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國際第九次代錶大會於11月24—25日在瑞士巴塞爾布爾格沃格泰大廳舉行。參加大會的有23個國傢的555名代錶。其正式名稱是國際社會黨非常代錶大會。本捲收錄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1)代錶大會邀請信;(2)代錶大會法文版和德文版會議記錄;(3)附錄,包括嚮戰爭宣戰、未開成的代錶大會和四個附件。
童建挺,中共中央編譯局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在德國留學數年,發錶學術論文、譯文若乾,目前主要從事政治製度和政黨研究。
目錄
代錶大會邀請信
巴塞爾國際社會黨代錶大會(1912年11月24-26日)邀請信
巴塞爾國際社會黨非常代錶大會會議記錄(1912年11月24-25日)
巴塞爾國際社會黨非常代錶大會報告(法文版)
國際社會黨曆次代錶大會
開幕會
遊行示威活動
大教堂的集會
第二天的會議(1912年11月25日,星期一)
國際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代錶人數
國際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代錶名單
國際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收到的賀信賀電
巴塞爾國際社會黨非常代錶大會會議記錄(德文版)
大會第一天(1912年11月24日,星期日)
大會第二天(1912年11月25日,星期一)
附錄
附錄
嚮戰爭宣戰
國際的遊行示威活動
巴黎全國反戰非常代錶大會
國際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
未開成的代錶大會
——第二國際第十次(維也納)代錶大會文件
前言
各委員會的報告
附件一、警察局關於1914年6月29日德國社會民主黨執行委員會會議的記錄
二、1914年7月23日奧地利德意誌社會民主黨書記處緻社會黨國際局的備忘錄
三、社會黨國際局書記處1913年工作報告
四、1914年卡米耶·鬍斯曼在倫敦的演說
巴塞爾國際社會黨代錶大會
(1912年11月24-26日)邀請信
為反對巴爾乾衝突擴大
將於11月17日在歐洲各大城市舉行示威遊行;
將於11月24至25日,可能的情況下至26日,在瑞士巴塞爾召開非常代錶大會並舉行國際群眾大會。
社會黨國際局書記處
1912年11月9日
於布魯塞爾人民之傢
緻各社會主義政黨和團體
緻全體工人階級、工會及閤作組織
鑒於當前的危險,並且為瞭聲援我們的奧地利同誌於11月10舉行的反對擴大戰爭的大規模示威,社會黨國際局決定於11月17日在歐洲各大城市組織國際群眾大會。此外,書記處決定提前舉行原定於1913年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代錶大會,並在1913年1月1日之前召開一次非常代錶大會。
在這種情況下,維也納代錶大會延至1914年舉行,執行委員會愉快地接受瞭巴塞爾社會主義組織在該市舉行1912年非常代錶大會的提議。
這次代錶大會將於11月24至25日,可能的情況下至26日,在布爾格沃格泰大廳舉行。
根據倫敦代錶大會(1896年)通過、巴黎代錶大會(1900年)予以確認的決議,國際局邀請:
1.一切擁護如下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協會:生産手段和交換手段的社會化,工人的國際聯閤與國際鬥爭,由組織成為階級政黨的無産階級奪取社會權力;
2.一切雖不以直接的方式參加政治運動,但置身於階級鬥爭舞颱上並聲明承認政治鬥爭、立法鬥爭和議會鬥爭的必要性的工會組織。(1900年巴黎代錶大會)
如果貴組織擁護上述原則,社會黨國際局請您將貴組織參加巴塞爾代錶大會的事宜列入你們下次會議的議程。
議事日程
書記處在1912年10月28—29日召開的上一次會議上決定瞭以下議事日程:
國際局勢和商定采取反對戰爭的統一行動
建議
為確保代錶大會成功舉行,執行委員會請您於11月20日之前將有關上述問題的一切決議草案文本寄送到布魯塞爾人民之傢國際局書記處。
這些文本將會被提交給一個由來自德國、英國、法國、俄國、奧地利等國代錶組成的專門委員會,該委員會將嚮代錶大會作報告,並提交最終草案。
最後,我們提請你們注意下麵的規定:
1. 各國傢或民族的組織在巴塞爾必須組成一個支部,該支部將就是否允許該國或該民族的一切政黨及組織齣席代錶大會給齣自己的意見;
2. 各正式成員支部的錶決票數分配如下,這種分配方法經國際局通過,但允許可能的變動:
20票:德國,奧地利-波西米亞,法國,英國,俄國。
15票:意大利。
14票:美國。
12票:比利時,瑞典。
10票:丹麥,波蘭,瑞士。
8票:芬蘭,荷蘭,匈牙利-剋羅地亞。
6票:西班牙,挪威。
5票:土耳其-亞美尼亞。
4票:阿根廷,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
2票:盧森堡,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加拿大。
3. 按照規定,本邀請信必須由各支部的全國委員會轉交給各社會主義組織和工人組織;如果沒有全國委員會,則由所屬各黨書記轉交。
4. 請國際所屬各黨書記通過郵件將其代錶人數通知巴塞爾彼得堡29號國際局秘書兼編輯弗雷同誌,他是當地委員會秘書,受托負責酒店的分配。
我們誠摯地懇請一切社會黨人和工人的報紙和刊物對此通告進行宣傳,使之盡可能廣為人知。我們希望巴塞爾代錶大會能夠無愧於國際社會民主黨日益增長的力量。請親愛的同誌們接受我們的最誠摯的兄弟般的問候。。
《第二國際第九次(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文獻》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如同一個通往過去世界的鑰匙孔,讓人好奇裏麵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我非科班齣身,對於“第二國際”的曆史淵源也隻是有所耳聞,但“第九次代錶大會”這樣的精確命名,以及“巴塞爾”這樣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印記的地點,都勾勒齣一個相當具體的曆史場景。而“(非常)”這個詞,更是為這次大會增添瞭一層神秘的色彩。它不同於尋常的定期會議,暗示著此次大會可能是在某個特殊的曆史時刻、麵對某個突發的嚴峻局麵,或是為瞭討論某個具有突破性、顛覆性的議題而召開。我設想,在那樣的文獻之中,一定充斥著那個時代最前沿的思想,最激烈的政治辯論,以及為瞭工人階級的未來而進行的深沉思考。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不僅僅是瞭解一場會議的記錄,更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曆史洪流,理解那些代錶們在曆史的十字路口所承受的壓力和做齣的抉擇,從而獲得對曆史發展規律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僅僅是《第二國際第九次(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文獻》這樣一個書名,就足以讓任何對20世紀初歐洲政治史稍有瞭解的人士心頭一震。我並非是這方麵的專傢,但“第二國際”這個詞語本身就代錶著一個曾經無比輝煌又飽經風霜的政治組織,而“第九次代錶大會”則意味著這是一個承前啓後、承載著無數重要討論的裏程碑。再加上“巴塞爾”這樣一個具體的地點,仿佛將抽象的概念落到瞭實處,讓曆史的畫麵感更加鮮明。最引人遐想的是“(非常)”二字,它不是一個平淡的修飾,而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提示著這場會議可能並非遵循常規,而是因為某些極其特殊、甚至可以說是具有轉摺意義的事件而召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非常”情況,促使瞭這場在巴塞爾召開的大會?它所討論的內容,又會對當時的國際格局以及社會主義運動産生何種深遠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那個時代,去理解那些代錶們所麵臨的挑戰,去感受他們思想碰撞的火花,去學習他們如何在這個復雜的曆史節點上做齣選擇。
评分《第二國際第九次(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文獻》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相當學術化,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時又隱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吸引力。當我深入思考“非常”這個形容詞在如此正式的會議名稱中所扮演的角色時,一種神秘感便油然而生。它暗示著這次大會可能並非尋常,而是因為某些重大的、甚至可以說是“齣乎意料”的議題或情況而召開。我猜想,這或許是因為當時國際形勢發生瞭劇烈變化,或者是社會主義運動內部齣現瞭深刻的分歧,需要一次特殊的會議來凝聚共識,或者是在十字路口做齣關鍵的抉擇。閱讀這類文獻,對我而言,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考古挖掘,試圖從字裏行間發掘齣那些隱藏在曆史塵埃之下的真相。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這場大會的深層背景,剖析那些激烈的辯論,理解大會所提齣的各項決議的意義,以及這些決議在當時的國際政治舞颱上産生瞭怎樣的影響。它更像是提供瞭一扇窗口,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思考方式、政治傢的策略博弈,以及整個工人運動的脈動。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第二國際第九次(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文獻》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讓我好奇心油然而生。我雖然不是曆史學專業人士,但對於那些能夠勾勒齣時代風貌、記錄重大思想碰撞的書籍總是情有獨鍾。想象一下,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來自不同國傢、懷揣著不同理想的代錶們聚集在一起,就社會主義的未來、國際工人運動的方嚮展開激烈的辯論。這樣的場景本身就足夠吸引人。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場會議的氛圍,瞭解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決策是如何誕生的。雖然我對具體的曆史細節並不十分瞭解,但我相信,通過閱讀這些“文獻”,一定能夠窺見那個時代進步力量的脈搏,理解他們為之奮鬥的理念,以及在曆史的洪流中,這些理念所經曆的考驗和演變。這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一種精神的追溯,對人類社會不斷探索與進步力量的緻敬。我猜想,在這些文獻中,一定能找到一些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的思考,或許是關於如何應對全球性挑戰,或許是關於如何構建更公平的社會,這些都值得我去深入探究。
评分讀到《第二國際第九次(巴塞爾)(非常)代錶大會文獻》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的是一種莊嚴而肅穆的畫麵。就像是翻開一本塵封已久的古籍,裏麵記載著一段段早已被曆史的車輪碾過的往事,但卻依然閃爍著思想的光芒。第九次代錶大會,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代錶著一個重要的節點,一個可能充滿瞭爭議與抉擇的時刻。巴塞爾,這個地名也自帶一種曆史的質感,仿佛空氣中都彌漫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我並非一個專門研究曆史的學者,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好奇心。我很好奇,在那樣的會議上,代錶們是如何就“非常”這個詞的內涵展開討論的?是否意味著當時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或是提齣瞭極其超前的設想?我設想,那些文獻中一定充斥著各種觀點、各種聲音,有激昂的陳詞,有深入的分析,也有委婉的妥協。這些文字,如同曆史的碎片,拼湊齣那個時代的思想圖景,讓我有機會去理解那個時代的睏境與希望,去感受先輩們為理想而付齣的努力,去思考他們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