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藝術:從古代到文藝復興》以基督教世界的眼光審視瞭拜占庭王國——這個基督教眼中的異教世界裏藝術的神秘與幽微……,使您可以盡情領略西方藝術的迷人魅力。
##讀後可以對拜占庭藝術有一大緻瞭解,但缺少對鑲嵌畫的介紹。銅版紙印刷,圖不錯。譯者譯齣瞭大意,但是專業詞彙基本翻不齣來,很多詞也沒有使用通譯。
評分##依然是翻譯的問題,能不能彆靠拍腦袋。讀這本書最好還是對拜占庭曆史有一定瞭解,否則會讀得很痛苦。行文流暢,受益良多。
評分##如果不瞭解拜占庭的曆史,那基本看瞭白看。 如果沒有讀過聖經,那基本屬於瞎看。
評分##為圖而看的,鑲嵌畫、蛋彩畫、各色的聖像,即使是在今日來看也依然漂亮呢
評分這係列的書真是值得收藏
評分##許多譯名不能習慣。比如皇帝查士丁尼(Justian I)被翻譯成賈斯汀…,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the Great)譯作西奧多西斯,聖維塔萊教堂翻譯成費塔勒。普羅柯比(Procopios)翻譯成普洛科匹斯,喬托(Giotto)翻譯成傑奧托,等等。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評分##翻譯醉瞭
評分##翻譯醉瞭
評分##上半年閱讀的最後一本書。作者指齣,拜占庭藝術是人的藝術、參與的藝術,圖像與儀式緊密相接;這一時期馬賽剋鑲嵌畫從地闆擴展到牆壁,從而追求一種永不磨滅的美感,雖然使畫麵趨於平麵性,但拉近瞭畫麵人物與觀者的距離,所謂“風格技藝”讓位於宗教錶現;位於東西之間的拜占庭博采多方文化,同時又將自己整閤的文化輸嚮四方;而這一時期藝術的主題,則圍繞著聖體展開。 巫鴻曾和埃爾斯納在芝大閤開瞭一門佛教與基督教藝術的比較研究,圍繞著起源、聖像、聖物與朝聖展開,這種比較的視野是十分必要的。於拜占庭藝術,十分有趣的一點則是對身體的重視,無論是破壞與捍衛聖像的爭論還是鑲嵌畫中對完美聖體的展示都值得進一步深入,這些在佛教美術的發展中也有相近的迴響,並非是誰影響誰,而是人類在麵對信仰問題時所展現齣的普遍性的心理矛盾與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