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描写真实航海生活的纪实体小说。作者是远洋船长,大半辈子在海上生活,爱好读书写作,他用日记体小说的形式,撷取航海生涯中的若干精彩片断,浓缩成海上一年,生动、老到地写出了远洋渔业船员在海上*环境里的真切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在海上和异国的新奇见闻,以及船长本人的航海哲学与人生体悟。书中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开放进程,精彩纷呈,好看,耐品。这是一本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书: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内容丰富,故事引人入胜,读之欲罢不能。特文艺范儿的老船长,为你讲述大海的丰富与变幻、迷人的异域风情、闯海人的爱恨情仇、家庭的悲欢离合等独特生命旅程的探索与发现:海盗、游击队、妓女、海关官员、船员、渔工等各色人等;从东南亚、港台、日韩到俄罗斯风情;与军舰冲突,与海盗周旋,与狂风巨浪生死搏斗等海上冒险……航海地图、气象图、工作日志等手资料呈现原生态的海上生活。 作者简介 薛福来,194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1962年进入辽宁省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先后在渔船、冷藏加工船、油轮、远洋运输船担任职务船员,一等远洋船长,其间也曾应邀去外省渔业公司担任船长,并为渔业公司培训各级别职务船员和船长。担任远洋船长期间,驾船航行世界各大洋,停靠多个国家,在各种复杂状况下,维护了国家荣誉和尊严,确保了船舶和人员安全。1996年退休后,主要从事渔业船舶船员的职务和安全培训教学工作,曾应邀去国外培训中国船员,教过的学生上万人。爱好读书写作,曾在大连《海燕》杂志和辽宁出版社发表小说。 目 录
引子 1
1994年
2月 /4
我们到了艇甲板,洪才抓住救生艇的系绳,正要把被掀开的帆布艇罩一角重新捆好,我摆摆手,又解开一圈系绳,低声对他说:“别动!”我快步回到驾驶室,打开探照灯,让它那强光直射到艇里面。
原来在这里!艇内蜷缩着两个人。我用对讲机通知了洪才。只听洪才大吼一声:“出来!”这一声压过了风声,震惊了全船。
两个黑影从艇里爬了出来。我朝洪才他们喊:“小心凶器!”
3月 /13
天色渐晚,我们回船的路上没有路灯,我一个人落在后面。一个拐角处,窜出两个人,我还没反应过来,两只胳膊已经被拽住,再一看,原来是两个年轻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我正挣脱,迎面又冲过来一个女子,一把将我抱住。这女子功夫何其了得,双臂一起用力,下肢和臀部随之前后摆动,嘴里发出叽嘎叽嘎的叫声。
我被三个女子弄得动弹不得,急得大喊:“快点救命啊!”
4月 /55
海盗船刚接近我船驾驶室,枪声就响了,朝驾驶室射来,打在钢板上,作响。
我从左舷侧门玻璃观察海盗动向,只听呯的-声,侧门玻璃被炸开,碎玻璃乱飞,散落地上。手握舵把的小吉望我一眼,惨笑着,额头渗出了汗珠。
海涛惊呼:“船长,你脸上流血了!”
5月 /80
台湾渔船富锦号来转载,我走到甲板,请章船长上船。此人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微胖,一个劲儿摆手,说丰顺轮太高,上下不方便。我知道他是找借口——上次“大头”已告诉我,章船长是国民党的支部书记。
我笑说:“你别跟我装了,我知道你是国民党的支部书记,我们船上有共产党支部书记,现在国共两党要再次合作,先从咱们基层开始,您不上来,怎么合作?上来吧章船长,唠唠家常,没事呀。”
6月 /106
港内信号台呼叫:“丰顺轮船长,你现在航速几节?”
“八节。”港内限速八节。
“你胡说,你以为我看不见吗?!”
我胡说,这是真的,但在国外,港务人员不会这样说话。他们会说:“船长先生,请您把船速降至港口规定的八节以下,以保证港内航行安全,谢谢船长先生。”
7月 /137
一阵闷雷般的隆隆声从船尾方向传来,我寻声望去,惊恐地发现,在我船与渔船中间,小艇左前方的海面上,突现一巨形灰色鲸鱼的背鳍。我赶忙在对讲机里呼叫洪才:“左前方有一条鲸鱼,赶快转舵避开,快点!”
洪才急速转舵,快速向渔船船首驶去。那鲸鱼轰的一声跃起,弓着磐石般的脊背,头顶喷着泉水似的水柱,好家伙,它足有二十多米长。轰隆一声,它跌进水里,浪花飞溅,刹那间不见了踪影,不知下一次会从哪里冒出来。
8月 /162
推杯换盏,李先生已显醉态,指指点点,很是高兴。后来,他起身去厕所,回来时趁人不注意,偷偷把剩在一边的半瓶白酒揣进西装兜里,若无其事地坐回位子上。这一切都让我看在眼里。看来,他并未真醉。
我让老关拿一瓶古井贡酒送给李先生。他再三感谢。我本来想说看见他拿半瓶酒才送给他一瓶,忍住了。
9月 /186
偏北风虽然已降至六级左右,但在无风三尺浪的大洋里,涌浪很大,船横向摇摆也大,如果浮动靠泊转载,船会发生碰撞,吊在空中的鱼包也会大幅摆动,比较危险。我们商定,华沙号顺浪前行,丰顺轮用稍快的速度去接近、靠拢它。这在船舶操纵上的难度可想而知——一艘船去靠泊固定的码头都要十分谨慎,要在起伏不定的大洋里去靠一艘在风浪间摇摆的航行船,难度可想而知。
10月 /200
我摇头:“这不行,船长,这不是几瓶啤酒的问题。是中国国庆日,我们大副送给中国船员几瓶啤酒是让他们庆祝自己国家的生日,这难道有错吗?可你不仅谩骂我们大副,还侮辱我们国家!如果有人像你这样侮辱你的国家,你会不会生气?”
11月 /235
我举起望远镜朝右前方的海面望去,两只海鸥在一块漂浮的长条木板上转来跳去,木板中间,好像有个什么东西。丰顺轮驶近一点,那木板上现出一堆黑色东西,像人的头发,我忙发出舵令:“右舵。”丰顺轮朝那块木板驶去,并把它让在船的南侧下风处。此时,我用望远镜清楚地看到,海鸥已被惊飞的木板上趴着一个女人!
12月 /262
我出了驾驶室侧门,往海里一望,坏了!船舷边的海面上浮动着一片柴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舷边近水的圆孔还在咕咚、咕咚地往海里冒油。我跑回驾驶室,抓起电话打给机舱:“马上停止倒油,油都倒到海里去了!”放下电话,我马上拉响室内警报。
1995年 /296
1月
睡梦中,我被恶浪砸醒,凄厉的风声从门缝钻进室内。下了床,船大幅度的横摇险些把我掀倒。我冲出室外,手把扶梯登上驾驶室,小徐说,正要派人叫我,海浪突然增大,船摇得人都站不住了。老寇也来到驾驶室,眼神有些惊惧。没等我说话,又一个巨浪轰然一声从天而降,丰顺轮全身被海浪覆盖,船身急剧向左舷倾斜,没把住物件的老寇被狠狠掼到右舷门上,嘭的一声过后,哗啦一下,门上的玻璃窗被他撞碎。
后记 /323
前 言 引子我一直对航海生活充满了好奇,但很多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总是过于浪漫化,或是充满了冒险传奇。《海上一年》恰恰打破了我之前的这种刻板印象,它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现了海上生活最本真的一面。薛福来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匠,用最直接、最实在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航海的日常。从黎明前的出海,到夜晚的星空下的值班,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细节。我特别喜欢他对船上各种设备、操作流程的细致描写,虽然我未必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但那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以及对每一个环节的重视,都让我深刻体会到航海工作绝非易事,它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书中所描绘的船员们,也不是那种孤胆英雄式的形象,而是一群有血有肉、在有限空间里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普通人。他们之间可能也会有小摩擦,会有思乡之情,但更多的是相互的依靠与扶持,以及在共同目标下的默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航海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在挑战极限环境中,人性的闪光点。
评分这是一本极其“接地气”的航海纪实,说它“接地气”,是因为它没有丝毫的虚浮和矫揉造作,而是完全基于真实的航海体验。薛福来先生作为一位资深船长,他的文字本身就带有天然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我特别欣赏他那种观察的敏锐度和记录的精准度。比如,他如何描述船只在不同海况下的不同反应,如何捕捉瞬间变化的天气信号,这些都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故事,而这个故事,恰恰是发生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书中的情感表达也非常克制,但正是这种克制,让那些不易察觉的温情与力量更加动人。我想象着他在甲板上,望着远方,心中涌起的各种情绪,那些对家人、对大海、对生活的复杂情感,都被他巧妙地融入了日常的航海记录中。这本书不提供任何心灵鸡汤式的慰藉,但它通过展示一种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和面对挑战时的从容不迫,给予了读者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评分《海上一年》给予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辽阔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关于缓慢、关于坚守的书,简直是一种奢侈。薛福来老船长用他的日记体叙事,将时间拉长,让读者得以跟随他的脚步,体验一段漫长而充实的航程。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艘船上,感受着潮起潮落,看着日出日落,与海风对话,与星空交流。书中的“汪洋里的一条”,不仅仅是对船只的比喻,更是对人类在浩瀚自然面前渺小却又顽强的生命的写照。老船长并不刻意去渲染孤独,但他笔下的每一处留白,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那种与世隔绝的孤寂,以及在孤寂中孕育出的深刻思考。他记录了机械的重复,也记录了内心的风景,他对家人的思念,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意义的探寻,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缓缓渗透出来,直击人心。这本书不属于那种能让你拍案叫绝的娱乐性读物,但它却能在你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评分这本《海上一年》简直是把我带进了那个波涛汹涌、星辰大海的真实世界!薛福来老船长的笔触朴实却充满力量,他用最真挚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航海画卷。我仿佛能闻到海水的咸味,感受到船身在巨浪中摇曳的颠簸,听到海鸥在甲板上盘旋的鸣叫。书里没有那些虚构的惊险刺激,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只有日复一日的机械操作,严格的航海纪律,以及面对茫茫大海时,船员们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他笔下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无论是描绘如何精确地辨认星象来导航,还是讲述如何巧妙地处理复杂的船务,亦或是记录下船员们在漫长航程中,如何与孤独为伴,如何通过点滴的互动来维系彼此的温暖。特别是那些关于天气变化、海况预测的描述,既有科学的严谨,又饱含着老海员的经验与智慧,让人在惊叹之余,也对这份职业充满了敬意。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聆听一位智者在低语,他将毕生的阅海经验、人生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字里行间,让我这个陆地上的普通读者,也能窥见那片神秘而壮阔的蓝色世界的一角。
评分《海上一年》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实地展现了一群人在一个特殊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它不像一般的小说那样有明确的主人公光环,也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设置的情节跌宕。薛福来先生以一种近乎流水账的方式,记录着每一天的航海日志,但正是这种朴素的记录,却折射出了航海生活的丰富与复杂。我看到了船员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也看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爆发出的坚韧与智慧。书中的语言风格极为朴实,没有华丽的修饰,却充满了生活的质感。我能感受到船舱里的闷热,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以及在漫长航行中,那种不易言说的思念。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歌颂什么,他只是忠实地记录,但正是这种忠实,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航海人是怎样的。他们不是天生的冒险家,更像是一群肩负重任的职业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读这本书,让我对“职业”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些在海上默默奉献的人们,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