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做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

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做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子勋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新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3706
商品编码:2408525563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1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孩子的心,一起体验快乐成长
  CCTV首席心理专家为万千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朱永新周国平孙云晓李镇西卢勤联袂推荐双色印刷,完美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本书从家庭治疗师的视角,告知读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问题、哪些不是问题、如何去解决。本书讲解了大量的个案,涉及了一些后现代的家庭育儿与社会育儿的思想,并增加了对儿童智力培养的新观点;同时设计了一些漫画,使本书通俗幽默,增强读者的记忆与阅读的快乐。
  一本书读懂孩子的心,陪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

  李子勋,著名心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心理专家。《心理月刊》《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杂志专栏作家。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国内较早将心理学知识向大众普及的心理学家。是国内受读者、观众关注的心理学专家。
  著作包括:《陪孩子长大》《家庭成就孩子》《婚姻的烦恼》《心灵飞舞》《幸福从心开始》《问问李子勋》,作品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

目录

第1章读懂孩子的内心
1 给孩子荫蔽,也要给孩子自由 / 003
2 容忍孩子输在起跑线 / 007
3 让孩子自然长大 / 012
4 过度保护让孩子陷入成长困境 / 016
5 教育之前先建立良好关系 / 020
6 有效互动比正确的教育更重要 / 025
7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 029
8 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犯合适的错误 / 034
9 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 / 039
10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 044
11 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 / 051
12 给孩子三个美好的假定 / 056
第二章营造成长的环境
1 强弱
——母亲更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 063
2 倾斜
——平衡是家庭关系第1原则,倾斜也是一种平衡 / 065
3 平衡
——“母子同盟”是对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 / 067
4 恋母
——绕过“母子同盟”读懂家庭关系 / 069
5 分裂
——儿童神经症的诱因之一 / 071
6 获益
——情绪障碍是孩子内心对家庭对立的一种逃避 / 073
7 成长
——别让家庭的期望成为孩子的负荷 / 075
8 交流
——无效的交流满足了父母的需要,却带给孩子压抑 / 077
9 矛盾
——寻找隐藏的和谐,把教育隐藏在爱的木马中 / 079
10 束缚
——父母的失望与抱怨,弱化了孩子成长的动力 / 081
11 无奈
——在心理学无法解决矛盾时,不妨引发家庭对未来的期待 / 083
12 示弱
——重建家庭的交流模式,转移孩子的情感需要 / 085
13 竞争
——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竞争,是两种家庭文化传承的竞争 / 087
14 第三只眼
——让父母从关心对错转向关注彼此间的共性 / 089
15 关爱
——以爱的名义压制孩子的天性 / 091
16 禁忌
——不守家庭规则的“捣蛋者” / 093
17 依赖
——孩子出现适应障碍,源于家庭功能失衡 / 095
18 中立
——每个家庭都是独一的,没模板可套 / 097
19 期待
——“望子成龙”何尝不是对父母的心理补偿 / 099
20 化蝶
——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 101
21 学习
——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1标准 / 103
22 恐惧
——忽视症状,给予孩子正面鼓励 / 105
23 过渡期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107
24 逆反
——冲突越厉害,其实对父母越依赖 / 109
25 对策
——给过渡期的孩子一些“行为紊乱”的权利 / 111
26 盲人骑瞎马
——陪孩子一起走出“过渡期” / 113
27 对抗
——自尊是孩子的灵魂之杯 / 115
28 逃学
——用肯定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他就会呈现出良好的心理特性 / 117
29 强大
——孩子用病症维持家庭假想的和平 / 119
30 恻隐
——以示弱获得父母之爱 / 121
31 移情
——心理医生的人格魅力胜于理论或技术 / 123
32 剥削
——警惕心理医生的移情 / 125
33 点金之语 / 127
第三章引导孩子的行为
1 “打孩子”的学问 / 131
2 方法好一切都好? / 135
3 宽松教育是与非 / 139
4 红脸与白脸 / 143
5 一诺重于泰山 / 146
6 教育也要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 150
7 实践出真知 / 153
8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 156
9 没有不犯错的孩子 / 161
10 有其父必有其子? / 166
第四章读心术实战技巧
1 谁和谁坐
——通过位置判断关系格局 / 173
2 从家谱图中看问题的前因后果 / 178
3 不要重复别人的治疗 / 183
4 避免被家庭问题催眠 / 188
5 心理医生的法宝——提问技术 / 192
6 咨询中的技术——假设 / 197
7 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父母的问题的再现 / 202
8 身心症状有时只是为了安全 / 207
9 关注是一种强化 / 211
10 代币疗法 / 215
第五章经典重读
1 重返童年,认识自我
——解读《重返童年时光》 / 221
2 接纳孩子,有如接纳婚姻
——解读《不听话的女儿》 / 224
3 父母关系稳定,才有孩子成长的平稳
——解读《三角中的孩子》 / 226
4 不要戴着“眼镜”找问题
——解读《代罪羔羊》 / 228
5 每个家庭都有多种可能性
——解读《家庭的故事》 / 230
6 问题构成的系统比问题是什么更重要
——解读《不停洗手的孩子》 / 232
7 有多少问题是为了迎合父母的需要而产生
——解读《现代家庭故事》 / 234
8 夫妻间交流的方式比内容更重要
——解读《家庭谈判》 / 236
9 让孩子玩还是限制孩子玩
——解读《谈“玩”的重要性》 / 238
10 家庭是一首无言的歌
——解读《无言之歌》 / 240

精彩书摘

  1 给孩子荫蔽,也要给孩子自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不少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循序渐进或个性需要,急切期望按照社会的模子去“克隆”一个好孩子,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会让许多孩子生出问题来。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很难去质疑社会的价值评价系统是否存有不足,习惯认为是自家孩子不够好。反过来,如果家长过度地随着孩子的天性,对社会评价系统不予理睬,有些孩子又会出现人际环境的适应不良。自我心理学强调生命自在的力量,“一粒橡树籽扎根在土壤里,不需要任何教化,只要时间足够,一样会长成参天的橡树。”如果希望把一棵橡树教化成为一棵苹果树,终结果是孩子失去了他天赋的特质,过着平庸的一生。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自在世界与人为世界两者的区别。自在世界是按生命的自然法则来运作的,需要的只是阳光、空气、水与土壤。人类世界有些不同,除了阳光、干净的空气、水与食物之外,还需要社会这块土壤,需要学习社会秩序、规则、理性与主流价值观,需要承受很大的人际适应、环境、价值评价系统给出的压力。那么,孩子如何在自在世界与人为世界间找到自在的成长之路?如何学会平衡自我欲望与社会期待间的矛盾呢?这是父母育儿首要思考的问题。我喜欢把父母引导到一个保留未知的、复杂的、为未来教育的育儿方向,旨在补偿现存社会严重的一致性教育方式,这样的方式忽视孩子具有的本性特质,把所有孩子的心智、行为、情感高度趋同。那么育儿有没有一些基本可循的方法呢?有没有可能在孩子足够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予他生命充沛的动力呢?回答是肯定的。
  正如漫画所表达,家庭摇篮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获得安全,更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感受到自由的空间,呼吸到自然的气息。一个好的易于孩子发展自我的家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父母关系融洽,家庭氛围轻松活泼,家庭成员乐意保持独特性,同时也尊重共通性。家庭教育是一种关系教育,不是道德、行为、品质、知识教育,这些是标不是本。关系不良的家庭,这些教育收效甚微。好的关系并非有什么可以鉴定的标准,而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自己在家已经不能觉察,但到邻里朋友家串门,你马上会觉得各个家庭的气氛各有不同——有的家庭让你流连忘返,有的家庭让你如坐针毡。
  我一直强调关系的重要性,我曾在时尚采访中提到孩子成长的三大关系环境:第1是亲情关系氛围,不仅是父母,还有与父母直接连带的亲人。父母如何对待亲友与长辈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是生活社区乃至社会的人文关系环境,人们相互的友爱、关心、信赖与助人为乐是重要的。三是孩子与自然的关系,能栖身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对孩子的心身与智力发展有极大的益处,相反缺少自然环境的滋养,孩子可能出现许多心理问题。科学研究证明,在自然美化的环境中,人们的言行比较具有善意,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人们要显得低俗与粗鲁一些。在心理学看来,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关系的产物,人只能在关系与环境中界定并呈现自我。
  5岁的女儿说话很极端
  女儿五岁半了,有时候不能满足她的要求时她会说些让人恐怖的话,比如:你不答应我我就把自己杀死,或者自己打自己。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极端的行为?该怎么处理呢?
  回答:对女儿这样的语言好的反应就是微笑。3-5岁的孩子正是语言能力的发展高峰,对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却相对比较低也比较慢,爱说新词新句,并不管是否贴切。人对词汇的学习犹如建筑师砌砖,需要慢慢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很小,如果在幼儿园听到一句雷人的话,一定会鹦鹉学舌。另一方面孩子对某个言语与父母间引发的反应很敏感,如果某句话给人的影响力很大,可以达成自己的意愿,这句话会产生一种自我强化的效力,孩子会更喜欢说。微笑并且不给这样的言语回应,可以产生一种消退行为,孩子慢慢地会放弃这样的表达方式。不要对这样的言语给予纠正或者批评,因为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还是强化,适得其反。父母在平时可以增强与孩子的言语交流,让她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及时地对贴切的言语给予肯定与支持,对不贴切的、无理取闹的言语不给予回应。
  现在的孩子都是自恋型的、自我中心式地长大,父母不能无端地夸大或者过度表扬孩子,需要在他切实的能力方面给予认同。不然会鼓励了他的自我夸大倾向,使儿童式的自恋难以发展为成熟的自恋。孩子说一些恐怖的话,正是一种幼稚的自恋反应,不给认可、不给鼓励是比较有效的对策。当然,“把自己杀死,或者打自己”这样的话也隐含了一种儿童的攻击性,虽然是指向自己的,但也是针对父母关系的攻击。通常伤害自己是意图伤害爱自己的人,这样的情况在相爱的关系中经常发生。是不是需要检视一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看看在管理孩子日常起居上有没有过于严厉,孩子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如果总是欲望不能达成,可能会慢慢积聚一种愤怒,这种愤怒需要被及时地化解。五岁半的孩子需要更自由的空间与更多的自我抉择,父母要学会伴随孩子长大,而不能有过多的规定。
  5 教育之前先建立良好关系
  儿童心理发展有很多理论,在人本主义思潮进入心理学以后,心理医生开始接受儿童发展的巨大差异性,不再纠结于孩子行为的对错,更多在意孩子行为的动机以及后果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孩子本身不存在好与不好,好与不好来源于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念。父母如果只用一种价值观,对孩子的观察容易出现偏颇。多元价值观是父母需要学习的,孩子的发展速率与社会适应快慢有比较大的差异,家长要有等待孩子长大的心理能力。
  对1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三个方面的尺度需要同时考虑:1 知识与学习的能力(不仅指学校学习);2 同伴交往与建立友情的能力;3 自我管理与计划的能力。学习好不是唯1的,人际适应与自我意识也许更重要。不管社会还是学校都会有一种对孩子言行评价的通约方式,有时我们要分析这个判断工具。当今有一定价值导向的教育理念是不是真正地能够代表全体孩子的利益,或者说它是不是真正唯1的观察方式或正确的方式。这样的评价系统是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设立的,而孩子处在21世纪,这些老年人真的理解现在的孩子吗?我们如果拿一个尺子去量一个东西,不去研究这个尺子是否合适的话,那么度量出来的东西也是不确定的。
  父母要思考社会教育理念是一个什么样的尺子,被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什么类型,今天的中国这样的人是否是精英。我在《家庭成就孩子》一书中谈到中国的学校是“吏”的教育,不是培养“官”,而吏的教育磨灭孩子的灵性、创造性与个性,这样的人能成为社会精英吗?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有时需要齐头并进,弱势人群的孩子生活在弱势的环境里,用一种强势文化去度量它的结果会怎么样呢?孩子的很多问题是被我们观察出来的,也许并不是问题。
  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才是教育能够达成的前提。如果亲子关系不好,孩子表面服从,内心却朝相反的方向使劲,再好的教育也是事倍功半。良好关系的家庭,孩子并不需要什么教育,很多能力在一种亲情的温暖中自然形成。良好的关系并没有一个尺度,是一种家的氛围、家的感觉。这里弥漫着安全、信任、亲密与依恋,独立而平等。孩子有话可以说,家庭没有什么禁忌与忌讳,什么东西都可以交流与分享。有些家庭不允许孩子干什么,或者不允许孩子说什么,孩子内心的很大部分感受无法自如地交流,孩子除了对父母说“是”,其余的就得闭嘴。关系好的家庭里人是感觉轻松的,孩子跟爸爸妈妈像朋友,孩子有自我选择与决定的自由,也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担当。
  一个10岁的孩子哈韩,父亲是经典音乐的铁杆,母亲却是一个戏剧迷。不好的家庭关系大家只能各自为政,捍卫自己的兴趣,好的家庭会彼此分享、尊重,虽也会有褒贬,却是商讨性的,不是强制性的。一个孩子交一个朋友,好的家庭会把孩子的朋友看成是家庭的朋友,给予欢迎与接纳;关系不好的家庭会给孩子讲利弊,替他选择该交什么人,或者制止他交什么人。其实孩子交了父母不喜欢的人,孩子是有感觉的。父母要顾及孩子的感受,该怎么热情好客还得怎么做,不能贬低孩子的朋友。年轻人交朋友很大程度是一种自我认同,否认他的朋友可能会让孩子认定父母看不起自己。
  好的关系中不用教育孩子,你的审美观、价值取向会通过共情分享传达给他。比如爸爸喜欢读书,有一个很好的书房,把看书的事看得重要,孩子也会慢慢收集书,有自己的书房,喜欢跟书泡一块。让孩子在一个好的关系中潜移默化,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怎样教育好继女
  我是一个4岁女孩的继母,虽然她不是我亲生的,但是我很疼爱她,像所有父母一样望子成龙!她的父母在她一岁多的时候离婚,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和她的姨妈生活了9个多月,才重新回到父亲身边。可能是在姨妈那里生活被娇惯了,姨妈不敢管也不敢多加教育,一味宠爱把她宠坏了,回来后感觉她身上的公主病比正常儿童都要严重!爸爸和爷爷因为她小时候的遭遇,怀着一种愧疚的心理去教养她,不敢重打不敢重骂,她一哭全家人就都慌了!可是我觉得就是因为她小时候的经历不同,所以不该怀着那种愧疚的心理去教育孩子,而是应该提醒自己:正因为她的经历不同,所以更应该要像正常管教儿童的方法去教育她!我和老公他们说了不能太宠孩子,他们也说让我放手去管,可是我始终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孩子被我骂之后就去找爷爷或者爸爸撒娇,我也拿她没有办法……近她一直在说死啊死的,有一次她居然说等她爸爸死了她就能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了,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居然说要毒死她弟弟的话!天啊!我该怎样去教育她?
  回答:客观地说你恰好是不适合教育她的那个人,你与她之间没有血亲的关系,自己的孩子打得骂得,别人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古代有本书上说(大意)在战乱逃荒的时候,看到一个妇女背着一个大的孩子,牵着一个小的孩子。有人问她为什么背着大的,小的反倒让他自己走?那妇女回答说,大的孩子是丈夫前妻的孩子,小的是自己生的,不能让孩子感觉到亲疏之别。这个故事说的是为人继母做人的德行,你也应当好好地想一想。4岁的女孩有些娇纵,如果父亲、爷爷不觉得是问题,你也不应当看成是问题,甚至说你无权把这看成是问题。如果你想在这个家里有所作为,想为丈夫担当一些,把孩子视为己出,来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那么你要记住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你没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在你所谓的教育中会心理受伤。只有关系好了,教育才会有效果。读你的东西感觉你更像是在主张一种教育的理念或者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你在描述中透路出对孩子父亲、姨妈、爷爷的不认可这样的信息。就目前而言,教育孩子的责任应该由父亲去承担,你反倒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维护她的利益。这样你才能得到孩子的喜爱。
  4岁的孩子由于经历了母亲的离去,对父亲的纠缠和依恋是自自然然的。孩子都是自我为中心的,或者说是自恋的,在她、父亲、你三人之间,你是她与父亲亲密的竞争者,无意 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做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做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做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做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陪孩子一起成长 李子勋为中国父母量身打造的亲子教育读本 做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