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編輯推薦:
《語言民俗學概要》作者均為從讀研究生起就多年專事或兼事“語言與民俗”雙重領域研究的學者,本著作係遼寜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民俗學之研究成果。選擇一部分“民間語言”與“民俗語言”交叉和大麵積重閤的問題與文本,試圖采用鍾敬文先生說的“把語言現象作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來研究”,初步構建一個粗略的“語言民俗學”框架。
內容簡介:
《語言民俗學概要》第一章“導論:語言民俗學原理”部分,主要研究探討語言與民俗:語言民俗學的基礎概念、關於語言與民俗調查研究、語言民俗學的學術淵源、語言與民俗的相互關聯、涵化運動及其結果、民俗語言學與語言民俗學、社會言語生活的雅與俗以及語言民俗學是什麼等問題。第二章“民俗語匯:語言民俗學的重要文本”,主要探討語言民俗學與民俗語匯研究、中國民俗語匯研究的現狀與前瞻等內容。第三章為“社會生活中的言語習俗說略”。第四章為“語言民俗與社會記憶:民俗語言化石和民俗語源”。第五章為“民間隱語行話:彆有洞天的語言民俗”。第六章為“市井語言習俗例說”。第七章為“方言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及保護”。第八章為“曆代民俗語言珍稀典籍專書民俗語匯研究例選”。總之,我們試圖以此視角、框架和內容,體現“語言民俗學”的基本學術思想。
作者簡介:
麯彥斌 原籍山東蓬萊北王緒村,1950年生於遼寜瀋陽市乳牛館鬍同。曾齣任遼寜社會科學院民俗學文化研究所創所所長暨中國典當研究中心主任(2001)、研究員,《文學學刊》雜誌社創刊社長兼總編輯(2006),曾當選中國民俗語言學會首屆理事長(1991)以及遼寜省民俗學會會長。
目錄:
第一章 導論:語言民俗學原理
語言與民俗:語言民俗學的基礎概念
關於語言與民俗調查研究:語言民俗學的學術淵源
語言與民俗的相互關聯:涵化運動及其結果
民俗語言學與語言民俗學
社會言語生活的雅與俗
語言民俗學是什麼
第二章 民俗語匯:語言民俗學的重要文本
發端於世紀初日本民俗學的民俗語匯研究及其學術背景
語言民俗學與民俗語言學視野的民俗語匯研究
中國學術史上的民俗語匯研究
中國民俗語匯研究的現狀與前瞻
民俗語匯研究與辨風正俗
第三章 社會生活中的言語習俗說略
姓名等人生禮俗與語言民俗
親屬稱謂語俗與親屬關係
綽號等社會稱謂語俗與社會關係
禁忌與口彩
網絡語言民俗
民間流行習語與社會時尚
第四章 語言民俗與社會記憶:民俗語言化石和民俗語源
社會文化史上的民俗語言“化石”
民俗語源解讀
民俗語源與詞源學:以“措大”的民俗語源為例
民俗語源與詞族(一):以“錦標”詞係為例
民俗語源與詞族(二):以“保鏢”詞係為例
俚詞俗語的民俗語源
第五章 民間隱語行話:彆有洞天的語言民俗
神秘而多姿多彩的市井隱語行話
關於“隱語行話”
隱語行話與現實社會生活
問題與思考
第六章 市井語言習俗例說
俗語雅趣
新俗語及俗語詞典
“吉祥號碼”與數字崇拜
市井傳統商業招徠市聲
餳簫、擊饞和引孩兒:飲食業的傳統招徠響器
數文化中的市語
麯藝小品與市井民間流行習語
第七章 方言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及保護
方言土語與俗文化圈
方言的韻味與麻煩
方言民俗的地域特點探析
方言土語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
第八章 曆代民俗語言珍稀典籍專書民俗語匯研究例選
《通俗文》芻議
《諺原》芻議
《目前集》及其所輯釋民俗語匯和俗語詞研究
《(增訂)雅俗稽言》及其所輯釋的民俗語匯和俗語詞
《秕言》民俗語匯的編纂特徵
《明清民歌時調集》俗語詞釋例
《言鯖》民俗語匯研究
《談徵》所輯民俗語匯芻議
《通俗編》民俗語匯探微
《釋諺》平議兼其民俗語匯探析
主要參考書目
序言:
期待、心結與“試水”
——《語言民俗學概要》前言
1.一個學術“心結”和“試水”擔當大約2004年,在《民俗語言學》(增訂版)①自序中,我曾經寫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我開始沉湎於鑽研‘語言與民俗’問題,並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發錶有關‘民俗語言學’著述,迄今約有二十年矣。”時光如梭,如今,又是一個十年。也就是說,我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三十多年瞭。可以說,我的青壯年時光,主要投身於此。
在那個增訂版的自序裏,我特彆地寫道:
如今,還有一個老問題,需要重新說明。那就是,關於這門學科的名稱的“正名”問題。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北師大鍾敬文先生的一位研究生嚮我轉達鍾老的意見,“語言民俗學”纔是民俗學的分支學科。老實講,我一時頗感為難。因為,按照習慣說法“語言民俗學”是從語言學視點和語言材料研究民俗學和民俗的;“民俗語言學”則應是從民俗學視點和民俗材料來研究語言學和語言。然而,用什麼樣的叫法來錶示我們現實的這種雙嚮、互動的學科呢?
我曾在1996年的一份答問錄裏談到過這個事情。我強調,民俗語言學是綜閤運用語言學、民俗學及其他相關科學方法、材料,對語言、言語與社會習俗慣製等民間文化現象相互密切聯係的形態(即民俗語言文化形態)、性質、規律、機製、源流等,進行雙嚮、多方位考察研究,從而給予科學解釋並指導應用的人文科學。所謂“雙嚮、多方位”,包含著“互動”與“相互”的含義。當時我談到,民俗語言學“既從民俗學視點研究語言,亦從語言方麵探討民俗學問題,重點在於兩者涵化的産物———民俗語言文化。因而,民俗語言學又可稱之為‘民俗語言文化學’”。在此語境前提之下,顯然不好按照以往業已習慣的“相互交叉式”命名方法的程式,嚴格區彆為“民俗語言學”和“語言民俗學”。如果需要突齣哪一個視點的時候,也隻能用特定的語境加以限定。
現在,重溫這些,意在藉以說明一個事情和引齣一個話題。
要說明的一個事情,是幾十年來始終從事“語言與民俗”以及“民俗語言學與語言民俗學”的雙嚮研究,未肯偏廢。隻不過,先行以構建“民俗語言學”理論框架為主,同時也在進行“語言民俗”和“語言民俗學”的研究與積纍。這是由於研究對象和學科領域的密切關聯,甚至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麵積交叉乃至重閤的緣故,是兩個領域“先天性”共生的“血緣關係”所決定的。要引齣的一個話題,就是接續“民俗語言學”研究,或說伴隨其研究的另一個學術命題,梳理、總結“語言民俗學”的研究心得,積纍並撰寫一部《語言民俗學概要》形式的概論性學術專著,這始終是我學術研究曆程中的一個學術“心結”。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先後幾次麵聆鍾敬文、楊堃、楊得誌和馬學良等幾位德高望重的學界泰鬥關於語言與民俗問題的耳提麵命式教誨,直接領受到老一代民俗學傢對此領域研究的關切和學術期待。特彆是馬學良教授,還特意約我到其書房長談一次。如今,幾位老人傢已經先後謝世。這些年每憶及此,感慨良多,尤增迫切感。如此這般,怎能不結下這個沉重的學術“心結”呢?
所在時下正是北方寒鼕,猶記當年當“知青”插隊小山村的一個風雪寒夜,錄古詩習字時吟至陸遊《書憤》詩末二句“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之際,隨手湊瞭幾句打油詩:“錦綉年華需努力,莫教光陰空自流;壯心隨年增更切,青春一日如三鞦。”隨著時間流轉,再有幾個月,本人即已“六六大順”之秩矣。似乎自視心高,但餘生還有那麼多事要做,心願自是“隨年增更切”。前麵談過,這是本人的一個學術“心結”。其實,我也意識到,作為涉此學術領域較早、積纍較多者,亦是一份未竟的學術責任和擔當。恰如佛緣俗語所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看來,為拋磚引玉,也隻好權充如此“捨生取義”的誌願者。“石樓試水宜頻啜,金榖看花莫漫煎。”(宋王安石《寄茶與平甫》詩句)鑒於此,且“奮不顧身”,先行“試水”。於是,便引齣瞭本書的問世。
在綫試讀:
5.社會言語生活的雅與俗
“雅”與“俗”,是一對相互對應的概念。
作為一般的社會概念,高尚、文明、美好為“雅”;反之,庸鄙、俚惡、粗陋則為“俗”。
作為一種文化形態,“雅”與“俗”分彆指正統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的下層文化。所謂“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堪稱是對這兩大文化層麵分野對比的鮮明寫照。
用上述意識來看待人群,歌《陽春》《白雪》者即為“雅士”階層,而唱《下裏》《巴人》者便是“流俗之輩”。
古往今來,崇雅抑俗意識一直是一種居主導地位的價值取嚮。就“美”與“醜”而言,無可非議。然而,世間的事物並非單憑一把尺子所能絕對下定論的。因為,“雅”與“俗”的內涵非常豐富,界定的標準也多種多樣。而且,往往是“俗”中含“雅”,“雅”中有“俗”。
南朝梁任彥昇在《為範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錶》一文中說:“雅俗所歸,唯稱許郭;拔十得五,尚曰比肩。”(《昭明文選》捲三十八)“許”是許劭,字子將,“郭”是郭泰,字林宗,都是漢朝人。
許劭長於評論鄉裏人物,每月變換品題,有“月旦評”之稱。曹操少年時曾請求為之品評一下,許劭說他是個“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曹操聽瞭大笑,其評語竟成瞭後世韆百年來對這位曆史人物的主要評價之一郭泰博通經典,居傢教學為事,弟子多達韆人。他也以評論海內人物著稱一時,但無危言駭論(即評論深刻),即或當時宦官擅政、黨禍時起並未遭到傷害,足見其老於世故。因而,史書說他“雅俗無所失,將其明性特有主”。①
古人稱贊許、郭品評人物的本領,在於其擅長把握尺度,雅俗共賞,能為不同階層所接受。今天我們用“雅俗共賞”來說明無論文化層次高低都能欣賞,似當由此衍生而來。
就諸行學問本身來說,有些是難以雅俗共賞的,如核物理、高等數學,因其同世俗日常生活缺少直接的聯係。有些如民俗學、文學,則容易做到雅俗共賞。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舉凡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存在於一定的社會語言生活之中。即或是聾啞人,也要通過特定的方式交流語言信息。社會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最基本的是生活交際語言。有人以為,生活交際語言繁雜瑣碎,大多用於非正式場閤的言語交際,無關緊要,無須多議,其實不然。生活交際語言的雅與俗,是語言文明的重要標誌,也直接透視著社會和時代的精神文明程度。17世紀英國詩人本·瓊森說:“無論在哪裏,隻要風俗與時尚腐敗瞭,語言也會腐敗。”此話不無道理。近年來社會生活語言令國人擔憂的“髒、亂、差”現象,較多錶現在生活交際語言方麵。而且,許多語言汙染都首先發生於此,如“痞子文學”中的“痞子語言”大都由此取材,幾乎所有的流行習語中的俗野語言也都産生於生活交際語言。生活交際語言的粗俗化、淺薄化趨嚮,嚴重地汙染瞭時俗風尚,有悖富有優良傳統的語言文明和精神文明,對現實社會生活及其發展進步均具有不容忽視的危害性,亟須遏製和治理。雅與俗,是一對對應的概念,在此是就生活交際語言的雅尚與俗劣而言。生活交際語言之俗劣不雅,則在於敗壞瞭其所應有的誠、敬、美等傳統的雅尚。日常生活中的言語交際,往往使用通俗、淺白的語言。然而,通俗不是俗野,淺白不應淺薄。生活交際語言的雅尚,主要應以誠、敬、美為標準和規範。
誠———生活交際語言的道德準則。《周易·乾·文言》所謂“修辭立其誠”,誠是為人處事之本,也是言語交際的道德規範。《國語·周語(下)》有雲:“以言德於民,民歆而德之。”(韋昭注:“言德,以言發德教也。”)欲“言德”,其首先應是有德之言。一個人盡可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滿口謊言、謗語、妄辭,雖巧舌如簧亦因缺誠少德而難以取信於人。《論衡·四諱》有雲:“雅俗異材,舉措殊操。”意思是,高雅與庸俗纔智不一樣,舉止錶現齣不同的品行。言語交際是否真誠是品行的直接寫照,因而古人將之視為“修身”的重要內容。明呂坤在《呻吟語·修身》中認為:“人生唯有說話是第一難事。”何以如此,他沒說,但提齣“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而且“心無留言,言無擇人,雖露肺肝,君子不取也。彼固自以為光明矣,君子何嘗不光明? 自不輕言,言則心口如一耳”。如此“修身”之道,顯然也是強調“修辭立其誠”,而且認為並非易事。誠為言之德,因而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巧言亂德”(《論語·衛靈公》)。現實社會生活中的言語交際,如果沒有“誠”作為道德準則,“口是心非,背嚮異辭”(《抱樸子·微旨》),或言行不一,其結果必然像時下諫諷民謠說的那樣,“你騙我也騙”“人人生活在謊言裏”,直接導緻社會生活的失範無序,人際關係惡化。反之,如果人人都恪守“誠”這一生活交際語言的道德準則,必然會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和誤解,互敬、互諒、互助,形成和諧美好的交際氛圍與人際關係。這是建立良好社會風尚頗為重要的基礎。同時,齣言以誠和以誠待人,既展示著一個人的品德修養,亦是以誠換誠的前提。努力將這一道德準則推廣為全社會共同遵守的公德,對於根本改變時下極不盡如人意的社會風氣,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敬———生活交際語言的禮貌規範。“誠於中而形於外”①,這是葉聖陶先生在談論禮貌語言時所引用的一個古訓。以誠待人之“形於外”,首先是對人的尊敬,這是生活交際語言所應有的禮貌規範。現代漢語中錶示緻敬的禮節的“敬禮”,本義是尊敬並以禮相待。敬而有禮,以禮示敬。《禮記·麯禮上》開篇首句即言“毋不敬”,認為“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即或是“分爭辯訟”亦“非禮不決”,凡事以禮為先。“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人類的語言,應是有禮貌的語言。
語言民俗學概要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語言民俗學概要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語言民俗學概要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