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思想史論(精裝) 李澤厚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精裝) 李澤厚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唐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齣版社
ISBN:9787108058751
商品編碼:13725264624

具體描述

下麵是唐人圖書專營店提供在京東平颱上的圖書基本信息,僅作參考。
圖書名稱: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作者或編譯者: 李澤厚 (作者)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齣版社
ISBN: 9787108058751
定價: 65元
齣版日期[僅參考]: 2017年5月
裝幀及開本: 精裝16開
頁數[僅參考]: 303頁
其他參考信息:

內容簡介及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從剖析孔子仁學開始,提齣中國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問題,認為血緣、心理、人道、人格為四大因素,孟、荀從內、外兩方展升為光輝的個體人格和偉大的人類特徵,而以實用理性、樂感文化為部精神。《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並以此貫穿論說瞭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種主要思潮、派彆和人物。其中著重論證瞭中國的辯證法是“行動的”,而非“思辯的”,論說瞭秦漢時期所形成具有機反饋機製的“天人感應”宇宙觀流傳至今,莊子、禪宗的哲學是對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學,宋明理學作為道德形而上學仍具有重要價值,以及在明清時期思想中“內聖”與“治法”已齣現分離,標誌著中國式的政教閤一將逐動搖,認為這是走嚮近代的重要趨嚮等等。

作者簡介

目錄
內容提要
孔子再評價
一“禮”的特徵
二“仁”的結構
三弱點和長處
四附論孟子
墨傢初探本
一小生産勞動者的思想典型
二墨傢思想並未消失
孫老韓閤說
一兵傢辯證法特色
二《老子》三層
三所謂“益人神智”
荀易庸記要
一人的族類特徵
二儒傢世界觀的建立
三天、道、人
秦漢思想簡議
一道、法、陰陽、儒傢的閤流
二天人宇宙論圖式
三陰陽五行的係統論
四五行圖式的曆史影響
莊玄禪宗漫述
一莊子的哲學是美學
二人格本體論
三瞬刻永恒的zui高境界
宋明理學片論
一由宇宙論到倫理學
二理性本體的建立及其矛盾
三“心”的超yue與感性
四遺産的兩重性
五《片論》補
經世觀念隨筆
一“內聖”與“外王”
二“治人”與“治法”
三經學與史學
試談中國的智慧
一時代課題
二血緣根基
三實用理性
四樂感文化
五天人閤一
後記

精彩內容及插圖
問題是:既然當時在法傢思想指導下的實踐不斷取得成功,為什麼不在思想理論上繼續應用和發展法傢?這問題當然很復雜。一方麵固然可以說是呂不韋這批思想傢們的高明之處,他們看得比較深遠,知道盡管法傢耕戰政策是成功的,但嚴刑峻法、專講術勢的高壓詭詐手段,未必能長久奏效;另一方麵,也是主要的並且是非常有趣的方麵,則是這樣一個現象:新近齣土的雲夢秦簡《為吏之道》中竟然也有“寬裕忠信,和平毋怨”、“慈下勿淩”、“恭敬多讓,寬以治之”、“有嚴不治”等詞語。這似乎錶明,當年秦國的實際政治並不完全像韓非的理論和秦始皇的實踐那樣ji duan。無怪乎《呂氏春鞦》說:“用民有紀有綱……為民紀綱者何也?欲也,惡也。何欲?何惡?欲榮利,惡辱害。……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故威不可無有而不足專恃。譬之若鹽之於味,凡鹽之用,有所托也,不適則敗托而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托然後可行。惡乎托?托於愛利。愛利之心諭,威乃可行。威太甚,則愛利之心息。”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