继而层层递进地引入复杂的理论模型,最后落脚于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政策建议。这种“问题—理论—实践”的闭环结构,让理论不再是孤芳自赏的文字游戏。例如,在探讨新发展理念时,有几篇文章对“创新”的内涵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解,从制度创新到科技创新,再到模式创新,条分缕析,让人豁然开朗。我尤其喜欢那些带着强烈时代关切的文本,它们的书写充满了紧迫感和使命感,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需要用更精准的理论工具来导航。这种被知识武装起来的感觉,是阅读的最大回报。
评分最近沉迷于阅读一些关于当代社会思潮和前沿理论的书籍,希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在 discussions 中掉队。我手里有几本颇受好评的文集,它们聚焦于近几年学界和政策界讨论最热烈的那些议题,那种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份详尽的“思想地图”,标示出了各个重要路口和发展方向。每一篇精选的文章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不同学者是如何解构复杂现象、提出创新性见解的。比如,关于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逻辑,以及在数字化浪潮下,传统社会治理结构面临的挑战与重塑,这些内容都极其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案例相结合的论述,它们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可感,不再是高悬在云端的概念。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思维的体操训练,不断地推着我去审视自己既有的认知框架,尝试从多维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日常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那种思维碰撞的火花,着实令人欲罢不能。
评分购买这套书完全是出于对近年来重要思想动态的好奇心。我发现,与碎片化的网络信息相比,这种经过系统梳理和专业筛选的理论汇编,更能帮助人建立起稳固的知识框架。我个人关注点偏向于社会结构变迁和文化自信的构建。书中有几篇文章专门探讨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问题,它们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理论支撑。阅读这些内容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其中的关键术语和概念辨析,比如对“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区分,这些看似细微的差别,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总而言之,这套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高精尖的理论研究与普通人对时代脉搏的感知,让复杂的时代命题变得可理解、可对话,实乃开卷有益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