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夏江河传丛书——黄河传
定价:54.00元
作者:陈梧桐,陈名杰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109733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自西向东流淌奔腾在祖国北方大地上的黄河,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摇篮。黄河不仅是我们的母亲河,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滔滔不绝的黄河水,以她那劈山斩石、百折不回、汹涌磅礴、一往无前的雄伟气魄和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的恢宏气度,熏陶、污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铸就了他们自强不息、蓬勃向上、兼容开蓄,厚德载物的性格。
内容提要
《华夏江河传记丛书》这套传记丛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书或地理书,也不是旅游指南,而是以江河为载体,综合历史、地理、环境、生态、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多个学科,糅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写出江河的共性,又突出每条河流的个性,展示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历史的久远、文化的厚重、思想的深邃和江河的魅力,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黄河传》分册,书中记录了黄河的概况。
目录
自序
一 一个生命的诞生
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形成
河源高悬云天外
横跨三大阶梯
汇聚百川,东流人海
二 黄河文明的初曙与勃兴
黄河儿女初出世
文明的发祥
氏族社会的晚秋时节
炎黄二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黄河岸边崛起的奴隶制王朝
独领的农业和手工业
文字的发明与发展
三 黄河两岸的动荡岁月
黄土地上的争霸与变法
铁器的应用与城市的发展
黄河河道的变化与航运的发达
黄河流域的“百家争鸣”
四 黄河流域的大统
政治中心的形成
黄河流域的开放与上游地区的开发
繁荣昌盛的经济文化
黄河的改道与治理
五 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的大潮
胡汉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儒、玄、释、道的并立
在乱世中曲折流淌的黄河文化
六 鼎盛时期的黄河文明
黄土地上的封建盛世
全方位开放与对外文化交流
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
航运的发展与河患的治理
七 折入迟暮的黄河文明
北京城、京杭大运河与明长城
在波谷中徘徊的黄河流域经济
频繁的水患与黄河的治理
缓慢发展的科技文化
八黄河儿女不可辱
不屈的黄河儿女
黄河在呜咽,黄河在咆哮
黄河儿女站起来了
九历史遗留的巨大创伤
水土流失的惨象
河床抬高,迁徙不定
洪水泛滥的遗患
十 五十余载建设换新颜
全流域的综合治理
缀在母亲河胸前的璀璨明珠
黄河流域经济的腾飞
崛起在黄河两岸的城市家族
十一 再接再厉潜新篇
震撼人心的警钟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治黄新路
迈步走向未来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后记
作者介绍
陈梧桐,1935年生,福建安溪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原历史系主任。曾任中国明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及朱元璋研究会理事,现任中国明史学会和朱元璋研究会顾问。出版《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自从出了朱皇帝》《古代民族关系论稿》《履痕集》《明史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当初拿到这本书,我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毕竟,关于黄河的书籍市面上并不少见。但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史料堆砌,也不是那种夸大其词的传奇故事。作者用一种非常细腻、深沉的笔触,去触碰黄河最柔软的内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黄河“性格”的刻画,时而温柔似水,滋养两岸生灵;时而咆哮如兽,吞噬一切。这种变化无常,恰恰是生命最真实的写照。读到关于不同朝代黄河治理的篇章,我能看到人类智慧的进步,也能看到历史的循环往复。它让我思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读到书中关于普通人生计与黄河命运息息相关的描写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河流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民的书,关于一个民族在母亲河身边生生不息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画卷,翻开它,仿佛能听到黄河奔腾不息的咆哮,感受到它承载的厚重文明。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和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黄河,这条母亲河,自然是绕不开的焦点。这本书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黄河从远古的传说,一路蜿蜒到现代的变迁,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只是枯燥的地理知识堆砌,更是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波澜壮阔的事件,巧妙地融入了黄河的叙事之中。读到那些关于治水的故事,我能感受到先民们的智慧与坚韧;读到那些因黄河而兴盛又衰落的王朝,我能体会到历史的沧桑与无奈。书中的细节描写尤其令人称道,无论是黄河沿岸的地貌变化,还是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都仿佛触手可及。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河文明”这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华夏文明的根脉所在。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小,但节奏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让我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又舍不得这么快就告别这条伟大的河流。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黄河。我原本以为,对于黄河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或者是一些零散的历史故事。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黄河的“生命力”和“多面性”。它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河流,更是一个承载了无数情感、梦想和牺牲的生命体。作者在叙述中,并没有回避黄河带来的灾难,比如黄河的泛滥和改道,但正是这些严峻的挑战,才更加凸显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与顽强。读到那些关于水患的篇章,我仿佛能看到古人是如何与洪水搏斗,是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同时,书中也描绘了黄河孕育出的璀璨文化,那些散落在两岸的古老遗迹,那些流传千古的传说,都因为黄河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力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起来既有收获,又有享受。它让我对“黄河”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它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孕育它的河流。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黄河无疑是那个最核心的存在。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最全面、最深刻的切入点。它不仅仅是关于黄河的物理形态,更是关于黄河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和历史。我被书中那种宏大的叙事所吸引,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近现代的发展变迁,黄河的脉络清晰可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将黄河的每一次怒吼、每一次低语,都刻画得生动逼真。我从书中读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之恩,也读到了黄河所带来的挑战与磨难。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黄河有了更立体、更完整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黄河文明”,并非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体现在一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智慧、勤劳和坚韧之中。它让我对自己的民族根源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评分这本《黄河传》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河流的书籍。作者仿佛拥有了洞察一切的“神力”,能够将黄河千百年来所经历的一切,都娓娓道来。我看到了黄河的诞生,看到了它如何孕育了最初的文明,也看到了它如何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替。书中那些关于黄河变迁的描述,简直就像在看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电影。我惊叹于作者考证的严谨,也折服于他叙述的流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黄河带来的破坏力,而是用一种更加客观、更具反思性的角度去解读。它让我意识到,人类在自然面前,始终是渺小的,但正是这份渺小,激发了我们不断探索、不断适应的勇气。这本书不只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哲学思考的作品。它让我更加珍惜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更加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