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直营】《素描基本原理》素描书

【后浪直营】《素描基本原理》素描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巴林顿·巴伯 著,梁嘉欣 译
图书标签:
  • 素描
  • 绘画
  • 艺术
  • 基础
  • 入门
  • 教程
  • 技巧
  • 后浪
  • 直营
  • 零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0086
商品编码:12443087568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英国学院派绘画名师新力作,全方位揭秘素描创作进阶之道
推荐一:名师名作 指点迷津
本书作者是一位杰出的学院派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绘画教师,在插画、设计和绘画教学领域均取得不俗成绩,已编写了数部经典绘画教程,其才华和教学理念受到广泛赞许和认可。
推荐二:内容全面 进阶必备
本书并非从零教起的初学教程,作者通过对基本作画要领、取景构图方法、画风选择和大师作品的详尽分析,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素描艺术真谛的大门,鼓励画者找寻属于自己的绘画方式,倡导与艺术为邻的诗意生活。
推荐三:大师范例 激发灵感
本书收录370多幅作者亲笔素描范例,包括百余幅对过往大师杰作的临摹、对天地山川草木人物建筑的细致刻画,以及关于透视、人体结构、画面构图的详尽图示,让您在欣赏名作的过程中掌握素描的理论与技法,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素描艺术的审美维度。

作者简介

巴林顿?巴伯(Barrington Barber),英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和商业插画师。他曾在奥古斯丁工作室(Augustine Studios)接受艺术训练,后供职于英国**的广告公司,并担任圣詹姆斯独立学院艺术部主管,现为自由艺术家和艺术总监。曾著有多部畅销的艺术书籍和绘画教程,近十种已被引进国内。 梁嘉欣,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文化与传播系,现为自由翻译。

目录

前言 1 
第1章 向大师学习9 
古希腊艺术10 
莱昂纳多·达·芬奇12 
拉斐尔 14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16 
彼得·保罗·鲁本斯18 
小汉斯·霍尔拜因19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20 
乔瓦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21 
让一安托万·华托22 
让一奥古斯特一多米尼克·安格尔24 
欧仁·德拉克罗瓦26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29 
埃德加·德加30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31 
乔治·修拉32 
保罗·塞尚33 
亨利·马蒂斯34 
巴勃罗·毕加索36 
亨利·卡尔38 
第2章素描的经验41 
分析形状42 
技术辅助44 
详细的比例46 
透视缩短法47 
不同视平线的效果48 
不规则比例50 
“差别万岁” 51 
暗面和亮面52 
角 度54 
连接三角形和长方形55 
人体结构56 
头部57 
椭圆58 
使用通用的测量单位59 
透视法60 
画面中的关系61 
空气透视法 61 
透视法:阿尔伯蒂系统62 
透视法:视野64 
动态66 
动态:受控的和不受控的68 
积累绘画技巧70 
第3章形状和外形73 
建筑外形74 
形状识别76 
象征与联想80 
创造外形82 
描绘外形的方法84 
外形的共性92 
简化外形的练习93 
自然的形状94 
面部表情:毕加索96 
练习:画出外形100 
第4章评估有效的方法105 
重点和位置106 
象征与联想112 
极端的表达方式114 
第5章向自然界学习121 
植物和花122 
植物:生长形态124 
树木:生长姿态126 
形状127 
树木:图案128 
观察头部130 
人体素描:五官132 
透视图:腿134 
透视图:胳膊135 
手136 
肌肉组织的差异性137 
人体:构图 138 
关节的特写140 
衣服和动作142 
头发146 
土地148 
水150 
水:情绪的对比152 
天空:对比 154 
天空:利用空间156 
第6章极端的表达手法159 
奇怪到奇幻160 
讽刺漫画 162 
讽刺的艺术164 
刻板印象166 
现代潮流167 
创造一个漫画形象1 68 
实践169 
第7章风格和技巧171 
工具和材料172 
铅笔素描174 
精确度 176 
简单的勾勒177 
钢笔和墨水178 
用墨水和钢笔练习 182 
练 习 183 
线条与淡彩184 
淡色纸上的粉笔画187 
刮版技术192 
印迹技术194 
卡纸边缘技术196 
银针笔技术197 
第8章艺术鉴赏199 
你看到什么? 200 
享受生活202 
出版后记203

后记

素描作为绘画艺术的基础,历来受到大师和普通画者的重视。从细致刻画到随意勾勒,从达?芬奇、鲁本斯、丢勒到列宾、罗丹、弗洛伊德,各种风格、题材的素描已经积累起一座艺术的宝库。西方艺术重写实,这种创作类型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地体现着西方绘画艺术的精髓。上世纪初叶西学东渐的潮流将西方传统的美术教育体制引入了中国,素描遂同水粉、油画一起改变着古老中国看待世界的眼光。时过境迁,今日的美术教育依然将素描视为创作的基础。

本书作者巴林顿?巴伯是英国著名的画家、艺术教育家,曾就职于英国的广告公司,后成为自由艺术家和商业插画师。他已出版了多部畅销的艺术书籍和绘画教程,其中近十种已被引进国内。《素描基本原理》浓缩了作者多年的教学心得,超过370幅亲笔素描画作,为那些有一定基础的素描爱好者和有志于艺术的年轻画家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本书内容涉及素描的历史、风格、技法、工具,作者多年积累下的经验和体悟也令人印象深刻。读者通过本书深入到素描艺术的背后,领略其创作本质和非凡魅力的同时,也能够去找寻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画风。

出版本书,我们的目的并不只在为我国的美术事业出一份绵薄之力,更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素描,体会到它跨越的美。艺术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美术馆、音乐厅,让自己接受艺术的熏陶。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动动手和脑,拿出一支笔画一画呢?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对绘画技法的学习需要,我们将陆续出版一些列相关书籍,如《水彩画的实质》、《创意时装画》、《数码绘画初学指南》等,敬请关注。


后浪出版公司
2015年2月


构筑视觉的基石:绘画的语言,光影的奥秘 这本书并非旨在教授您如何在画布上挥洒自如,也非一本罗列名家作品供人膜拜的画册。它是一本关于“看”的书,一本关于“理解”的书,一本关于如何将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空间的视觉魔法的入门指南。我们探讨的,是绘画最根本的语言,是赋予物体生命与体积的灵魂——素描。 想象一下,当您睁开眼睛,扑面而来的是一个由光影、线条和形状构成的世界。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这场视觉盛宴,却很少有人停下脚步,去探究这一切的运行法则。这本书,便是邀请您一同走入这场视觉的幕后,拆解那些构成我们所见之物的基本单元,学习如何用画笔将其重新组织,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第一部分:看见的艺术——从观察到理解 “看得见”和“看得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无数初学者会苦恼于自己画不出眼前的事物,原因往往不在于技法的生疏,而在于观察的片面。我们习惯于用“符号”来认知世界:一张脸,我们看到的是眼睛、鼻子、嘴巴的集合;一个苹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圆形的红色物体。然而,这种符号化的认知,恰恰是我们绘画的最大障碍。 本书的首要任务,便是训练您“重新看见”。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形状”和“轮廓”开始,打破固有的符号认知,学习去捕捉物体真实的边界和形态。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描摹轮廓线,而是去理解线条的力度、曲度,以及它们如何界定空间。您将学会如何辨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形体在不同角度下的投影,以及如何将复杂的物体分解成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比如,一个瓶子,可以看作是圆柱和球体的组合;一个椅子,可以分解为直线和矩形。这种分解能力,是构建画面结构的基础。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明暗”的魅力。光线是塑造物体的灵魂,它决定了物体的轮廓、体积和质感。本书将系统地讲解明暗的产生原理:光源的性质(方向、强弱、色彩),物体自身的受光面、背光面、投影,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您将学会如何准确地判断一个物体的受光方向,并理解从最亮的高光到最深的暗部,每一个灰度层级所代表的意义。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阴影描绘,而是对光线在物体表面反射、吸收、折射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明暗关系的细腻观察和捕捉,即使是最简单的线条,也能瞬间赋予物体以立体感和真实感。 我们将一步步引导您理解“体积感”的形成。二维的平面如何展现出三维的深度?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明暗的过渡。从高光到亮面,再到灰面、暗面,最后是投影,每一个灰度的变化都传递着物体表面的弧度和深度。您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调子,来模拟不同材质表面的光感,例如金属的光泽、布料的褶皱、木材的纹理。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刻画,即使没有复杂的色彩,也能让画面中的物体跃然纸上,仿佛触手可及。 第二部分:绘画的语言——线条、调子与空间 掌握了“看见”的艺术,我们便需要学习“绘画”这门语言,来表达我们所见、所感。本书将为您铺陈这条语言之路,从最基础的“线条”说起,到“调子”的运用,再到“空间”的营造。 线条的探索: 线条不仅仅是边界的标记,它更是情感的流露,是速度的象征,是力量的表达。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线条:粗细、虚实、长短、曲直。您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力度和速度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结构、质感,甚至情绪。直线可以传达稳定与力量,曲线可以表现柔美与动态,虚线可以暗示远近或材质的轻盈。通过对线条的灵活运用,即使是简单的素描,也能充满生命力。 调子的魔法: 如果说线条是骨骼,那么调子便是血肉。调子,即画面中的明暗层次,是素描中最能体现造型能力的部分。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运用不同的排线技法、笔触以及擦拭、揉擦等方式来丰富画面的调子。您将学习如何通过调子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如何通过调子的过渡来塑造体积,如何通过调子的变化来表现空间。从最亮的留白到最深的墨色,每一处调子的运用,都是一次对物体光影表现的精准把握。 空间的营造: 绘画的最终目的之一,便是将二维的画布变成一个可以被感知和探索的空间。本书将引导您理解“空间感”的构成要素,并学习如何在画面中营造深度和距离。我们将探讨“透视”的基本原理,如何让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符合逻辑的空间关系。同时,我们也会关注“景深”的表现,如何通过虚实对比、大小变化、色彩冷暖(在素描中表现为调子深浅)等手法,让画面中的景物产生远近的层次感。您将学会如何让画面中的物体“站”起来,如何让画面中的场景“延展开来”,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 第三部分:从局部到整体——构建你的视觉宇宙 当您掌握了观察和绘画的基本语言后,便是时候将这些技能融会贯通,开始构建属于您自己的视觉作品了。本书将引导您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画面构建能力。 构图的智慧: 好的构图,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将探讨构图的基本原则,例如“黄金分割”、“三分法”等,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调子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的重点。您将学习如何根据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来选择最合适的构图方式,让画面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显得和谐统一。 质感的表现: 不同的物体拥有不同的质感,而素描正是通过调子和线条来模仿和再现这些质感的绝佳手段。本书将针对不同材质(如金属、玻璃、布料、木材、皮肤等)的特点,讲解如何运用特定的笔触、排线方式以及调子变化来表现它们的独特质感。比如,金属的锐利反光,玻璃的透明感,布料的柔软垂坠,木材的粗糙纹理。通过对质感的细腻刻画,能极大地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元素的融合与整体的把握: 绘画并非是将一个个独立的元素简单堆砌,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整体之中。本书将强调“整体意识”,教导您如何在绘制局部时,时刻关注画面整体的协调性。从单个物体的造型,到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到背景与主体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整体的框架下进行考量。您将学会如何平衡画面的轻重,如何处理好虚实关系,如何让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服务于整体的表达。 超越技法:培养你的绘画思维 这本书最核心的目标,并非是教会您一招一式,而是帮助您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绘画思维”。它鼓励您用一种新的方式去感知和理解世界,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光影、形状和空间。 您将学会如何带着问题去观察,如何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这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绘画的书,更是一门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创造”的书。 无论您是绘画初学者,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绘画功底的爱好者,亦或是对视觉艺术的底层逻辑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视觉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同拿起画笔,用最纯粹的线条和调子,去描绘我们所见、所感、所思,去构筑一个属于您自己的视觉宇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材质表现”部分,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画画,总觉得物体的质感表现起来特别困难,比如金属的冰冷、丝绸的柔滑、或者木头的粗糙,我总是无法用笔触来区分。但《素描基本原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细腻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明暗和笔触,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材质。比如,它会告诉你,画金属时,要运用光滑、锐利的线条,并且要注意表现出反光;画丝绸时,则要用流畅、细腻的线条,并且要注意表现出它的垂坠感。这些细微的差别,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我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方法,去画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结果发现,画面一下子就有了生命力,不再是干巴巴的平面。这本书让我明白,素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描绘形体,更在于对物象细微之处的观察和表现。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买过好几本素描书,感觉都大同小异,讲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而且很多理论都特别抽象,让我很难理解。但《素描基本原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把素描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讲解,而是把它融入到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素描,素描对于我们理解三维空间有什么样的帮助,以及如何通过素描来更好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我喜欢它那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先从我们能看到、能感受到的现象入手,再慢慢深入到背后的原理。特别是关于“形体”的讲解,我之前一直觉得画好形体特别困难,但这本书里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把物体想象成由各种几何体组成的,然后通过分解、重组来理解它的结构。这种方法让我豁然开朗,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打开形体大门的钥匙。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在教我画画,更是在教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感受这个世界。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是一本素描教程。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它让我开始留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去思考每一个物体的构成和形态,去感受光影的变化和材质的差异。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是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体验过的。我常常会拿着这本书,去公园里、咖啡馆里,观察周围的人和物,然后尝试着用书中的原理去分析和理解。我发现,当我对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时,我的绘画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表达力和生命力。这本书就像我的一位“精神导师”,它不仅教会我如何拿起画笔,更教会我如何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我非常庆幸自己能遇到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艺术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评分

这本《素描基本原理》的讲解方式,绝对是我见过最“走心”的。它不像其他一些教程,只是罗列一堆理论和示范图,然后就让你自己去摸索。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和我之间的一种“对话”,他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我去思考,去发现。我记得其中关于“光影”的部分,作者没有直接讲光源、明暗交界线这些东西,而是先让我去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表现,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时,物体的影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然后,他再慢慢地引导我去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规律是什么。这种“启发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因为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这本书让我明白,素描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我感觉自己好像在通过这本书,慢慢地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

评分

我一直对“人物素描”有着特别的兴趣,但又觉得人物结构太复杂,难以入手。《素描基本原理》这本书,在讲解人物素描时,并没有直接让我去画人脸,而是从最基本的“人体结构”讲起,比如骨骼、肌肉的走向,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外部形态的。作者用非常简洁的图示,把复杂的人体结构剖析得明明白白,让我这个“外行”也能看得懂。我记得其中关于“头部的比例”和“五官的位置”的讲解,之前我总觉得凭感觉来画,结果画出来的人物总是比例失调。但这本书给了我一套非常科学的方法,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而且,作者还强调了“神态”的重要性,他告诉我,即使是最简单的线条,只要抓住了人物的神态,也能赋予画面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画好人物素描,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的理解和对“神”的捕捉。

评分

这本书的“透视”讲解,可以说是把我之前关于透视的很多模糊概念都彻底理清楚了。我一直觉得透视是个特别难掌握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室内场景或者远景,总是画得变形走样。但《素描基本原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清晰、系统的方式,从最基本的“一点透视”、“两点透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多点透视”和“空气透视”。作者不仅讲了原理,更重要的是,他给出了大量的练习,而且这些练习都非常有针对性,让我能够一点一点地去体会透视的变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视平线”和“消失点”的讲解,以前我总觉得这两个概念很抽象,但通过书中各种实物和图示的结合,我终于明白了它们在画面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准确地描绘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大小。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透视,反而觉得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现空间的深度和广阔。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真的深得我心,打开快递箱的那一刻,那种“哇,是正品!”的惊喜感就油然而生。封面设计朴实而不失格调,那种厚实的手感,光是摸着就觉得内容肯定很有分量。我一直想系统地学习素描,但市面上太多杂乱无章的书籍,看得我眼花缭乱。唯独这本书,从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和专业,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速成教程,而是真正要带我深入理解素描的“基本原理”。拿到手里,翻了几页,那种扎实的内容感扑面而来,不是空泛的概念堆砌,而是用极其清晰的逻辑和案例,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我特别喜欢它排版的留白,不像有些书塞得满满当当,让人喘不过气,这里的留白恰到好处,让眼睛有休息的空间,也能让我更好地消化书中的知识点。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起来滑滑的,印刷清晰,图片和文字的对比度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座宝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发掘那些隐藏在笔触背后的奥秘。我预感,这本书将会是我素描学习道路上的一位可靠伙伴,陪我一起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这本《素描基本原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选材角度真是太独特了!它没有一开始就枯燥地讲透视、光影这些理论,而是从非常生活化的角度切入,比如观察一滴水珠在阳光下的折射,或者是一片落叶的脉络。这种方式瞬间就拉近了我和素描的距离,让我觉得素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观察和表达。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每一个概念都拆解得特别细致,而且会提供很多小练习,让你在动手的过程中去体会。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不太好,画出来的东西总是“走形”,但这本书的练习设计就好像在一点点地“解开”我身上的“穴位”,让我慢慢找到那种感觉。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练习,是关于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体表面的质感,我尝试了一下,发现之前完全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粗糙的木纹或者光滑的金属,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来表现,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认知。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用最温和的方式,点拨着我这个初学者,让我逐渐爱上用眼睛去“看见”,用画笔去“记录”。

评分

我一直是个“手残党”,对绘画可以说是毫无天赋,但内心又对能够描绘出自己所见所感有着强烈的渴望。《素描基本原理》这本书,就是我鼓起勇气尝试的第一个“正经”素描教材。拿到手后,我最欣慰的是它的语言风格,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一点一点地讲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线条”的运用,我之前总觉得线条就是画轮廓,但这本书告诉我,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情感和力量,它可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体积,甚至是一种情绪。作者还给出了很多练习,让我尝试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去描绘同一个物体,结果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发现,同一个物体,用粗糙的、断续的线条去画,会显得笨重;用流畅的、细腻的线条去画,则会显得轻盈。这种细微的差别,让我开始真正地体会到线条的魅力。这本书就像我的启蒙老师,它让我明白,原来绘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去掌握它。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构成”部分的阐述,它打破了我之前对画面“好看”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了构成不仅仅是物体摆放的位置,更是一种内在的逻辑和秩序。作者并没有直接给我一些“万能”的构成法则,而是通过分析很多经典的素描作品,让我们自己去体会,为什么这些作品会给人一种和谐、有力的感觉。他会引导我们去分析画面中的“平衡感”、“节奏感”、“韵律感”,以及这些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我之前画画的时候,总是感觉画面“散”,没有一个中心,或者就是物体堆叠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去思考,如何通过元素的疏密、大小、方向的变化,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画面更有层次感和动感。这本书让我明白,构成是素描的灵魂,它决定了一幅画最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