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辛德勇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5758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086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這本論文集的文章多數是圍繞漢唐長安城的地理尤其是水陸交通等問題作探討,除瞭關涉城坊的已見《隋唐兩京叢考》外,還旁及唐以後西安城和其他交通要道,對重要文獻如《水經注》等也有所考訂,初版麵世後為研究曆史地理以及研治隋唐史者所歡迎。是一部以考證見長的優秀論文集。

辛德勇的成就突齣錶現在考證,這也是內行人的共識。我在這裏要強調的是,他的考證文章所以寫得好,真能解決問題,主要在於他對文獻的嫻熟,因而考證起來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作者簡介

辛德勇,1959年8月生。先後就讀於哈爾濱師範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師從史念海先生和黃永年先生,1985年獲陝西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曾在陝西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現任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曆史地理學、曆史文獻學,兼事地理學史和中國古代政治史等研究。代錶作有《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1996)、《曆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曆史:中國曆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2005)、《讀書與藏書之間》(2005)、《讀書與藏書之間二集》(2008)、《秦漢政區與邊界地理研究》(2009)、《睏學書城》(2009)、《縱心所欲:徜徉於稀見與常見書之間》(2011)、《舊史輿地文錄》(2013)、《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2013)、《石室賸言》(2014)、《製造漢武帝》(2015)、《舊史輿地文編》(2015)、《祭獺食蹠》(2016)、《中國印刷史研究》(2016)、《海昏侯劉賀》(2016)、《那些書和那些人》(2016)、《蒐書記》(2017)、《史記新本校勘》(2017)、《書外話》(2018)等。


目錄

目 錄

論宋金以前東北與中原之間的交通.................................................................. 1

崤山古道瑣證 .................................................................................................14

論霸上的位置及其交通地位............................................................................40

再論霸上的位置..............................................................................................47

三論霸上的位置..............................................................................................62

論西渭橋的位置與新近發現的沙河古橋..........................................................71

唐《東渭橋記》碑讀後...................................................................................93

唐長安都亭驛考辨

——兼述今本《長安誌》 通化坊闕文....................................................100

西漢至北周時期長安附近的陸路交通

——漢唐長安交通地理研究之一...........................................................104

隋唐時期長安附近的陸路交通

——漢唐長安交通地理研究之二...........................................................126

漢唐期間長安附近的水路交通

——漢唐長安交通地理研究之三...........................................................147

長安城興起與發展的交通基礎

——漢唐長安交通地理研究之四...........................................................156

漢《楊孟文石門頌》堂光道新解

——兼析 駱道的開通時間 ..................................................................164

史萬歲南徵路綫重析.....................................................................................170

有關唐末至明初西安城的幾個基本問題........................................................177

宋金元時期西安城街巷名稱考錄...................................................................183

西安碑林遷置時間新說.................................................................................191

唐驪山華清宮長生殿新解 .............................................................................193

河洛渭匯流關係變遷概述 .............................................................................197

說青州棗.......................................................................................................203

唐高僧籍貫及駐锡地分布 .............................................................................205

《水經·渭水注》若乾問題疏證 ....................................................................222

古地理書辨證三題 ........................................................................................240

古地理書辨證續劄

——附說唐代漳州徙治龍溪城的時間...................................................248

《大業雜記》考說..........................................................................................261

考《長安誌》、《長安誌圖》的版本

——兼論呂大防《長安圖》....................................................................271

《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的一個被人忽略的抄本....................................304

徐霞客史事二題............................................................................................307

後 記 ..........................................................................................................313

再版後記.......................................................................................................315


精彩書摘

《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的一個被人忽略的抄本
北宋宣和七年許亢宗奉使金國時其隨行人員鍾邦直記述沿途經見的“語錄”《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下文依習慣簡稱“《許錄》”),是研究北宋末期燕山內外特彆是東北地區曆史地理的重要文獻,後收入《三朝北盟會編》、《靖康稗史》、《大金國誌》諸書中,其間文字詳略不一,互有錯謬。今中華書局刊《大金國誌校證》,以《三朝北盟會編》、《靖康稗史》勘校《大金國誌》所收《許錄》,同時又取《大金國誌》不同版本互校,厘清瞭《大金國誌》中《許錄》的主要文字錯謬。但是校證者或許是疏忽,沒有能注意到並利用清初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所收的《許錄》。
《天下郡國利病書》所收《許錄》編排在原編第三冊“北直隸下”內,首題“大金國誌”,標題為“許奉使行程錄”,從其具體文字內容(如第二十七、二十八兩程間的幾句錯簡與《大金國誌》完全相同),也可以看齣顯然是抄自《大金國誌》。《天下郡國利病書》今有《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用來十分方便,其中所收《許錄》完全可以看作是《大金國誌》中《許錄》的一個較早的抄本(為敘述方便下文簡稱為顧抄本),可以用來校勘其他版本。下麵即從中華書局校證本中擇舉幾例以為說明。
《許錄》第一程,白溝,“河闊止十數丈”。今校證本雲:“按‘丈’下,章鈺校本有‘深可二丈’四字,未知章氏何據。”因此存疑未敢補入正文。今按白溝曾長期作為宋遼界河,弄清其水文狀況具有重要意義。檢顧抄本《許錄》,恰好和章鈺校本相同,有“深可二丈”四字,可據之補入正文。
《許錄》第四程,燕山府城,“地塹三重,城門八開”。雖然校證者已根據《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的一個被人忽略的抄本 305《靖康稗史》和《三朝北盟會編》將“城門八開”校正為“城開八門”,但這裏仍有問題。檢顧氏所過錄《許錄》,“地塹三重”作“池塹三重”,城池相對,文義顯然勝於前者,當據後者改正。
《許錄》第五程,潞縣潞沙,“曹操徵烏丸,袁尚等鑿渠,自滹沱由派水入潞沙”。盡管校證者采用陳樂素先生意見改“派水”為“弧水”,但是校證者以後在箋證《靖康稗史》所收《許錄》時(見中華書局刊同人《靖康稗史箋證》)對於其中將“派水”寫作“涿水”卻未置一詞,顯然對於孰是孰非仍不甚瞭然。曹操徵烏丸引滹沱水即開平虜渠事,見《三國誌·魏書·武帝紀》,乃“鑿渠自滹沱入泒水”,顧氏所抄《許錄》則正是寫作“泒水”,遠較其他諸傳本為勝,可資校勘。
《許錄》第十四程,營州渝關。今校證本據《靖康稗史》、《三朝北盟會編》改作“榆關”,顧氏抄本則同《大金國誌》作“渝關”。按渝關關名見《新唐書·地理誌》營州條,因關臨渝水得名,故又稱臨渝關(見《新唐書·地理誌》平州條,《通鑒》捲一七八、捲一九八等),作榆關則當為後來音訛俗寫(《通鑒》捲二一三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閏三月癸酉郭英傑屯榆關條鬍三省注曾有辨)。因此沒有必要特意去把《大金國誌》的正確寫法改從俗寫。
《許錄》第二十一程,劉傢莊,“是後行人俱野盤”。“是後”,顧氏抄本作“是夜”。今按《許錄》前麵第十八程至海雲寺,雲“是夜行人皆野盤”,與此處顧氏抄本行文同。許亢宗一行在海雲寺附近時當是遇到特殊情況(除瞭“海雲寺”這一所寺院外,當地可能根本沒有其他房屋,而這所寺院可能也已殘破至極,不堪居止),所以沒有能在居宅內停宿,因此也纔需要在《行記》中特置一筆記下。在劉傢莊也應當是遇到瞭相似情況,再次野盤一夜。不然的話下文終須呼應記明到哪一站始結束瞭“野盤”的境遇,這一點在《許錄》中卻沒有說明。再說劉傢莊的下一程停宿在“顯州”,這裏是沿稱遼的舊名,金人改稱“廣寜府”,《金史·地理誌》稱府有戶四萬多,也算是一方通都大邑瞭,終不至於堂堂國使在府治竟然也找不到一處庇風之居,還要在大路上“野盤”。顯州的下一站兔兒窩,聽起來名稱還不如劉傢莊美妙,如果說是人煙荒無,隻得風餐露宿,或許尚有可能;但緊接著的下一站梁魚務卻明明寫著有“居民數十傢”,又誰敢不接待有大金特使相伴的宋人使臣?再四天之後到鹹州時,更記明有州守備酒食鼓樂在“州宅”奉迎瞭,怎麼能說從劉傢莊起“是後行人俱野盤”?可見,顧氏抄本記作“是夜行人俱野盤”是正確的,而其他諸本均誤。這個錯誤如不留意,很可能留給讀者一種錯覺:即從劉傢莊嚮北,一路都荒涼凋敝至極,連使臣也無所依庇。 —這是與實際地理狀況不相符閤的。
《許錄》第三十九程,金皇城,“閣門使及祗坐班引入”。此處“祗坐班”諸本均同,無解,不知所指。今檢顧氏抄本作“祗候班”。《金史》捲五六《百官誌》二閣門使下有“閣門祗候二十五人”,又有“承奉班”、“內承奉班”,故所謂“祗候班”應即指列班當值的“閣門祗候”。《金史》捲三八《禮誌》十一“外國使入見儀”下載:“各祗候引右齣,賜衣。次引宋人從入,……各祗候亦引右齣。”可見引接宋使謁見,正是祗候官的職掌,當據顧抄本改正他本之訛。
通過上麵所舉述的幾個例子,可以看齣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所抄錄的《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在校勘上是具有相當價值的,由此也可以引發我們注意利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所收錄的其他地理文獻來作地理典籍的校勘整理工作。
(原載《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0 年第 1 輯)

再版後記

這是我的第一部論文集,初版於 1996 年。一轉眼,已經過去二十一年瞭。當時隻印瞭 2000 冊。很多年來,有很多讀者,說是想買這本書而買不到,希望能夠重印或是再版。但這事我自己無法做主,隻能仰賴齣版社的意願。

好事不怕晚,現在機會來瞭。商務印書館慨然相助,幫助再版。我當然很高興,也很感激。
重看自己二十多年前齣版的這部文集,結閤這部文集齣版之後自己所做研究的體會,在治學的一般方法方麵,有一些思考,我想寫在這裏,供各位讀者參考。
總的來說,這些初涉學海時候的習作,與現在自己的文章相比,顯得要稚嫩很多。首先文句很生澀,行文也很拘謹。同時,很多論證都不夠豐滿,還頗顯局促。對於我這樣一個既缺乏天賦、又無傢學相傳和沒有文科教育基礎的初學者來說,這應該說是必然的。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有一些論證,存在很嚴重的缺陷。在這一方麵,《唐高僧籍貫及駐锡地分布》一文,尤為突齣。
這篇文章,本來就隻是做一個很錶象的數據統計和說明,即使不存在什麼瑕疵,也沒有什麼深度和難度。要是在今天,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寫這樣的文章的。說實話,當時也不是我想寫,這是業師史念海先生指派給我的任務。那是我讀博士學位期間的事情。史念海先生當時計劃組織一項唐代文化地理方麵的研究,而我為拓展史料閱讀的範圍,正翻看一些史傳類的佛藏著述,於是,史念海先生就指示我嘗試寫一下唐代高僧的地理分布問題。

直到現在,我也根本不懂佛教。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寫不好的。問題是這篇文章不僅沒有學術深度,就連基本的統計方法和對統計結果的說明,都頗有問題。我從小就數不過來數,很害怕做計算。越怕,也就越做不好。因為討厭計算,所以上大學報的是文科,誰知又被錯招到理科,而我最終還是逃到瞭文科研究領域。因為笨,就慢慢數算,結果是文中以圓餅形式錶現的高僧籍貫和駐锡地分布圖,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也是這篇文章僅具的價值。問題,齣在唐代前後期對比的升降幅度值上,我的算法好像很不對頭,但我到現在也弄不明白個所以然。讀者們看看就是瞭,對這部分內容,不必太當真。

其他一些比較幼稚的失誤,如在《崤山古道瑣證》一文中,我舉述光武帝劉秀以“璽書”慰問將領馮異事,來說明馮異一軍與劉秀不在同一條路上,所以纔需要使用“璽書”,而不是當麵錶明他的美意。現在纔知道“璽書”本是鄭重其事的一種禮遇形式,而不是離得遠纔需要寫的書信,我這條證據恐怕是不能成立的。
盡管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但到目前為止,我覺得這部文集中各篇文章的基本結論,並沒有太大問題,大緻都是可以成立的,論證的過程也是比較閤理的,所以仍然願意再版印行此書。當然,有些文章的內容,可以做齣更好的修訂和補充,比如《〈水經·渭水注〉若乾問題疏證》一文對漢長安城諸門名稱的考證,最近我在《海昏侯墓園與西漢長安城的平麵布局形態》一文中已經做瞭新的訂定;又比如《西漢至北周時期長安附近的陸路交通》一文所論證的漢長安城北齣通路,新近發現的漢代渭河古橋遺址,也可以對傳世文獻的記載做齣重要補充。
曆史學是一門人文學科,而人文學科一項很強的特點,就是因人而異,往往各有各的特點,很難說齣一個統一的道理。就我個人而言,在讀研究生之前,幾乎一點兒基礎也沒有,腦袋裏是一片空白。這樣,讀研究生後被導師逼著寫論文做練習,根本不可能做大問題,隻能隨手做一些小問題,碰到什麼就做什麼。
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做的問題雖小,費的力氣卻往往很大。這主要是因為做小問題,通常需要查閱很多苛細的史料,需要動用一些做大問題時無需多加理會的史籍。對初學者的好處,一是可以擴大史料閱讀的範圍,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瞭解史籍,熟悉史籍;二是可以更好地幫助初學者養成對史料的敏感性,注意在讀書時關注細節;三是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會使初學者深切地意識到自己與古代社會之間的距離和隔膜,為更好地認識過往的曆史,我們需要學習很多很多方麵的知識,具備很多很多基本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大學曆史教科書上那一大堆抽象乾癟的概念。
隨著年齡的增長,讀書範圍的擴展,一些從事小問題研究的學者,不同程度地會轉而關注和研究一些更大的問題。實際的做法,大緻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研究宏觀性、全局性、通貫性的問題;二是看起來似乎還是研究很具體的小問題,但在很多時候,事實上已經超越所研究的具體對象本身,是在一個較大的背景和一般性認識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個彆的疑難問題,並盡可能闡釋其普遍性意義或典型特徵。不解決這些疑難的個彆問題,所謂大問題,就會在這些關鍵問題上缺乏支撐,成為空中樓閣。這看起來似乎還是小問題,但實際上卻是在解決大問題。清代第一流的曆史學者錢大昕,主要采用的就是後一種研究方法。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京東買書,便宜,快,質量也不錯

評分

非常專業

評分

好書,辛德勇老師第一本論文集的再版!

評分

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

評分

大神的傑作,必須學習學習

評分

非常專業

評分

好書,辛德勇老師第一本論文集的再版!

評分

大神的傑作,必須學習學習

評分

大神的傑作,必須學習學習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