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动机与人格(第3版) |
| 作者 | (美)马斯洛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158655 |
| 出版日期 | 2012-07-01 |
| 字数 | 300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k |
| 商品重量 | 0.522Kg |
| 内容简介 | |
《动机与人格》是“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代表作,奠定了马斯洛的学术地位。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其中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高峰体验理论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本书自1954年初版后,对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
| 作者简介 | |
| 马斯洛(1908—1970),“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的心理学家之一,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动机与人格》是他重要的著作之一,奠定了他的学术定位。 |
| 目录 | |
| 写在前面的话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影响ⅰ 第2章人类动机理论 基本需要的层次 基本的认知需要 基本需要的特点 第3章基本需要的满足 满足一个基本需要所产生的一些后果 学习和需要的满足 需要满足和性格形成 满足和健康 满足和病态 需求满足理论的应用 满足的影响 第4章重新考察本能理论 重新考察本能理论的重要性 对传统本能理论的批判 类本能理论中的基本需要 第5章需要的层次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差异 需要层次存在的后果 第6章非动机的行为 应对与表达 表达 第2部分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 第7章心理病理的起源 剥夺和威胁 冲突和威胁 威胁的个体化定义 作为威胁的精神创伤和疾病 作为威胁的对自我实现的抑制 病理症状的根源 总结 第8章破坏性是本能的吗 动物 儿童 人类学 临床经验 来自内分泌学、遗传学等的材料 一些理论上的考虑 破坏性:本能还是习得 第9章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与需要满足 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社会 专业的心理治疗 0章达到正常与健康的方法 “正常”的标准概念 新的概念 我们可以成为什么 内在的人性 从非本质属性中区分出固有属性 健康的前提条件 环境与人格 心理学乌托邦 “正常”的本质 第3部分自我实现 1章自我实现的人 研究 观察结果 2章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开放性 爱与被爱 性 对自我的 嬉戏与娱乐 对他人的尊重 作为对自身奖赏的爱情 利他主义的爱 分离与个性 3章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 先入之见 新的范例 自我实现的创造性 “非此即彼”的消解 没有恐惧感 高峰体验 创造性的层次 创造性与自我实现 第4部分人类科学的方法论 4章新心理学的问题 学习 知觉 情绪 动机 智力 认知和思维 临床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 5章关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科学家的心理 科学的多元性 对科学家的研究 科学和人类价值 理解的价值观 人类和自然界的规律 科学社会学 认识实在的各种方法 心理健康 6章方法中心与问题中心 过分强调技术 方法中心与科学上的正统 7章陈规化的认知与真正的认知 注意 感知 学习 思想 语言 理论 8章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 整体动力学方法 人格症候群的概念 人格症候群的特征 研究人格症候群 人格症候群的层次与特性 人格症候群和行为 症候群资料的逻辑和数学表达 后记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丰硕成果 |
| 编辑推荐 | |
| 亚伯拉罕·马斯洛,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开拓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经典的著作。 (2)应用的领域较广 本书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都享有盛誉,为多个领域的研究者所熟悉。 (3)有广泛的读者群 (4)新版的特点 点击了解更多相关书籍: 《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是否能真正地“活出”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身动机的认知程度。《动机与人格》这本书,听名字就知道,是直指核心的。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出于对个人成长和生命意义的探索,我一直在阅读相关的书籍。马斯洛的理论,特别是关于“峰值体验”和“自我实现者”的描述,总是让我充满向往。我希望能在这本第3版中,不仅仅是了解到理论的框架,更能感受到作者那种对人类潜能的深切信念,以及那种鼓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但又不失深刻的方式,阐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让我能够真正地将这些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审视自己的动机,去理解自己的人格,去努力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积极的人。纸质书的质感和排版,对于沉浸式阅读非常重要,我相信这次的出版一定会给我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是一个对心理学书籍有着极高要求的人,特别是对于像马斯洛这样重量级人物的经典著作,我更希望能够阅读到最权威、最准确、最完整的版本。这次《动机与人格》(第3版)的出版,正是我期待已久的。我对书中关于“缺乏性需求”和“成长性需求”的区分特别感兴趣,也想深入了解这些不同类型需求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整体人格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理论阐释,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体在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后,如何逐步转向对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追求。而且,第3版通常意味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或许会纳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或是对原有理论进行更细致的阐释,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意味着我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思想。
评分刚收到这本《动机与人格(第3版)》,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仅是初步的浏览,就已经被它严谨的学术体系和深刻的洞见所吸引。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早已耳熟能详,也知道其在心理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入手的是第3版,据说是经过了精心的修订和更新,更加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包装非常精美,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触感厚实,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这对于喜欢纸质书阅读体验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大加分项。翻开封面,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字样,心里就多了一份踏实,这通常意味着书籍的质量和权威性都得到了保障。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高,希望能通过这次深入的学习,不仅仅是对“需求层次理论”的温故,更能对其背后更广阔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其如何在理解人类动机、个体成长乃至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虽然还没正式开始阅读,但这本书已经成功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之旅能够带给我惊喜和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生活。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感到好奇,总想探究那些驱使我们行动、思考、感受的深层原因。《动机与人格》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扇通往心灵奥秘的窗口。我尤其对书中对“自我实现”的探讨充满了期待。很多人可能只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金字塔”那么形象的比喻,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深入理解“自我实现”这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机制达成的。这本书的第3版,我想会更加系统地阐述这一核心思想,或许还会结合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让这个理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希望它不仅能给我提供理论上的知识,更能给我一些实践上的指导,让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学习中,去发掘和实现自己的潜能,让生活更有意义。这本书的出版,对所有渴望了解人性、追求个人成长的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当我得知《动机与动机》(虽然书名是《动机与人格》)出了第3版,并且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时,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和兴奋的。我是一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深知理解学生的动机对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而马斯洛的理论无疑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基石。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动机不明的学生,他们可能学习动力不足,也可能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境,而这些往往都与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有关。我迫切地希望通过阅读这本最新的版本,能够获得更前沿的理论视角和更具操作性的方法,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引导我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积极健康的人生。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和出版规范性,我非常信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相信它能为我带来一次高质量的学术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