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意識形態越來越重要。網絡空間成為大國博弈的製高點,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進入國傢治理體係的範疇。
《意識形態與網絡綜閤治理體係建設》認為,網絡建構瞭我們社會的新社會形態,而網絡化邏輯的擴散實質性地改變瞭生産、經驗、權力與文化過程中的操作和結果。因此,建構在新型社會基礎上的網絡意識形態,應著重把握一下三個方麵:一是網絡意識形態研究部不能離開馬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二是意識形態研究必須以人和社會實踐為基礎,三是網絡意識形態的治理要納入國傢治理體係,重建網絡意識形態社會治理的新模式、社會治理的法治體係以及社會保障機製。
《意識形態與網絡綜閤治理體係建設》把網絡看作一個新型社會,把網絡意識形態的治理提升到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主張形成全黨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大格局,多策並舉,綜閤治理,標本兼治。
作者簡介
王承哲,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兼任河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河南大學兼職教授、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馬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和意識形態理論與實踐。近年來承擔國傢和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十多項,其中,作為首席專傢主持馬剋思主義理論與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重大項目“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研究”,主持國傢社科基金特彆委托項目“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實施辦法可行性研究和草案初擬”,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河南省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實踐經驗研究”子課題研究。主持參與瞭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文件的起草製訂。曾獲得省政府發展研究奬一等奬,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奬二等奬。
目錄
緒論
一、網絡新時代意識形態麵臨的挑戰
二、網絡意識形態的新型社會基礎
三、網絡意識形態的本質內涵
四、網絡意識形態的變與不變
五、基於網絡新型社會意識形態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策
第一部分 網絡意識形態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意識形態理論的社會基礎
一、意識形態的國傢概念
二、意識形態的社會內涵
三、意識形態的階級分析
第二章 網絡新型社會的基本特徵
一、網絡的社會空間
二、網絡的社會人口
三、網絡的社會經濟
四、網絡的社會文化
第三章 網絡意識形態的新特徵
一、利益訴求多元多樣多變更趨復雜
二、社會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趨活躍
三、社會階層分層分化分眾更趨常態
四、網絡社會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爭奪更趨激烈
第四章 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存在的突齣問題
一、對網絡規律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社會治理的高度,局限於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特性
二、對信息化發展的拓展沒有及時嚮經濟發展新空間轉移,缺乏對網絡社會新階層經濟利益訴求的分析把握
三、對網絡社會輿論的引導沒有從社會綜閤治理的層麵鞏固馬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沒有從國傢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的角度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體製機製
第二部分 網絡意識形態的實踐內容
第五章 社會轉型與意識形態的發展規律
一、封建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
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與分化
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的新趨勢
四、社會轉型與意識形態變革的曆史特徵
第六章 網絡社會對當代意識形態的重構
一、網絡意識形態的新特徵
二、網絡意識形態建設麵臨的睏境
三、網絡意識形態重構的基本路徑
第七章 網絡社會新階層的意識形態分析
一、網絡社會新階層的劃分
二、網絡社會新階層的現狀
三、網絡社會組織發展現狀
四、網絡社會利益訴求與思潮分析
第八章 網絡社會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形態審視
一、網絡社會命運共同體邏輯體係
二、網絡意識形態的政治輿論引導機製
三、網絡意識形態共同利益基礎的構築
四、網絡意識形態的全球治理
五、網絡意識形態的可持續發展觀
第九章 網絡社會意識形態的內容構建
一、網絡社會理論基礎:堅持以馬剋思主義為指導
二、網絡社會價值核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網絡社會文化: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四、網絡社會教育創新:創新網絡新型社會意識形態的教育方式
第三部分 網絡意識形態的社會治理體係
第十章 網絡意識形態的國傢管理製度
一、網絡意識形態國傢管理構建的必要性
二、網絡意識形態國傢管理的組織體係
三、網絡意識形態國傢管理的內容與結構
第十一章 網絡意識形態的社會治理模式
一、網絡意識形態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的客觀性和可行性
二、網絡意識形態社會治理組織體係
三、網絡意識形態的單嚮管理與雙嚮互動
四、網絡意識形態的綫上治理與綫下、綫上融閤
五、網絡意識形態的單純政府監管與注重社會協同治理
第十二章 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法治體係
一、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法律製度體係
二、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執法體係
三、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政策、法規體係
四、網絡意識形態治理的社區、行業、群體、個人自律和奬懲條例體係
第十三章 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技術保障
一、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二、推進技術融閤、業務融閤、數據融閤,實現協同管理和服務
三、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
四、推進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預警與監控技術體係建設
第十四章 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保障機製體係
一、構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責任製、問責製和督導製
二、構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應急、跟蹤處理機製
三、構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規範和常態機製,建立規範的安全、管理製度,使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製度化、常態化
後記
精彩書摘
《意識形態與網絡綜閤治理體係建設》:
(一)黑格爾與馬剋思對於市民社會的異同分析
受上述學者研究的影響,“傢庭一市民社會一國傢”分析法逐步構成瞭近代社會的分析框架。究其原因,在近代以前,並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市民社會,因而將政治國傢和傢庭(經濟是傢庭的一部分)作為社會的總體框架,在市民社會形成過程中,個人逐漸擺脫瞭傢庭、政治和宗教束縛,爭取自由,以經濟交往為核心,並最終得到解放。這對社會發展來說是一種進步,黑格爾也承認這種進步的重要作用,正像馬剋思所說:“黑格爾把市民社會和政治社會的分離看做一種矛盾,這是他較深刻的地方,但錯誤的是:他滿足於隻從錶麵上解決這種矛盾。”①說明希望通過國傢緩和市民社會的內在矛盾是不現實的,從根基上改造市民社會纔是正確途徑。現實錶明,傢庭和市民社會決定國傢,而不是相反,“傢庭和市民社會是國傢的前提,它們纔是真正的活動者,而思辨的思維卻把這一切頭足倒置”②。因而,傢庭和市民社會構成社會分析的基礎層麵,而“政治國傢沒有傢庭的天然基礎和市民社會的人為基礎就不可能存在。它們是國傢的必要條件”③。
關於市民社會的本質含義,馬剋思同黑格爾一樣,將其指嚮社會的經濟領域,如黑格爾所言:“市民社會是個人私利的戰場,是~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場,同樣,市民社會也是私人利益跟特殊公共事務衝突的舞颱,並且是它們二者共同跟國傢的最高觀點和製度衝突的舞颱。”④馬剋思拓展瞭關於18世紀市民社會與國傢關係的理論,將其進一步拓展理解為整個人類曆史的基礎。“這種曆史觀就在於: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産齣發來考察現實的生産過程,並把與該生産方式相聯係的、它所産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曆史的基礎。”①較之黑格爾有所深化。而黑格爾則將某種意識形態的因素內含在市民社會的經濟含義之中,黑格爾認為,雖然市民社會“使每個人在為自己取得、生産和享受的同時,也正為瞭其他一切人的享受而生産和取得”,“使人們之間在滿足其他需要上的依賴性和相互關係得以完成,並使之成為一種完全的必然性”②,但市民社會內在的不平等因素無法剋服,因為其建立基礎源自財産私有和能力私有,因而,“一方麵受到自己的直接基礎(資本)的製約,另一方麵受到技能的製約,而技能本身又轉而受到資本,而且也受到偶然情況的製約;後者的多樣性産生瞭原來不平等的稟賦和體質在發展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在特殊性的領域中錶現在一切方麵和一切階段,並且連同其他偶然性和任意性,産生瞭各個人的財富和技能的不平等為其必然後果。”因此,市民社會的財産私有和秩序方麵不僅需要警察和法律保護,而且市民社會的引導和管理上也需要國傢這一更高的倫理實體發揮作用。“國傢是倫理理念的現實——是作為顯示齣來的、自知的實體性意誌的倫理精神”,“國傢是絕對自在自為的理性的東西”。④國傢承擔著調整傢庭和市民社會的任務,“調整傢庭和市民社會的規律,是映現在它們中的理性東西的製度”⑤。藉助於國傢這一機構,促使普遍性與特殊性有機地結閤在一起,“賦予特殊性以全麵發展和伸張的權利,而賦予普遍性以證明自己既是特殊性的基礎和必要形式、又是特殊性的控製力量和最後目的的權利”⑥。總起來說,黑格爾所使用的國傢概念主要是作為一種解決的力量來緩解傢庭和市民社會的矛盾和衝突,通過國傢來促進這種生産方式的完善,最後創造一個新的倫理實體這樣一個理想的社會狀態。黑格爾關於國傢的思路深刻影響瞭後來西方馬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方嚮,除瞭對資本進行批判,還要以資本為基礎,從文化、道德等方麵促進國傢完善。
……
意識形態與網絡綜閤治理體係建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