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以《资本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科,首次提出中观经济学的概念,完美地修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缺失的环节。
将经济学中复杂的数学公式用图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证明了剥削率一定大于利润率,这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突破。
研究了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探讨了中国目前的隐患与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当今世界面临逆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发展陷入低迷,局部冲突不断,恐怖袭击频发;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也面临瓶颈,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些问题,郎咸平教授回溯经典《资本论》,潜心研究十年,并对世界各国的产业政策和福利政策进行了大量的梳理和研究,终成此书,旨在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提供方法和依据。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谨以此书向伟人致敬!
本书以《资本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科,首次提出中观经济学的概念,完美地修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缺失的环节——产业,也就是生产资料部门和生活资料部门。本书将经济学中复杂的数学公式用图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艰深的原理不再神秘难懂,并完成了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突破:以图解的方式证明了剥削率一定大于利润率。本书还证明了马克思安排下的“计划性” 的扩大再生产是可以实现两个部门同步的稳定扩张的,所以政府只要把握好生产资料部门的计划性,经济自然稳定增长,否则经济危机就会频繁出现。
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难题,郎咸平教授研究了各国是如何处理剩余价值的,总结起来有三种模式:(1)经济危机推动;(2)工人团结争取;(3)国家主导分配。作者同时对世界各国的产业政策和福利政策进行了海量的梳理和研究,发现通过国家政策和法案,把剩余价值转化为国家和社会福利,不仅仅有马克思中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是现实可行的。本书还探讨了中国目前的隐患与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导读 马克思中观经济学为什么是拯救世界的经济学
一、写作背景
二、本书的特色
三、政府管理经济和剩余价值分配的三种模式
四、中国模式
第一部分《资本论》与中观均衡
导言
第一章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1.1价值与价格
1.2资本投入结构
1.3剥削率与利润率
第二章 简单再生产
2.1生产部门的划分
2.2简单再生产过程
2.3简单再生产案例
2.4价格大于价值,剥削率大于利润率
第三章 扩大再生产
3.1再生产的安排
3.2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案例
3.3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计划性
第四章 市场化的扩大再生产
4.1“市场化”的扩大再生产安排
4.2“市场化”的扩大再生产案例
第五章 市场化的不稳定性
5.1两部门资本投入结构相同时,两部门均可稳定增长
5.2部门1资本更密集时,规模一正一负,各自增速高于总规模增速
5.3部门2资本更密集时,规模大幅波动,每期正负切换
5.4初始规模比例恰当时,两部门也可稳定增长
5.5市场化再生产不稳定总结
5.6再谈计划性与市场化
第二部分福利政策:世界主要国家如何转移剩余价值
导言
第六章 经济危机冲击下的美国模式
6.1大萧条的推动,美国开启福利时代
6.2“二战”后,福利政策继续实施
6.3 70年代以来,福利政策受阻
第七章 斗争赢得福利的英国模式
7.1 20世纪以前的福利制度
7.2斗争赢来福利
7.3借助大萧条,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
7.4 70—90年代,自由主义抬头,福利收缩
7.5 90年代至今,福利调整恢复
第八章 应对苏联扩张:北欧模式的代表:瑞典
8.1工人团结,建立了初步的社会保障
8.2北欧福利社会形成
8.3 80年代至今,持续调整
第九章 欧洲的计划经济:法国模式
9.1法国的福利传统
9.2“二战”结束,法国福利制度形成
9.3 20世纪70年代,福利制度走向成熟
第十章 社会市场经济:德国模式
10.1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的国家
10.2战后社会保障逐步恢复
10.3 20世纪90年代至今,改革调整
第十一章 德国的好学生:日本模式
11.1日本的福利制度
11.2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时期(1945—1961年)
11.3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充时期(1962—1974年)
11.4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重组(70年代后期—80年代)
11.5少子化、高龄化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时期(90年代以来)
第十二章 政府主导的中国模式
12.1就业保障体系
12.2基本养老保险
12.3基本医疗保障
12.4社会救助体系
12.5义务教育
第三部分经济计划性:世界主要国家如何干预经济
导言
第十三章 美国政府对生产资料部门的控制
13.1自由主义的大本营
13.2大萧条让美国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13.3“二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达到顶峰
13.4六七十年代,通过制定行业法律干预经济
13.5 90年代至今,直接制定产业计划干预经济
第十四章 英国大规模控制生产资料始于1945年
14.1从大萧条到“二战”,计划经济逐步发展
14.2“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14.3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深入到生活资料部门
14.4 1975年至今,混合所有制形成阶段
第十五章 北欧模式的代表:瑞典
15.1瑞典工人阶级团结
15.2 1932年,北欧模式开始建立
15.3北欧模式过度干预生活资料部门,陷入危机
15.4新北欧模式
15.5瑞典没有直接控制生产资料
第十六章 法国历来有干预经济的传统
16.1 19世纪以来的国家干预
16.2 1946—1960年,进一步集中管控
16.3 1974年至今,逐步强化市场调节机制
第十七章 德国政府控制生产资料部门
17.1德国诞生就伴随着强烈的国家干预色彩
17.2 19世纪70年代明确国家干预政策
17.3“一战”与“二战”
17.4战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第十八章 日本政府直接兴办工业
18.1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18.2武力扩张,统治经济
18.3战后重建,侧重于生产资料部门的计划经济
18.4计划经济制度化,间接化
第十九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从全面计划到市场化
19.1 1978年以前,全面计划经济
19.2改革开放就是放开生活资料部门
19.3改革开放依然不能放弃计划生产资料部门
19.4过度市场化
附录一 各国政府干预生产资料部门的法案
附录二 各国政府的福利政策统计
主流西方经济学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人”行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消费者根据效用的大小决定商品的消费量。生产者根据利润的大小决定商品的生产量。在价格的调整之下,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等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也就是供需平衡。宏观经济学讨论的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具体地讲就是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微观经济学讨论的是个人,宏观经济学讨论的是国家。中间缺个环节就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没有讨论的“产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就是《资本论》,三卷《资本论》的灵魂就是第二卷所分析的两个产业,马克思称之为生产资料部门和生活资料部门。毫无疑问,《资本论》弥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缺失的中间环节——产业。我的《马克思中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以《资本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科。《马克思中观经济学》既不分析微观经济学的个人行为,也不分析宏观经济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只是分析了产业,也就是生产资料部门和生活资料部门。因此《马克思中观经济学》完美地修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缺失的环节。但是《马克思中观经济学》是一本纯学术著作,书里面用了大量的数学论证了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因此整本书从第三章开始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极其晦涩难懂。为了推广《马克思中观经济学》的概念,并且增加阅读量,我又写了这本《马克思中观经济学:拯救世界的经济学:普及版》。这本书适合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社会大众阅读。
马克思中观经济学(普及版):拯救世界的经济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马克思中观经济学(普及版):拯救世界的经济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马克思中观经济学(普及版):拯救世界的经济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