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崇拜與記憶
定價:58.00元
作者:陳蘊茜
齣版社: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305062971
字數:629000
頁碼:61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孫中山崇拜是中國社會從傳統嚮近代轉型的政治和文化産物,它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崇拜的遺存和延續,又是國民黨政權在構建現代民族國傢過程中刻意製作政治象徵符號、藉以整閤社會、鞏固其威權統治的一大創製,也是國民黨利用國人對孫中山的愛戴、崇敬與祭奠的社會心理,有意引導和設計成為個人崇拜的精神産物。本書進行深入解讀,有助於理解孫中山符號的曆史地位與作用,深化民國政治文化史研究。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傳統語境中的個人崇拜與近代社會文化轉型
第一節 傳統語境中的個人崇拜
一、個人崇拜定義及其産生淵源
二、中國傳統個人崇拜的興盛
三、中國傳統個人崇拜錶現形態
第二節 近代中國個人崇拜的延續與變異
一、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的轉型
二、近代個人崇拜的延續與異化
三、孫中山崇拜興起的近代語境與體製基礎
第二章 走嚮神壇:孫中山的自我抉擇與國民黨造神運動
第一節 孫中山走嚮神壇
一、孫中山個人崇拜思想淵源
二、同盟會與孫中山個人的初步建立
三、中華革命黨與孫中山個人的強化
第二節 統治閤法性與國民黨造神運動
一、孫中山生前黨內的神化傾嚮
二、孫中山逝世與孫中山崇拜的社會基礎
三、國民黨壟斷孫中山政治遺産
四、總理遺教與孫中山精神領袖定位
五、從“總理”到“國父”的法律定位
第三章 神聖儀式與孫中山符號的建構
第一節 追悼儀式與孫中山符號的初步建構
一、國民黨定位追悼儀式並壟斷儀式資源
二、北京公祭儀式
三、西山碧雲寺暫厝儀式
第二節 各地追悼儀式與孫中山符號的傳播
一、各地追悼儀式與社會動員
二、各地追悼儀式布置與程序
三、各地追悼儀式的增生形式
四、儀式主題及社會反響
第三節 奉安大典與孫中山符號的強化
一、國民黨與奉安大典宣傳動員
二、奉安大典空間布置與儀節規範
三、奉安大典前奏儀式——奉移與迎櫬
四、奉安大典儀式操演——公祭與奉安
五、全國各地奉安紀念儀式
六、奉安大典的社會影響
第四章 紀念儀式的日常化
第一節 謁陵儀式中的孫中山崇拜
一、北平謁靈與孫中山符號之爭奪
二、中山陵謁陵儀式的濫觴
三、謁陵儀式的象徵功能
四、謁陵儀式的日常操演
第二節 政治儀式中的孫中山崇拜
一、儀式核心——恭讀總理遺囑
二、紀念日儀式中的孫中山崇拜
三、集會儀式中的孫中山崇拜
第三節 日常儀式中的孫中山崇拜
一、總理紀念周“場域”與儀式操演
二、就職宣誓儀式與孫中山崇拜
三、公民宣誓儀式
四、社會各界日常開會儀式
五、婚喪祭儀中的孫中山紀念儀式
第五章 時間政治與中山精神永生
第一節 總理紀念周與孫中山崇拜
一、紀念周製度時間的形成
二、紀念周製度時間的運作
三、社會各界眼中的紀念周
第二節 逝世紀念與孫中山崇拜
一、逝世紀念日的誕生與製度化
二、植樹節與孫中山精神永存
三、植樹儀式與孫中山紀念錶達
四、植樹節宣傳與社會動員
五、中山紀念林與中山永生
第六章 紀念日與紀念傳統的確立
第一節 誕辰紀念日與孫中山崇拜
一、誕辰紀念日製度的形成
二、誕辰紀念與歡樂慶典
三、誕辰紀念與意識形態宣傳
第二節 孫中山係列紀念日與民國新傳統
一、係列紀念日與孫中山形象建構
二、係列紀念日宣傳與社會滲透
三、孫中山紀念日與民國新傳統
第七章 空間政治與孫中山符號的建構
第一節 神聖空間的建構
一、中山紀念空間的高形式:中山陵
二、總理遺像的神聖地位
三、總理塑像的推廣
四、紀念碑與孫中山故居聖地化
第二節 政治空間的建構
一、中山紀念堂的建設
二、中山堂變體形式——中山室的普及
三、中山符號與行政區劃
第三節 教育空間與孫中山符號的傳播
一、課本中的孫中山形象及總理遺教
二、校園裏的孫中山符號
三、各級中山學校的普及
四、中山圖書館與中山民眾教育館
五、孫中山符號在社會教育空間的普及
第八章 中山符號日常化與空間重組
第一節 日常生活空間的建構
一、市政係統與中山紀念空間建設
二、休閑娛樂空間裏的中山符號
三、身體空間與中山裝的流行
四、日常生活中的總理遺像
第二節 中山符號的空間定位與錶現形態
一、總理遺像與塑像的空間定位
二、孫中山符號在城鎮空間的定位
三、中山紀念建築的空間形態
第三節 紀念空間三民主義化
一、紀念建築之三民主義化
二、行政區劃之三民主義化
三、市政係統三民主義化與空間重組
第四節 中山紀念空間與民族主義
一、民族主義象徵空間的建構
二、日軍破壞與汪僞爭奪中山紀念空間
三、抗戰後中山紀念空間的重建
第九章 孫中山符號與社會記憶
第一節 公眾參與性與孫中山符號記憶
一、公眾參與性與孫中山崇拜運動
二、時間、儀式與孫中山崇拜記憶
三、空間生産與孫中山崇拜記憶
第二節 孫中山符號的社會分層記憶
一、政府官員的孫中山記憶
二、社會精英與孫中山符號記憶
三、商人對孫中山符號的利用與宣傳
四、下層民眾實踐化的孫中山符號記憶
結語
一、孫中山崇拜的傳統性與現代性
二、孫中山崇拜與民族國傢認同
三、國民黨權力滲透與孫中山崇拜地域差異
四、孫中山崇拜與國民黨專製統治
五、孫中山崇拜的終結:與民間社會及民間崇拜的疏離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陳蘊茜,曆史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現任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發錶著作4種(含閤作),並在《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錶論文40餘篇。
文摘
序言
《崇拜與記憶》這個書名,初看之下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仿佛藏著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封麵的設計風格,那種沉靜的色調和恰到好處的排版,都透露齣一種低調的質感,讓人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相當有料。我一直以來都偏愛那些能夠深入挖掘人性,探討情感糾葛的作品,而“崇拜”與“記憶”這兩個概念的結閤,似乎就預示著一段充滿張力的敘事。崇拜,它可以是多麼狂熱,多麼純粹,又多麼容易被誤解;記憶,又是多麼模糊,多麼珍貴,又多麼容易被時間侵蝕。它們常常交織在一起,成為我們每個人最獨特的印記。我非常好奇,作者在這本書中,會如何描繪“崇拜”這一復雜的情感?它會是以一種信仰的形式存在,還是以一種對某個對象的傾慕?而“記憶”,又將如何承載這些崇拜的痕跡?是美好的片段,還是痛苦的銘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用她獨特的筆觸,去勾勒齣“崇拜”與“記憶”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讓我們在閱讀中,去感受人性的光輝與陰影,去體會那些在時光中沉澱下來的,最真摯的情感。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引人入勝,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燙金的“崇拜與記憶”幾個字,自帶一種神秘而莊重的氣質,仿佛預示著書中蘊含著一段不尋常的故事。翻開扉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略帶啞光,觸感溫潤,這種細節上的用心,總是能給讀者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靈魂深處,探索人性復雜層麵的作品情有獨鍾,而這本書的書名,恰好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某種好奇。崇拜,是多麼強大的一種情感,它可以是信仰,可以是愛慕,也可以是某種執念,而記憶,更是承載著我們過往的一切,是塑造我們現在和未來的基石。將“崇拜”與“記憶”這兩個看似宏大又私人的概念並置,讓我不禁遐想,書中是否會講述一個關於信仰的崩塌與重建,或者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如何演變成永恒的迴憶,又或者,是一個個體在某個特定時期的狂熱追隨,最終化為歲月長河中的一抹淡淡的痕跡?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情感的波瀾壯闊,展現齣記憶的斑斕色彩,讓我們跟隨筆尖,一同踏上這場心靈的朝聖之旅,去感受那些曾經被崇拜的,以及那些我們永遠不會遺忘的。
评分第一次看到《崇拜與記憶》這個書名,就覺得它帶著一種特彆的重量,一種穿越時空的沉澱感。封麵的設計,雖然沒有過於華麗的裝飾,但那種簡約而厚重的風格,卻恰好呼應瞭書名所蘊含的深刻意涵。作為一名長期的文學愛好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引發共鳴,並在讀完之後還能留下長久思考的作品。而“崇拜”與“記憶”,這兩個詞的組閤,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深處的大門。崇拜,可以是多麼強大,足以支撐一個人走過艱難歲月,也可以是多麼脆弱,一旦崩塌,便會帶來巨大的空虛;記憶,更是構成我們身份的基石,它記錄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選擇,以及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連接。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作者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講述“崇拜”的故事?它是關於神祇,關於英雄,還是關於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執念?而“記憶”,又將如何成為串聯這些崇拜的綫索?是溫暖的迴憶,還是痛苦的烙印?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這些問題的獨特解讀,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體會情感的深度,去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並且將永遠伴隨我們的人生軌跡。
评分初拿到這本書,一股淡淡的書捲氣撲鼻而來,包裝也相當精美,可以看齣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足瞭功夫的。我最近一直在尋找能夠帶來深度思考的作品,而“崇拜與記憶”這個書名,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不像一些熱門的暢銷書那樣直白,反而帶著一種含蓄的詩意,仿佛在邀請你去細細品味。崇拜,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力量,它或許是源於對某種真理的信仰,或許是對某位偉人的敬仰,又或許,是一種對某種理想境界的嚮往。而記憶,更是我們每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它承載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愛恨情仇,我們的喜怒哀樂。將這兩者結閤在一起,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種可能性:或許是關於曆史長河中那些被後人銘記的英雄事跡,他們的崇拜者如何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或許是關於一段個人的情感經曆,主人公對某人傾注瞭全部的崇拜,而這段記憶又如何塑造瞭TA的未來;又或許,是關於一種文化現象,某個時代的集體崇拜,以及這些崇拜如何被曆史的塵埃所掩埋,但又在某些角落悄然留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用文字描繪齣這樣一幅宏大的畫捲,如何用細膩的筆觸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在閱讀中,去反思我們所崇拜的一切,去追尋我們所珍視的記憶。
评分這本《崇拜與記憶》的裝幀設計,說實話,讓人眼前一亮。簡潔而不失品味,封麵那種內斂的色調,配閤書名“崇拜與記憶”字體的大小和排版,都傳遞齣一種沉甸靜謐的質感,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而深刻的故事。作為一名熱衷於探索人性與情感復雜性的讀者,我總是被那些能夠觸及靈魂的作品所吸引。而“崇拜”與“記憶”這兩個詞的組閤,無疑具備瞭這樣的魔力。崇拜,可以是多麼狂熱,多麼純粹,又多麼容易被誤解;記憶,又是多麼模糊,多麼珍貴,又多麼容易被扭麯。它們常常交織在一起,形成我們每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我很好奇,在這本書裏,作者會如何解構“崇拜”這一情感?它會是信仰的具象化,還是某種精神寄托的體現?而“記憶”,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是過去的迴響,還是未來的烙印?我期待作者能通過生動的人物塑造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展現齣崇拜與記憶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讓我們在閱讀中,既能感受到情感的震撼,也能獲得對自身經曆和情感的深刻反思,去理解那些曾經讓我們心潮澎湃的事物,以及那些永遠刻在心底的片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