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藏品丛书:鲁迅藏同时代人书信

鲁迅藏品丛书:鲁迅藏同时代人书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杰 著,孙郁,李亚娜 编
图书标签:
  • 鲁迅
  • 现代文学
  • 书信集
  • 文学史
  • 文化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藏书
  • 名人手稿
  • 历史文献
  • 民国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59765
版次:1
商品编码:16366841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鲁迅藏品丛书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7
字数:5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有关鲁迅的出版物丰富多彩,有目共睹。鲁迅著作版本的品种和印数,是任何他现代作家都无法比拟的。几年前,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大象出版社开始计划出版鲁迅的藏书和其他藏品。鲁迅藏书中还有不少珍贵版本,更有很对对研究鲁迅思想、创作及中国现代思想史有参考价值的书。因此,鲁迅博物馆和大象出版社制定了更大的出版计划,准备将更多的鲁迅藏书出版,把藏在博物馆里的文化珍品呈现给读者。现存同时代人致鲁迅信,实在是劫后残存,因而弥足珍贵;现存大部分书信,显系鲁迅特意保留,这就为读者和研究者遗留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

内容简介:

《鲁迅藏同时代人书信》所收书信,均具备以下条件:一、鲁迅是收信人,或收信人之一;二、曾经鲁迅、许广平保存;三、原信现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12年5月至1936年鲁迅逝世,鲁迅所收书信达数千封之多,能够保存至今的,本书所收虽不是全部,却已是大部。本书由孙郁,李亚娜主编;张杰编著。

序言:

总序

    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有关鲁迅的出版物丰富多彩,有日共睹。鲁迅著作版本的品种和印数,是任何其他现代作家都无法比拟的。不但如此,还有一些独特品类,如鲁迅手稿全集、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全集、线装本大字排印本鲁迅全集等等,也是其他作家很少享有的待遇。就连鲁迅在日本学医时期的课堂笔记也被北京鲁迅博物馆和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复制、解读和研究着,并且也被纳入出版计划。而时下,颇有入党得鲁迅是交了“华盖运”,鲁迅研究进入了低潮期。但从这几年的趋势看,形势似乎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悲观。2005年年底,《鲁迅全集》修订版出版,一时成为文化界的热点,最近又有《鲁迅大辞典》出版,而坊间鲁迅作品的选本、注本、插图本等,充类至尽,也一直不断地供应给读者。

    虽然如此,在鲁迅相关文物资料的出版方面还不能说穷尽,即便是鲁迅博物馆的藏品中,也还有不少文物资料没有同读者见面。

    几年前,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大象出版社开始计划出版鲁迅的藏书和其他藏品。2001年翻译、出版了四卷本的鲁迅藏版画插图本外国名著:法国版画家居斯塔夫·陀莱做插图的《神曲》、《唐吉可德》、《失乐园》和《十字军东征》。这套印制精美的图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好

评,对我们也是很大的鼓舞。鲁迅藏书中还有不少珍贵版本,更有很多对研究鲁迅思想、创作及中国现代思想史有参考价值的书:因此,鲁迅博物馆和大象出版社制订了更大的出版计划,准备将更多的鲁迅藏书出版,把藏在博物馆里的文化珍品呈现给读者。

    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年来,在文物资料收藏、保管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鲁迅文物资料库外,又建立了特藏库,入藏大量鲁迅同时代人的文物资料,对研究鲁迅,研究现代文学史、文化史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虽然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编目,可供专业研究者查阅,但一般读者却很难见到。因此,出版一套鲁迅博物馆馆藏精品丛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我们计划出版的藏品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鲁迅自己珍藏的图书和文物资料。

    首先是鲁迅的藏书。鲁迅一生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从工作需要出发,力所能及地购买了一些书籍,也接受了不少馈赠。对一个人所购藏图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一位思想家、文学家的学术渊源。而从接受的赠书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与同时代同行业人士的交往情况,对研究当时文坛情形及作家之间的关系等不无参考价值。

  从数量上看,鲁迅藏书共有4000余种,近13800册,范围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宗教、自然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中文书籍2193种,10683册;外文书籍1869种,3115册。

    ……

    这次出版《鲁迅著译影记》,只是鲁迅博物馆藏品系列编辑出版的一个开端。今后当有更多特藏库藏品整理出版。

    多年来,大象出版社对鲁迅博物馆的事业给予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两个单位的合作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后,双方将继续本着弘扬优秀文化的宗旨,真诚合作,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黄乔生

北京鲁迅博物馆

2009年12月22日

欢迎光临小店

目录:

章太炎致鲁迅、周作人(1909年春、夏间)

范爱农致鲁迅(1912年3月27日)

范爱农致鲁迅(1912年5月9日)

范爱农致鲁迅(1912年5月13日)

钱玄同致鲁迅(1915年4月9日)

钱玄同致鲁迅(1918年12月11日)

钱玄同致鲁迅、周作人(1918年12月25日)

钱玄同致鲁迅(1919年1月4日)

钱玄同致鲁迅、周作人(1919年3月9日)

陈独秀致鲁迅、周作人(1920年8月13日)

周作人致鲁迅(1923年7月18日)

李秉中致鲁迅(1925年1月16日)

李秉中致鲁迅(1925年1月23日)

李秉中致鲁迅(1925年1月30日)

李秉中致鲁迅(1925年2月18日)

李秉中致鲁迅(1925年4月9日)

李秉中致鲁迅(1925年4月11日)

李秉中致鲁迅(1925年5月7日)

李秉中致鲁迅(1936年7月13日)

贺存之致鲁迅(1925年1月16日)

朱大栅致鲁迅(1925年2月8日)

振致鲁迅(1925年3月8日)

刘弄潮致鲁迅(1925年4月2日)

刘弄潮致鲁迅(1925年5月4日)

吴呆羊致鲁迅(1925年4月12日)

胡寄窗致鲁迅(1925年4月12日)

白麟水致鲁迅(1925年4月24日)

蒋鸿年致鲁迅(1925年4月27日)

任国桢致鲁迅(1925年4月27日)

任国桢致鲁迅(1925年6月8日)

童企鲁致鲁迅(1925年4月28日)

王峙南致鲁迅(1925年5月5日)

寿洙邻致鲁迅(1925年5月7日)

田问山致鲁迅(1925年5月16日)

田问山致鲁迅(1925年9月3日)

田问山致鲁迅(1926年4月13日)

田问山致鲁迅(1926年4月21日)

田问山致鲁迅(1926年4月23日)

王志恒致鲁迅(1925年5月20日)

王希礼致鲁迅(1925年6月)

张炳钧致鲁迅(1925年6月)

尚钺致鲁迅(1925年7月6日)

尚钺致鲁迅(1925年7月10日)

郑举之致鲁迅(1925年7月14日)

张直觉、王铣、王黻丞致鲁迅(1925年7月17日)

张直觉致鲁迅(1925年7月25日)

裴劲霜致鲁迅(1925年9月13日)

许钦文致鲁迅(1925年9月19日)

许钦文致鲁迅(1933年10月12日)

孟宪熙致鲁迅(1925年9月20日)

蹇先艾致鲁迅(1925年9月28日)

顾千里致鲁迅(1925年10月5日)

羽太重久致鲁迅(1925年10月7日)

张春波致鲁迅(1925年10月11日)

台静农致鲁迅(1925年10月13日)

台静农致鲁迅(1935年6月1日)

刘梦苇致鲁迅(1925年11月16日)

长弓致鲁迅(1925年12月3日)

×××致鲁迅(1925年12月3日)

×××致鲁迅(1925年12月8日)

×××致鲁迅(1925年12月9日)

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校全体学生致鲁迅(1925年12月18日)

废名致鲁迅(1925年12月26日)

胡风致鲁迅(1926年1月16日)

章衣萍致鲁迅(1926年1月)

敬隐渔致鲁迅(1926年1月24日)

敬隐渔致鲁迅(1926年3月29日)

厨川白村会致鲁迅(1926年3月3日)

白云僧致鲁迅(1926年3月25日)

李天织致鲁迅(1926年3月28日)

戴敦智致鲁迅(1926年4月12日)

郑焯致鲁迅(1926年4月25日)

李鸿梁致鲁迅(1926年6月26日)

扶剑致鲁迅(1926年7月12日)

孙伏园致鲁迅(1926年12月22日)

孙伏园致鲁迅(1927年1月5日)

周伯超致鲁迅(1928年2月9日)

马湘影致鲁迅(1928年2月21日)

季志仁致鲁迅、周建人(1929年5月4日)

季志仁致鲁迅(1929年5月8日)

苏金水致鲁迅(1929年6月6日)

李小峰致鲁迅(1929年7月22日)

李小峰致鲁迅(1929年8月12日)

李小峰致鲁迅(1929年8月15日)

李小峰致鲁迅(1930年4月16日)

李小峰致鲁迅(1930年4月23日)

李小峰致鲁迅(1930年7月4日)

李小峰致鲁迅(1930年9月8日)

李小峰致鲁迅(1930年10月15日)

李小峰致鲁迅(1930年10月30日)

林庚白致鲁迅(1929年12月26日)

林庚自致鲁迅(1929年12月28日)

李志云致鲁迅(1930年6月24日)

谭金洪致鲁迅(1930年10月16日)

李霁野、韦丛芜、台静农致鲁迅(1932年8月7日)

胡蛮致鲁迅(1933年4月27日)

许席珍致鲁迅(1933年6月14日)

谷万川致鲁迅(1933年6月22日)

章锡琛致鲁迅(1933年9月20日)

章锡琛致鲁迅(1933年9月25日)

章锡琛致鲁迅(1933年11月10日)

韦丛芜致鲁迅(1933年9月11日)

史济行致鲁迅(1934年5月10日)

史济行致鲁迅(1935年2月28日)

史济行致鲁迅(1935年4月24日)

郑振铎致鲁迅(1934年3月5日)

郑振铎致鲁迅(1936年4月9日)

葛贤宁致鲁迅(1934年3月13日)

徐式庄致鲁迅(1934年3月24日)

蔡元培致鲁迅(1934年7月4日)

郑文生致鲁迅(1934年9月6日)

李天元致鲁迅(1934年9月22日)

何白涛致鲁迅(1934年10月31日)

李桦致鲁迅(1934年12月4日)

袁牧之致鲁迅(1934年12月9日)

田汉致鲁迅(1935年1月28日)

俞印民致鲁迅(1935年2月22日)

俞印民致鲁迅(1935年3月10日)

陈畸致鲁迅(1935年4月18日)

韩恒章致鲁迅(1935年4月20日)

梁耀南致鲁迅(1935年6月4日)

段炼致鲁迅(1935年9月8日)

萧三致鲁迅(1935年9月15日)

张露薇致鲁迅(1935年11月22日)

曹靖华致鲁迅(1935年12月15日)

曹靖华致鲁迅(1936年9月11日)

孙用致鲁迅(1936年2月8日)

徐诗荃致鲁迅(1936年4月7日)

何家槐致鲁迅(1936年4月20日)

何家槐致鲁迅(1936年5月18日)

张春桥致鲁迅(1936年4月27日)

徐懋庸致鲁迅(1936年4月30日)

徐懋庸致鲁迅(1936年8月1日)

宋庆龄致鲁迅(1936年6月5日)

方之中致鲁迅(1936年6月21日)

普实克致鲁迅(1936年6月23日)

陈仲山致鲁迅(1936年7月4日)

端木蕻良致鲁迅(1936年7月10日)

端木蕻良致鲁迅(1936年7月18日)

曹聚仁致鲁迅(1936年8月17日)

孙右铭致鲁迅(1936年8月21日)

赖少其致鲁迅(1936年9月10日)

王冶秋致鲁迅(1936年9月22日)

艾丁格尔致鲁迅(1936年10月6日)

李虹霓致鲁迅(1936年10月16日)

汤咏兰致鲁迅(1936年10月17日)

曹白致鲁迅(1936年10月17日)

费同泽致鲁迅、周作人(5月7日)

欢迎光临小店

在线试读:

孙伏园致鲁迅(1926年12月22日)

豫才先生:

    今天见着留先了。当初在汽车上碰见他,略一招呼,我颇不能确定是他,仍到他住所

    留条而去,出来又遇见了,才知道他往法政学校讲演。他当初也没有确定遇见的是我,因为他以为我总一定换穿中国衣服剃去胡子往长江走的了。后来在他家午餐,他与戴季陶君住在一起,所以戴君也一同吃饭,谈得甚快。留先极力希望您肯目快来,他说他因为接我的信,知道我要去武汉了,所以已单独写信给您,但没有提起薪水数目,其实您的薪水已决定五百毫洋,且定名为正教授,现在全校只有您一人。学生知道先生要来,希望得极肯切。(厦大学生,要转学的)而真吾诸兄要来的事,我也与他谈及,他也非常欢迎,而且这事已在广报上披露,将来编级必无问题的,尽请他们大胆同来好了。达夫已离粤,据说此番他态度颇不好,因为创造社中人并不完全联任,他觉得不满意,实在创造社中人据说也颇有不甚好者。达夫仍有现代评论思想云。至于现代评论之周鲠生、王世杰,则有请他们来粤之说,据云梦馀也非不知道彼辈太有把持之脾气,然一则在广东环境中或可以感化之.(此恐未必能)二则带了出来亦可以减少北京方面之纠纷云。叶公最富研现二种思想,我亦与之谈及,彼觉殊出意外。凤举与关应麟,且已汇川费去,然至今无回信,亦云懒矣。现在聘人,十分慎重,故除极熟者外,均暂从缓,据云季黻聘书之所以迟发者,也不外此,“只要待鲁迅一到,再有一度商量,必无问题者也”。许广平君处我先击,被已辞职出校,故未遇见,三主任同时辞去矣。我至朱处,乃为之述说前事,彼云必可设法,但须去了前差,如辞职竟成事实,则可以成功。履历我已大约开给他了。李遇安君竟去粤,据留先云,彼颇不安于区区速记,但留先答应他为助教(即所以助先生),而他竟去,或当在鄂云。先生能早来甚好,彼等均望能早来也。真吾诸兄最好同来,厦大方面结束与否其实不成问题。我一时恐走不成,须俟有伴,三五天内想没有伴也。

    廿二日下午。

    ①孙伏因(1894-1966),名福源,后改名伏园,字仰全,笔名柏生、松年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时的学生。1918年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21年毕业。先后编辑《国民套报副刊》、《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创办《语丝》周刊。1926年下半年与鲁迅同在厦门大学任教,同年底先于鲁迅至中山大学任职。

欢迎光临小店 欢迎光临小店 欢迎光临小店 欢迎光临小店 欢迎光临小店 欢迎光临小店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