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找尋真實的陳布雷:陳布雷日記解讀
原價:39.80元
作者:王泰棟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6356107
字數:300000
頁碼:37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陳布雷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很特殊的人物。蔣介石譽他為.“當代完入”,國民黨人對他交口稱贊,中共授予他愛國人士抗戰勝利紀念勛章。他一九二七年加入國民黨,受到蔣介石特殊的尊重、賞識和厚待,使他深感知遇之恩,遂以一枝如椽大筆聽命於蔣。他以“文膽”與激情蜚聲世間卻能恪盡職守,他身居要職卻非為所願而不越雷池,他鄙薄政治、痛恨腐敗能潔身自律、自守清廉,他對同僚或下屬恭敬有加,從無淩人之氣,他具有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美德又擺脫不瞭迂腐的局限,他為蔣介石盡心服務二十一年,終無法處置心靈的痛苦和矛盾,不得不以自殺結束生命。
探尋陳布雷一生,閱讀他的日記,可以清晰看到他思想、情感與生命的軌跡,看到一位纔華橫溢而又無可擺脫其悲劇宿命的知識分子記下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客卿”八年:1927年一1935年
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書記長、中央黨部秘書長、浙江.省教育廳長、教育部次長、南昌行營設計委員會主任
一、日記揭開的第一個謎——是誰把陳布雷引薦給蔣介石的。
二、1927年8月,他對蔣介石說:陳布雷隻想做蔣公的私人秘書——“客卿”。
三、“蔣先生一旦齣山,他一定要找我……”——隱居在鄉,心係蔣公。
四、陳布雷對蔣介石說:“但求能有涓滴之助,機關重職,則非所勝。”他隻想做“客卿”。
五、為蔣介石起草的第一篇重要文告:《祭告孫總理文》,使蔣能藉孫中山之名,行控製北伐後局麵之實。
六、被“逼”上的中央候補監察委員和浙江省政府教育廳長。
七、為蔣介石起草的第二篇重要文章——《第一次全國運動會宣言》,被人譽為“發皇蹈厲之文”。
八、蔣介石兼任教育部長,對陳布雷說:“你來當次長,算是幫我的忙。”陳每思引退,重作記者,但終未能如願。
九、蔣介石第二次下野,陳布雷說:“餘決心共退,遂我初願。”幸感“一朝丹篆下階除,珠玉豐餘滿載歸”之讖。
十、1933年,蔣介石急召陳布雷到南昌,說:“你就助我筆劄,當我的顧問吧!”奉蔣之命戰戰兢兢寫瞭一篇《敵乎?友乎?》的“皇文”,以徐道鄰的名義發錶。
第二部 “侍從”十年:1936年一1945年
中央政治會議副秘書長、中宣部副部長、國防最高委員會副秘書長、國民黨中委
十一、1936年,陳布雷榮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此後十年,為蔣介石日夜操勞,嘔心瀝血。
十二、隨蔣介石巡視雲、貴、川,“剿共滅匪”,披覽《孟子》、《管子》、《紀效新書》,加上蔣介石言行,編齣語錄,鼓吹“統一”。
十三、蔣介石的前幕僚長楊永泰被暗殺,陳布雷知其“自負太高,易開罪於人……竟犯非命,緻足惜也”。自此陳布雷更小心行事,忠心事主。
十四、日記收錄有大量國內外多種資料,涉及麵之多之廣,彌足珍貴。
十五、雲、貴、川等省遺聞軼事,真跡野史,名人遺文,山川特産,可謂一部方物誌。
……
第三部 最後三年的惆悵與終結:1946年—1948年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對任何能夠提供新視角、新材料的書籍都報以極大的熱情。《找尋真實的陳布雷:陳布雷日記解讀》這個書名,恰好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過去,我們接觸到的曆史人物,往往是被符號化、被定格的,他們的形象似乎是固定不變的。而“找尋真實”這四個字,則給瞭我一種全新的期待,它暗示著這本書將會打破固有的認知,去探尋那個更加立體、更加復雜、甚至可能與我們想象中不同的陳布雷。日記,作為個人最私密的記錄,無疑是還原一個人真實思想和情感的最佳途徑。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將如何解讀陳布雷的日記?是通過考證史實來佐證,還是通過細膩的心理分析來剖析?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站在陳布雷的日記旁,一同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聆聽一個曆史人物內心的真實聲音,去理解他那些不為人知的過往。
评分《找尋真實的陳布雷:陳布雷日記解讀》這個書名,光是聽著就充滿瞭吸引力。我一直認為,曆史人物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豐功偉績,更在於他們作為個體所經曆的復雜人性。而日記,就是展現這種復雜人性的最佳窗口。《找尋真實》這個說法,更像是給我打瞭一劑興奮劑,它暗示著這本書不是流於錶麵的泛泛而談,而是要深入挖掘,去揭示一個不為人知的陳布雷。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陳布雷在麵對生活中的瑣碎、麵對政治鬥爭中的內心煎熬。日記,往往記錄著最真實的反應,最直接的情感,它不受外界的約束,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真實想法的載體。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可能更加生動、更加有血有肉的陳布雷,一個在曆史的洪流中,依然有著普通人喜怒哀樂的個體。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日記,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溫度,去理解陳布雷這個人。
评分一本關於陳布雷的書,而且是解讀他的日記,這簡直是滿足瞭我對曆史人物研究的終極幻想。我一直覺得,曆史人物之所以能被記住,除瞭他們的功績,更在於他們身上所摺射齣的人性光輝或陰影。日記,就是這種人性的最直接、最原始的載體。《找尋真實的陳布雷:陳布雷日記解讀》這個書名,準確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找尋真實”。這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對陳布雷生平事跡的簡單羅列,而是要通過他自己的文字,去挖掘那個被曆史塵埃和後人解讀所掩蓋的真實麵貌。我很好奇,在那些字裏行間,陳布雷會暴露哪些不為人知的喜怒哀樂?他會對當時的局勢有怎樣的私下評論?他在麵對重大抉擇時,內心又是如何糾結的?這些細節,往往是構成一個鮮活、立體的曆史人物的關鍵。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深入瞭解陳布雷的希望,讓我能夠跳齣宏大敘事的框架,去體會一個普通人在曆史舞颱上的個人奮鬥與情感世界。
评分《找尋真實的陳布雷:陳布雷日記解讀》這本書,僅僅從書名上就足夠吸引我瞭。我一直對曆史人物的真實麵貌充滿好奇,尤其是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物,總覺得史書上的記載或許隻是冰山一角,而他們內心的波瀾、生活的細節,纔是構成一個完整人格的關鍵。《找尋真實的陳布雷》這個題目,恰恰點齣瞭這種探求的渴望。“找尋真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極具誘惑力的動詞,它暗示著作者並非滿足於對陳布雷已有信息的梳理,而是要深入挖掘、去蕪存菁,呈現一個更立體、更鮮活的陳布雷。而“日記解讀”則說明瞭這本書的核心方法論,日記是個人最私密的記錄,往往未經雕琢,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思想情感。這讓我對書中將如何處理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充滿瞭期待,想象著作者如何穿梭在字裏行間,捕捉那些不易察覺的情緒暗流,還原齣那個時代的陳布雷,甚至是“非史書”的陳布雷。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通過日記,我們將能看到一個怎樣的陳布雷?是叱吒風雲的政治傢,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煩惱有溫情的凡人?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真實陳布雷的神秘之門。
评分我之前對陳布雷的瞭解,大多停留在曆史教科書和一些傳記的片麵描述上。他是一位重要的曆史人物,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扮演瞭關鍵角色,但總感覺隔著一層紗,無法真正觸碰到他的內心世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提供瞭一個放大鏡,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審視他的人生軌跡和思想演變。《找尋真實的陳布雷:陳布雷日記解讀》這個名字,透露齣一種深度挖掘的誠意。我相信,日記這種形式,是瞭解一個人最直接、最貼近的方式。它不像公開發錶的言論,有太多的顧慮和包裝;它也不是彆人轉述,難免會摻雜主觀臆斷。日記裏,是一個真實的陳布雷,他記錄的喜怒哀樂、睏惑掙紮,都將是理解他決策動機、人生選擇的寶貴綫索。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陳布雷在重大曆史事件中的內心掙紮,他在權衡利弊時的考量,以及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個體命運。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曆史人物的解讀,更可能是一次關於人性、關於選擇、關於如何在復雜環境中保持自我價值的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