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民,河南偃师人,经济学博士,富布莱特研究学者(VRS,2006—2007),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太和智库财经学者。师从中国著名经济思想史学家、原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8—2001),研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史与史籍研究,以及美国当代财政经济思想、政策与制度研究。
目录:
总序?
绪言
第一章?“大衰退”与美国财政治理
一、联邦政府财政的长期趋势
(一)财政支出
(二)财政收入
(三)财政赤字与国债的变动与影响
二、大衰退治理与财政措施
(一)以扩大财政负债方式辅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二)以财政计划为抓手,重组产业政策,解救危机企业
(三)改良税收政策,刺激消费,助力经济复苏
(四)改革能源政策,推动能源多元化
(五) 改革社会政策,强调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制度建设,推动
教育改革
(六)推动美国加入 TPP,为国民经济注入新活力
三、大衰退财政治理的影响与展望
第二章?预算平衡与中产阶级经济学
一、预算制度与长期预算平衡
(一)财政预算程序与授权
(二)财政预算基线政策
(三)财政预算平衡政策的失败与出路
二、“中产阶级经济学”与可持续财政
(一)奥巴马的财政预算理念
(二)2016 财年财政预算与收支矛盾
(三)联邦财政预算难以持续
三、国会拨款政策与接续拨款制度
(一)联邦政府财政拨款及其程序
(二)2016 财年相机支出限额
(三) 《接续拨款决 议》
第三章?强制支出与社会政策的未来?
一、强制支出政策及其演变
(一)强制支出政策的性质
(二)强制支出政策的演变
二、社会保障计划支出与预算负担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发展
(二)财政预算与社会保障基金余额管理
(三)社会保障福利及社会保障税
三、医疗保障制度支出与预算危机
(一)联邦政府医疗保障政策演变
(二)医保计划的支出管理与未来趋势
(三)医保计划融资管理
(四)医保计划与自动减赤政策
四、医疗补贴计划与财政负担
(一)医疗补贴计划的支出政策
(二)医疗补贴计划融资
(三)削减医疗补贴与平衡财政
五、《平价医疗法》与财政支出政策
(一)四大基金与强制支出的关系
(二)医疗计划相机支出授权难以为继
(三)医疗计划管理支出不堪重负
第四章?相机支出与军事支出困境?
一、财政支出与相机支出政策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演变与趋势
(二)长期支出趋势与财政缺口
(三)财政支出立法与相机国防支出限制
二、相机支出与《预算控制 法》
(一)相机支出与国际政治周期的关联
(二)相机支出的控制与国会政治
(三)2016 年相机支出政策及蕴含的矛盾与危机
三、从国防支出到安全支出的政策演化
(一)国防支出结构
(二)国防支出规模与国防政策选择
(三)美国的国家利益要求维持高度国防支出
第五章?中长期财政收入与税制改革?
一、财政收入体制与法制
(一)财政收入基本状况
(二)税收收入结构
(三)税收政策立法
二、财政收入变动趋势
(一)对联邦财政收入趋势的回顾
(二)对今后中长期财政收入趋势的判断
(三)税式支出政策及其影响
三、联邦税制改革问题
(一)税制改革的前期争论与立法实践
(二)奥巴马时代的税收政策遗产
(三)特朗普时代与国会推进税改
结语:全球化、大衰退与美国财政变革?
联邦财政术语表?
大衰退时期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演变
财政支出管理与财政收入管理是联邦政府财政的两大基本职能。所谓政府支出是指所有的政府消费、投资与转移支付之和。在国民收入账户中,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若用于当前的消费,则归属于最终的消费支出科目,若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是用于未来消费的,则归属于政府投资,其中包括基础设施与研发投入,这类支出也称政府投资。政府消费与政府投资形成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主要部分。所谓政府收入则指政府收到的资金,财政收入是政府重要的财政工具,与财政支出相对。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商品进出口关税以及其他非税收来源,所谓非税收来源包括政府附属企业(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简称GSE)、中央银行收入、从外部获得的贷款以及从国际金融机构借入的债务收入,但联邦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是税收。
大衰退以来联邦财政支出增加很快。从联邦政府财政支出表看,主要有三类支出,即强制支出、相机支出(discretionary spending)与利息支出,这三类支出构成了联邦政府财政年度(fiscal year, 简写为FY)总支出。简单来说,所谓强制支出是联邦政府财政支出政策之一,从立法角度来看,强制支出是无需进行年度立法审议的联邦支出,也是联邦法律所要求的特定支出计划,如医保计划(Medicare,下同)、“社会保障计划”(OASDI)等,而所谓相机支出是指需要通过年度拨款立法授权的财政政策,最常见的相机支出是国防经费。相机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属于选择性内容,支出与否或支出资金多少取决于联邦政府资金盘子,这是它与强制支出的区别,相机支出通常可能面临削减,而强制支出是不会削减的。
联邦政府通过急剧扩大了财政支出战胜了经济大衰退。在2007-2009年的大衰退期间,联邦财政支出大幅递增,其中相机支出增加更快。在2007年,联邦财政支出的GDP占比为19.1%,到2008年增加到20.2%,2009年增加到24.4%,这是战后联邦政府财政支出比重的顶峰。但此后则有所下降,其中2010年、2014年分别为23.4 %和20.3%。自2007-2012年,相机财政支出占比先增后降,六年间的数值分别是7.3%、7.7%、8.6%、9.1%、8.8%、8.0%。眼见财政支出越来越难以控制,于是美国国会在2011年通过《预算控制法》,试图逐步控制财政支出的随意增加。到2013年联邦财政相机支出占比降到7.2 %,2014年更减少到6.8%。其中,用于国防部门的相机支出名义数值也在下降,在2005、2008、2010年相机国防支出占比分别为GDP占比的3.8%、4.2%和4.7%,到了2011年则一降为2.9%,在2014年相机国防支出占比有所上升,达到3.5%。而相机非国防支出项目在2009年以后也出现了下降,在2010年时GDP的占比为4.4%,而在2011-2014年下降为4.2%、3.8%、3.5%和3.4%。但是无论如何,美国的经济增长无论如何都是无法长期负担沉重的财政支出的,尤其是长达十年的反恐战争,已经耗费了太多的财政资源,透支了美国的国力。一般来说,国防支出不超过GDP的3%是较为合理的负担政策,美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并且长期超负担运行,对于国民经济造成的伤害不是短期能够恢复的。
自大衰退以来的美国联邦财政完全是“寅吃卯粮”。自2007年开始,联邦政府年度财政支出总额从2.7万多亿美元增加到了最高3.9万多亿美元,在总支出中的所谓“预算外支出”(Off-budget)增加迅猛。在联邦政府各项财政统计表中,对于“预算内支出”(On-budget)与“预算外支出”是分别进行的,所谓“预算内支出”包括纳入联邦政府统一预算的支出,而所谓“预算外支出”是指联邦政府的“社会保障计划”与美国邮政局的支出,这两类支出与其他支出项目是分离的。此外,还有一些公共和私营机关的支出也属于预算外支出,例如联储和由政府资助的私营基金等,属于暂扣收入的支出。在大衰退期间,“预算内支出”从不足2.3万亿美元增加到不足3.2万亿美元,“预算外支出”从4536亿美元增加到7720亿美元。参见下图1-1为2007-2015年联邦财政收支变动情况。
图1-1 2007-2015年联邦财政收支变动
资料来源:(1)Table 1.1—Summary of Receipts, Outlays, and Surpluses or Deficits (-): 1789-2020;(2)Table 3-1. Outlays Projected in CBO’s Baseline;Table 4-1. Revenues Projected in CBO’s Baseline(CBO, The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2016 to 2026, January 25, 2016, https://www.cbo.gov/publication/51129, 2017-02-05)
注:*2015年为估计数值。
《大衰退与美国联邦财政改革》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学术探索的意味,预示着对一个复杂而关键议题的深入剖析。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读者,我深信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尤其是像大衰退这样的剧烈冲击,往往是推动结构性改革的催化剂。美国联邦财政体系的复杂性和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使得任何关于其改革的讨论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关于大衰退如何暴露美国财政体系深层矛盾的细致分析,以及这些暴露出来的矛盾是如何促使政府进行改革的。作者可能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财政赤字、国债累积、税收制度的公平性与效率、政府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等一系列问题。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改革措施的审慎评估,它们是否仅仅是应对短期危机的权宜之计,还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财政体系的优化和升级,为未来的经济挑战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大衰退与美国联邦财政改革》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触及了当前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经济挑战之一。我一直对经济衰退如何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财政结构,以及由此引发的改革需求感到好奇。特别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财政政策的变化对全球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本书似乎能提供一个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大衰退——那一历史性的经济事件——是如何迫使美国对其财政体系进行审视和调整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大衰退的具体过程,分析其对美国联邦财政收入、支出、债务以及税收体系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由此催生的改革措施,它们是否成功地解决了系统性问题?改革的成效如何?是否存在未解决的隐患?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对美国联邦财政的韧性、脆弱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大衰退与美国联邦财政改革》,唤起了我对金融危机与国家政策之间深刻关联的思考。过去几十年,全球经济经历了数次冲击,其中大衰退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它不仅重创了全球经济,也暴露了各国经济体系的脆弱性。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其在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和随后的财政改革,无疑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大衰退对美国联邦财政造成的长期性影响,不仅仅是短期的刺激措施,更包括那些可能改变美国财政运行轨迹的深层结构性调整。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新策略,税收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健等大型支出项目的改革。这些改革的背后,必然涉及复杂的政治博弈和经济权衡,我很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将其清晰地呈现给读者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标题《大衰退与美国联邦财政改革》感到非常好奇,因为它指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术和政策议题。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财政健康状况,是理解其整体经济稳定性的关键。而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其财政状况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涟漪。大衰退时期,全球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美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必然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措施。这本书似乎旨在揭示这些措施的深层逻辑,以及它们如何重塑了美国的财政架构。我期望书中能对大衰退的诱因和过程进行精准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联邦政府在危机期间和危机后所实施的财政改革进行细致的评估。这包括对不同政策工具(如财政刺激、货币政策联动、税收调整、债务管理策略等)的有效性进行批判性分析。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在极端经济压力下,政府的财政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这些决策对国家长期财政可持续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评分《大衰退与美国联邦财政改革》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于经济危机如何引发系统性变革的好奇心。大衰退不仅仅是一次经济衰退,它更像是一场对现有经济和财政模式的“压力测试”。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改革往往是在经历重大危机之后才能发生,因为危机迫使人们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规则和制度。美国联邦财政体系的规模之庞大,影响之深远,使其改革议题具有全球性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描绘大衰退如何触发美国财政体系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财政收入的锐减到支出责任的激增,再到国债水平的飙升。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分析这些变革的驱动力,它们是外部压力使然,还是内部改革的自觉?书中对于改革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以及预期和实际效果的评估,是我最想了解的部分。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美国财政政策的未来走向,以及它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