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CT读片指南(第2版) 王书轩编 医学 书籍 |
| 作者: | 王书轩 编 |
| 市场价: | 69.9元 |
| ISBN号: | 9787122161345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3-03-01 | 版次:1 | 页数:384 |
| 印刷时间:2013-03-01 | 印次:1 | 字数:715.00千字 |
| 温馨提示:出版时间超过3年的图书,因长时间储存可能会产生纸张缺陷,敬请谅解! | ||
| 主编推荐 | |
| 《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ct读片指南(第2版)》是一套由国内影像专业知名教授写给基层影像医师和影像科新手的实用参考书。必要基础知识以问答式轻松直观呈现;重点在于强化新手的读片思路和读片技巧;书中呈现的大量珍贵影像资料是作者及其团队长时间积累的结果,阅读本书是新手学习、积累影像诊断经验的捷径。第二版特别用铜版纸印刷,图片更清晰。 |
| 内容简介 | |
| 《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CT读片指南(第2版)》仍然按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个分册,包括《X线读片指南》、《CT读片指南》、《MRI读片指南》。丛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征象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少见病、罕见病的X线、CT及MRI表现。在病种的SHOU*选择上,贴近基层实际,全面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同时也包括一些少见病,便于拓展影像诊断思路。在写作方法上遵循影像读片的正常思路,以典型的图片资料为主线,以*简明的语言给出读片分析和说明。 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做了如下调整。 更换了和增补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部分章节增加了一些新的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不仅以简洁的语言写明各系统读片的共性技巧和报告书写内容和方法,对常见容易误读的情况也进行了列举和分析。 对一些影像相关的*新治疗和诊断技术也作以简要介绍。 《影像读片从入门到精通系列:CT读片指南(第2版)》仍然按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个分册,包括《X线读片指南》、《CT读片指南》、《MRI读片指南》。丛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征象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少见病、罕见病的X线、CT及MRI表现。在病种的SHOU*选择上,贴近基层实际,全面覆盖基层常见病及多发病 ...... |
| 作者简介 | |
| 范国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卫生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委;中华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华放射学杂志》、《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European Radiology》、《癌症》、《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4种专业杂志审稿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SHOU*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ISTP收录3篇。出版专著2部。 |
| 目录 | |
| **章 CT诊断的物理基础和检查技术1 **节 CT成像的物理基础1 一、CT成像基本原理1 二、CT的种类1 第二节 CT检查技术2 一、常用检查术语2 二、CT图像的特点4 三、CT成像对比剂5 第三节 CT图像的阅读与报告书写5 一、书写前准备工作5 二、CT片观察6 三、描述6 四、印象6 五、建议7 六、报告书的核对工作7 第二章 CT的临床应用及正常影像 解剖8 第三章 CT在神经系统的应用28 第四章 CT在头颈部的应用55 第五章 CT在呼吸系统的应用141 第六章 CT在循环系统的应用196 第七章 CT在骨骼肌肉系统的应用223 第八章 CT在消化系统的应用266 第九章 CT在泌尿生殖系统的应用338 第十章 乳房疾病的CT诊断384 参考文献 |
这本书简直是影像学入门者的福音!我是一名医学院学生,之前看CT片子的时候总是感觉云里雾里,定位不准,解剖结构也分不清,有时候甚至连最基本的病灶都难以发现。这次拿到《CT读片指南 (第2版)》,真的是如获至宝。它循序渐进地讲解了CT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从 X 线的产生到 CT 扫描的成像过程,再到各种伪影的产生原因和如何避免,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各个部位的影像解剖学讲解非常到位,配以大量清晰的、不同层面的CT图像,并且标注了详细的解剖结构。这对于我理解不同切面的影像学表现至关重要。我终于可以把书本上的解剖知识和实际的CT影像对应起来了,感觉自己对器官和组织的定位能力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而且,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用大量的病例图片来演示,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不同疾病在CT上的表现。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阅片步骤”的部分,给了我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不再像以前那样无从下手。这本书真的让我对CT读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建立了学习的信心。
评分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放射科医生,虽然每天都在看CT片子,但总感觉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需要精细鉴别的病例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市面上关于CT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做到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却并不多。《CT读片指南 (第2版)》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看到过最实用的一本。它在影像解剖学方面的讲解非常细致,对于一些细微的结构,也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图示和说明。这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是提升基本功的绝佳资源。书中对于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CT影像学诊断,都有详尽的介绍,并且配有大量典型的病例图片,这使得我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病例进行对照学习,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我特别欣赏它在“诊断思路”方面的引导,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是”,以及“如何思考”。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诊断能力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时刻在身边指导,让我不断进步。
评分作为一名在影像科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一直觉得,影像学这门学问,没有捷径,唯有勤学苦练,反复观摩,才能逐渐精进。然而,即使经验丰富如我,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少见的病例时,也常常需要翻阅资料,查找类似的影像学表现。当我拿到《CT读片指南 (第2版)》时,起初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我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翻阅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疾病,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种常见疾病在CT上的影像学特点,以及与鉴别诊断的要点。书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影像学表现,也给出了非常精辟的解释和对比。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忽略一些辅助检查,例如在某些病例中,会结合MRI、超声等检查来佐证CT的诊断。这使得整本书的诊断思路更加全面和严谨。我尤其欣赏它在“疑难病例解析”章节中,对于一些棘手问题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其他优秀同行是如何思考和判断的。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进阶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能够帮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诊断思维,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医学生,对于CT读片这件事,一直感到非常头疼。课堂上老师讲得很快,很多知识点转瞬即逝,等到自己面对真实的CT影像时,就发现自己完全抓不住重点。我之前也尝试过看一些其他资料,但要么太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图片质量不高,标注也不够清晰,看了半天也收效甚微。《CT读片指南 (第2版)》这本书,真的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首先,它的图文并茂做得非常好,每一页都有高质量的CT图像,而且标注得非常准确,让我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解剖结构。其次,它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我这种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最棒的是,它从最基础的阅片流程开始教起,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如何去观察CT影像,如何去发现异常。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扫描范围和层面”的讲解,让我明白不同部位的CT扫描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本书让我感觉不再是盲目地看片子,而是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分析,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学习CT的兴趣和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影像学充满好奇的研究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提升我CT读片能力的教材。《CT读片指南 (第2版)》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包含了扎实的影像解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路径。书中对CT成像的原理、不同层面影像的特点、以及各种解剖标志的辨识,都进行了非常清晰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它在“常见病灶的识别”部分,针对不同的病灶类型,给出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且配以高质量的彩色图像,让我在视觉上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疾病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诊断的思维方式,例如如何从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缘、强化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对于我今后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病例至关重要。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框架,让我能够更有条理、更有效地进行CT影像的学习和研究。
评分很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不错
评分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