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著作權閤法擁有者颱灣老古公司授權,南師生前多次加審定,風行大陸三十載,今以全新版本推齣平裝版——大陸完備、經典的南師作品集。上下五韆年,縱橫十萬裏。經論三大道,齣入百傢言。
正版全新
南懷瑾著作權閤法擁有者颱灣老古公司授權
南師生前多次加審定,風行大陸三十載,今以全新版本推齣平裝版——大陸完備、經典的南師作品集!
上下五韆年,縱橫十萬裏。經論三大道,齣入百傢言。
《易經》(又名《周易》)是我國古老的一部占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它以象徵陽的“—”(又稱“陽爻”)和象徵陰的“——”(又稱“陰爻”)為基本符號,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兩卦交相疊閤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組成)為基本圖形,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釋,闡述瞭事物和現象生成變化的法則。
本書是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易經》的講記。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紹瞭《易經》的一般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問題。後部分著重解釋瞭六十四卦(始“乾卦”,終“未濟卦”),而以對“乾卦”的解說為尤為詳細。內容包括:卦名、卦辭、爻辭,以及解釋它們的《彖辭》《象辭》《文言》等。具有深入淺齣、通俗易曉的特點。
茲經版權方颱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齣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版校訂齣版,以供研究。
南懷瑾先生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齣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世傢,自小接受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諸子百傢的各種經典。他精研儒、釋、道,將中華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旨在促進東、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颱灣創辦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南懷瑾先生在颱講學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數年,2004年落腳上海。2006年,他定居於江蘇太湖之濱的太湖大學堂,終其晚年在這裏講學、授課,培養下一代文化種子。南懷瑾先生畢生講學無數,著作豐富,著有《論語彆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近六十部作品,並曾譯成多國語言。他用“經史閤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麵取得瞭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內外各層次讀者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影響無數中外人士; 而南懷瑾先生融會東西精華、重整文化斷層的心願,亦將永續傳承下去。
《易經雜說》內容提要:
敲門磚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劇拿鵝毛扇穿八卦道袍的連瞭起來。好像學瞭《易經》以後,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的樣子。能不能達到這個程度,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易經》是不是包括瞭那麼多東西,能不能知道過去、未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很大的問題。
剛纔提到唱京劇,我們對《易經》,從京劇《三國演義》中就可以瞭解到,中國京劇非常注重臉譜和服裝,舞颱上穿件八卦道袍,我們現在看起來像是妖道,實際上八卦代錶瞭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這是我們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場來推崇《易經》的看法。
此外,我們看見京劇中的臉譜,有的在額上畫一個太極圖,就是錶徵這位劇中人的頭腦中充滿瞭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從這種戲劇藝術錶現方麵,就可以看到《易經》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視的程度瞭。這是就好的一麵看;就壞的一麵看,一提到《易經》,有人就聯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風水的、蔔卦的江湖術士。不管哪一種看法,都錶示我們對於自己文化的認識是不夠的。我們開始研究《易經》,所要走的路綫,因為大部分人,以前還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們在這裏先要使大傢知道怎樣去讀《易經》這部書,先從怎樣去認識它、怎樣去瞭解它開始。至於深入的研究,有人研究瞭一輩子,也還沒有搞清楚的,所在多有,包括我在內,研究瞭大半輩子,還跟一個初學的人差不多。實際上,講這門學問,我自己都是戰戰兢兢的,覺得自己非常膚淺,沒有辦法嚮大傢報告,不過有一點點可以提供大傢的,亦隻是一塊敲門磚而已。
潔靜精微
現在我們先說古人對《易經》的看法。《禮記》的《五經解》中,提到《易經》這門學問時說:“潔靜精微,易教也。”據說這是孔子整理《易經》以後所作的結論,對《易經》的評語。“潔靜精微”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含義卻是很廣。“潔靜”包括瞭宗教的、哲學的含義,也就是說學瞭《易經》,他的心理、思想、情緒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會非常寜靜,澄潔。“精微”兩字則是科學的,是無比的細密,所以學《易》的人,要頭腦非常冷靜。我常常告訴年輕的同學們:“晚上不要讀《易經》。”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有的人生瞭重病,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把鬼趕跑,又說《易經》一讀,鬼神聽到瞭都不安,所以夜裏不讀《易經》。而我初也很喜歡夜裏讀《易經》,可是一讀,就完瞭。以後我也就不敢讀瞭,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都不能睡覺,一個問題找到瞭答案,同時又會發生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發現問題,不斷尋找答案,不斷發現新的道理,越研究越沒完,不知不覺,就到天亮瞭。所以深深體會到古人的“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一個春天過瞭都不知道的情景。為什麼時間過去瞭都不知道?因為研究《易經》需要一個非常冷靜的頭腦,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潔靜精微”,這是孔子對於《易經》的評價,有如此之嚴重。
但是在《五經解》中,對《易經》也有反麵的批評,怎麼說呢?它說《易經》的流弊是:“其失也,賊。”就是一個“賊”字。學瞭《易經》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門左道,就賊頭賊腦,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鵝毛扇,鬼頭鬼腦地扇動彆人來造反。這是我們自己文化中對《易經》的評論,一個“賊”字的斷語下得非常妙。
曆史上漢朝的王鳳、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創業時的“秘書長”,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經》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不學《易經》的人,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大將,推崇《易經》有如此的重要。
我們知道瞭這些以後,至少可以鼓勵自己,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部書,到底畫的是些什麼名堂?非要弄個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認為房子對麵有一個什麼煞,就到街上買一個八卦迴來,在門口一掛,好像就可以保險瞭,這中間究竟有什麼作用?有沒有這種作用?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