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崩溃 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沙希利 浦洛基老布什图书馆绝密档案全景再现真正改变苏联命运

大国的崩溃 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沙希利 浦洛基老布什图书馆绝密档案全景再现真正改变苏联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沙希利·浦洛基 著,宋虹 译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荒漠甘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0338
商品编码:20219596636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大国的崩溃 开本: 16开
作者:  [美]沙希利·浦洛基  译者:宋虹 页数:   
定价:  58元 出版时间: 2017年5月1日
ISBN号: 9787220100338 印刷时间: 2017年5月1日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序言
第*章最后的峰会
莫斯科会议
宴会上的不速之客
软弱的基辅演讲       
第二章8月的坦克    
克里米亚的囚徒
俄罗斯的反抗
自由的胜利
第三章反政变
俄罗斯的复兴
独立的乌克兰
拯救帝国
第四章走向分裂
左右为难的华盛顿
俄罗斯方舟
幸存者
第五章人民的声音
期待
乌克兰公投
斯拉夫三国一体
第六章再见了,帝国
森林之外
欧亚国家的诞生
莫斯科的圣诞节
后记
致谢
注释
......     

精 彩 页:

宴会上的不速之客 
1991 年7 月31 日晚,老布什夫妇在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美国大使馆—— 斯帕索庭院内宴请他们的苏联朋友。第二天早上,他们将离开莫斯科前往基辅。在他们宴请的客人中,除了戈尔巴乔夫夫妇外,还包括一些共和国领袖, 其中有影响力的是刚刚选举出的俄罗斯领导人鲍里斯?叶利钦。
客人中也包括戈尔巴乔夫政府成员,如国防部长德米特里?亚佐夫元帅和克格勃首脑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宴请的菜肴有芝麻豆瓣菜汤、松露烤牛排,还有烤土豆。服务员还端上了1970 年产自柏里欧酒庄的乔治?德?拉图尔赤霞珠干红葡萄酒,1987 年产自铁马酒庄的气泡香槟和1990 年产的嘉威逊?雪当利白葡萄酒,咖啡、茶水和甜品则被从菜单上剔除了。
在晚宴致辞中,老布什费尽心力地为戈尔巴乔夫歌功颂德。因为他很清楚戈尔巴乔夫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在政府内遭遇到激烈的反对意见。布什说道:“这项条约的签署不仅给苏联人民带来希望,不仅给美国人民带来希望,它将把希望带到全世界,在内心深处,我对此深信不疑。”他举杯祝福他的客人, 尤其是戈尔巴乔夫,他说:“戈尔巴乔夫是令我尊敬和倾慕的人,在过去的6 年中,他的所作所为给那些相信个人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人带来希望,包括我在内。”老布什继续说道:“我要向戈尔巴乔夫书记致敬,我可以说,比起初到这里时,我更加有信心,我们可以携手共进,实现长久的和平,并将给我们的孩子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老布什对戈尔巴乔夫的一番夸赞,很明显并没能让苏联保守的部长们信服。老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和戈尔巴乔夫的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正好同桌就餐,席间,他们交换了对《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看法。亚佐夫被美国代表团简报形容成“企图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和威望挽救苏联军事颓势”的人,其间,他对该条约和戈尔巴乔夫的总体外交政策均不甚认可。斯考克罗夫特在后来回忆起他在斯帕索晚宴上和亚佐夫的谈话时说:“他性格阴郁,抱怨说整件事都对我们有利,苏联的军事力量却在每况愈下,也没有新装备……年轻人不响应服兵役的号召,从欧洲战场归来的军队无处安置,等等。我问他为什么对苏联军队的状态如此担忧,有什么威胁吗?他说北约就是威胁。” 斯考克罗夫特对此显然难以理解,可他最终还是成功说服了郁郁寡欢的亚佐夫和他一起举杯祝福北约。显然,这顿晚宴上的琼汁玉液,激不起亚佐夫半点兴致。
在斯帕索晚宴上,人们可以感受到戈尔巴乔夫的反对者不仅有保守派,还有改革派。刚刚成为俄罗斯总统新办公室主人的叶利钦就是后者的代表。显然,他对没有把他安排到主桌就餐很是不悦,席间,他从座位上起身,在哈萨克斯坦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的陪同下,径直走向了布什的主桌,并且高声向这位美国总统担保,他将在职权范围内倾其所能,确保民主改革的成功。戈尔巴乔夫后来写道:“席间诸位目睹了这一切,既惊讶又好奇,不禁在想这意味着什么呢?”很显然,他深感窘迫。在回忆录中,戈尔巴乔夫除了提到这次的小插曲外,还提到了发生在前一晚为老布什举办的欢迎宴会上的插曲。
欢迎仪式在峰会召开的第*天,也就是7 月30 日举行,地点是大克里姆林宫的多棱宫。戈尔巴乔夫夫妇和老布什夫妇正站在列队迎宾处欢迎宾客。忽然,戈尔巴乔夫夫妇注意到一对不是夫妻的男女站在一起了,他们是莫斯科市长加夫尔?波波夫和新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妻子奈娜?叶利钦娜。叶利钦本人并不在场。可是仪式结束时,他忽然出现了,笑容满面地走到主人跟前。戈尔巴乔夫不自然地开着玩笑:“你怎么把自己的妻子交给了波波夫?”“他不再是个危险角色了。”叶利钦拿他的亲密伙伴开起了玩笑。
叶利钦前一晚曾致电戈尔巴乔夫,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和他及老布什一起步入晚宴大厅,结果戈尔巴乔夫拒绝了。现在看来,叶利钦遭到了冷遇,所以他觉得有必要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他冷不丁地起身走到布什夫人身旁,俨然以主人的姿态邀请她前往餐厅。她吃了一惊,来不及将赖莎让至叶利钦跟前,就开口问道:“这样可以吗?”记者们看到此情此景,完全摸不清状况。
一位目睹了这一场景的《华尔街日报》记者这么写道:“布什和戈尔巴乔夫故意看向另一侧,他们谈了好久,仔细地讨论着悬挂在他们头顶上的那盏精美吊灯。”宾客中有许多戈尔巴乔夫政府班子成员,叶利钦傲慢无礼的举动让他们很不舒服,对美国人来说也是如此。后来,老布什对他的随员说,叶利钦是“真麻烦”,试图利用他来抢镜,把戈尔巴乔夫的风头遮住。
布什在回忆录中写道,看到叶利钦陪同芭芭拉走向餐厅,“一定会让戈尔巴乔夫倍感尴尬”。斯考克罗夫特在叶利钦几年前第*次访美时就对他心生厌恶,他气愤地说:“应该告诉那个家伙,我们可不想让他利用我们,来实现自己的小伎俩。”因此,美国驻莫斯科大使杰克?马特洛克受命给叶利钦的外长安德烈?科济列夫递了话。马特洛克后来写道:“叶利钦的举动既粗鲁,又幼稚, 他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这么做,这使得戈尔巴乔夫和布什总统都感到不自在。” 
……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年纪相同,背景也有几分相似。叶利钦于1931 年生于乌拉尔的一个工人家庭。他白手起家,依靠过人的精力登上了权力的巅*……
他的事业从1955 年开始起步,他最初是乌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一位工头,一路披荆斩棘,迈向权力的顶*,靠的是过人的业绩。1976 年,他被选为俄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区委第*书记。在45 岁时,他事实上已经成为这片巨大工业区的主宰者,从苏联行政区划的重要性来说,这里比戈尔巴乔夫起步的斯塔夫罗波尔市要重要得多。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的攀升之路靠的是种粮,以及伺候好那些来他那里泡温泉的莫斯科政坛大佬们,那么,叶利钦则是靠工业产量和建筑业定额来达到目的。叶利钦能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声名大噪,不仅因为他建造了什么(他主持修建的许多建筑,包括歌剧院等,都深受年轻的共产党书记的欢迎),还因为他摧毁了什么。
1977 年,接到莫斯科方面的命令,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官员拆除了1918 年夏布尔什维克绞杀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皇室成员的房子。因为政府官员担心这间房子可能变成敬奉和朝拜的场所。叶利钦拆房和盖房一样神速,这间沙皇最后的避难所,目睹了旧俄国的灭亡,却在一夜之间被叶利钦荡为平地。
叶利钦经常在国内向普通民众发表演说,喜欢被公众吹捧,然而,直到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开放,并且把这位“人造发电机”(指精力充沛)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请到莫斯科时,他才开始成为一位民主领袖。他很快接手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因贪腐而瘫痪的莫斯科市政府。
叶利钦开除了旧干部,把他的办公室向莫斯科记者们敞开,这些人对这位精力充沛、锐意进取的莫斯科市委第*书记给予了盛赞。但是,叶利钦很快发现,不像在遥远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他不再能自己做主了。在莫斯科,这位强势的新市委书记不得不应对更加有权势的苏共中央政治局,而他只是政治局一位候补委员。他的同事很快注意到,叶利钦在经历了“新官上任三把火” 的狂热之后,陷入了消沉。
叶戈尔?利加乔夫,来自西伯利亚的前苏共书记,戈尔巴乔夫手下政治局的保守派代表,叶利钦与这位曾经的庇护者就莫斯科改革的步调发生了冲突。1987 年秋,叶利钦不仅痛斥利加乔夫,也捎上了戈尔巴乔夫,他指出了改革执行中的问题,谴责政治局委员对他们老板的谄媚。
戈尔巴乔夫发起了反击,他解除了叶利钦掌管莫斯科市党组织的权力,取消了他的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资格。叶利钦在党内的事业宣告结束。他向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同事们请求谅解,但是毫无用处。他的生活好像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他被派去监管苏联的建筑工地,这个国家还在不断地盖楼房,但是,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改革重建”却充满怀疑。把叶利钦逐出苏共政治局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阵营中自由力量遭受挫败,党内保守派获得胜利。一年后,得胜的利加乔夫公开评论叶利钦:“鲍里斯,你错啦
......

内容提要:

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绝密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
作者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来讲述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来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

作者简介:

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
哈佛大学俄罗斯及乌克兰史教授,也是东欧诸国史顶*的研究学者,专攻俄罗斯及乌克兰现代史。他的著述丰富且有创见,曾经连续三年(2002-2005)获得美国乌克兰研究协会颁发的著作奖项。他更于2009年获得古斯拉夫研究协会颁发的卓越学人奖。
著有《雅尔塔—决定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的八天》和《斯拉夫民族之起源》等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