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
:48.00元
作者:(清)任伯军 绘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0205015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画家,他绘画题材十分广泛,擅画人物、山水和花鸟,线描淡染,笔墨不多而有精神。他的画法自然,兼工带烈军属,以娴熟准确的写实手法生动刻画形象,简洁明快,独具一格。他的作品对后学的影响很大。本书精选了任伯年的数十幅花鸟画,供绘画爱好者赏鉴。
内容提要
目录
茶花小雀 1866年
花阳母鸡图 约19世纪60年代中期
翎毛花卉图 约19世纪60年代末期
松鹤芝石图 1867
霜林鹌鹑图 1867年
辛夷山雉 1867年
鸳鸯花石 1867年
葵菊小鸟 1867年
山茶水仙小鸟 1867年
牡丹竹石图 1868年
蜀葵双鸡 约19世纪70年代初期
荷花鸳鸯 1870年
松鹤图 1870年
辛夷墨鸡 1870年
孔雀芭蕉图 1871年
牡丹猫石图 1872年
棕阳群鸡 约19世纪70年代初期
紫藤双燕 约19世纪70年代初期
月季飞雀 约19世纪70年代初期
蕉阳狸奴图 约19世纪70年代初期
芍药蝴蝶 1872年
松鹤寿柏图 1873年
三羊图 1873年
有凤来仪图 1873年
桃梨鹌鹑图 约19世纪70年代中期
牡丹图 1875年
松鹤延龄1875年
秋园双鸡图 1876年
松鹤图 1876年
松石双鹤图 1877年
秋卉双鸽图 1877年
紫藤双鸭图 1877年
山鸡翠竹 1877年
荷花鸳鸯 1877年
鹤寿图 1878年
双吉图 1878年
绥山鹤鹿图 1879年
芙蓉双鸡图 1879年
兰鹿图 1879年
碧桃鹦鹉 1879年
五伦图 1880年
天竹山雉图 1881年
芭蕉猫石图 1882年
松鹤延年图 1882年
鹁鸪水仙图 1883年
桃实山禽图 1883年
牡鸡顽石图 1884年
佳果鸣鸠 1884年
天中五瑞图 1885年
茶花三鸡图 约19世纪80年代末期
柏鹿图 1891年
松鼠葡萄 1892年
富贵大吉 1893年
双猫花卉图 1893年
藤萝双禽图 1894年
荷花鸳鸯图 1894年
牡丹猫石图 1895年
花鸟扇面册之一 1873年
花鸟扇面册之二 1875年
花鸟扇面册之三 1877年
花鸟扇面册之四 1881年
花鸟扇面册之五 1886年
花鸟扇面册之六 约19世纪80年代中期
孔雀牡丹图 1867年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带给我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深切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任伯年的花鸟画,不仅仅是对花鸟形态的描摹,更是他对大自然中万物生灵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的体现。我被其中几幅描绘山野间寻常花鸟的作品所深深吸引。他笔下的野花野草,没有名贵品种的娇艳,却带着一种朴实而旺盛的生命力;他笔下的飞鸟走虫,没有宫廷御苑的华丽,却充满了山野的灵动与自由。任伯年能够从最平凡的生命中发现最不平凡的美,并将其呈现在画纸之上。我尤其喜欢几幅描绘小松鼠、蟋蟀等题材的作品,他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它们细微的毛发,灵动的眼睛,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草丛中跳跃、觅食时的那种专注与喜悦。这种对生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看到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温柔与细腻。他笔下的花鸟,不仅仅是作为观赏的对象,更是作为有情感、有生命的主体,与自然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通过这些作品,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艺术家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评分当我沉浸在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中时,我常常被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意境所深深吸引。任伯年的花鸟画,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他善于利用留白,将画面中的空间感和意境感发挥到极致。那些留白之处,不是简单的空白,而是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可以是缥缈的云雾,可以是浩渺的江河,也可以是画家留给观者的思考。我尤其喜欢几幅描绘荷花的作品,那些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周围的留白,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宁静、清幽的夏日池塘,感受着荷风送来的淡淡清香。再配以几笔飞舞的蜻蜓,便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任伯年能够巧妙地利用点、线、面、墨、色的结合,以及大量的留白,创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艺术境界。这种意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通过这本书,我更加体会到了中国画中“计白当黑”的精髓,也感受到了任伯年大师在营造艺术意境方面的高超造诣。
评分阅读《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对自然美学的再认知。任伯年的花鸟画,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无数读者,必定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我特别注意到他对于花卉的构图处理。他不会刻意追求繁复和堆砌,而是善于捕捉花卉最动人的瞬间,最恰当的角度。有时是一枝探出的梅花,有时是一簇含苞待放的牡丹,有时是几片飘落的红叶。即使是简单的构图,在他的笔下,也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艺术的美感。他能够用最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花卉的骨骼和灵魂。我常常会被一幅寥寥数笔勾勒出的水仙所吸引,那纤细的茎,那舒展的叶,那含苞待放的花朵,充满了清新淡雅的气质,仿佛带着露水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这种对花卉形态的精准捕捉和艺术提炼,正是任伯年大师高超艺术功力的体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美,往往蕴藏在最朴素的形态之中,而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将这份美挖掘出来,并将其以最动人的方式呈现给世界。
评分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带给我的,是一种静谧而深刻的艺术体验。与以往接触过的许多画册不同,它没有过多的旁白,只是将任伯年的花鸟画作,以最纯粹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种“少即是多”的处理方式,反而让观者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沉浸在画作本身带来的意境之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幅描绘水禽的作品。任伯年对水禽的动态捕捉,简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无论是展翅欲飞的瞬间,还是在水中悠闲游弋的姿态,亦或是振翅激起水花的动感,都被他刻画得生动传神。他对于水波的描绘,也是别具一格,用笔简练却能表现出水的流动感和光泽感,与水禽的羽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画面的灵动。我常常会凝视着这些作品,想象着当时的情景,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水鸟的叫声,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水汽。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任伯年这位艺术家更加敬佩。他不仅仅是画下了花鸟的形态,更是捕捉到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生命律动和内在精神。在这些画作中,我看到了自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也看到了艺术家对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触和启发。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的选目非常独到,充分展现了任伯年花鸟画艺术的各个侧面。我尤其欣赏其中几幅以写意手法创作的作品。虽然线条和色彩相对写实的作品而言更为简洁,但其所蕴含的意趣却更加深邃。任伯年能够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花鸟的精气神,将花草的生机、鸟儿的神态,在极简的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于墨色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浓淡干湿,变化万千,营造出丰富而有层次的空间感。我常常会被一幅寥寥数笔勾勒出的梅花所吸引,虽然没有浓墨重彩,但那干枯的枝干,点点含苞待放的花蕾,却仿佛带着一股凌寒傲骨的坚韧与清雅,让人心生敬意。同样,几幅写意的禽鸟,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其昂首挺胸、神采飞扬的姿态,寥寥数点,便展现了其灵动迅捷的眼神。这种简练而富有张力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也是任伯年大师艺术造诣的体现。通过这些作品,我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并不仅仅是对物象的模仿,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理解的表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写意花鸟画的无限可能性。
评分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的装帧和纸张都非常考究,这为欣赏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增添了不少愉悦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选图都非常用心。我特别欣赏其中几幅以写实手法为主的作品。任伯年虽然也擅长写意,但他对写实技巧的掌握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能够用精细的笔触,将花卉的纹理、鸟类的羽毛、鳞片的质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仔细观察其中一幅描绘鸡的画作,每一根羽毛的走向,每一处光影的变化,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仿佛你能触摸到它们温暖柔软的质感。这种写实的功底,为他的花鸟画注入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使得画面既有艺术的夸张和写意,又不失对自然物象的准确把握。他能够将写实与写意巧妙地结合,既有对细节的逼真刻画,又有对整体神韵的把握,达到了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也正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大家的重要原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写实花鸟画的魅力,也让我更加佩服任伯年大师的全面艺术才能。
评分翻阅《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花园。任伯年的花鸟画,最让我惊叹的便是他对“气韵生动”的完美诠释。他的画作,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灵动感。我常常会盯着一幅画,反复品味。比如,他笔下的竹子,不仅仅是墨色的浓淡干湿,更是那挺拔的姿态,那迎风摇曳的飘逸,仿佛能听到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而他笔下的猫,更是栩栩如生,无论是慵懒地伸着懒腰,还是警惕地竖起耳朵,都充满了灵性,仿佛下一秒就要跳下画纸。这种“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是通过艺术家对物象的深入观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精湛的笔墨技法共同实现的。任伯年能够将花鸟的内在生命力,通过他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神奇。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任伯年这位艺术大师的艺术造诣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我的心便被那纸上的笔墨深深吸引。任伯年的花鸟画,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生动灵动、充满生命力的代名词。此次阅读,更是让我对这位艺术大师的才情有了更深的体悟。第一眼望去,那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花鸟画作,便如同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枝头怒放的牡丹,还是水中嬉戏的游鱼,亦或是山涧自在的飞禽,都被任伯年以其精湛的技法和独到的视角刻画得栩栩如生。他对于色彩的运用,堪称一绝。那些浓墨重彩的牡丹,在光影的流转下,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而淡雅的水墨渲染,又将荷塘月色的宁静与朦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花草,不仅形似,更捕捉到了神韵,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听到鸟儿的啁啾。更让我惊喜的是,他对细节的刻画,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花瓣的脉络,叶片的纹理,鸟儿羽毛的绒感,甚至是鱼鳞的光泽,都被他一一捕捉,并用简练而精准的笔触描绘出来。这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展现,更是他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热爱。在这些画作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活力,感受到了自然的和谐,也体会到了任伯年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深厚功底和对生活的热情。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每一个色彩都诉说着自然的美丽。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也让我对中国传统花鸟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每一次翻开这本《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我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任伯年的花鸟画,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必定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光影和色彩的把握。虽然中国画以水墨为主,但任伯年却能在黑白之间,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而当他运用色彩时,更是大胆而又恰到好处,尤其是对红色的运用,那鲜艳欲的红色,在他的笔下,没有丝毫的俗气,反而显得格外饱满、热情,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我常常会沉浸在他笔下的牡丹花中,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在光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欲滴,仿佛能闻到阵阵芬芳。还有那些鲜艳的鸟儿,在绿叶红花间跳跃,更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他对于色彩的驾驭,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湛,更是他对色彩背后情感的理解与表达。他能够将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转化为一种情感的传递,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色彩所带来的喜悦与活力。这本书让我对色彩在国画中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任伯年这位色彩大师的艺术才华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阅读《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任伯年(花鸟2)》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任伯年的花鸟画,以其精妙的构图和生动的笔触,为我打开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我尤其被其中几幅描绘静物与花鸟相结合的作品所打动。他常常将花卉与一些文房雅物,如古瓶、书卷等一同入画,却又不失花鸟画本身的灵动之气。这种巧妙的融合,使得画面在雅致中又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和人文的底蕴。我常常会细细品味画面中的细节,譬如花瓶的质感,书卷的纹理,以及它们与花鸟之间的呼应关系。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却使得整幅画作更加完整和富有故事性。他笔下的花鸟,与这些静物相互辉映,仿佛在讲述着一个文人墨客的生活场景,又或者是在吟咏着一首动人的诗篇。这种将绘画与生活、文化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独特魅力。在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也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技法,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