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正版全新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
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曾对古代社会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使之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禅宗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个时期的特点,也因此而成了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甚便初学者阅读。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〇九年六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内容简介《禅话》内容提要: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其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曾对古代社会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使之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结下不解之缘。研究禅宗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个时期的特点,也因此而成了学术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初学者阅读。
作者简介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 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话头
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
对我是谁人不识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为求真理而出家的少年学僧——神光
神光的断臂
达摩禅
了不可得安心法
禅宗开始有衣法的传承
达摩所传的禅宗一悟便了吗
达摩禅的二人与四行
僧昙琳序记云
五度中毒 只履西归
南北朝时代的中国禅与达摩禅
北魏齐梁之间佛学与佛教发展的大势
齐梁之间中国的大乘禅
中国大乘禅的初期大师
南朝的奇人奇事——中国维摩禅大师傅大士
平实身世
照影顿悟
被诬入狱
舍己为人
名动朝野
帝廷论义
撒手还源
附:有关傅大士的传记资料
还珠留书记
禅宗三祖其人其事
从禅宗四祖的传记中追寻三祖的踪迹
向居土与僧璨的形影
关于向居上与神光大师的短简名书
僧璨大师的时代和历史
《信心铭》的价值
达摩禅与二、三祖的疑案
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
二祖晚年的混俗问题
有关二祖传记的疑案
中国佛教原始的禅与禅宗四祖的风格
南北朝至隋唐间禅道的发展与影响
汉未有关习禅的初期发展史料
东晋以后有关习禅的史料与论评
禅宗四祖道信的笃实禅风
轻生死重去就的道信大师的风格
五祖弘忍大师
破头山上的栽松老道
平凡的神奇充满了初唐以前的禅门
隋唐以后盛传的三世再生之说
道信大师与弘忍大师的授受祖位与其他
懒融宜人
隋唐间达摩禅的分布
破头山与牛头山
赚得百鸟衔花的懒融
善恶一心都可怕
在山的悟对和出山的行为
法融一系的禅道
诗境与禅话
吹布毛的启发
老难为善
至圣独照的隽语
法融一系的禅师索引表
马祖不是妈祖
一段民间传说的插曲
马大师活用了教学法
一颗大明珠
猎到一个弓箭手
不离本行的猎手
又是一颗明珠
唐宋间与湖南有关的禅宗大德
南宗禅在唐初的茁壮
南行禅道落在江湖
奠基南宗的两大柱石
行思禅师
初唐时期的文化大势
唐初中国佛学的茁壮
一砖头打出来的宗师
附录
禅的幽默
精彩书摘话头
——答叔、珍两位质疑的信
清人舒位诗谓:“秀才文选半饥驱。”龚自珍的诗也说:“著书都为稻粱谋。”其然乎!其不然乎?二十多年来,随时随地都须要为驱饥而作稻粱的打算,但从来不厚此薄彼,动用脑袋来安抚肚子。虽然中年以来,曾有几次从无想天中离位,写作过几本书,也都是被朋友们逼出来的,并非自认为确有精到的作品。
况且平生自认为不可救药的缺点有二:粗鄙不文,无论新旧文学,都缺乏素养,不够水准,此所以不敢写作者一秉性奇懒,但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视为人生大享受。一旦从事写作,势必劳神费力,不胜惶恐之至,此其不敢写作者二。
无奈始终为饥饿所驱策。因此,只好信口雌黄,滥充讲学以糊口。为了讲说,难免必须动笔写些稿子。因此,而受一般青年同好者所喜,自己仅觉脸红。此岂真如破山明所谓:“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风潇潇,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斯如而已矣乎!
但能了解此意,则对我写作、讲说,每每中途而废之疑,即可谅之于心。其余诸点,暂且拈出一些古人的诗,借作“话题”一参,当可会之于心,哑然失笑了!
关于D一问者:
中路因循我所长,由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更添蛇足,一盏醇醪不得尝。(杜牧)
促柱危弦太觉孤,琴边倦眼眄平芜。
香兰自判前因误,生不当门也要锄。(龚自珍)
关于第二问者:
饱食终何用,难全不朽名。
秦灰招鼠盗,鲁壁窜鲰生。
刀笔偏无害,神仙岂易成。
却留残阙处,付与竖儒争。(吴梅村)
关于第三问: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布袋和尚)
勘破浮生一也无,单身只影走江湖。
鸢飞鱼跃藏真趣,绿水青山是道图。
大梦场中谁觉我,千峰顶上视迷徒。
终朝睡在鸿蒙窍,一任时人牛马呼。(刘悟元)
南怀瑾 1973年孟春
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
据禅宗的史料的记载,菩提达摩秉着他师父(印度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的遗教,正当中国南朝粱武帝普通元年、后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五二0年)期间到达了中国。他的师父的遗教说:“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便是指他由南印度渡海东来,先到南朝与粱武帝见面,话不投机,因此就栖栖惶惶地暗渡长江,到了北朝的辖区河南的嵩山少林寺。佛典中对于杰出的人才,向来比之为龙象。达摩大师在南北朝时代,传授了禅宗的心法,虽然有了二祖慧可(神光)接承了他的衣钵,但是道育和尚与道副和尚以及比丘尼总持,也都是他的入门弟子。尤其是神光与道育,更为杰出。但是他们遭遇的时势,与传教的阻力也更为艰难。这便是他师父遗言所谓“日下可怜只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的影射了。
中国的画家,在元、明以后,经常喜欢画一个环眼碧睛而虬的胡僧,足踏一枝芦苇,站在滔滔的波浪间,作前进的姿态,那便是描写达摩大师由南朝暗渡长江而到后魏的典故。达摩偷渡过江到北方去是不错,是否用一枝芦苇来渡江,却无法稽考。这很可能是把神僧“怀渡和尚”的故事,纳入“独自栖栖暗渡江”的诗情画意中,以增添达摩的神异色彩。
对我是谁人不识
达摩大师由南印度航海东来,先到了广州。那时,距离唐太宗时代大约还差一百年,玄奘还没有出生。而在这以前,印度的佛教与印度的文化传入中国,都是从西域经过中国西北部而来的。中国历史上所称的北魏(或称后魏),便是佛教文化的鼎盛地区,也是南北朝期间佛教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教从事翻译,讲解佛经义理,寻思研探般若(慧学)等佛学文化的中心重镇。
同此时期,南朝的粱武帝也是笃信宗教的统治者,他以宗教家的资质,虔诚地相信佛经与道教。曾经亲自讲解佛经与《老子》,又持斋信佛,舍身佛寺为奴,又充当传教师,讲解道书,过一过传教师与学者的瘾,这已是违背大政治家的法则,没有做到无偏党而“允执厥中”,也可以说,因此便注定他要失败的后果。所以达摩大师的师父(般若多罗),六十年前远在印度时,便预言他会失败。他告诉达摩说:“你到中国传道,将来悟道之士,多不胜数。但在我去世后六十多年,那一个将有灾难,犹如‘水中文布’(指粱武帝),你须好自为之。好不要在南方久耽,因为南方的领导者,只是喜欢世俗有所为而为的佛教功德,对于佛法的真谛,并没有真正的认识。”
达摩大师又问他师父,中国佛教以后发展的情形。他师父说:“从此以后再过一百五十年,会有个小灾难。”同时告诉他另一预言:“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如遇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这便是指中国佛教僧众中有些不自检点,因此招来北周武帝的废佛教、废僧尼的灾难,业就是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三武之难”之一。
预言的偶中也罢,不幸言中也罢,这是禅的零星小火花,而非禅的重心,并不足为奇。后来达摩大师初到南方与粱武帝见了面,粱武帝果然问他:“朕登位以来,造佛寺、写佛经,引度人们出家为僧,多得不可胜记。我这样作功德,请问会有什么结果?”大师说:“这些并无功德。”粱武帝问:“何以没有功德?”大师说:“这些事,只是人们想求升天的果报,终归是有渗漏的因果关系。犹如影子跟着形体,虽然是有,毕竟不是真实的事。”粱武帝又问:“怎样才是真的功德呢?大师说:“真正智慧的解脱,是证悟到智慧的体性,本来便是空寂、圆明、清净、妙密的实相无相。这种智慧成就的真功德,不是以世俗的观念求得的。”粱武帝问:“怎样是圣道高的D一义呢?”大师说:“空廓无相,并无圣道的境界。”粱武帝问:“那么,与我相对的是谁呢?”大师说:“不知道。”
新语云:原文记载:“帝问:‘如何是圣谛D一义?’师问:‘廓然无圣’。帝问:‘对朕者谁?’师曰:‘不识’。”今皆擅加语体新译,以便此时此地的读者容易晓了。如果求准确,仍须读原文为准,不必随便阿从。
唯“不识”一句,应照唐音读之。相当于现代的广东话、闽南语。盖广东话及闽南语,还能直接唐音。如照现代语读之,认为“不识”,就是不认识的意思,大体固然可通,究竟离禅宗语录的原意甚远了。
又:禅宗教人直接认识“我”是什么?什么是“我”?元、明以后的禅师,教人参“念佛是谁?”也便是这个意思。粱武帝被达摩大师迫得窘了,问到得道圣人们至高无上的真理,D一义谛的境界是什么?大师便说那是空廓无相,也无圣道存在的境界。因此使粱武帝更窘,所以他便直截了当用责问的口吻说:“对朕者是谁?”这等于说:既然没有境界,也没有圣道和圣人的存在,那么,你不是得道的祖师吗?得道的祖师岂不就是圣人吗?那你此刻和我相对,你又是谁呢?这一句,真问到了关节上去了。大师就抓住这个机会说:“莫知”啊!这等于说:不要说我本非我,你粱武帝若能真正懂得我本非我,现在相对之你我,毕竟无“我”可得时,你便成了!可惜粱武帝真“莫知”啊!所以大师也只好溜之大吉,偷偷地暗自渡江北去了!
关于“廓然无圣”一语,解释得透彻的莫过于明末禅宗大师密云圆悟的答问《中庸》“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的话了。密云圆悟禅师说:“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圣人若知,既是凡夫。”《尚书》多方说:“唯狂克念作圣,唯圣罔念作狂。”皆作如是观。
话头
——答叔、珍两位质疑的信
清人舒位诗谓:“秀才文选半饥驱。”龚自珍的诗也说:“著书都为稻粱谋。”其然乎!其不然乎?二十多年来,随时随地都须要为驱饥而作稻粱的打算,但从来不厚此薄彼,动用脑袋来安抚肚子。虽然中年以来,曾有几次从无想天中离位,写作过几本书,也都是被朋友们逼出来的,并非自认为确有精到的作品。
况且平生自认为不可救药的缺点有二:粗鄙不文,无论新旧文学,都缺乏素养,不够水准,此所以不敢写作者一秉性奇懒,但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视为人生大享受。一旦从事写作,势必劳神费力,不胜惶恐之至,此其不敢写作者二。
无奈始终为饥饿所驱策。因此,只好信口雌黄,滥充讲学以糊口。为了讲说,难免必须动笔写些稿子。因此,而受一般青年同好者所喜,自己仅觉脸红。此岂真如破山明所谓:“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风潇潇,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斯如而已矣乎!
但能了解此意,则对我写作、讲说,每每中途而废之疑,即可谅之于心。其余诸点,暂且拈出一些古人的诗,借作“话题”一参,当可会之于心,哑然失笑了!
关于D一问者:
中路因循我所长,由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更添蛇足,一盏醇醪不得尝。(杜牧)
促柱危弦太觉孤,琴边倦眼眄平芜。
香兰自判前因误,生不当门也要锄。(龚自珍)
关于第二问者:
饱食终何用,难全不朽名。
秦灰招鼠盗,鲁壁窜鲰生。
刀笔偏无害,神仙岂易成。
却留残阙处,付与竖儒争。(吴梅村)
关于第三问: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布袋和尚)
勘破浮生一也无,单身只影走江湖。
鸢飞鱼跃藏真趣,绿水青山是道图。
大梦场中谁觉我,千峰顶上视迷徒。
终朝睡在鸿蒙窍,一任时人牛马呼。(刘悟元)
南怀瑾 1973年孟春
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
据禅宗的史料的记载,菩提达摩秉着他师父(印度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的遗教,正当中国南朝粱武帝普通元年、后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五二0年)期间到达了中国。他的师父的遗教说:“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便是指他由南印度渡海东来,先到南朝与粱武帝见面,话不投机,因此就栖栖惶惶地暗渡长江,到了北朝的辖区河南的嵩山少林寺。佛典中对于杰出的人才,向来比之为龙象。达摩大师在南北朝时代,传授了禅宗的心法,虽然有了二祖慧可(神光)接承了他的衣钵,但是道育和尚与道副和尚以及比丘尼总持,也都是他的入门弟子。尤其是神光与道育,更为杰出。但是他们遭遇的时势,与传教的阻力也更为艰难。这便是他师父遗言所谓“日下可怜只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的影射了。
中国的画家,在元、明以后,经常喜欢画一个环眼碧睛而虬的胡僧,足踏一枝芦苇,站在滔滔的波浪间,作前进的姿态,那便是描写达摩大师由南朝暗渡长江而到后魏的典故。达摩偷渡过江到北方去是不错,是否用一枝芦苇来渡江,却无法稽考。这很可能是把神僧“怀渡和尚”的故事,纳入“独自栖栖暗渡江”的诗情画意中,以增添达摩的神异色彩。
对我是谁人不识
达摩大师由南印度航海东来,先到了广州。那时,距离唐太宗时代大约还差一百年,玄奘还没有出生。而在这以前,印度的佛教与印度的文化传入中国,都是从西域经过中国西北部而来的。中国历史上所称的北魏(或称后魏),便是佛教文化的鼎盛地区,也是南北朝期间佛教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教从事翻译,讲解佛经义理,寻思研探般若(慧学)等佛学文化的中心重镇。
同此时期,南朝的粱武帝也是笃信宗教的统治者,他以宗教家的资质,虔诚地相信佛经与道教。曾经亲自讲解佛经与《老子》,又持斋信佛,舍身佛寺为奴,又充当传教师,讲解道书,过一过传教师与学者的瘾,这已是违背大政治家的法则,没有做到无偏党而“允执厥中”,也可以说,因此便注定他要失败的后果。所以达摩大师的师父(般若多罗),六十年前远在印度时,便预言他会失败。他告诉达摩说:“你到中国传道,将来悟道之士,多不胜数。但在我去世后六十多年,那一个将有灾难,犹如‘水中文布’(指粱武帝),你须好自为之。好不要在南方久耽,因为南方的领导者,只是喜欢世俗有所为而为的佛教功德,对于佛法的真谛,并没有真正的认识。”
达摩大师又问他师父,中国佛教以后发展的情形。他师父说:“从此以后再过一百五十年,会有个小灾难。”同时告诉他另一预言:“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如遇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这便是指中国佛教僧众中有些不自检点,因此招来北周武帝的废佛教、废僧尼的灾难,业就是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三武之难”之一。
预言的偶中也罢,不幸言中也罢,这是禅的零星小火花,而非禅的重心,并不足为奇。后来达摩大师初到南方与粱武帝见了面,粱武帝果然问他:“朕登位以来,造佛寺、写佛经,引度人们出家为僧,多得不可胜记。我这样作功德,请问会有什么结果?”大师说:“这些并无功德。”粱武帝问:“何以没有功德?”大师说:“这些事,只是人们想求升天的果报,终归是有渗漏的因果关系。犹如影子跟着形体,虽然是有,毕竟不是真实的事。”粱武帝又问:“怎样才是真的功德呢?大师说:“真正智慧的解脱,是证悟到智慧的体性,本来便是空寂、圆明、清净、妙密的实相无相。这种智慧成就的真功德,不是以世俗的观念求得的。”粱武帝问:“怎样是圣道高的D一义呢?”大师说:“空廓无相,并无圣道的境界。”粱武帝问:“那么,与我相对的是谁呢?”大师说:“不知道。”
新语云:原文记载:“帝问:‘如何是圣谛D一义?’师问:‘廓然无圣’。帝问:‘对朕者谁?’师曰:‘不识’。”今皆擅加语体新译,以便此时此地的读者容易晓了。如果求准确,仍须读原文为准,不必随便阿从。
唯“不识”一句,应照唐音读之。相当于现代的广东话、闽南语。盖广东话及闽南语,还能直接唐音。如照现代语读之,认为“不识”,就是不认识的意思,大体固然可通,究竟离禅宗语录的原意甚远了。
又:禅宗教人直接认识“我”是什么?什么是“我”?元、明以后的禅师,教人参“念佛是谁?”也便是这个意思。粱武帝被达摩大师迫得窘了,问到得道圣人们至高无上的真理,D一义谛的境界是什么?大师便说那是空廓无相,也无圣道存在的境界。因此使粱武帝更窘,所以他便直截了当用责问的口吻说:“对朕者是谁?”这等于说:既然没有境界,也没有圣道和圣人的存在,那么,你不是得道的祖师吗?得道的祖师岂不就是圣人吗?那你此刻和我相对,你又是谁呢?这一句,真问到了关节上去了。大师就抓住这个机会说:“莫知”啊!这等于说:不要说我本非我,你粱武帝若能真正懂得我本非我,现在相对之你我,毕竟无“我”可得时,你便成了!可惜粱武帝真“莫知”啊!所以大师也只好溜之大吉,偷偷地暗自渡江北去了!
关于“廓然无圣”一语,解释得透彻的莫过于明末禅宗大师密云圆悟的答问《中庸》“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的话了。密云圆悟禅师说:“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圣人若知,既是凡夫。”《尚书》多方说:“唯狂克念作圣,唯圣罔念作狂。”皆作如是观。
禅话 南怀瑾作品集 禅宗佛教入门 中国哲学研究 佛教书籍 佛家经典 复旦大学出版社 正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禅话 南怀瑾作品集 禅宗佛教入门 中国哲学研究 佛教书籍 佛家经典 复旦大学出版社 正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禅话 南怀瑾作品集 禅宗佛教入门 中国哲学研究 佛教书籍 佛家经典 复旦大学出版社 正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