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人体经络穴位标准大图册
作 者:吴中朝 著
I S B N :9787501997886
出 版 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第1版
印刷时间:2014年8月 第1次
字 数:100000字
页 数: 56页
开 本:8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克
:29.90元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超大开本,图大字大,细节更清楚,增强读者阅读体验。
一页一张大图,真人、肌肉、骨骼图,无论是自学还是人士,取穴都能使用。
在真人图上画出体内器官,更清晰地标注经络的起始器官,与经络的循行路线结合。
给出标尺,根据标尺找穴位,更方便,更好用。
附录给出了50种疾病的常见穴位,方便读者对症找穴。
目录
常用骨度折量定位法
章手太阴肺经
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
第三章足阳明胃经
第四章足太阴脾经
第五章手少阴心经
第六章手太阳小肠经
第七章足太阳膀胱经
第八章足少阴肾经
第九章手厥阴心包经
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
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
第十二章足厥阴肝经
第十三章任脉
第十四章督脉
附录
经外奇穴速查
52种常见病症穴位速查
内容介绍
本书为一本经络穴位取穴图册,大开本的设计,能精细标出经络、穴位、骨骼、肌肉、肌腱的位置,使取穴更精准。每条经络分别在真人图、骨骼图、肌肉图上标注,一页一图,找穴不费劲。主治与取穴文字就在大图边,有文字参考,找穴更方便,治病更省力。附录给出了50种常见病症的常见穴位,对症找穴,快速好用!无论是自学还是人士,本图册是找穴的好帮手!
作者介绍
吴中朝
*名老中医
保健会诊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养生保健委员会委员
吴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其参与制定的“腧穴定位国际标准”曾获中医科学院科研进步一等奖,主编的《经络穴位标准图册》《3秒钟精准取穴图解》《吴中朝100个对症穴位方》等图书深受读者欢迎。
吴教授主要研究针灸知识,因此对穴位定位以及取穴方法研究透彻,取穴老道,是腧穴方面的*专家。他将的定位方法简单化,教更多读者用快速取穴方法取穴,不仅精准,更方便实用。他还参与了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录制,在节目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杏仁、茯苓、人参等生活中常见中药的功效与妙用,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作为一名长期伏案工作者,腰酸背痛、颈部僵硬几乎成了我的“标配”。尝试过各种按摩、理疗,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偶然间看到这本书,被“易学速查”这个特点吸引了。我一直觉得中医穴位按摩是挺神奇的,但苦于没有好的入门指南。这本书的设计真是太人性化了!它的排版非常合理,将经络和穴位分开介绍,又相互关联。每一条经络的开头都有一个简要的概述,包括这条经络的主要功能和常出现的病症。然后,紧接着就是这条经络上的主要穴位,每个穴位都有一个独立的页面,上面是穴位的特写图,旁边配有详细的定位方法、主治病症和操作手法。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配有一些“速查表”,比如针对“失眠”、“头痛”、“消化不良”等常见症状,直接就可以找到对应的穴位,非常方便。我试着按照书上的方法,给自己的颈部和腰部按摩了几个穴位,虽然只是短短几分钟,但感觉僵硬感确实有所缓解。这种“望文生义”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中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实用技术。
评分我之前也接触过几本关于穴位按摩的书,但总感觉它们要么太过于学术化,让普通人望而却步;要么就过于简单粗暴,缺少科学依据。这本《人体经络穴位标准大图册》则恰恰填补了我的这种需求。它在“标准”和“大”的同时,也兼顾了“易学”和“速查”。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穴位介绍后面,都附加了一个“注意事项”栏,比如“孕妇禁用”、“按摩时需注意深浅”等等,这些细节的提示,对于保障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而且,书的整体设计风格也比较现代化,图文并茂,色彩搭配也比较柔和,阅读体验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我试着按照书上的方法,给家人按摩了几个常见的保健穴位,家人反馈说效果不错。这种能够切实帮助到自己和家人的书籍,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它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让我对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人体经络穴位地图》,我首先被它丰富的地图内容所震撼。这不仅仅是一张张静态的穴位图,更像是一幅幅生动的人体“能量地图”。每一条经络的流注方向,都如同河流般清晰可见,而每一个穴位,则如同散落在地图上的重要节点。书中对于经络和穴位关系的阐述,让我觉得非常到位。它不仅描述了穴位的位置,更强调了穴位与经络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影响身体的功能。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辨证取穴”的指导,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头痛就按这里”,而是会根据不同的头痛类型,推荐不同的穴位组合,并解释其中的原理。这种“因人而异”、“因症而异”的治疗思路,让我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书的印刷质量也很高,图片非常清晰,色彩饱和度适中,细节呈现得非常到位。这本书让我对“治未病”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和应用中医的智慧,来维护自身的健康。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传统中医理论中那些“气”、“血”、“络”之类的概念,总觉得有些玄乎。总想找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提供切实操作指导的书籍。这次入手了《人体经络穴位图解书》,真是满足了我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穴位图谱,更像是一本“人体运行原理”的图文解说。书中的“图解”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展示了穴位的表面位置,还试图通过一些示意图,展示穴位在人体深层的联系,以及对相关脏腑、组织的影响。例如,在介绍某个穴位时,它会配上一张图,告诉你这个穴位在刺激后,会如何影响到附近的肌肉、神经,甚至远端的某个脏器。这种“解剖学+功能学”的结合,让我对穴位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同时,书中对每个穴位的“主治”也写得非常具体,不是笼统地说“治什么”,而是列举了具体的症状和适应症,这对于我们这些想要自己调理身体的人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是建立在对人体精细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之上的。
评分拿到这本《人体经络穴位标准大图册》,我简直像挖到了宝藏!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经络穴位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那些文字描述太过抽象,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首先,它的“标准大图册”名副其实,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清晰、精美的全身经络图。每一条经络的走向,每一个穴位的精确位置,都用醒目的色彩和标注区分开来,完全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模糊不清、色彩混杂的图谱。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准确定位”功能,书中对于每个穴位的定位描述都非常详细,结合了骨骼标志、肌肉层次,甚至还有一些触感上的指引。比如,在找某个穴位时,它会告诉你“在大腿前外侧,髌骨外上缘约二寸处”,这样的描述配合图片,真的让人豁然开朗,一下子就能找到感觉。而且,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图片印刷得非常清晰,即使是放大看细节,也不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医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人体的奥秘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学习和运用中医的决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