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道德经》,是老子唯YI存世的著作,其以独特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广受推崇,《老子》一书的解读人是王中江。
王中江,1957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周秦哲学、早期儒道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相关研究成果:《道家形而上学》《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源流、思想精神和鲜明特质,集中阐明了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这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方略。2017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部署。我国古代留下浩如烟海的典籍,其中的精华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基础。激活经典,熔古铸今,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术界潜心研究,钩沉发覆、辨伪存真、提炼精华,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就是在汲取已有成果基础上,力求编出一套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读本,使之成为广泛认同、传之久远的范本。《百部经典》所选图书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典籍。萃取其精华,加以解读,旨在搭建传统典籍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这套书采取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以当代眼光审视和解读古代典籍,启发读者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经验,借以育人、资政,更好地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力求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地介绍古代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育,走进人们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百部经典》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在中宣部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得到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由专家组成的编纂委员会,职责是作出总体规划,选定书目,制订体例,掌握进度;并延请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担当顾问,聘请对各书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承担注释和解读,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审订。先后约有 500 多位专家参与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书中疏漏不当之处,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刚收到这本《老子》,装帧朴实无华,正如书中所蕴含的智慧,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点缀。翻开第一页,那古朴的文字仿佛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沉静力量,将我瞬间带入了一个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虽然我并非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但老子深邃的思想,如涓涓细流般,一点点渗透进我的认知,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万物。 读《老子》,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这并非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最高智慧。在如今这个凡事追求“快”、“多”、“强”的时代,老子的“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等理念,如同清凉的风,吹散了内心的浮躁与焦虑。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慢”与“静”,比如在面对工作压力时,不再一味硬扛,而是试着去理解事情的内在逻辑,寻找最省力的解决之道。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但点点滴滴的尝试,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释然。
评分这本《老子》的装帧虽然简洁,但内涵却是极其丰富的。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着宇宙人生的真谛。我一直以来都对“道”这个概念感到好奇,但却难以捉摸。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求的欲望。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知止”的论述所打动。“知止”意味着懂得适可而止,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更大的成功,而忽略了“知止”的重要性,最终可能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老子用“知止不殆”来告诫世人,这其中的智慧,足以让人警醒。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在某些方面过于贪婪,或者因为不肯放手而错失了更好的风景。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停下来,审视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
评分拿到这本《老子》后,最让我惊喜的是其译文的流畅与易懂。虽然原著语言精炼,但译者的功力深厚,将那些看似深奥的哲理,转化为现代人能够理解的白话文,这对于像我这样对古文不太熟悉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在午后阳光洒满窗台时,捧着这本书,沉浸在老子构建的那个“无为而无不为”的宇宙图景中。 书中关于“治国”的论述,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老子并非教导统治者如何去“统治”,而是强调如何“不扰民”。他提出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等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并非是对政治体制的讨论,而是一种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管理组织、甚至如何自我管理的智慧。我开始思考,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能借鉴这种“不折腾”、“少干预”的原则,反而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评分收到这本《老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亲民”特质。平装版的选择,不仅降低了购买门槛,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信息:真正的智慧,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应融入日常生活。我喜欢书中那些看似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句子,比如“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道”的超然与不可言说。 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对话。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老子会将“水”作为比喻。“水”,能利万物而不争,至柔却能穿石。这种看似平凡的物质,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模仿水的特质,变得更加柔和,更加包容,也更加懂得“不争”的艺术。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让我对许多原本让我困扰的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觉得它们不再是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安顿心灵、如何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指南。
评分这本《老子》的版本选择,我个人觉得相当有眼光。平装的设计,让更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能够轻松入手,不必因为价格而却步。书的排版也很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费眼力。虽然我接触老子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每次重读,总会有新的体悟。这一次,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道”的阐释。老子笔下的“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支配一切的法则。它无形无相,却又无处不在,贯穿于天地万物之间。 我尤其喜欢书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为”与“不知而以为”的“以为”之间的对比。这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沉浸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自以为是,却从未真正去了解事物的本质。而老子所倡导的,是放下自我的主观判断,去“无知”,去“无为”,从而达到真正的“知”与“有为”。这种谦卑的学习态度,对于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来说,尤为重要。它提醒我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表象所迷惑,深入探究事物背后的真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