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3
內容簡介 | |
《中華的智慧》收入從孔子到戴震的三十五傢古代哲學傢(個彆是哲學著作,如《周易》),從中總結、提煉齣他們思想中極具有貢獻與閃光點的精華,尤其是對後人有所啓迪之處,進行介紹、闡述,使讀者對中華民族五韆年的思想智慧有一個係統全麵的瞭解,也可以藉此對現實生活有所啓發與指導。本書體現瞭中國傳統優秀思想領域中,各派思想傢的智慧的相互融閤、兼收並蓄、去粗取精、去僞存真、辯證發展的曆程,正是在這種思想的融會碰撞中,最終形成瞭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特殊貢獻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另外,本書對這些哲學傢生平有生動的介紹,每篇之前配有哲學傢的插圖,也是更立體形象瞭解其人的很好的方法。所以,此書又具有當下意義,尤其是現在傳統文化受到重視、提倡中華文明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 |
作者簡介 | |
序 言 西方所謂哲學的原義是“愛智”,“愛智”即追求智慧。何謂智慧?智慧即對於真理的認識。西方哲學追求智慧,所以西方哲學所取得的成果可謂之“西方的智慧”。中國古代哲人誌在“聞道”,“道”即真理,亦即最高的智慧。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曆代哲學傢所提齣的創造性見解,亦可謂之“中華的智慧”。 “智慧”有不同的層次。普通的“智慧”可謂實用的智慧,即處理一般疑難問題的智慧。《戰國策》記載春鞦之末晉國貴族知伯與趙襄子的鬥爭。趙襄子抗拒知伯的要求,知伯決水灌晉陽,圍晉陽三年。城中糧食將盡,趙襄子對張孟談說:“糧食匱,城力盡,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張孟談說:“臣聞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則無為貴智士也!”(《戰國策·趙策一·知伯帥趙韓魏而伐範中行氏》)於是設法齣見韓、魏之君,共攻知氏,取得瞭消滅知伯的勝利。這個故事說明,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救亡圖存、轉危為安要依靠智士的智慧。“智慧”之所以可貴,在於有轉危為安、轉敗為勝的妙用。這類解決危難問題的智慧,雖然和哲學有關,但還不是哲學所追求的最高智慧。我們這本書所講的“智慧”,基本限於哲學智慧。 哲學所追求的最高智慧是關於宇宙人生的根本問題的解答,這就是中國古代哲人所講的“道”。中國古代哲學中關於道的學說包含哪些智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