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9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 1841-193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社會學傢,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被後人譽為"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
勒龐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寫下瞭一係列社會心理學著作,如《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等。
其中以《烏閤之眾》(Psychologie des foules)為著名,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至今仍在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譯者簡介】
張 源
1985年生,陝西西安人。
2010年畢業於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居裏大學)急診醫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熟悉法國拉康學派精神分析技術與理論,翻譯有多部法國心理學著作。
主要譯著有《沙發上的精神分析師》《俄狄浦斯情結》《悅讀弗洛伊德》等。
目 錄
contents
譯者序
序 言
引 言:群體紀元
第 I書 群體的靈魂
第一章群體的普遍化特徵及群體心智 歸統閤一的心理學法則 / 003
第二章群體的道德和感覺 / 017
1.群體的衝動性、流變性以及應激性 / 020
2.群體的暗示感受性與盲從 / 024
3.感覺的誇張與簡化主義 / 036
4.群體的不寬容、排斥異己、獨裁專橫 以及守舊主義 / 040
5.群體道德/ 045
第三章群體的理念、推理以及想象力 / 049
1.群體的理念/ 051
2.群體的推理/ 057
3.群體的想象力/ 059
第四章群體所有信念都披著宗教的形式 / 065
第 II書 群體的信仰和觀點
第一章群體信仰和觀點的遠期因素 / 077
1.種族/ 081
2.傳統/ 083
3.時間/ 087
4.社會製度與政體/ 090
5.教學與教育/ 095
第二章群體觀點的即刻因素 / 107
1.印象、詞匯和套路 / 111
2.幻覺/ 119
3.經驗/ 122
4.理性/ 125
第三章群體的頭領與說服手段 / 129
1.群體的頭領 / 132
2.頭領的手段:斷言、重復、感染 / 141
3.威望 / 148
第四章群體信念和觀點存在的變化與界限 / 161
1.固化的信念.. / 163
2.群體變動的觀點.. / 169
第III書 各類群體的描述和分類
第一章群體的分類 / 179
1.異質群體 / 182
2.同質群體 / 185
第二章所謂的犯罪群體 / 187
第三章刑事法庭陪審員 / 195
第四章選民群體 / 205
第五章國會議會 / 219
教學與教育
我們已經在彆處強調過,支配一個時代位居首列的理念,雖然數量很少但是卻很有力量,即使有時候他們隻是純粹的幻想。如今,做主導的理念是:教學能夠讓人發生重大改變,並且擁有某種特定結果而讓人得到改善,甚至讓人們能夠平等。通過重復的事實,這個論點終於變成民主政體的最夯實的信條之一。對於這個論點如今也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正如對待從前教會的那些教義一樣,須得畢恭畢敬不得忤逆。
但是從這一點上來看,正如其他方麵一樣,對於民主理念,由經驗和心理學分彆給齣的論據大相徑庭。許多卓越的哲學傢,如他們之中的郝伯特. 塞賓斯,直截瞭當地指齣,教學並沒有在人的身上落實道德,也沒有讓人更加幸福,它沒有改變人的本能和遺傳而來的激情;有時候沒教好,反而弊大於利。統計學傢最近也確認瞭這些觀察,為我們指齣:伴隨著教學的普及,至少是某種教學的普及,犯罪的行為增加瞭。社會最糟糕的敵人,就是安那其主義者,他們往往在學校的優等生中募集新成員;而在最近的工作中,我們傑齣的法官阿多樂菲. 古洛特先生做齣瞭一份統計報告,計算齣如今的罪犯中,有文化和沒文化的比例是3000比1000。在50年中發生過的犯罪行為,在10萬居民中的227件增加到瞭552件,增加瞭133%。他的那些同僚們也注意到,增加的犯罪活動,尤其齣現在年輕的人群中。正如我們所知,如今的學校是免費和義務製的,取代瞭繳費製。
當然並不是說,讓人們都不要去支持教育普及,以為教學無法得到非常實用的實踐結果。如果教學方嚮正確,就算不能提高道德,至少也發展瞭專業纔能。不幸的是,拉丁係的人民,把自己的教學係統建立在荒天下之大謬的原則上,尤其是這 25年以來!盡管一些最傑齣的精英已經洞察到瞭問題,但是他們卻可悲地一錯再錯。我在自己的許多文章中都指齣:我們當下的教育,是把大部分受教育的人變成瞭社會的敵人,為糟糕至極的社會主義募集瞭大批信徒。
這種教育最危險的地方——用“拉丁範兒”一詞來形容太閤適不過瞭——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構建瞭這個錯誤,以為通過用心學習,手把手地指導,就能發展齣智慧。從此,人們盡最大的努力這樣學習。於是,從小學入學到博士畢業拿到學位,甚至到中學、大學教師資格會考,年輕人僅僅隻是用心學習瞭課本,毫無自己的判斷力與積極創造的精神,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在這方麵訓練過。對人而言,教學就是背誦和服從。“學習課程,用心記住語法、理論基礎或者大綱,不斷重復,認真模仿”,這就是前任公共教育部長,於勒 .西濛先生寫下的,“一個滑稽的教育,就是用盡所有努力,隻是為瞭心悅誠服地信奉師長永遠絕對正確。這樣隻能貶低我們,讓我們變得無能。”
如果這種教育僅僅隻是沒什麼用處,人們也隻是同情那些不幸的孩子,覺得孩子們在小學中該學的東西沒學到,反而整天都在學什麼剋洛泰爾子嗣的譜係,奧斯特拉西亞和紐斯特利亞,或者生物課上的動物學分類。但是這其實齣現瞭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這些帶給孩子們的是令他們對自己誕生的地方産生強烈的厭惡情緒,並且産生強烈的欲望想要擺脫這一切。工人不想繼續做工人,農民不想繼續當農民,以及新生的資産階級隻知道讓自己的兒女彆嘗試其他方式的人生,老老實實待在國傢職能部門就職,領國傢薪水就夠瞭。這不是讓人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準備,而是通過學校教給孩子們去為瞭成為公共職能部門的公務員做準備。由此而來的教育成果就是他們既不懂得為人處世,也無需展現任何積極創造的智慧火花。於是在社會最底層,創造齣一大批不滿自己命運的無産階級隊伍,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時刻準備著暴動;而處於較高社會階層又怎樣呢?我們輕佻淺薄的資産階級,既多疑又容易輕信,癡迷地自信身處福利國傢之中,卻又不斷地批評指責政府,把自己的過錯和一無是處強加給政府,指責政府沒有進行官方介入。
國傢體製造就瞭大批拿文憑的畢業生,卻僅僅隻雇傭瞭他們中的一小撮人,這就造成瞭其他那些人失業。由此當然會齣現,前者豐衣足食,後者反目成仇。從上到下,在這社會等級的金字塔中,從簡單的職工到教職人員或省長,一大群畢業人員至今仍糾纏於職場。批發商卻很難找到一個代理人願意去殖民地做工作,而成韆上萬的候選人,卻在競爭辦公室崗位,哪怕是辦公室裏最不重要的崗位。塞納省進行瞭統計,僅小學男女教師就有 2萬人無業,然而他們卻鄙視耕地和車間!反而嚮國傢求助生活。補貼下發的人數存在限製,於是不滿的人群必然越來越龐大。這些人時刻準備著發動一切形式的革命,這其中某些人就會成為首領,追求某些目標。有瞭知識卻找不到工作,這種模式肯定會造就反叛者。
如今要扭轉局麵,顯然已經為時太晚。唯有經驗能告訴我們犯瞭什麼錯,它是我們最生動的老師。隻有積纍到足夠龐大的經驗,纔能證明我們填鴨式的背書和可憐的會考,替換掉它們是多麼有必要!然後通過專業方嚮明確的技術教學指導——即所謂職業教育,重新引領年輕的人們奔嚮耕地、車間或者殖民地企業——而不是像今天這樣,不惜代價地想要逃離。
但凡有見識、頭腦清晰的人,都在呼籲職業教育,這正是我們的父輩從前接受的教育,如今卻引導著人民的意誌、創造性以及企業的精神。留得住職業教育,纔懂得號令天下。偉大的思想傢泰納先生,在他字字珠璣的文章中,我引用瞭一些最基礎的部分,清晰地呈現齣,我們從前的教育差不多就是當今英國或者美國的教育,並且在拉丁係統和盎格魯-撒剋遜係統之間,存在一個引人注目的平行對照,兩種方式帶來的結果一目瞭然。
也許在極端必要的條件下,人們會欣然接納我們經典教育的所有弊病,就算它隻是造成許多人失去社會地位並且心存不滿,錶麵上接受瞭那麼多知識,背起書來滾瓜爛熟無懈可擊,總該提升瞭智慧吧!真的提高瞭?當然沒有!判斷力、創造力、經驗、性格……這些人生中能夠成功的條件,都不是書本裏給齣的。書籍作為參考就是有益的詞典,但是如果把內容長篇大論地填進腦子裏,則完全無用。
如何徹底解放傳統教育,讓職業教育能夠在智慧的領域中發展,泰納先生用他的遠見卓識告訴我們:如同植物萌芽生長,理念僅在自然和正常的環境下形成。這都是無數的感覺印記,年輕人整日在車間、礦場、法庭、教室、工地、醫院……所有場景中,接受到不計其數的深刻印象。他們觀察著工具、材料以及操作,到場的客戶、工友、任務作業,活兒乾的是好是壞,是花錢多的還是有利可圖的——這一切都是來自眼睛、耳朵、手感甚至嗅覺的獨特感知,這小小的感知,不知不覺地聚精會神並默默地爛熟於心,這些行為對他的暗示沉澱到一定程度,遲早會發生化學變化,形成新的産物,齣現更加簡潔、經濟的改進,這就是發明創造。從這些珍貴的實踐接觸中,能夠領會並必不可少的元素,這正是法國的年輕人被剝奪的元素,恰恰還是在他們擁有最好光陰的年紀;在七、八年時間中,他被囚禁在學校裏,遠離瞭直觀的經驗與個人經驗。然而,原本就應該是這些經驗為他奠定這些活生生事物的確的概念,以及各種各樣與人打交道的方法。
……至少十之八九的人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和他們的精力,如此一來好些年時光就這麼浪費掉瞭,然而這是他們生命中最高效、最重要甚至有著決定人生的幾年。我們計算一下,參加考試的人群中,大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人會落選——然後那些被錄取的人終於大學畢業,獲得閤格證書與文憑,這些人中仍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人疲於奔命。對他們的苛求太多瞭,要求他們某一天坐到椅子上,前麵擱著一張桌子,兩個小時的時間,要像人類知識的活字典一樣,迴答各種科學問題;實際上,他們在這兩小時中,或者差不多一整天,的確是一本活字典;但是一個月後,他們就差不多忘光瞭。他們不能再忍受新的考試。他們獲取的知識太繁多也太沉重,於是不斷地從腦海中滑脫,並且他們不學習新的知識。他們心智的活力已經退化,充盈的元氣也已經枯竭;齣現在我們麵前的時候,往往行將就木。循規蹈矩,結婚,逆來順受……在這個圓圈中打轉,無限循環,把自己囚禁在辦公室的牢籠裏;他把自己填得滿滿的,一切都是那麼正確,絕不越雷池一步。這樣是一般平均水平的收益,當然瞭,收益和支齣完全不對等。然而在英國和美國,卻和1789年以前的法國一樣,人們的就業方式與現在相反,所獲得的迴報是對等的,甚至更優厚。
接著,這位著名的史學傢呈現齣不同於我們體係的那些盎格魯-撒剋遜人。他們並不擁有像我們這樣數量龐大的專業學校。他們的教學並非依靠書本傳授,而是通過實事。例如,工程師從車間裏培養,而不是在校園。這就使得每個人都能夠精準地企及到自己能力容許的智慧程度。如果不能進一步發展,他還能當工頭或者工人。如果具備足夠的纔乾,那就可以做工程師。對於社會這是更加民主、也更加有用的方式——比起把一個獨立個體的全部人生,都押在18-20歲所遭遇的一場會考的幾個小時裏。
“在醫院、礦場和工廠中,以及在建築師、在法律人士的事務所裏,被錄取的學徒們都非常年輕,開始他的學徒期和實習,類似我們國傢事務所裏的文員或者工作室裏的畫院的藝徒。作為入門準備,學徒工們要先學習一些普通而粗淺的課程,以便於建立好一個框架,來承載今後觀察的內容。根據自己理解力的程度,往往一些技術性質的課程,需要占用他實習以外的閑暇時間,這樣做纔能逐步地作為日常經驗積纍。在同等體製下,相信瞭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並且進步,這樣做提高瞭門生的纔能,並且為他的今後工作需求的方嚮就做齣相應的特定調整。英國和美國這種方式,讓年輕人很快就懂得瞭學以緻用。從 25歲開始或者更早,如果設備條件和資金他都不缺乏,那麼他不僅是一名熟練工,更可能成為自主創業的企業傢;不僅能成為一個齒輪,更是一颱發動機——在法國,顛倒的方式已經占據上風,而每一代人,變得更加不知所謂 (1),整個力量齣現巨大的浪費。”
並且這位偉大的哲學傢得齣瞭這樣的結論:我們拉丁體係的教育和生活不相符。
“教學機構的三個階梯——孩子、青少年以及青年人,坐在教室裏通過書本學習理論知識,不但持久漫長而且學生們處於超載狀態,還要考試、升年級、拿文憑和學位證書……僅僅這些就已經夠繁重瞭,然而更糟糕的是方式,通過寄宿、人為訓練和填鴨式灌輸,這是反自然和反社會的體製,用於實踐的學徒期來得太晚。如此疲於奔命地學習,根本沒有考慮今後怎麼辦,成年瞭怎麼辦,就讓他們履行職責,對現實世界抽象且缺乏認知,年輕人很快麵臨失敗和碰壁。應該在這之前,就應該讓他們接觸社會環境,讓他們願意接納事實,為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去戰鬥、堅忍不拔——這些都得要提前準備,武裝他們,使之訓練有素,變得能夠承受這一切。這是必要的準備,獲取這個能力比其他一切都更加重要,精力、意誌以及見識從而堅忍不拔,我們的學校卻沒有教。全都搞反瞭!我們的教育使得他們離這種能力相距甚遠,甚至讓他們在未來人生關鍵的條件中喪失瞭拼搏的資格。因此,當年輕人進入社會在實踐的領域邁齣第一步的時候,將痛苦地麵臨一係列失敗甚至崩潰;他們跌得遍體鱗傷,長時間四處碰壁,有些人就破罐子破摔瞭。這是個嚴酷而危險的考驗。道德和心智的平衡為此改變,並且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幻滅來得如此突兀,卻又那麼徹底;失望是如此巨大,挫摺感卻又如此強烈。”
在以上的內容中,我們遠離瞭群體的心理學嗎?當然沒有。如果我們想要明白這些理念和信仰,是如何做到今天萌發明日開花,就應該知道其具備怎樣的土壤。對於一個國傢的年輕人給予怎樣的教育,就能夠預料這個國傢有朝一日成為什麼樣子。對於當代人所獲得的教育來看,前途灰暗。一部分而言,教學和教育能夠改善或者改變群體的靈魂。所以必須指齣,當下的體係如何對這些進行培育,以及那些漠不關心的中立人群,是怎樣逐漸地變成心存不滿的龐大隊伍,時刻準備著服從於烏托邦分子和演說傢的一切暗示。而這對於學校來說,今天造就的那些不滿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將醞釀著拉丁係民族沒落的下一時刻。
|譯者序 |
翻譯書是件有趣的活兒。
如果隻是模式化地把外文轉錄成母語,這個過程並不睏難。隻需要在轉錄的過程中,注意一下邏輯順序,然後把語句理順,最後處理一下錯彆字,就可以大功告成。要完成這個過程,隻需要投資時間作為成本就好瞭。
但是這樣就體會不到翻譯的樂趣。
對於一本著作,我們隻是看到瞭一個結果——也可以稱之為成果。那麼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他創作的時候懷有怎樣的動機?在創作的時候他經曆瞭什麼?他産生瞭怎樣的思考?
我們通過他的作品,通過這個結果,然後抽絲剝繭,層層推理,根據他留下的文字,字裏行間的那些獨特意義,去還原他當時的心情,他的思想,他的意誌。
甚至,讓自己短暫地迴到那個時代。
這種樂趣,好似我們意外地獲得瞭一張過去海盜留下的藏寶圖,
001
然後我們運用所有智慧,破解其中的暗語和密碼,終於來到一個神秘的小島,挖齣瞭塞滿黃金的寶箱。與此同時並行的還有探尋綫索過程中接近目標産生的層層興奮。
還有寶箱旁邊那衣衫襤褸的骸骨,通過歲月的蹉跎帶給我們對於那些大海賊們的無盡想象。
翻譯的樂趣正在於此。
在古斯塔夫 .勒龐寫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字裏行間去感受那個風雲變化的19世紀的法蘭西:拿破侖究竟給當時的法國人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曾經人們對待報紙,是如何的畢恭畢敬,把評論員的文章奉為聖旨;法國大革命浪潮下,人們懷著怎樣的動機和意誌活下去?既然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有些人殺人,有些人被殺,那麼在一個大時代中喪命的那些無辜者們,他們經曆的屠殺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作者為什麼沒有選擇一個純粹專業論文的定製模式去撰寫這本書?他想突破怎樣的限製?
否定瞭宗教的有神論,走嚮無神論,就真能脫離宗教模式嗎?或者再拓展一步——弗洛伊德的《圖騰和禁忌》與後來精神分析中發展的“菲勒斯”以及歐洲哲學革命中的結構主義、客體小 a之間擁有怎樣的
聯係?
這些類似的問題,無窮無盡地從腦殼裏冒齣來。那麼在翻譯過程
002
中,必然要查閱資料,這些資料好似拼圖塊一樣,一點一點地堆砌起來,最後一張曾經的曆史畫捲浮現在眼前。
於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有意留下瞭一些彩蛋放在注解中。因為我覺得這樣比較有趣。比如率先穿上高跟鞋並且不愛洗澡的路易十四,以及吐槽拿破侖不給他授予元帥頭銜的某位將領;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曆史性分水嶺;人道主義關懷的起始;作者穿插使用哲學詞匯時可能存在的一些用意……還有許多在西方很著名、我們卻不甚瞭解的 19世紀科學傢簡介。
一葉落知天下鞦。我想,這本書好似落葉,通過它,讓我們盡可能地描繪齣一個鞦天。
挖齣這本書背後的信息,就好像挖寶藏那樣。
讀書就像是玩拼圖,通過各傢學說和觀點,從錶麵的現象中探知內在本質,然後隨著不斷地積纍,終於有一天你會發現,終將觸碰到一個未曾企及的領域,這個領域操縱著世間一切規律,無論是數學、物理、化學還是曆史必然性等等,它作為永恒的主宰者。
這就是古希臘人稱之為“愛智慧”的東西。今天我們將其翻譯為“哲學”。
希望大傢覺得這塊拼圖有意思。
張 源2018年2月22日 於西安
|序 言|
上一本書,我緻力於描述種族與民族的靈魂。而現在,我們來研究群體的靈魂。
一個民族或種族中的所有獨立個體,經過代代相傳將必然存在的一些共通特徵匯聚在一起,從而構成瞭這個民族或種族的靈魂。但是,當一定數量的獨立個體聯閤起來發揮作用的時候,這樣的事實擺在瞭我們麵前:由於人們彼此靠攏,結果導緻誕生齣某種心理學上新的特徵,這些新生的特徵重疊在種族的特徵之上,並且有時候與之大相徑庭。
經過組織而齣現的群體,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但這個角色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群體的無意識行為替代瞭獨立個體的意識活動,由此成為當今時代的顯著特徵之一。
我曾經嘗試用純科學的方式,靠近“群體”這個有難度的問題。即所謂努力找到一種方法,而不是憑藉現有的觀點、理論以及學說。我相信,唯有如此纔能抵達某些真理的一小部分,尤其是涉及那些令我們倍加熱衷的問題。學者觀察現象,就不應該操心他的所見所聞會傷害到誰的利益。在最近的發行刊物中,一位叫戈布萊 .達爾維拉的卓越思想傢發錶瞭這樣的言論,認為我不屬於任何當代的學派,而且我得齣瞭與所有學派截然相反的某些結論。我希望這本書作為一個新成果,也能獲得同樣的待遇。歸屬一個學派,就必然會帶有先入為主和偏見。
然而我應該為讀者們解釋,為什麼我得齣的研究結論,與讀者們最初接觸的那些完全不同。例如,我觀察到群體的心智非常低劣,甚至在精英群體也如此;又說盡管如此,觸及他們的組織是一件危險的事。
因為在認真地觀察瞭大量的曆史事實之後,我發現社會組織和生命組織一樣復雜,完全不是能夠僅憑我們的力量,就能使其突然經受深刻而猛烈的變化。有時候自然是作為根基,但卻從來不是我們理解的那樣,這就是為何重大改革造就的瘋狂對於人民更加緻命,哪怕這些改革有時候在理論上非常卓絕。唯 烏閤之眾:群體心理研究(法文直譯 精裝有聲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烏閤之眾:群體心理研究(法文直譯 精裝有聲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烏閤之眾:群體心理研究(法文直譯 精裝有聲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烏閤之眾:群體心理研究(法文直譯 精裝有聲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