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

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设工程
  • 检测
  • 见证
  • 取样
  • 工程质量
  • 施工
  • 规范
  • 手册
  • 技术
  • 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创优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83046
版次:3
商品编码:1729129848
出版时间:2008-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The basic information
书名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第三版)
作者潘延平
开本: 32开
原价:30
页数:
现价: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07-02-01
ISBN 9787112083046  印刷时间: 2010-08-01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 3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封面展示:





目录:

1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规定

1.1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规定

1.2 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制度

1.3 建设工程检测结果处理

2 建筑材料检测

2.1 水泥

2.2 建筑用砂

2.3 建筑用石

2.4 混凝土

2.5 建筑砂浆

2.6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

2.7 钢筋焊接件

2.8 钢筋机械连接件

2.9 砌墙砖和砌块

2.10 道路和基础回填材料

2.11 防水材料

3 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

3.1 概述

3.2 依据标准

3.3 取样要求

3.4 技术要求

3.5 检测报告及不合格处理

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4.1 概述

4.2 依据标准

4.3 抽样要求

4.4 技术要求

4.5 检测报告

5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

5.1 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

5.2 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现场检测

5.3 结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5.4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

5.5 混凝土后置埋件现场力学性能检测

6 钢结构工程检测

6.1 钢结构工程用钢

6.2 焊接材料

6.3 紧固件连接工程

6.4 网架节点承载力检验

6.5 钢结构工程无损检测

7 建筑幕墙和门窗工程检测

7.1 建筑幕墙

7.2 建筑门窗

8 建筑节能工程检测

8.1 概述

8.2 依据标准

8.3 节能材料与设备的基本规定

8.4 检验内容及取样要求

8.5 技术要求

8.6 检测报告

9 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

9.1 概述

9.2 依据标准

9.3 检验内容

9.4 取样要求

9.5 技术要求

9.6 检测报告

10 室内环境污染检测

10.1 概述

10.2 依据标准

10.3 抽样要求

10.4 技术要求

10.5 见证要点

10.6 检测报告及不合格处理

11 市政道路工程检测

11.1 概述

11.2 依据标准

11.3 取样要求

11.4 技术要求

11.5 检测报告

12 文件汇编

12.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12.2 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12.3 关于颁发《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样暂行规定》的通知

12.4 关于颁发《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养护室管理规定》的通知

12.5 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

12.6 关于本市限期禁止工程施工使用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

12.7 关于推行使用《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文本(2008版)》的通知

12.8 关于加强水泥土搅拌桩质量管理的通知

12.9 关于转发建设部《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12.10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的通知

12.11 关于加强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2.12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

12.13 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监督管理告知要求》的通知

12.14 关于落实建设单位委托建设工程检测业务的通知

12.15 关于进一步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

12.16 关于落实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若干措施的通知

12.17 关于强化施工现场钢筋混凝土用钢筋质量检测管理的通知

12.18 关于民用安装工程设备与材料节能复验及相关工作的通知

12.19 关于印发《检测监督要点》的通知

12.20 关于开展上海市民用建筑节能竣工检测评估工作的通知(试行)

12.21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钢管、扣件周转材料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

12.22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现场推进监管的若干规定

12.23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门窗、玻璃质量管理的通知

12.24 关于在本市禁止使用海砂生产混凝土的紧急通知


内容介绍: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规定、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及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建筑地基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建筑幕墙和门窗工程检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以及设备安装、市政工程检测等。《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3版)》可作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相关人员以及见证员、取样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洞悉工程质量的“眼睛”与“耳朵”——《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 精要解读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大潮中,每一栋高楼拔地而起,每一条道路蜿蜒延伸,都离不开坚实可靠的工程质量作为基石。而这坚实与可靠的背后,隐藏着一群默默奉献、严谨细致的建设者——他们是建设工程检测的实践者,是质量的“守护者”。《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正是这样一本凝聚了行业智慧、指导实践操作的宝典,它为广大见证取样员提供了一套系统、权威、实用的操作指南,帮助他们成为工程质量的“眼睛”与“耳朵”,为工程的安全与耐久贡献力量。 一、 夯实理论基础:理解“为什么”与“是什么”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操作步骤,而是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做”与“具体是什么”的科学原理。在第三版中,作者们在原有的扎实基础上,对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进行了全面更新,确保理论知识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石: 手册开篇即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见证取样在整个质量控制体系中所处的核心位置。读者将清晰地认识到,见证取样员不仅仅是“拿样品的”,更是工程质量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对质量控制理论的系统梳理,帮助取样员建立起宏观的质量意识,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手册详细解读了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等,以及最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例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标准》等。这些法规和标准是见证取样工作的基本遵循,理解其精神实质,能有效避免因违规操作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材料与构件的特性解读: 手册将对各类常用建筑材料和构件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详细介绍,例如混凝土、钢筋、砂石、水泥、砖、砌块、沥青、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这部分内容不仅包括了它们的宏观特性,还触及了微观结构和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例如,在混凝土章节,会详细讲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影响强度和耐久性的因素,以及不同类型混凝土(如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抗裂混凝土等)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对于钢筋,会区分不同材质、规格和等级的钢筋,介绍其力学性能、焊接性能以及防腐蚀性能。这种深入的理论讲解,使得取样员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取样环节中各种潜在影响因素,并能初步判断材料的合格性。 常见工程问题的成因分析: 手册也对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从材料、工艺、设计等多个维度分析其成因。例如,对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手册会分析可能是由于材料配合比不当、养护不到位、温度应力过大等多种原因。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取样员在取样和送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关注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并能为后续的质量分析提供宝贵的现场信息。 二、 精准实操指导:掌握“如何做”与“做到位” 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而精准的实操能力则是见证取样员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版手册在实操指导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和细化,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手把手”学会,并做到“专业化”。 全流程的取样流程解析: 手册将以流程图、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阐述从工程开工前准备、现场材料进场、施工过程中的见证取样,到送检、结果反馈等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如房屋建筑、市政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和不同类型的构件,都会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 规范化的取样方法: 这是手册的核心内容之一。手册将针对不同的材料和构件,详细介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取样方法,包括: 取样工具与设备: 介绍各种常用取样工具(如取样器、铲子、钻头、切割机等)和辅助设备(如卷尺、磅秤、标签纸、记录本等)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取样位置与数量: 明确规定在不同部位、不同批量下,需要采集的样本数量、尺寸、形状以及取样位置的选择原则,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例如,对于混凝土,会详细说明取样的时机、数量(每立方米或每检验批)、部位(从搅拌车或输送管道中)以及如何防止样本离析。 取样技术要点: 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讲解具体的取样技巧。例如,对于钢筋,会介绍如何截取试件,如何避免对钢筋力学性能的损伤;对于砂石,会介绍如何进行平整、筛分、摊凉等操作;对于沥青混合料,会介绍取样的温度要求和注意事项。 易混淆点的辨析: 明确指出在取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和混淆点,并提供纠正方法。例如,如何区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如何正确判断原材料批次等。 严谨的现场记录与标识: 手册强调现场记录的重要性,并提供规范的记录表格和填写说明。 记录内容: 详细列出每一次取样应记录的关键信息,包括工程名称、部位、材料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取样时间、取样人、见证人、现场环境温度、湿度等。 标签标识: 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填写样本标签,包括样本编号、工程信息、材料信息、取样日期等,确保样本与记录信息一一对应,避免混淆。 图像记录: 鼓励并指导取样员利用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取样过程和现场情况,为后续的质量追溯提供有力证据。 科学的样品封装与保存: 手册将指导取样员如何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采用合适的封装材料和方法,避免样本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发生变质、污染或损坏。 封装材料: 介绍塑料袋、保鲜膜、集装袋、木箱等不同封装材料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保存条件: 明确不同类型样本的保存环境要求,例如,混凝土试块需要保持湿润,钢筋试件需要防锈,易挥发性材料需要密闭保存等。 高效的样品送检流程: 手册将指导取样员如何正确填写送检单,并协助检测机构完成样品的接收和登记。 三、 突出重点难点:攻克“疑难杂症”与“关键环节” 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见证取样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第三版手册针对这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指导,帮助取样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殊材料与非常规取样: 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特种钢筋、环保型材料等)以及在特殊工况下的取样(如高空作业、地下作业、水下作业等),手册将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与应急处理: 针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如样本损坏、标签遗失、设备故障等,手册将提供应急处理预案和建议。 质量风险的识别与预警: 手册将指导取样员如何通过观察和经验,初步识别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并在取样过程中特别关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与其他工种的协作配合: 见证取样工作并非孤立存在,需要与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等紧密配合。手册将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提供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方法。 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设工程不断引入新的工艺和材料。手册将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为取样员提供关于这些新事物的前沿知识和取样指导。 四、 提升专业素养:塑造“责任心”与“专业范” 一本优秀的业务手册,不仅要传授技能,更要塑造精神。第三版手册在提升见证取样员的专业素养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 手册反复强调见证取样员的职业道德,包括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保守秘密等。通过案例分析,引导读者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一旦出现疏忽,可能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沟通与表达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手册将指导取样员如何清晰、准确地向施工人员、检测人员、监理人员传递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记录和汇报问题。 学习与进取精神: 建设工程行业日新月异,标准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层出不穷。手册鼓励取样员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安全生产意识: 取样工作往往需要在复杂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是第一位的。手册将详细介绍现场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防护、设备操作安全、高处作业安全等,确保取样员的人身安全。 《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以其前瞻性的内容、严谨的论述、详实的指导和实用的价值,为广大见证取样员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地图,指引他们在这片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坚定而专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见证取样员职业生涯的“良师益友”,是他们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工程质量守护者的坚实后盾。掌握了手册中的精髓,就等于拥有了洞悉工程质量的“眼睛”与“耳朵”,就能在繁忙的建设现场,为国家和人民筑就更加安全、可靠、美好的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解读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这时候旧的手册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这本《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仿佛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及时更新了最新的检测技术和要求,比如在钢筋的力学性能检测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钢筋的取样方法、加工要求以及常见的检测项目和判定标准,还穿插了许多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规范条文的实际应用,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在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书中还提供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表格和流程图,直观地展示了各项检测的步骤和要点,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掌握信息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这本《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随时随地都在为我提供指导和帮助。书中关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内容,让我对整个工程检测的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讲解了各项检测的具体技术要点,还提升了我对工程质量管理层面的认识,例如,在关于工程资料管理的部分,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类见证取样文件的填写规范、保存要求,以及如何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归档,这对于我们日后应对竣工验收和审计工作都至关重要。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类似的图书不少。然而,随着我越读越深,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指南。书中关于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检测员的责任和担当,这对于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在一线工作的检测员来说,《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帮助我规避许多潜在的风险。书中关于取样和检测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注意事项,都得到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例如,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检测时,书中详细列举了脚手架、模板支架、起重吊装等关键部位的见证取样和检测要点,以及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指导,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手册的内容之丰富,简直让我目不暇接,但又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冗余。对于那些需要现场进行各种材料检测的人员来说,它无异于一本“圣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实体检测的部分,例如在砌体结构检测中,它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砂浆强度、砖强度、砌体强度等项目的现场取样和试验方法,并且特别强调了取样点的选择原则,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建议,这对于我们检测人员来说,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是一种经验的传承和智慧的启迪。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它以其科学的编排、丰富的内容、实用的指导,全方位地解答了我在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问。从基础的材料性能检测,到复杂的实体结构检测,再到关键的质量控制和资料管理,这本书几乎涵盖了见证取样员工作的所有方面。我强烈推荐所有从事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同行们都人手一本,相信我,它一定会成为你提升工作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武器。

评分

这本书的优点远不止于内容的全面和实用,它的编排方式也极其人性化。我注意到,书中大量运用了图表、示意图等视觉化元素,这使得复杂的检测过程变得清晰易懂。例如,在讲述钢结构检测时,书中不仅有文字描述,还配有详细的钢结构构件连接节点的示意图,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执行检测任务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很贴近一线检测人员,通俗易懂,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让我能够轻松地掌握其中的精髓。

评分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就是它对实际操作的极度关注。它不是那种只讲理论的书,而是真正深入到施工现场,把我们检测员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举个例子,关于土工检测,书中详细描述了从现场取土样到实验室试验的整个流程,包括取土样的深度、数量、标识要求,以及常用的几种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方法,并对各种试验结果的判定标准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更让我觉得实用的是,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注意事项,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们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评分

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信心。在没有它之前,我常常需要翻阅各种零散的标准和规范,耗费大量时间去查找所需的信息。而现在,只需要翻开这本手册,几乎所有我需要的信息都能迅速找到。特别是在处理一些疑难杂症时,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和专家建议,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在进行防水材料检测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防水卷材和涂料的取样方法、试验项目以及常见的施工缺陷,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对策,这对于我顺利完成检测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

评分

这本《建设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第三版)》简直是我今年工作中最给力的装备!作为一名常年奔波在各个施工现场的检测员,我深知一份专业、权威、实用的手册有多么重要。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和严谨的编排,每一章节都直击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比如,关于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养护,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拌合设备的清洁要求,以及关键的试块制作流程,从振捣次数、捣实方法到试块的脱模、标识,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特别强调了现场取样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如何避免重复取样、如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以及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高温、低温、雨雪)的取样技巧,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常常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