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颱原版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梅森·柯瑞 聯經齣版 繁體中文

港颱原版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梅森·柯瑞 聯經齣版 繁體中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旭洋景輝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聯經
ISBN:9789570843743
商品編碼:25564394088
開本:18.6 x 12.8 x 2.4 cm開
頁數:288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書名: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作者:梅森·柯瑞 (Mason Currey) 

 

齣版社:聯經

 

齣版日期:2014年4月4日

 

ISBN:9789570843743

 

頁數:288

 

尺寸: 18.6 x 12.8 x 2.4 cm

 

裝幀:平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完全透視偉大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與時間分配!

 

村上春樹的小說是怎麼寫齣來的?

畢卡索、梵榖的名畫是怎麼畫齣來的?

莫劄特、貝多芬的交響樂是怎麼譜齣來的?

偉大的心靈究竟如何規劃時間,創作不懈?

他們真的是天纔嗎?還是具有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

161位古往今來偉大的哲學傢、作傢、作麯傢、建築師和藝術傢……

在《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裡,作者柯瑞一一敘述他們的日常工作習慣,

激勵你建立自己的創作儀式!

 

柯瑞書寫過去四百年來161位偉大創作者每天怎麼分配時間,運用自己大的能力,如何安排他們的作息,發揮創意和生產力。藉著撰寫這些人物日常生活平凡的細節,提供新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個性和生涯,描繪齣這些藝術傢在習慣驅使之下有趣而細微的肖像。

 

創作者怎麼纔能一邊在賺錢餬口之餘,又能創作齣意義深遠的作品?舒適和創造力是否互不相容,抑或正好相反:日常生活的基本舒適是持久創意工作的先決條件?本書提供各種例子,說明形形色色各種聰穎而成功的人物如何麵對這許多現實的挑戰,說明瞭許多宏大的創作憧憬如何轉譯為每日的工作;人的工作習慣如何影響工作本身,反之亦然。

 

知名創作者的工作習慣

例如:

 

隻要我能讓每一個新作品都比上一個有進步,讀者就不會在乎我究竟是採取什麼樣的生活型態。身為小說傢,那豈不纔是我的義務和我的優先嗎?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淩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遊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

 

你們今早來的時候先按瞭門鈴,但你們得等電梯,在你們來到我門口之前,已經過瞭幾秒鐘。而在等你們的這段時間,我就在思索我要寫的新作。

就算沒有自由的時間,安伯托?艾可說他依舊能在當中的「隙縫」中,發揮生產力。

 

當我在寫書或故事時,總是一見黎明就立刻振筆疾書。那時沒有任何人會打擾你,天氣可能或涼或冷,而你開始工作,邊寫就邊暖和起來。

海明威成年之後,天天都很早起,早上五點半或六點,曙光一現就醒來,即使前一晚爛醉如泥依舊如此。

 

時間很短,我的精力有限,辦公室是一團混亂,公寓則喧鬧不休。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那麼就隻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

1908年,卡夫卡在布拉格的勞工意外保險局找到一份差事,……但卡夫卡依舊覺得自己受到束縛。當時他和傢人住在一間狹窄的公寓裡,唯有在深夜大傢都熟睡之後,纔能專心寫作。

 

規範熱情可靠的方法,就是規範時間。

詩人奧登認為像軍事行動般精準的生活,對他的創造力有其必要,是馴服他自己時間錶靈感繆思的方法。

 

我先喝茶,然後大約十點時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一點。接著我拜訪朋友。等到下午五點,我再迴頭工作,直到九點。接續上午的工作對我毫無睏難。

波娃在工作上很少有睏難,恰巧相反──每當她休年假,要消磨兩三個月的假期時,卻常在放下工作幾週後,覺得無聊而不自在。

 

……我不用電,自己燒火開爐。到晚上,我點起舊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從井裡打水來用,自己砍木頭,煮食物。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人簡單;而要簡單是多麼睏難!

在整個1930年代,榮格以波林根塔樓為遠離都市塵囂的隱居之所,他在那裡過著工作狂的生活。

 

我一定很像咬著骨頭的狗,牠們偷偷摸摸的溜走,接著大概有半個小時,你看不到牠們的身影,然後牠們鼻子上沾著泥迴來,一副不自在的模樣。

阿嘉莎?剋莉絲蒂在自傳中坦承,即使在她寫瞭十本書之後,依然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作傢」。

 

我會吃巧剋力奶昔和四、五、六、七杯咖啡──加很多糖,巧剋力奶昔裡也有很多糖,是很濃的奶昔,裝在銀色的高腳杯裡。我會因為攝取這麼多糖而興奮莫名,腦中一下湧上許多點子!

大衛?林區另一個想點子的方法是他自1973年以來天天都做的超覺靜坐。

 

隨著你的身心習慣每天晚上固定的睡眠──六個小時、七個小時,甚至睡滿醫師推薦的八個小時,你也同樣能訓練清醒的心智充滿創意地睡眠,並且創作齣充滿想像力的清醒的夢,而那就是成功的小說作品。

史蒂芬?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寫作,包括他的生日和假日,而且他從不讓自己在達到每天兩韆字的字數限額之前停筆。

 

媒體推薦

本書值得推薦之處在於,它以精薄短小的傳記綱要彰顯瞭創意人日常作息的無限多樣、難以捉摸的愚蠢瘋狂和不變永恆。

──《華爾街日報》

 

一頁接著一頁,我們可以由數十甚至數百年把纔華發揮得淋灕盡緻的創意人工作習慣中,得到不少啟示……要是你對古往今來知名的作麯傢、作傢,和畫傢的工作習慣感到好奇,或者想要尋找方法提升你的創作習慣,那麼本書就能給你莫大的啟發。

──《美國報》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對創意人來說,是令人鼓舞的讀物,而我們其他人,則能夠藉此一探那奧妙的創作世界。

──羅娜?布林利(Rona Brinlee),書籤書店(The BookMark),為全美公共廣播電颱(NPR)作評

 

 

導言

 

一年半以來,幾乎每週一到週五的早上,我都五點半就起床,刷牙洗臉,泡杯咖啡之後,就坐下來寫過去四百年來一些偉大的心靈如何麵對這時間的要務──也就是他們每天怎麼分配時間,運用自己大的能力,如何安排他們的作息,發揮創意和生產力。藉著撰寫這些人物日常生活平凡的細節──他們什時候睡覺、吃飯、工作、憂慮,我希望能夠提供新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個性和生涯,描繪齣這些藝術傢在習慣驅使之下有趣而細微的肖像。「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能說齣你是什麼樣的人。」這是法國美食大師布裏亞?薩瓦航(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的名言,而我要說,告訴我你什麼時候吃,還有接下來睡不睡午覺。

就這方麵而言,這是本看似蜻蜓點水的書,談的是創作活動的背景,而非其產品;內容是製造,而非意義。

但難以避免的是,這也是一本相當私人的書(小說傢約翰?契佛認為,即使寫一封商業書信,也不可能不流露齣一點你的自我,可不是嗎?)在本書背後,我所關懷的主題正是我在自己生活中所奮鬥的問題:怎麼纔能一邊在賺錢餬口之餘,又能創作齣意義深遠的作品?是該完全把自己奉獻給某個計劃,還是每天撥齣一小部分時間?要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做你想要完成的每一件事,那麼你是否非得放棄一些事物(睡眠、收入、整潔的房屋),還是可以濃縮你的活動,以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事物,像我爹經常訓我的「要工作得聰明一點,而不是辛苦一點」?更廣義的說,舒適和創造力是否互不相容,抑或正好相反:日常生活的基本舒適是持久創意工作的先決條件?

在下麵的篇章裡,我不假裝能解答這些問題,其中有些或許根本不能迴答,或者隻能依不可靠的個人狀況作個別的迴答。但我努力提供各種例子,說明形形色色各種聰穎而成功的人物如何麵對這許多同樣的挑戰。我希望能說明許多宏大的創作憧憬如何轉譯為每日少量的工作;人的工作習慣如何影響工作本身,反之亦然。

本書的書名雖然是《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但我寫作的重點其實卻在於人們工作的規矩、習慣。這樣的詞彙雖然聽來平凡,甚至缺乏思考,遵循日常的作息,就像自動駕駛一樣。但日常作息其實也是一種選擇,或者是一整體係列的選擇。如果做得對,就可以當作精確測定的機製,得以運用許多有限的資源:時間(有限的資源)以及意誌力、自我紀律、樂觀的態度。固定而實在的作息就能為人的心力刻劃齣可靠的溝槽,阻擋起 伏不定的情緒。這是心理學傢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愛的主題。他認為人刻意讓部分人生成為自動駕駛模式。他說,養成好習慣就能讓我們「解放心智,達到真正有趣的行動領域。」諷刺的是,詹姆斯本人卻有拖延的毛病,永遠不能堅持規律的作息。

巧的是,正是因為一番拖延,反倒使我創作齣本 書。那是2007年7月一個週日下午,我正獨自坐在我 所工作的那傢小建築雜誌灰撲撲的辦公室裡,想要趕齣次日截稿的稿件。隻是我非但沒有全力以赴,趕緊努力,反而卻瀏覽《紐約時報》網路報,清掃我的辦公空間,在小廚房裡泡咖啡,總之就是在浪費時間。這是再熟悉不過的睏境,我本是「早起型」的人,在早上可以十分專注,但一過午餐時間就發揮不瞭什麼作用。那天下午,為瞭要讓我對自己這種頗為不方便的偏好(誰會想每天大清早五點半就起床?)釋懷,我就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其他作傢的工作習性,這種資料並不難找,而且非常有意思。我不禁想到該有人把這些軼事收集起來──因此當天下午我就成立瞭「日常作息」(Daily Routines)部落格(我那篇雜誌稿到次日早上趕在後一分鐘驚險交捲),如今就成為這本書。

這部落格原是無心插柳;我隻是把我由傳記、雜誌側寫、報紙訃聞等等文章上看來名人的作息貼在部落格上。至於本書,我搜羅瞭更廣泛、資料也更深入的作品,同時也儘量維持文章的簡短和多樣,以保持其吸引力。

我儘可能讓我的人物自己發言,用引述自他們的信件、日記,和訪問中的言語。我也由二手資料搜羅瞭他們作息的摘要,如果有別的作傢精彩的說明瞭主題人物的習慣,那麼我就引述其大作,而不再重寫。我要在此說明的是,若非採用數百位傳記作傢、新聞記者,和學者的研究與作品,本書根本無法成書。 在匯整本書的各個條目時,我也一直謹記V. S. 普瑞契特(V. S. Pritchett)在1941年寫的一段話。普瑞契特在寫到英國歷史學傢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著有《羅馬帝國衰亡史》)時,提到這位偉大 史學傢極其勤勉,即使在服兵役時,吉朋依舊找齣時間來作學術研究,他行軍時還隨身帶著羅馬抒情詩人賀拉 斯(Horace)的作品,在帳篷裡則讀異教徒和基督教神學書籍。普瑞契特寫道:「這些偉大的人物遲早都會變成一個模樣,他們從不停止工作,絕不浪費一分鐘,這真教人沮喪。」

哪一個有抱負的作傢或藝術傢會沒有這樣的感慨呢?看到過往偉人的成就一方麵具有啟發性,一方麵卻又教人洩氣。但是當然,普瑞契特還是錯瞭。因為在每一位孜孜不倦、從不停止工作,也絕不自我懷疑或齣現信心危機,教我們這些凡人自嘆不如的吉朋身邊,同樣也會有一個威廉?詹姆斯或者法蘭茲?卡夫卡這種虛擲光陰的偉大心靈,他們徒然的等待靈感降臨,體驗到瓶頸和文思枯竭的摺磨,因為懷疑和不安而焦慮痛苦。在現實中,本書描繪的大部分人物則都介於其中──他們全心投入日常的工作,但卻永遠對自己的進展沒有完全的信心;永遠小心翼翼,生怕有朝一日前功盡棄。所有的人都找齣時間完成他們的工作,但究竟他們怎麼架構自己的生活,達到這樣的目標,則有無盡的變化。

本書談的就是這樣的變化,而我希望各位讀者能夠覺得受到鼓舞,而非沮喪打擊。在寫作期間,我常 想到卡夫卡在1912年寫給戀人菲利絲?包爾(Felice Bauer)信中的一段話。他對自己狹隘的居住環境和呆闆的日常工作感到洩氣,不由得抱怨:「時間很短,我的精力有限,辦公室是一團混亂,公寓則喧鬧不休。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那麼就隻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可憐的卡夫卡!然而我們之中又有誰能期望過著輕鬆愉快的生活?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大半的時候都是寸步難行,而卡夫卡巧妙的迂迴前進與其說是破釜沉舟,不如說隻是個理想。而接下來的篇章則告訴你該如何迂迴前進。

 

內文選摘

 

W. H. 奧登(W. H. Auden,1907–1973,英國詩人、劇作傢、文評傢,後歸化美國)

「智者的常軌,乃是雄心之明證。」奧登在1958年如是寫道。如果這話是真的,那麼奧登自己就是當年雄心勃勃的人。這位詩人講究準時到瞭強迫的地步,終其一生都以精準的分秒過活。他的一位客人曾說:「奧登一再的看錶,不論是吃、喝、寫作、購物、玩填字遊戲,甚至等郵差按鈴,都分秒不差,並且還有相配的作息。」奧登認為像軍事行動般精準的生活,對他的創造力有其必要,是馴服靈感繆思按照他自己作息時間的方法。他曾說:「現代的禁欲主義者知道,規範熱情可靠的方法,就是規範時間:決定你這想要或者該要做什麼,接著天天在準確的同一時刻去執行,熱情就不會為你惹上麻煩。」

奧登每天早上六點一過就起床,沖好咖啡,或許玩一下填字遊戲,然後馬上就開始工作。他的頭腦由上午七點到十一點半清楚,而他很幾乎從不會辜負這一段時光。(他很不屑夜貓子:「惟有『世上的希特勒』纔會開夜車,真誠的藝術傢絕不會這樣做。」奧登通常在午飯之後又重新伏案工作,直到傍晚。晚上六點半,詩人準時開始餐前雞尾酒的輕鬆時光,他親自為自己和客人調製幾杯伏特加馬丁尼。接著上晚餐,提供大量的葡萄酒,然後再斟上更多的葡萄酒,大傢也打開瞭話匣子。奧登很早就上床,從不會超過十一點,他年紀大瞭之後,上床時間更提前到九點半。

為瞭維持自己的活力和專注力,這位詩人服用安非他命,每天早上吃一劑苯丙胺(Benzedrine),就像許多人每天吃維他命丸一樣習以為常。晚上他則服用速可眠(Seconal,又稱西可巴比妥,中樞神經抑製劑)或其他鎮靜劑助眠。這樣的習慣──他所謂的「化學人生」,維持瞭二十年,直到後藥力失靈為止。奧登認為除瞭酒精、咖啡,和香菸之外,安非他命也是「心靈廚房」中的「省力工具」,儘管他明知「這些裝置非常粗糙,很容易傷害廚師,而且老是會齣差錯。」

 

西濛?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國存在主義作傢,女權運動創始人)

「我總是匆匆忙忙開始工作,雖然大體說來,我並不喜歡開始。」1965年,波娃接受《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時這麼說:「我先喝茶,然後大約十點時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一點。接著我拜訪朋友。等到下午五點,我再迴頭工作,直到九點。接續上午的工作對我毫無睏難。」的確,波娃在工作上很少有睏難,恰巧相反──每當她休年假,要消磨兩三個月的假期時,卻常在放下工作幾週後,覺得無聊而不自在。

雖然波娃以工作為優先,但她的日常作息也以她和沙特(Jean-Paul Sartre)的關係為重心。這段關係由1929年一直延續到他1980年去世為止。(他們的關係是知性的夥伴,又帶著一點詭異的性成分。根據沙特在關係之初所提齣的條約,雙方都能擁有其他的愛人,但必須把一切坦白告知對方。)一般說來,波娃上午都獨自工作,接著和沙特共進午餐。兩人下午在沙特的公寓裡沉默的一起工作。晚上,他們一起去參加沙特預定參加的政治或社交活動,要不然就一起去看電影,或者在波娃的公寓裡喝威士忌,收聽廣播。

法國製片人剋勞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1952至59年是波娃的戀人,他曾親自體驗過這樣的安排。他描述兩人在波娃巴黎公寓同居之始的情況如下:

 

天早上,我想賴床,但她已經起身漱洗,坐到工作桌前。「你在那邊工作,」她指著床說。所以我起身坐在床沿吸菸,假裝在工作。我不記得她有嚮我說任何一個字,直到午飯的時間來到。接著她去找沙特,他們共進午餐,有時我也加入。然後到下午,她去他傢,兩人工作三、四小時。接著是開會和約會。稍後我們見麵,共進晚餐,而她和沙特幾乎總會單獨坐在一起,由她評論他當天所寫的作品。接著她和我迴到公寓睡覺。沒有宴會、沒有招待會,沒有布爾喬亞所著重的價值。我們完全避免這一切,隻在乎基本的事物。這是一種整潔乾淨的生活,是刻意創造的簡單,讓她能做她的工作。

 

卡爾?榮格(Carl Jung,1875–1961)

1922年,榮格在瑞士小村莊波林根(Bollingen)買瞭一小塊地,在蘇黎世湖畔興建瞭兩層樓的石造房屋,接下來數十年,他修改擴建瞭這幢世人稱為波林根塔樓(Bollingen Tower)的屋子,增建瞭兩座較小的附樓,並用牆砌瞭庭院,戶外有很大的火坑。不過即使有這些增建,房屋本身還是原始的居處,凹凸不平的石闆地麵上,既沒有地闆,也沒有地毯,既沒有電力,也沒有電話。屋裡靠柴火取暖,烹飪則是用油爐,的人造光源是油燈。水得由湖裡打來煮開飲用(後纔裝瞭手動抽水機)。容格寫道:「要是十六世紀的人住進這幢房子,那麼隻有煤油燈和火柴對他是新鮮事。至於其他部分,他都很熟悉。」

在整個1930年代,榮格以波林根塔樓為遠離都市塵囂的隱居之所,他在那裡過著工作狂的生活,每天有八、九小時都在看病人,並且經常講課和主持研討會。也因此,幾乎他所有的著作都是在假日寫的。(儘管許多病人都依賴榮格,但他還是毫不避諱大大方方的去休假,他說:「我已經明白,如果纍瞭,需要休息瞭,還依舊去工作的人是傻瓜。」)

在波林根塔樓,榮格上午七點起床,嚮他的鍋碗瓢盆道過早安,然後「花很長的時間準備早餐,通常都包括咖啡、義大利香腸、水果、麵包,和牛油,」傳記作傢羅納德?海曼(Ronald Hayman)記載道。他通常會在早上用兩個小時專心寫作,剩下一整天的時間則在私密的書房裡畫畫或沉思、到山上去散個長步、接待客人,以及迴那每天源源不絕的來信。他在下午兩、三點時喝茶;晚上則喜歡為自己準備豐盛的一餐,往往先來一點開胃酒,他稱之為「晚酌」(sun-downer)。上床時間則為十點。「在波林根,我置身真實的生活,我是深沉的自我,」榮格寫道:「……我不用電,自己燒火開爐。到晚上,我點起舊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從井裡打水來用,自己砍木頭,煮食物。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人簡單;而要簡單是多麼睏難!」

 

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

海明威成年之後,天天都很早起,早上五點半或六點,曙光一現就醒來,即使前一晚爛醉如泥依舊如此。他的兒子葛瑞格雷說他似乎不受宿醉的影響:「我父親總是神清氣爽,彷彿剛在防音室戴上眼罩睡瞭一個甜覺一樣。」1958年海明威接受《巴黎評論》訪問時,說明瞭他怎麼運用那些早起的時間:

 

當我在寫書或故事時,總是一見黎明就立刻振筆疾書。那時沒有任何人會打擾你,天氣可能或涼或冷,而你開始工作,邊寫就邊暖和起來。你讀讀自己寫瞭些什麼,而由於你在停筆時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因此你就由那裡接著寫,寫到你還有靈感,而且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之後停筆,然後去過你的日子,直到第二天你再拿起稿子來為止。你早上六點已經起身,可能一直寫到中午,或者更早就結束。等你停筆時,你一方麵是空虛的,但另一方麵卻又一點也不空虛,而是實在的,就彷彿你已經和你所愛的戀人行瞭魚水之歡一樣。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傷害你,沒有任何事會發生,沒有任何事有任何意義,直到第二天你再做一次。難以度過的是在來到第二天之前的等待。

 

海明威並不像流行的傳說那樣,每一次寫作都先削尖二十枝二號鉛筆──「我從沒有同時擁有二十枝鉛筆,」他說麼告訴《巴黎評論》──不過他的確還是有自己的寫作怪癖。他站著寫作,麵對著及胸高的書架,上麵放著一颱打字機,打字機上麵還有一塊木製的閱讀闆。他的初稿是用鉛筆寫在斜放在闆子上的蔥皮紙(onionskin paper,薄的半透明紙)上,如果寫作順利,海明威就會抽掉闆子,直接用打字機。他在圖錶上追蹤自己每天的產量──「這樣纔不會欺騙自己,」他說。如果寫作進行得不順利,他就會放下書稿,先去迴信,這讓他能夠休息一下,暫時擺脫「可怕的寫作責任」──或者,如他有時候說的,「可怕作品的責任」。

 

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1949年生)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淩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遊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我保持這樣的作息,天天如此,從不改變,」2 港颱原版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梅森·柯瑞 聯經齣版 繁體中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港颱原版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梅森·柯瑞 聯經齣版 繁體中文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港颱原版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梅森·柯瑞 聯經齣版 繁體中文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港颱原版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梅森·柯瑞 聯經齣版 繁體中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港颱原版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梅森·柯瑞 聯經齣版 繁體中文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