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目前,从东北古代民族筑城史的开端夏家店下层文化至满清王朝,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筑城史的调查与初步研究均已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以三江平原汉魏古城群、高句丽筑城、渤海筑城、辽金女真筑城、清朝“关外三京”的局部研究,以及考古调查已经有了较多的学术积累。然而,系统的梳理中国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筑城历史的研究成果还显得十分薄弱。对东北古代民族筑城历史的起源、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揭露这些古代民族筑城之间的文化传承与联系,筑城的分布、筑城的结构、筑城的等级、筑城的性质、筑城所涉及到的东北地区的历史地理学考证,特别是东北古代民族筑城史中,从王城到郡国之城,由郡国之城再到王都与国都,最终形成的帝国都城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全书共九章,包括东北古代筑城的起源、秽貊、索离与夫余筑城研究、汉魏时期的东北古城研究、东北古都朝阳、辽阳历史文化研究等。
内容简介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所采用的资料,大多是作者近四十年来在东北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所积累的第一手资料。许多章节都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梳理和研究,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古城进行了分类,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后予以客观的评述。尤其是对东北地区的古城按照江河流域进行了划分,使我们能够了解在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筑城的分布规律和重要的交通驿站。通过该书介绍的这些古代民族筑城的遗存或遗迹,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广袤的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筑城的遗迹史,可以改变我们对东北古代民族的传统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即东北古代民族虽然地处偏远,但是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筑城的历史,在东北的南部这种筑城的历史可以明确追溯到距今4000-3000年,在寒冷的三江平原地区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尤其是渤海国时期的京城、府城、州县城市与交通驿站的城堡、站铺、军事堡垒都已经非常完备。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的筑城是古代民族筑城历史发展的高峰,始自渤海国的五京之制,一直被后来的辽金时期所沿用。因此,研究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筑城,不仅能够改变我们对东北古代民族城市文明发展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本来就缺少的东北文献史料方面,为学术界提供更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简介
王禹浪,男,1956年3月生,黑龙江省方正县人,现任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大连大学二级教授,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荣誉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理事长,日本富山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渤海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辽宁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市历史学领军人物。专攻东北地区流域文明史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古代历史。国内外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余部,其代表作有:《东北流域文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东亚视野下的东北史地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金源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文明碎片:中国东北地区辽、金、契丹、女真历史遗迹与遗物考(上下卷)》(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东北古代筑城的起源
第一节 东北古代筑城的起源
第二节 东北古族的形成与东北筑城发展的因素初探
第三节 夏家店下层文化筑城研究概述
第二章 秽貊、索离与夫余筑城研究
第一节 “北夷”索离国及夫余初期王城考
第二节 秽貊、夫余筑城研究综述
第三节 黑龙江流域黑河地区古代民族筑城初步研究
第三章 汉魏时期的东北古城研究
第一节 大连汉代古城与汉辽东郡沓氏县、东沓县、沓津合考
第二节 辽东半岛地区汉代古城初步研究——兼论大连张店汉城为西汉苍海郡故址
第三节 汉·沧海郡地理位置新考——以普兰店市张店古城为中心
第四节 三江平原汉魏古城群研究综述
第四章 东北古都朝阳、辽阳历史文化研究
第一节 三燕故都古朝阳的历史、文化与民族融合
第二节 隋唐时期营州历史与文化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东辽河流域的古代都城——辽阳城
第五章 高句丽古城的分布与研究
第一节 高句丽山城的起源
第二节 高句丽古城分布体系与基本类型
第三节 辽东半岛地区山城的初步研究
第四节 高句丽千里长城
第五节 鸭绿江以北高句丽筑城防御体系
第六节 黑河市瑷珲区西沟古城与室韦地理分布初探
第七节 地方志文献所见黑河市西沟古城及其调查经纬
第八节 黑河市西沟古城发现金代经略使司之印研究
第六章 渤海古城的分布与研究
第一节 渤海国疆域与筑城范围
第二节 渤海国的筑城
第三节 渤海边墙及滨海地区筑城
第四节 黑龙江流域渤海古城的初步研究
第五节 黑龙江中游右岸“江岸古城”发现的价值及萝北文化发展战略转换的意义
第六节 近三十年来渤海上京城研究综述
第七节 近十年来渤海国五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第八节 近三十年渤海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第七章 东北地区辽金古城分布与研究
第一节 辽宁地区辽金古城的分布概要
第二节 嫩江流域及其辽金古城初步研究
第三节 牡丹江流域辽金时期女真筑城分布研究
第四节 黑龙江流域金源地区金代女真人的筑城与分布
第五节 嫩江县伊拉哈古城与金初乌古敌烈统军司新考
第六节 辽上京与辽中京
第七节 金上京研究综述
第八章 东北地区古城部分考察报告
第一节 营口市青石岭镇高丽城子村山城考察报告
第二节 鞍山海城市英城子山城考察报告
第三节 营口盖州市万福镇贵子沟村赤山山城考察报告
第四节 营口大石桥市海龙川山城考察报告
第五节 哈尔滨市阿城区、五常市古城调查简报
第九章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目录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王禹浪教授关于东北古城论文检索目录(1984-2016)
后记
精彩书摘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
东北筑城的过渡阶段:出现了夯土和石块砌筑城墙的技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处于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陆路交通要道上的辽西地区,已经进入早期文明起步阶段红山文化时期,正是东北筑城的过渡阶段。尽管在这一地区红山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明显的筑城遗迹,但从红山文化遗址的坛、庙、冢的建筑技术上分析,辽西地区的先民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石砌筑城技术和夯土筑城技术,且坛、庙、冢主要采取的都是石砌筑城技术,体现了东北先民的新石器文化传统。如牛河梁遗址群中的金字塔式的巨型建筑中,台基采用了夯土筑城技术和在夯土台外面再用大块石包砌的方法。此外,红山文化时期的东山嘴遗址由石块砌筑墙体构成了大型方形祭坛,看上去酷似城堡的建筑等,都充分地说明了早在红山文化时期东北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构筑城堡的技术和方法。为什么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关红山文化的筑城遗迹呢?一种可能是,尽管辽西地区红山文化虽已进入文明古国阶段,但仍处于早期的古国发展阶段;尽管这一时期的等级社会已经出现了雏形,但真正的阶级社会尚未形成。因此部落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尚未产生,作为攻战的对立产物即筑城还没有出现。另一种可能是,迄今为止未发现红山文化中明显的筑城遗址。红山文化的筑城形式可能要进步于兴隆洼文化的聚落环壕,而落后于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早期城堡。当然,这一结论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现来证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属红山文化同时期的富河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石镞,说明这一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辽东地区主要出现了新乐文化和辽东半岛南端的小珠山文化。小珠山文化具有同时期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的某些特征,说明早在这一时期的辽东半岛的文化就通过渤海海峡与大汶口文化直接接触并受其影响。在小珠山文化的中层出现了农业经济形态,标志着这一地区文明进步时代的到来。考古工作者证实:东北南部辽东半岛地区的先民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其房址为半地穴式并形成了聚落形态。然而,仍然没有发现这一时期的筑城遗址,但是却发现了石镞和骨镞,说明已经在这一地区开始使用弓箭。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也相继‘出现具有寒地特征的地域文化,经济形态仍以渔捞、狩猎、采集经济为主。黑龙江流域的新开流文化遗址出现了圆形或椭圆形窖穴,没有发现房屋基址;松花江流域下游的牡丹江流域的莺歌岭下层文化遗址出现了圆形或长方形房址;嫩江流域则发现了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即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丰富的小型石镞,这种细石器文化延续的时间较长,一直沿用到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即使在嫩江流域较为发达的白金堡文化中依然没有发现筑城遗迹。由此可见,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东北辽西地区最先进入了农业经济形态的文明时代,筑城技术趋于成熟;辽东地区受山东半岛大汶口文化的影响,也进入了农业经济形态,形成了聚落文明;黑龙江和吉林地区寒地的大河流域分布的原始人类仍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且聚落形态不明显,而靠近日本海的莺歌岭文化出现半地穴式房址的时代已经接近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的过渡阶段。这说明东北地区的几个文化区域的文明进步表现出南部较早北部较晚的特征。其中尤以辽西地区的文明进程发展最为进步,并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的古国阶段,其筑城技术趋于成熟,为青铜时代早期城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东北筑城的形成阶段:可以明确地说,东北的青铜时代就是东北筑城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工具和兵器发生了重大变革,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第一次掌握复杂技术,可以把岩矿石融化,经过复杂的工艺技术生产出金属工具,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并最终突破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临界状态进入阶级社会。战争伴随着这次社会大变革而不断加剧,并成为推动这次社会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筑城,作为攻战的对立产物也就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东北地区在青铜时代首先在辽西地区发生了社会大变革,具体说是发生在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考古工作者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发现了铜柄戈、铜镞、青铜礼器等青铜器,考古专家认为辽西地区正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青铜时代。然而,对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社会大变革的过程并没有文献记载,包括推动社会大变革的战争史料也无从查起。但考古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存在着许多早期城堡的事实,证明了辽西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已经进入成熟的东北筑城阶段。根据这些早期城堡推断在以辽宁省的朝阳,内蒙古的敖汉旗、赤峰、宁城和辽宁省的喀左县这一环形区域为中心的东北辽西地区,曾有一个与中原地区的夏王朝为伍称霸一方、盛极一时的古方国的存在。如成环形分布的独立城堡群已经具备了早期城池的特征,这是代表阶级社会的早期国家形态——古方国形成的重要标志。
……
前言/序言
夏家店下层的石城文化伴随着东北古族的迁徙进入辽东,成为秽貊族修筑山城的技术起源。秽貊,又称溅貊、穰貊、秽貉等,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古代民族之一。一般认为,秽貊族主要是由秽族和貊族,并杂糅良夷、白夷、发、古朝鲜等众多东北古族融合而成。此后在秦汉时期逐渐分化而成,以松花江上游为中心的夫余族和以浑江、鸭绿江流域为中心的高句丽族。在今辽东山地,分布着许多青铜时代秽貊族的石筑山城。这些山城依山而建,设施完备,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山城筑城形制。这些秽貊族山城无疑对探索后世高句丽山城的源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此外,吉林市东郊古城群中发现的西团山文化因素则证实这些古城与秽族所建之“秽城”密切相关,应属于秽族的筑城遗存。
夫余族是秽貊族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东北地区较早建立王国政权的古代民族,在东北古代历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夫余族建立的夫余国曾占地两千里,有户八万,特别是东汉时期盛极一时,是当时东北亚强大的王国之一。夫余国祚长达近600年,曾与汉族、勿吉、鲜卑、高句丽等民族发生过密切的联系,后期在慕容鲜卑前燕政权、勿吉、高句丽等周边邻国的打击下逐渐走向衰落,直至灭亡。由于考古调查未能发现更多的夫余一般筑城,因此,学术界对夫余筑城的研究基本上只是对其王城的探索。夫余的前身是活跃于乌裕尔河、嫩江、松花江流域的“北夷”索离国,索离王子东明南下秽地建立了夫余国后,始有夫余国及其夫余族之称谓。通过30余年来对索离国及夫余国王城的探索可得出如下推论,即黑龙江省宾县庆华堡寨城址、巴彦县王八脖子城址以及吉林省吉林市东郊的南城子古城、东团山古城不仅在出土遗物的年代上符合夫余的年代,古城形制也与文献中关于夫余“以圆栅为城”“作城栅皆圆,有似牢狱”的记载吻合,故可基本确定为不同时代的夫余王城。这种圆形土城的筑城形制开创了东北古代民族圆形筑城的先河,夯土筑城的形制和建筑方法则无疑是深受中原土筑城址影响的结果。如今,属于秽城、由夫余人修筑的城池主要分布在吉林市、哈尔滨市、长春市所辖的松花江流域的诸多支流的山区、半山区的丘陵和山地上,多以圆栅为城,留存的遗址为圆形结构,城内外分布着许多穴居坑。这种类型的城池东部可达双鸭山地区,北部可达黑河地区,南部到达清源龙岗山脉,西部则接近松辽大平原地区,分布范围甚广。虽不能说明这些城池都属于夫余时期所建,但从夫余国存续的时间长达600年之久的现象上分析,受夫余筑城文化影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牡丹江东部地区的挹娄人长期受夫余人统治,其筑城当然就有夫余筑城的特点,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是夫余人先民所居之地,筑城文化当属一脉相承的关系。松花江以南、以西地区长白山脉的张广才岭、老爷岭、龙岗山地区的筑城则是因为晚期夫余王城西迁近燕,或南迁近汉的缘故.筑城形制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异。其中必不可少地融入了汉代筑城与鲜卑筑城的特点。
作为满族先民源流的肃慎族,早在青铜时代即已修筑城址。《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道里记》记载渤海王城即上京龙泉府“西南三十里有古肃慎城”。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of Fortifications of Northeast Ancient Nationalitie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of Fortifications of Northeast Ancient Nationalitie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of Fortifications of Northeast Ancient Nationalitie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