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地理全图
书号:9787503176852
定价:38元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作者:吉小梅等
开本:全开
包装:PVC塑料管
页数:1
版次:1
印次:2
印刷时间:2018年1月
中图分类号:K·4390
印张:2
正文语种:中文
用纸:铜版纸、双面覆膜
编辑推荐:
1、 专业的编制团队。国内著名的地理教育专家主创,中央级专业地图出版社编制,地理地图拥有极高的和专业性。
2、 浓缩的精华知识。归纳总结了中学阶段使用率高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地图),方便学生掌握精华知识。
3、 全景的地图展示。世界地图全景展示了世界的地理概况;地形采用分层设色的表示方法,全面展示了世界的地势地貌。地形(自然地理要素)与政区(人文地理要素)相叠加的表示方法,综合展示了世界的地理详情。
4、 海量的地理要素。在保证清晰阅读的前提下,世界地理地图尽可能多地表示了河流、湖泊、山脉、山峰、高原、平原、盆地、半岛、岛屿、国界、城市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5、 超大幅面、清晰易读。地图尺寸:1170mm*865mm,超大幅面、色彩艳丽、图面清晰、阅读方便。
6、 包装专业、张贴便捷。专业的地图塑料桶包装,地图无折痕;赠送3M无痕胶贴,便于读者张贴;适合书房、宿舍、教室等场所张贴。
7、 防水耐折、随意书写。本图正背面覆膜,不怕水、不怕磨,反复折叠都不会损坏。读者如果要在地图上标注重点内容,尽可以随意书写。
8、 提炼课本精华,归纳考试重点,夯实地理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内容介绍:
《世界地理全图》包括全部世界地理的基础地图,以及与考试息息相关的各类世界自然地理地图、世界人文地理地图。
《世界地理全图》以世界地理地图(一全)为主体。主图表示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界线、国名、地区名,首都、首府、重要居民点,水系,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岛屿、海洋等主要内容。附图表示了世界气候、洋流、工业、农业等专题内容。
作者简介:
吉小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地理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高中地理远程研修团队负责人。曾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地理新课程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称号;北京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吉老师对地理高考有着多年的深入研究,多次组织不同层级的地理高考教研活动。
细节图展示:
这本“2018世界地理全图 世界地形图”的呈现方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它能将如此宏大的地理信息浓缩在一张“超大幅面”的地图上,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我拿到手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的运用非常考究,高低起伏的地形变化,仅仅通过色彩的深浅和渐变,就能让人对地球的骨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比如,那些高原和山脉的阴影处理得非常到位,仿佛触摸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巍峨。我特别花时间去研究了各大洲的板块边界,对比着早些年旧版本的地图,那种地质变迁的脉络清晰可见。它不仅仅是一张用来查询地名的工具,更像是一部无声的地球历史教科书,让你在浏览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思考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的奇妙过程。地图的比例尺设置得似乎非常精准,即便是细节处理上,例如一些河流的源头和入海口,也标注得清晰可辨,对于需要进行宏观地理分析的研究者来说,这种详尽而又高度概括的图示无疑是极大的便利。
评分这张“2018世界地理全图 世界地形图”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具有极高信息价值的桌面艺术品。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一种对地球家园的敬畏之心的唤醒。它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我,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星球上。我注意到一些在普通地图上经常被简化处理的边缘地带或复杂山结,在这张图上都得到了细致的刻画,这显示了制作者在细节校准上的严谨态度。它成功的将地理学的严肃性、科学性,与地图学的美学表达完美融合。每当我感到思绪混乱时,铺展开这张地图,专注于那连绵起伏的等高线和错综复杂的河流网络,总能从中找到一种秩序感和宁静的力量,这也许就是一张真正优秀的地理图谱所能赋予读者的超越知识本身的回报。
评分这张地图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世界地理知识精华”的提炼。它似乎跳脱出了传统政区图的窠臼,更侧重于自然地理的本质特征。当我展开这张图时,我发现自己不再仅仅关注“哪个国家在哪里”,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这里的山脉是这个走向”、“为什么这条河流能够孕育出如此繁荣的文明”。特别是它对全球气候带的隐晦表达——虽然不是直接的气候图,但通过植被分布和地形高度的对照,我能自行推导出气流运行的大致路径。这种引导读者主动思考的编排方式,远比直接给出结论要高明得多。它鼓励你带着问题去看地图,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对于想要建立完整世界观的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起点,因为它搭建的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地理知识框架。
评分作为经常需要进行跨区域对比的读者,我发现这张“超大幅面”的物理尺寸带来的阅读体验是电子屏幕无法替代的。大图的优势在于,你可以一眼捕捉到相隔万里的地理单元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将非洲的裂谷地貌与北美洲的落基山脉进行横向对比时,那种宏大的空间感和地质尺度的差异,能被极大地放大和体会。而且,地图的材质和印刷工艺也值得称赞,它经得起反复的展开和触摸,边缘的加固处理也体现了制作者对其实用性的重视。我曾试着在上面标记一些我正在研究的专题数据,发现即使用专业的地理标记笔,墨迹也能很好地附着在图面上,不易洇开,这对于需要二次加工使用的用户群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细节考量。
评分说实话,我更欣赏它在信息密度与可读性之间找到的那个微妙平衡点。面对一张巨幅地图,最怕的就是信息过载,让人眼花缭乱,但这张图的布局设计显然经过了专业人士的精心策划。它没有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去堆砌数据,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留白和区域划分,使得各个地理实体之间的关系更加一目了然。我尤其喜欢它对海洋深度的表示方法,那深邃的蓝色梯度变化,不仅美观,更传递了大量关于海沟、海盆的第一手信息,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也能对海底世界的复杂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比我以前收藏的几张国际大地图,这张图在处理一些争议性或者动态变化的地理信息时,显得尤为谨慎和中立,这对于一份严肃的地理参考资料来说至关重要。它更像是一个可靠的基准线,而不是带有强烈倾向性的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