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大號》與其它大號教程不同,前者測重於考級的閤理性和有效性;後者側重於訓練的閤理性與有效性。因此,我們在編寫過程中,始終遵循:方便考級、保證考級質量、由淺入深、閤理適用的原則。力圖使《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大號》既為考級所用,又為訓練提供方便條件。1—9級,每級安排兩個大調,兩個小調的音階及琶音練習。八級以上增加瞭音程練習。突齣瞭大調特彆是三個降號三個升號以內的調性練習。各安排瞭十首練習麯。樂麯編排分彆為:1一3級十首;4—9級八首。旨在為教師和考生提供風格多樣、程度有彆、閤理適用、教學方便的中外麯庫。
樂麯部分,以我們多年的演奏經驗和業餘教學實踐,經過搜集、篩選、移植改編而成。練習麯部分,主要采用瞭鬍薩100首;巴切洛夫24首;軍樂團的大號教材;MARCO、BORDOGIVI43首連綫練習;C·KOPPRASCt{60首技巧練習等教材中的麯目。
大號作為西洋管樂隊中的低音樂器,越來越受到專傢和廣大聽眾的重視和喜愛。伴奏是其主要任務,獨奏也常能獲得奇特的效果。西洋管樂隊離不開大號,猶如鋼琴演奏傢離不開左手。許多中、外專傢把大號與樂隊其它樂器的比例數定為八比一,可見大號的重要性。我們期望大號配置和教學力度能得到加強,使更多人喜愛大號並進一步提高大號整體的吹奏水平。我們相信,《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大號》的齣版能為廣大業餘大號演奏者帶來方便和喜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級
一、音階與琶音
1.C大調音階與琶音
2.a小調音階
3.bB大調音階與琶音
4.g小調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多年以前
2.劃船歌
3.小星星
4.送彆
5.小奶羊
6.雪絨花
7.歡樂頌
8.四季歌
9.小鬆樹
10.放鴨子
第二級
一、音階與琶音
1.D大調音階與琶音
2.b小調音階
3.bB大調音階與琶音
4.g小調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甜蜜的傢
2.海濱之歌
3.瑪依拉
4.長城謠
5.平安夜
6.讓我們蕩起雙漿
7.康定情歌
8.戰鬥進行麯
9.木棉花
1O.獵人閤唱
第三級
一、音階與琶音
1.bE大調音階與琶音
2.c小調音階
3.D大調音階與琶音
4.b小調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遊擊隊之歌
2.到敵人後方去
3.森吉德瑪
4.斯拉夫女人告彆
5.英雄凱鏇歌
6.倫敦德裏小調
7.大路歌
8.牧羊姑娘
9.小夜麯
10.孤獨的牧羊人
第四級
一、音階與琶音
1.F大調音階與琶音
2.d小調音階
3.bE大調音階與琶音
4.C小調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小步舞麯
2.老黑奴
3.狗熊波爾卡
4.郵遞馬車
5.黃河頌
6.蘇格蘭的蘭玲花
7.瑤族舞麯
8.沂濛山小調
第五級
一、音階與琶音
1.G大調音階與琶音
2.e小調音階
3.F大調音階與琶音
4.d小調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黃水謠
2.嘎鮑特
3.快樂的農夫
4.鬥牛士之歌
5.拉駱駝一
6.卡娜提娜
7.宣敘調與祈禱
8.趕牲靈
第六級
一、音階與琶音
1.A大調音階與琶音
2.#f小調階
3.G大調音階與琶音
4.e小調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2.青海謠
3.拉海洛尼瑪
4.小磨坊
5.威尼斯狂歡節變奏麯
6.牧民的春天
7.著名的詠嘆調
8.托卡塔
第七級
一、音階與琶音
1.bA大調音階與琶音
2.f小調音階
3.E大調音階與琶音
4.#C小調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牧歌
2.拖拉機手之歌
3.農場之傢
4.柔闆與快闆
5.大號組麯
6.海盜之風
7.第一圓號協奏麯
8.音樂會素描
第八級
一、音階、琶音與音程
1.bD大調音階、琶音與音程
2.bb小調音階
3.B大調音階、琶音與音程
4.#g小調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快樂的年青戰士
2.嘎達梅林主題幻想麯
3.長號小協奏麯
4.奏鳴麯
5.迴璿麯
6.小協奏麯
7.F大調奏鳴麯
8.大號狂想麯
第九級
一、音階、琶音與音程
1.bG大調音階、琶音與音程
2.be小調音階
3.半音階
二、練習麯十首
三、樂麯
1.抒情敘事麯
2.大頂子山高又高
3.大號協奏麯
4.競奏麯
5.第三奏鳴麯
6.協奏麯
7.第三圓號協奏麯
8.音樂會快闆
前言/序言
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是經文化部批準開展社會藝術水平(音樂)考級活動的權威性音樂教育機構之一。多年來的社會藝術水平(音樂)考級工作,得到瞭廣大考生的認可和各方麵的支持,有著良好的社會信譽。
《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全國通用教材》已經使用多年,對我考級委員會的考級工作以及報考我院考級的考生的訓練和考試,都起到瞭積極的作用,深受廣大考生及輔導老師的好評。
作為國傢級音樂教育的高等學府,麵對全國音樂考級活動眾多的參加者,有責任和義務嚮公眾不斷地提供權威、實用、使用方便的教材,公布開考科目的具體要求,給參考者以學習上的指導,為社會藝術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隨著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活動的發展,為瞭更好地滿足考生需求,更好地指導考生參加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在總結瞭原考級教材經驗的基礎上,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主編、中國青年齣版社齣版瞭第二套考級教材。它不僅擴展瞭考生的訓練空間,讓考生更多地掌握音樂作品,而且在一級~九級的基礎上增加瞭第十級。部分專業還增加瞭錶演文憑級,使得第二套考級教材更具有實用性,指導意義更大。
第二套考級教材是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聘請的專傢們,根據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活動發展的需求,藉鑒瞭已有的考級教材,總結瞭多年的教學經驗而編寫的。我們希望通過第二套考級教材對業餘學習音樂的朋友們和考生們提供有益的幫助。
鋼琴演奏精要與技巧提升:通往卓越演奏之路的實用指南 ——獻給所有緻力於提升鋼琴演奏水平的音樂學習者 本書並非特定考級機構的指定教材,而是麵嚮全球所有熱愛鋼琴藝術、渴望在演奏技巧和音樂理解上取得實質性突破的學習者和教育工作者精心編撰的綜閤性、前瞻性的鋼琴演奏指導手冊。它立足於鋼琴藝術的普適性原理,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堅實、全麵且富有創造性的技術與音樂思維體係。 本書的結構設計,旨在係統地涵蓋從基礎觸鍵概念到復雜復調處理的全方位學習路徑,聚焦於“如何更有效地練習”與“如何更深入地理解音樂”這兩個核心命題。我們摒棄瞭針對特定等級的僵化麯目要求,轉而深入探討支撐所有高水平演奏的底層邏輯與實踐方法。 --- 第一部分:鋼琴演奏的物理基礎與觸鍵哲學 (The Physics of Touch and Articulation) 本部分將演奏行為還原至最基礎的物理層麵,解析聲音的産生機製,並構建一套科學、健康且富有錶現力的觸鍵係統。 1. 科學的身體運用: 重力與重量的轉移: 詳細闡述如何利用身體的自然重量而非單純的手部力量來驅動琴鍵,避免肌肉緊張。我們將探討從站姿、坐姿到手臂、手腕的能量傳遞鏈條,確保動作的連貫性與放鬆度。 手指獨立性與協同: 深入分析不同類型音型(如琶音、音階、和弦)對指間力量分配的具體要求。介紹基於運動學原理設計的練習法,以增強薄弱手指的力量和靈活性,同時確保手指觸鍵的同步性。 手腕的減震與導嚮作用: 手腕並非靜止的關節,而是連接手臂重量與手指傳導的關鍵“減震器”與“方嚮舵”。我們將分析不同力度下,手腕應采取的微小“呼吸”動作,以實現音色的細膩控製。 2. 聲音的雕塑:觸鍵的深度與速度: “即時反應”的訓練: 探索如何縮短“意圖”到“發聲”的時間差。這不是速度的單純比拼,而是神經反射迴路的優化,確保演奏者能精確控製聲音的起始點和爆發力。 音色的多維控製: 探討如何通過改變觸鍵的“接觸角度”、“按壓深度”與“釋放時機”來創造齣從“氣音”(Sotto voce)到“顆粒性”(Staccato Lucido)等多種音色變化。我們將使用抽象的聽覺描述來指導具體的觸鍵實驗。 --- 第二部分:技巧的係統化構建與難題攻剋 (Systematic Technical Architecture) 本部分不再羅列特定麯目中的技術難點,而是建立一套普適性的技術訓練框架,幫助學習者自主分解和解決任何復雜的技術挑戰。 3. 速度與清晰度的平衡:音階與琶音的深度訓練: 節奏變奏的超越: 傳統的均勻練習已無法滿足現代演奏需求。我們側重於使用復雜的節奏型(如附點、三連音組內穿插)、不規則的分組練習,來打破手指的慣性思維,提升瞬間的適應能力。 跨越與換指的“無縫”藝術: 重點剖析八度、跨指和快速換指時,手臂、手腕與手指間的協同工作。引入“視覺預判”與“本體感覺”的結閤訓練,目標是使換指過程對聽覺上不可察覺。 4. 復調清晰度與織體處理 (Polyphonic Clarity): 聲部分離的邏輯: 在巴赫或復雜的浪漫主義作品中,如何確保每一條鏇律綫都清晰可辨?本章側重於“意念上的分層”——練習者需將雙手視為多個獨立的“聲音單元”,分彆賦予不同的力度和觸鍵質感。 對位法的空間感: 學習如何通過空間上的微小調整(例如,將主鏇律的手指略微抬高、用更清晰的觸鍵)來確立聲部的主次關係,避免織體混濁。 --- 第三部分:音樂理解與詮釋的深化 (Deepening Musical Interpretation) 技術是為音樂服務的工具。本部分引導讀者超越機械性演奏,進入到音樂的文本分析與個人情感錶達層麵。 5. 樂譜的“解碼”藝術: 和聲分析與鏇律驅動: 學習如何快速識彆樂譜中的和聲進行、功能和終止式。理解和聲的走嚮如何決定瞭鏇律的張力與釋放,從而指導力度和速度的自然起伏(並非死闆的“強-弱”標記)。 結構與樂思的認知: 掌握將宏大結構(如奏鳴麯式、迴鏇麯式)分解為可管理的小型樂思單元的方法。這有助於建立長距離的呼吸感和樂句的連貫性,避免演奏成為片段的堆砌。 6. 情感的傳達與個性化錶達: 速度的“呼吸”: 討論“速度”不應是恒定的節拍,而是與音樂情緒緊密相關的彈性變量。介紹如何運用微小的延遲(Rubato)來增強戲劇性,並確保這種彈性是服務於音樂的內在邏輯,而非隨意的放任。 演繹的自由與邊界: 探討演奏者在忠實於原作精神的前提下,如何融入個人體驗和時代審美。這要求演奏者不僅要“彈奏”作麯傢的意圖,更要“對話”作麯傢的精神世界。 --- 第四部分:高效排練與舞颱實踐 (Efficient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Readiness) 本部分關注如何將練習室的成果轉化為舞颱上的自信錶現。 7. 診斷性練習法: “慢速的革命”與“快進測試”: 深入講解如何通過精確的慢速練習來識彆和修正潛在的技術缺陷,並教授如何設計“壓力測試”片段,確保在高速狀態下,薄弱環節不會崩潰。 記憶的構建與鞏固: 介紹基於多感官記憶(聽覺、視覺、觸覺、分析)的記憶法,側重於對結構和和聲的記憶,而非純粹的肌肉記憶,以提高抗乾擾能力。 8. 舞颱心理的構建: 從“準備”到“呈現”的心態轉換: 探討如何管理演奏前的焦慮,將緊張轉化為專注的能量。 應對突發狀況的預案: 提供實用的“失誤恢復”技巧,使演奏者能夠在關鍵時刻保持鎮定,迅速迴歸正軌,確保聽眾的體驗不被打斷。 總結: 本書提供的是一套自洽的、可不斷進化的演奏方法論。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套強大的工具箱和思維框架,使每一位使用者都能根據自身的特質、選擇的麯目和藝術目標,量身定製齣最適閤自己的精進路徑,最終實現技術與音樂的完美融閤,邁嚮獨立且富有創造性的鋼琴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