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集納蘭詞傳李清照唐詩宋詞柳永李商隱李煜蘇軾辛棄疾詞古代詩詞全鑒大傳8冊人間詞話

李白詩集納蘭詞傳李清照唐詩宋詞柳永李商隱李煜蘇軾辛棄疾詞古代詩詞全鑒大傳8冊人間詞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圖書標籤:
  • 詩詞鑒賞
  • 唐詩宋詞
  • 李白
  • 納蘭詞
  • 李清照
  • 柳永
  • 李商隱
  • 李煜
  • 蘇軾
  • 辛棄疾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豪藝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華齡齣版社
ISBN:36908716
商品編碼:21573676427

具體描述


>

文   摘

李白詩傳

以俠自任,賦淩相如

生命中的每一個契機,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緣分。

相距成都這座古都還有四十裏的時候,李白正巧遇到禮部尚書蘇頲前往成都上任,齣任益州大都督府上的長使。李白聽說後,非常興奮。他對蘇頲早有耳聞——不僅是朝廷要員,敕封許國公,更是當今著文無雙的大纔子,與兵部尚書燕國公張說齊名,人稱“燕許大手筆”。

這個結識朝廷命官的良機,李白怎麼能夠錯過呢?恰巧這時李白剛完成《明堂》《大獵》沒多久,也帶在身上,正好有藉口可以求見這位長史大人。

他走到驛亭求見並呈上二賦,等瞭片刻,便聽見一人叫他:“長史大人有請!”李白到瞭驛亭,看見一人坐在廳中,綾羅綢緞、威而不猛,頗有大傢風範。他手中正拿著李白剛剛交給他的文章。

李白行過禮後便被邀請坐下來,蘇頲微笑著簡單地問候瞭李白幾句,便轉過身去與他的僚屬討論道,這個年輕人是很有纔氣的,看他下筆不休,洋洋灑灑,韆有餘言。通過祭明堂,獵渭濱,將大唐國威寫得有聲有色。隨後,蘇頲轉過身說:“此子天纔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李白聽後欣喜若狂,謝過蘇頲後便說:“那司馬相如隻是寫得一手好文章,漢武帝也不過是以俳優蓄之。晚生不纔,竊以為大丈夫誌在經國濟世,進不能為管、葛,退亦當為魯連。詩文乃餘事耳!”

言外之意,李白雖欣賞司馬相如的文采,但是卻更希望做對國傢社稷有用的人纔,詩文歌賦隻是娛樂而已。

蘇頲聽到這樣的豪言壯語後,對李白更為欣賞,隻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意氣風發,將來必成大器。便告訴他,當子任人唯賢,需要的就是德纔兼備的人纔,等到自己上任後便上錶舉薦,讓李白先在成都的驛館先住下,等候消息。

聽到蘇頲的話,李白自然是大喜,韆裏馬剛剛掙脫繮繩,就遇到瞭自己的伯樂。一個光明的未來,正徐徐開啓。

高興之餘,李白還想嚮蘇頲指點,忽見僚屬中走齣來一個人,原來是來接任即將上任的長史大人的人。李白不好再追問,隻好起身告辭,不料卻被來人叫住。當知道李白是商人之子後,那人忽然顯露齣濃重的鄙夷之色,隨即口吐粗鄙之詞。

王侯將相寜有種乎?薑尚輔佐周文王之前不就是朝歌的屠戶、渭濱的釣叟嗎?傅說在輔佐殷高宗以前,不也隻是個築牆的工匠?範蠡在幫助越王勾踐復國伊始,也隻是商人們供奉的陶硃公……這些人都是工商賤民,但是沒有他們又哪來那個時代的繁榮昌盛?為什麼要如此在意個人的身世呢?

李白想,蘇頲是位大度量的人物,定能明白其中道理,所以也就沒做爭辯,對著驛亭的大門不屑一顧,翻身騎上馬,馳騁而去。

來到成都,正逢二月仲春,到處是繁榮盛開的花朵和摩肩接踵的行人,好不熱鬧。繁華的勝景吸引瞭李白的目光,他決定好好遊曆一番,也不枉此行。

隋代的蜀王楊秀曾建過一所三花樓,就在成都的東北隅。金碧輝煌的樓亭高數十丈,登上zui高的一層,大有“一覽眾山小”的豪情,眺目遠望,美麗巍峨的山脈和波光粼粼的江河盡收眼底,之前心中的煩憂也在瞬間化成瞭碧空中的輕雲,隨風而逝瞭。《登錦城散花樓》就真實地記載瞭李白登上散花樓之後所見到的美景和當時激蕩的心情。

這眼前萬物,激蕩於胸懷,隨著天地間的風雲流轉,便化成瞭芳馨墨跡。乘著快意的心境,李白又遊訪瞭司馬相如的扶琴颱、揚子雲的草玄堂、嚴君平買蔔處,當然,還有諸葛孔明的祠堂。

“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蜀中就是李白行萬裏路的開始。李白望嚮未來,卻依舊難以預測明日的路途,他能做的,就是走好今時腳下的每一步路。年方二十的李白身著青衫、腰佩寶劍、仗義疏財,一路上結識瞭不少豪氣的朋友。

峨眉山上的僧侶曾用一首清遠悠揚的琴音給瞭李白天籟般的感受——那是一個契機,李白開始鑽研音律,迷上瞭音樂。音樂就是語言的盡頭,它總能錶達心中很多想說而說不齣的心情。

音樂,在李白的生命標注瞭不同的音符。他從小就受到音樂的影響——西域人酷愛音樂這個習俗不可能不影響到他——但是無疑,蜀僧的琴音纔真正帶給他很多從未感受過的心境。後來,李白琴藝大進,讓他的許多朋友為之摺服。

俗話說:“峨眉天下秀,青城關下幽,蜀道天下險,三峽天下奇。”這次遊曆給李白留下瞭深刻的感受。

自然界秀麗的山川風光在李白的心中凝聚成瞭一股浩蕩之氣。

就在這一時期內,一首首豪情萬丈的詞作被李白瀟灑地詠齣:“峨眉山月半輪鞦,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江行幾韆裏,海月十五圓”(《自巴東舟行瞿塘峽,登巫山zui高峰,晚還題壁》)……

在時光的荒野之中,那些秀麗壯美的風景盛放在錦綉的大唐,又遇見瞭那個浪漫倜儻的纔子李白,亦可以說是那一片風光的幸運。

路的前方是無盡的繁華,每嚮前一步,便又見得一分精彩。但是,李白的雙眼並未被欲望所迷亂。他時而會靜靜迴望來時的路,然後更踏實地走下去。成都、峨眉、巴東三峽這些經曆過的地方都化作靈魂的甘霖,讓李白得以恣意舒展他的情懷。

然而,當時的李白要在清正廉明為官和與世無爭修道中選擇其一,這讓他非常苦惱。雖說二者並非不能兼備,但是,若想在政治上齣人頭地,那麼,多多少少會違背與世無爭的意願。

這讓李白在精神世界中常常陷入一種兩難的境地,漫漫人生,他始終受其影響。

蘇軾詞傳

捲一?韆古風流少年郎

比翼連枝,一往而深

一斛珠(洛城春晚)

洛城春晚,垂楊亂掩紅樓半,小池輕浪紋如篆。燭下花前,曾醉離歌宴。

自惜風流雲雨散,關山有限情無限,待君重見尋芳伴。為說相思,目斷西樓燕。

 

那年那日是唐朝,那君那人是玄宗。

時唐明皇在花萼樓,恰逢外使覲見,奉獻頗豐,遂命貼身太監從貢物中取珍珠一斛,悄悄給梅妃送去。一斛者,十鬥也。這位“尤知音律”的“梨園鼻祖”,同時命樂府官用新聲譜麯,名“一斛珠”。該詞牌名由此便傳瞭開來。

梅妃者何人?梅妃不姓梅,而姓江,名采蘋,開元中被選入大唐後宮。妃淡妝明秀,慧敏能文,又性喜梅,於是唐玄宗賜名梅妃,寵愛有加。很閤情閤理、閤乎劇情發展的,梅妃遭楊玉環妒忌,被迫遷居上陽東宮。玄宗思念梅妃,在夜裏滅燭召見,被楊妃發覺,引起風波。之後乃有上述“一斛珠”的典故。結果如何?梅妃並不領情,寫詩答道:“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珍珠乃是無情物,怎慰朝朝暮暮心?

這是宋人傳奇小說中記載的故事,未必全真,也未必全假。蘇軾這闋《一斛珠》乃是同樣不真不假,卻有情有意有韻味的妙品。

情之於詩詞,就像茶之於水,不可或缺,但難以捉摸。詩詞中的情,往往難以確指,於是就難壞瞭各朝各代有考據癖的索隱派,大傢各執一詞,各有其理,卻難定於一。以這首《一斛珠》為例,有人認為蘇軾是追憶舊友,有人認為是懷念新婚妻子王弗。為故事的美麗起見,從後解。

 

這年(宋仁宗嘉祐元年,即1056年),二十一歲的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父子三人離蜀赴京趕考,過關中,至洛陽時正當(閏)三月,乃暮春時節。

 

垂楊生綠,已可成陰,半掩紅樓,搖曳參差。小池清淺,波紋如篆,如斯美景,誰人顧盼?景動人心,瞬息萬裏,他年他月,燭下花前。不醉美酒醉離歌,何時執手再重說?風流已散情不散,他日尋芳君為伴。此情此景誰可擬,斜陽一半西樓燕。

 

兩年前,蘇軾與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王弗成婚,當時蘇軾十九歲,王弗十六歲。這樁婚姻當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什麼要結婚這麼早?其中有父母的深遠之慮。蘇軾、蘇轍兄弟兩人快到二十歲的時候,傢裏就籌備讓他們進京趕考瞭。可是趕考之前,要把婚姻大事解決瞭。因為他們若是未婚進京,並且一考而中,有可能就要娶外地老婆瞭。

宋年間有一種求婚習俗,京都中有未婚之女的富商,每年都眼巴巴地等著考試齣榜,榜單一下,便立即嚮新得功名的未婚舉子提。所以科舉考試的季節,就是婚姻大事活躍進行的季節。作為父母的蘇洵夫婦,覺得讓兒子娶個本地姑娘,他們對姑娘的傢族知根知底,要比迎娶哪個不知根底的京都富商的韆金要好得多。於是就有瞭蘇軾與王弗的婚姻,以及第二年蘇轍與另一位本地姑娘的婚姻。

父母之命,未必全錯;媒妁之言,未必不美。先婚姻後愛情,亦可成為一種美麗與浪漫,甚至更有可能化成朝朝暮暮的陪伴、年年歲歲的依念、生生死死的愛戀。

每一份真摯而深沉的感情,起航點都是漫不經心的偶然,而結果與起點卻沒有那麼吻閤。“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般的愛情固然充滿野性、新奇、刺激,催你“載笑載言”“泣涕漣漣”。但zui後的結果也有可能是“老使我怨”“不思其反”“亦已焉哉”!同樣,父母之命與媒妁之言,也可以是命運大神的溫柔點撥,從此兩個生命日夜廝磨、相融相閤、生死難割。蘇軾與王弗的愛情,無疑就是這一種。

王弗嫁入蘇傢,事舅姑“以謹肅聞”,齣身書香門第,但並不以詩書自矜。“其始,未嘗自言其知書也。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後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這段文字齣自蘇軾多年後所作《亡妻王氏墓誌銘》。

“敏而靜”是蘇軾給他愛妻的評價。這是一位聰慧而低調的女子,知書而不自言,但她顯然很喜歡自己相公沉浸於讀書時的模樣。專注的男人zui有魅力,大概古今一理。“見軾讀書,終日不去”,這個簡單的細節讓人陶醉而感動。念念有詞的蘇軾,在讀書間隙,抬眼四望,不經意看到凝神望著自己的妻子,和她嘴角淺淺的微笑,這是怎樣的溫馨?

她的內斂、賢淑自始而終,她的聰慧卻日久方顯,蘇軾不小心遺忘的文章書籍,她“輒能記之”,對其他書也“略知之”。“略知”應該也是謙語。蘇軾至此方知這位妻子不僅秀外,而且慧中,不僅達禮,而且知書。心裏當陶陶然,樂不可禁。

這位蘇軾鍾愛一生、牽掛一生的女子,不隻是蘇軾居傢、讀書的良伴,還是處世交遊的賢內助。“軾與客言於外,君立屏間聽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輒持兩端,惟子意之所嚮,子何用與是人言?’有來求與軾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與人銳,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通過察言觀色來識人辨人,這方麵女人的天賦往往比男人更齣眾。

“燭下花前,曾醉離歌宴”。洛城暮春,楊柳搖曳,草長鶯飛。二十一歲的蘇軾覽美景,思佳人,難免“關山有限情無限”起來。在那萬裏之外的蜀國眉州,是否也有一位佳人,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呢?

 

犯花癡的後世女子會說:“來生嫁給蘇東坡,哪怕曆盡韆年的情劫。”我們不知道王弗和蘇軾的緣分耗瞭多少前世的劫難,但王弗嫁給蘇軾時,肯定沒有想到自己的夫君將成為光芒萬丈的人物。王弗和蘇軾的故事,溫馨多過浪漫,凝望多過誓言,沒有感天動地,也不求感天動地。它是有人間煙火味的,就像蘇軾身上的味道一樣。

常有人把蘇軾看作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其實是誤讀。蘇軾其詩其詞其人的可貴與可愛,在於他總是在人間尋找自在和快樂,而不追求什麼幻境、彼岸、烏托邦。

>

目   錄

李白詩傳

捲一◎自古英雄齣少年

長庚入夢,謫仙落凡002

天生聰慧,初露纔華007

懷四方誌,辭師遠遊013

以俠自任,賦淩相如019

年少氣盛,乾謁碰壁023

捲二◎仗劍任俠走天涯

匡山求道,頓悟風骨032

仗劍去國,初遊江陵039

南窮蒼梧,存交重義043

入贅安陸,結識浩然048

王公之門,彈劍而歌053

捲三◎長安市上酒傢眠

初入長安,心雄萬夫060

有誌難酬,對月空嘆064

去傢為客,落葉何歸069

報國無門,羽林遭劫074

青天大道,獨不得齣078

傷彆長安,重返傢園082

捲四◎一入宮門深似海

痛失愛妻,移傢東魯086

雲開月明,金龜換酒090

奉詔入京,隨侍驪山094

翰林供奉,政途坎坷098

黃粱一夢,前路未蔔102

捲五◎莫使金樽空對月

八仙豪飲,力士脫靴108

賜金還山,淚彆長安113

仙聖結緣,摯友情深118

訪道求仙,石門傷彆123

捲六◎浮雲蔽日使人愁

南下越中,覽古傷懷129

朝局動亂,冤案不斷130

拂劍而起,刺探幽燕135

報國無路,再入長安143

捲七◎亂世猶懷報國誌

心係天下,陳情無門150

黑雲壓城,窮途慟哭154

風波險惡,避世宣城158

烽火連天,奔亡避亂161

捲八◎鵬翔餘風激萬世

誤投永王,濛冤入獄166

身陷囹圄,以美為刺169

流放夜郎,巫山遇赦173

請纓投軍,壯心不已177

一代詩仙,萬世留名181

捲一◎自古英雄齣少年

長庚入夢,謫仙落凡002

天生聰慧,初露纔華007

懷四方誌,辭師遠遊013

以俠自任,賦淩相如019

年少氣盛,乾謁碰壁023

捲二◎仗劍任俠走天涯

匡山求道,頓悟風骨032

仗劍去國,初遊江陵039

南窮蒼梧,存交重義043

入贅安陸,結識浩然048

王公之門,彈劍而歌053

捲三◎長安市上酒傢眠

初入長安,心雄萬夫060

有誌難酬,對月空嘆064

去傢為客,落葉何歸069

報國無門,羽林遭劫074

青天大道,獨不得齣078

傷彆長安,重返傢園082

捲四◎一入宮門深似海

痛失愛妻,移傢東魯086

雲開月明,金龜換酒090

奉詔入京,隨侍驪山094

翰林供奉,政途坎坷098

黃粱一夢,前路未蔔102

捲五◎莫使金樽空對月

八仙豪飲,力士脫靴108

賜金還山,淚彆長安113

仙聖結緣,摯友情深118

訪道求仙,石門傷彆123

捲六◎浮雲蔽日使人愁

南下越中,覽古傷懷129

朝局動亂,冤案不斷130

拂劍而起,刺探幽燕135

報國無路,再入長安143

捲七◎亂世猶懷報國誌

心係天下,陳情無門150

黑雲壓城,窮途慟哭154

風波險惡,避世宣城158

烽火連天,奔亡避亂161

捲八◎鵬翔餘風激萬世

誤投永王,濛冤入獄166

身陷囹圄,以美為刺169

流放夜郎,巫山遇赦173

請纓投軍,壯心不已177

一代詩仙,萬世留名181

捲一◎自古英雄齣少年

長庚入夢,謫仙落凡002

天生聰慧,初露纔華007

懷四方誌,辭師遠遊013

以俠自任,賦淩相如019

年少氣盛,乾謁碰壁023

捲二◎仗劍任俠走天涯

匡山求道,頓悟風骨032

仗劍去國,初遊江陵039

南窮蒼梧,存交重義043

入贅安陸,結識浩然048

王公之門,彈劍而歌053

捲三◎長安市上酒傢眠

初入長安,心雄萬夫060

有誌難酬,對月空嘆064

去傢為客,落葉何歸069

報國無門,羽林遭劫074

青天大道,獨不得齣078

傷彆長安,重返傢園082

捲四◎一入宮門深似海

痛失愛妻,移傢東魯086

雲開月明,金龜換酒090

奉詔入京,隨侍驪山094

翰林供奉,政途坎坷098

黃粱一夢,前路未蔔102

捲五◎莫使金樽空對月

八仙豪飲,力士脫靴108

賜金還山,淚彆長安113

仙聖結緣,摯友情深118

訪道求仙,石門傷彆123

捲六◎浮雲蔽日使人愁

南下越中,覽古傷懷129

朝局動亂,冤案不斷130

拂劍而起,刺探幽燕135

報國無路,再入長安143

捲七◎亂世猶懷報國誌

心係天下,陳情無門150

黑雲壓城,窮途慟哭154

風波險惡,避世宣城158

烽火連天,奔亡避亂161

捲八◎鵬翔餘風激萬世

誤投永王,濛冤入獄166

身陷囹圄,以美為刺169

流放夜郎,巫山遇赦173

請纓投軍,壯心不已177

一代詩仙,萬世留名181


蘇軾詞傳

捲一◎韆古風流少年郎

比翼連枝,一往而深

一斛珠(洛城春晚)/?002

十年一夢,生死兩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006

願無彆離,不求新巧

南歌子感舊(寸恨誰雲短)/?010

天女維摩,朝雲相伴

殢人嬌贈朝雲(白發蒼顔)/?014

江上哀箏,誰憶湘靈

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018

情多不亂,見美不淫

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022

捲二◎手足之愛人

二蘇連璧,同登進士

沁園春(孤館燈青)/?028

悲歡離閤,願人長久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032

月下同酌,明年何處

陽關麯中鞦作(暮雲收盡溢清寒)/?036

世事如夢,兩相淒然

西江月?中鞦和子由(世事一場大夢)/?040

捲三◎交朋翩翩誌趣投

又見花落,不見故人

行香子丹陽寄述古(攜手江村)/?046

亦師亦友,文脈相承

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050

世未之知,軾獨先知

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054

一見如故,與君相得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有情風萬裏捲潮來)/?058

捲四◎妙筆詩心物生花

似花非花,離人之淚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064

天外徵鴻,錦書遙寄

水龍吟雁(露寒煙冷蒹葭老)/?068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

浣溪沙詠橘(菊暗荷枯一夜霜)/?072

鹽撒空中,因誰而甜

江神子(黃昏猶是雨縴縴)/?076

海榴初綻,伴君幽獨

賀新郎夏景(乳燕飛華屋)/?080

清絕之境,素手相攜

洞仙歌(冰肌玉骨)/?084

穿林打葉,吟嘯徐行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088

捲五◎寄情山水筆墨間

江山如畫,不慕虛名

行香子過七裏灘(一葉舟輕)/?094

故國神遊,遙憶周郎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098

醉眠芳草,疑非塵世

西江月(野照彌彌淺浪)/?102

煙雨南山,清歡有味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106

蘭溪西流,休唱黃雞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109

浩然之氣,快哉之風

水調歌頭快哉亭作(落日綉簾捲)/?113

捲六◎身行萬裏半天下

初仕鳳翔,不做閑客

南歌子(日齣西山雨)/?118

會挽雕弓,盼遣馮唐

江城子密州齣獵(老夫聊發少年狂)/?121

樂其風土,將去不忍

江城子?彆徐州(天涯流落思無窮)/?125

寒枝揀盡,孤鴻縹緲

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129

此心安處,天涯芳草

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133

遠謫南荒,乘桴於海

韆鞦歲次韻少遊(島外天邊)/?138

捲七◎誰能伴我田間飲

聽風弄雨,心嚮閑雲

浣溪沙感舊(徐邈能中酒聖賢)/?144

把盞為樂,躬耕於野

江城子(夢中瞭瞭醉中醒)/?147

憫農愛民,德澤雅韻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151

鳥倦知還,歸去來兮

哨遍(為米摺腰)/?155

捲八◎一蓑煙雨任平生

天涯倦客,古今一夢

永遇樂(明月如霜)/?162

浮名浮利,何辱何榮

行香子寓意(三入承明)/?165

鴻爪雪泥,人生如寄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170

疏狂一醉,身心皆空

滿庭芳(蝸角虛名)/?173

生如逆旅,我亦行人

浣溪沙自適(傾蓋相逢勝白頭)/?177

俯仰人間,漫寄餘生

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181


《韆古風華:中國古代文學瑰寶精粹》 中國古代文學,如同一條浩瀚的江河,蜿蜒流淌瞭數韆年,孕育齣無數璀璨的明珠。從先秦的質樸,到漢魏的雄渾,再到唐宋的鼎盛,直至明清的繁盛,每一個時代都留下瞭令人驚嘆的藝術瑰寶。這套《韆古風華:中國古代文學瑰寶精粹》正是對這段輝煌曆程的一次深刻迴溯與精選呈現,旨在為讀者搭建一座通往古人心靈與智慧的橋梁,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不朽的藝術魅力。 本書的編纂,並非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名傢名作,而是力求在廣博的視野下,進行有深度、有溫度的精選與解讀。我們精選瞭中國文學史上最具代錶性的流派、體裁和作傢,力求展現中國古代文學的多樣性與豐富性。這套書不僅僅是文學作品的匯編,更是一次對中國古代文人心路曆程的探索,一次對時代精神的凝視,一次對人類共同情感的喚醒。 捲一:詩歌的星辰——先秦至唐的詩歌輝煌 此捲聚焦於中國詩歌的源頭活水與早期高峰。我們追溯至《詩經》的質樸吟唱,體味其中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生活百態,以及早期貴族生活的禮樂情懷。隨後,我們進入屈原的騷體詩,感受那份“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情懷,以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追求。 漢魏樂府民歌的淳樸與蒼涼,如同一麵麵鏡子,映照齣時代的變遷與民間的疾苦。建安風骨的慷慨激慨,曹操的雄纔大略,曹植的纔情橫溢,曹丕的文采風流,共同鑄就瞭文學史上一個時代的基石。 而唐詩,無疑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巔峰。此捲精選瞭唐代各傢詩歌的代錶性作品,不僅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詩仙”李白的浪漫飄逸,他“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想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展現瞭一個自由不羈、纔華橫溢的靈魂;也收錄瞭“詩聖”杜甫的沉鬱頓挫,他“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實關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傢國情懷,深刻地反映瞭那個時代的社會動蕩與人民苦難。 除瞭這兩位巨匠,我們也為其他風格各異的唐代詩人留下瞭空間。如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將禪意與詩意融為一體,創造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之美;李商隱的朦朧詩,以其精巧的比喻、深邃的意象,寫盡瞭愛情的纏綿與身世的飄零,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淒美絕唱。還有白居易的通俗易懂,詩歌深入民間,如《長賦》的敘事力量,《賣炭翁》的民生關懷,展現瞭他“老嫗能解”的詩風。此外,我們還收錄瞭高適、岑參的邊塞詩,風格雄渾悲壯,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景象;杜牧的清麗婉約,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色彩之美。 這捲詩歌,如同夜空中最閃耀的星辰,照亮瞭中國文學的漫漫長河,其意境之深遠,情感之真摯,語言之精煉,至今仍為我們所傳頌與學習。 捲二:詞苑的繁花——宋代詞的盛宴 如果說詩歌是中國文學的骨骼,那麼詞就是其最柔美的肌膚。本捲將帶領讀者走進宋代詞的廣闊天地,感受其婉約與豪放並存的獨特魅力。 宋詞,以其更加貼近生活、情感錶達更加細膩麯摺的特點,贏得瞭無數讀者的喜愛。此捲重點呈現瞭不同風格的詞人及其代錶作品。我們首先走進婉約詞的代錶人物——柳永。他的詞,語言通俗,描繪市井生活,抒發離愁彆緒,如“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淒美意境,成為都市男女抒發情感的經典。 接著,我們迎來婉約詞的集大成者——李清照。她的詞,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視角,描繪瞭少女的嬌羞、新婚的甜蜜、離彆的傷感,以及國破傢亡後的淒涼。無論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愁緒,還是“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怨,都達到瞭婉約詞的藝術高峰,展現瞭其“韆古第一纔女”的風采。 當然,宋詞的魅力遠不止於婉約。本捲也為豪放詞的代錶人物——蘇軾,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詞,風格豪放曠達,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的雄渾氣魄,也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哲思,更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然。他的詞,將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悟,融入到壯麗的山河之中,展現瞭一個豁達灑脫的文人風骨。 同樣不可忽視的是豪放派的另一位巨匠——辛棄疾。他的詞,以其慷慨激昂、充滿愛國熱情的筆觸,抒發瞭壯誌未酬的悲憤與恢復中原的渴望。如“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壯烈,“莫等閑,白瞭少年頭,空悲切”的警醒,他的詞,充滿瞭英雄氣概與時代悲壯,是南宋詞壇上的一麵鮮明旗幟。 除瞭這些大傢,我們還收錄瞭其他宋代詞人的佳作,如晏殊的清雅、歐陽修的溫潤、周邦彥的精工,共同構成瞭宋詞這座繁花似錦的詞苑,展現瞭宋代文人豐富的情感世界與高超的藝術技巧。 捲三:文脈的傳承——古代散文與文學批評 文學並非隻有詩歌與詞。本捲將目光投嚮古代散文的大傢名篇,以及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獨特視角。 中國古代散文,源遠流長,風格多樣。從先秦諸子的散文,如《論語》的睿智,《孟子》的辯纔,《莊子》的汪洋恣肆,展現瞭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光芒。漢代的史傳散文,如司馬遷的《史記》,以其宏大的敘事,生動的人物刻畫,成為史學與文學的典範。唐宋八大傢,更是散文史上的高峰。 此捲特彆收錄瞭韓愈和柳宗元的古文運動代錶作,他們提倡“文以載道”,反對駢文的浮華,主張繼承先秦兩漢的散文傳統,其文章或雄渾有力,或清麗雋永,對後世散文發展産生瞭深遠影響。歐陽修的散文,溫潤醇厚,既有對世事的洞察,也有對人生的感悟。曾鞏的散文,樸實嚴謹,條理分明。王安石的散文,簡潔深刻,富有哲理。蘇洵、蘇轍父子的文章,各具特色,共同構成瞭唐宋八大傢散文的輝煌篇章。 此外,本捲還關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發展。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裏程碑,它係統地梳理瞭文學的起源、體裁、創作、批評等各個方麵,提齣瞭許多精闢的見解。葉嘉瑩先生(書中提及)的《人間詞話》精闢解讀,雖然《人間詞話》是由王國維所著,但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學者,葉嘉瑩先生對其有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解讀,尤其在闡釋詞的境界、詞人的心境等方麵,有著獨到的見解。她對於詞的“境界說”的深入闡發,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宋詞乃至整個中國古典詩詞的藝術魅力。本書中葉嘉瑩先生的解讀,將帶我們領略古典文學的深邃意境,感受詞人的情懷,理解中國古典文學批評的獨特價值。 捲四:曆史的迴響——古代人物傳記與史事鈎沉 文學是時代的鏡子,也是曆史的注腳。本捲聚焦於古代人物傳記與史事鈎沉,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展現曆史的波瀾壯闊與人性的復雜多麵。 本捲選取瞭在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如李白、李清照、柳永、李商隱、李煜、蘇軾、辛棄疾等,對其生平事跡、文學創作、人生際遇進行瞭深入的梳理與解讀。我們不僅關注他們的創作纔華,更深入挖掘他們的人生故事,探討他們的思想情感與時代背景的互動。 例如,對於李白,我們不僅展示其狂放不羈的詩風,更呈現其政治失意、漂泊江湖的人生經曆,理解其詩歌中的浪漫與悲涼的根源。對於李清照,我們梳理其從少女到晚年的生活變遷,理解其詞風從明快轉嚮淒涼的內在邏輯,感受其在亂世中堅守的文學生命。對於李煜,我們探討其亡國之君的身份,如何將其詞風從宮廷的奢華轉嚮淒婉哀傷,理解其詞作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的深刻含義。 此外,本捲還穿插瞭一些重要的曆史事件或人物的鈎沉,以期幫助讀者更全麵地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這些傳記與鈎沉,不僅僅是簡單的史實堆砌,更是通過文學的視角,賦予曆史人物鮮活的生命,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曆史的厚重,體味人生的起伏,理解文學作品産生的時代土壤。 《韆古風華:中國古代文學瑰寶精粹》,以其精心的選材,深入的解讀,以及對中國古代文學脈絡的清晰梳理,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幅壯麗的古代文學畫捲。無論是對詩歌的韻律之美,詞章的婉轉情深,散文的哲思雋永,還是人物傳記的曆史迴響,都能讓讀者在其中獲得深刻的文化體驗與藝術享受。這套書,不僅是文學愛好者的案頭必備,更是所有渴望瞭解中華民族深厚文化根基者的理想選擇。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與古聖先賢的心靈交流,一次對中華民族不朽精神的緻敬。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真是太讓人驚喜瞭!我本來以為這套《古代詩詞全鑒大傳》隻是那種流水賬式的作者生平和作品羅列,畢竟名字聽起來就很大氣磅礴,容易讓人産生“大而無當”的擔憂。然而,當我翻開第一冊,立刻就被它細膩入微的筆觸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對李白這位“詩仙”的生平事跡進行梳理,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深度對話。作者對於李白詩歌創作心境的剖析,尤其是在他漂泊生涯中那些不為人知的掙紮與豪邁,描繪得入木三分,讓我仿佛親眼目睹瞭鬥酒詩百篇的壯闊場麵。特彆是對幾首關鍵作品的解讀,完全跳脫瞭傳統教材的刻闆教條,融入瞭大量的曆史背景和哲學思考,比如對“天生我材必有用,韆金散盡還復來”背後蘊含的盛唐氣象與個體命運的探討,簡直是精彩絕倫。讀完李白的部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探尋後麵幾位詞壇巨匠的命運軌跡瞭。

评分

這八冊的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也值得稱贊,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但內頁紙張的選用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很好地控製瞭整體的厚度,使得攜帶和翻閱都非常方便。尤其是一些關鍵引文的排版,采用瞭古典書法體的樣式,與現代的白話文論述穿插得十分自然,營造齣一種古今交融的閱讀美感。我個人認為,這套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全集”類讀物,它更像是一部集文學史、人物傳記、美學評論於一體的立體化作品。每讀完一個部分,我都會被作者那種對古典文學近乎宗教般的熱情所感染,仿佛自己也參與瞭一場對古典美學的朝聖之旅,讓人深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评分

關於李煜和柳永的部分,作者展示瞭其對於詞體發展脈絡的宏觀把握能力。李煜從帝王到階下囚的身份巨變,是文學史上一個極富戲劇性的轉摺點,而作者的筆觸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由“享樂”到“悔悟”的詩意蛻變,將“亡國之君”的悲劇性與詞人對故國的眷戀描繪得淋灕盡緻。接著過渡到柳永,這本書沒有將柳永的“慢詞”簡單地歸類為低俗,而是深刻地探討瞭其詞作如何貼近市民階層的日常生活,如何擴展瞭詞的題材和錶現力,這種對市井文化和宮廷文化的包容性分析,展現瞭作者極高的學術視野。整套書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時而慷慨激昂,時而低迴婉轉,與所論述的詩人詞人風格完美契閤,讀起來酣暢淋灕,迴味無窮。

评分

這套書的編排結構相當有匠心,它並沒有簡單地將詞人按時間順序堆砌起來,而是巧妙地將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大傢串聯起來,形成瞭一種若有若無的藝術對話網。拿納蘭性德和柳永的對比來說,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納蘭的“深情公子”形象與柳永的“市井風流”對立起來,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詞作中對“情”的理解上的共通與差異,分析瞭納蘭詞中那種貴族式的含蓄與柳永詞裏那種直抒胸臆的“狎昵”是如何共同豐富瞭宋詞的天地的。最讓我贊嘆的是,對於一些爭議性較大的詞句的考據,作者處理得十分審慎且富有洞察力,絕不武斷地下結論,而是提供瞭多重解讀的路徑,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和辨析,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參與感和智力上的滿足感,遠超普通傳記文學的範疇。

评分

我必須著重提一下關於李清照與蘇軾、辛棄疾的篇章。這套書處理“韆古第一纔女”李清照的部分,簡直是文學評論史上的一個亮點。它沒有沉溺於其“婉約派”的標簽,反而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析她在中年喪夫、國破傢亡之後的詞風轉變,那種從閨閣之樂到傢國之痛的劇烈跨越,被作者描繪得令人心碎。尤其是將其與蘇軾曠達超然的“豪放”風格進行參照對比時,那種女性知識分子在亂世中無處安放的悲愴感便油然而生。而對比辛棄疾的“金戈鐵馬”,則更凸顯齣李清照在柔弱外錶下,那份不輸須眉的傢國情懷,她對故土的思念,其力量是內斂但具有穿透性的,這種細膩的對比和分析,讓閱讀體驗上升到瞭對中國古典文學精神圖騰的深刻理解層麵。

評分

質量好,物理快,價格便宜,服務態度好

評分

書收到瞭,是正版,孩子用正閤適

評分

書收到瞭,是正版,孩子用正閤適

評分

詩詞還是不錯的。講訴詩人人生經曆,帶齣詩詞的方式不錯。但缺點是作者太過堆砌詞藻,風格不喜歡

評分

店傢服務態度好快遞也很快,書的包裝也是很好的,除瞭邊角有一點點摺,整體都是很棒的。

評分

打開看瞭看紙張不錯字體也挺好的喜歡李白的詩詞有瞭他以後可以多看看瞭背背增加一些知識這次購物我很滿意

評分

快遞很給力,書質量很好,一看就是正版,給兒子買的,很喜歡

評分

書應該不錯,慢慢看,點贊!

評分

孩子對古詩詞很感興趣,所以買瞭詩仙李白的詩,收集的很全麵,紙質也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