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增訂版) 張新穎 著 理想國

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增訂版) 張新穎 著 理想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新穎 著
圖書標籤:
  • 瀋從文
  • 傳記
  • 文學史
  • 文化研究
  • 張新穎
  • 理想國
  • 現代文學
  • 人物傳記
  • 曆史
  • 文學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軒書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62026
商品編碼:12326021572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真的曆史是一條河”,中國國傢圖書館第10屆“文津圖書奬”獲奬作品,新版增訂——

(1)這是一部“感動瀋從文傢人”的瀋從文傳記——瀋虎雛(瀋從文之子)給《瀋從文的後半生》提過不少細緻而又中肯的意見,他的一位80歲高齡的錶哥拿到精編版後,從頭天晚上11點一直通讀到次日淩晨3點,“他對我父親的瞭解遠遠超過其他讀者,但很多時候是噙著眼淚讀,停不下來。”

(2)這是一部令《活著》作者“感慨萬分”的人物傳記——作傢餘華收到這部書稿電子版後,“一口氣,從晚上8點左右讀到早上4點多,感慨萬分。”在接受“澎湃”專訪時,餘華錶示“張新穎是我一生的好朋友”,他坦承,“有時候朋友要求我給他們的孩子推薦小說,我隻好遵命,我推薦的小說裏必有瀋從文的”。

(3)這是一部獲得中國國傢圖書館“文津奬”的新經典傳記——近年來,張新穎因為對瀋從文傳記資料的深刻研究和不凡見識,把國內外瀋從文研究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是夏誌清《中國現代小說史》、淩宇《從邊城到世界》等之後的一個重大收獲。瀋從文逝世30周年暨2018年“增訂版”,首次收入瀋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感動瀋從文傢人”的瀋從文傳記,一部令《活著》作者“感慨萬分”的人物傳記,一部獲得中國國傢圖書館“文津奬”的新經典傳記(增訂版)。

瀋從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訂版”,新增《瀋從文的後半生:這是什麼樣的故事》(絕境的故事,個人和時代關係的故事,創造力的故事,愛的故事,時間勝利的故事),並首次收入瀋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

瀋從文,生於1902年,逝於1988年。“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諾貝爾文學奬的有力的候選人。”不少人喜歡這樣的說法,以此來加重對瀋從文的崇仰和錶達遺憾。《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認為,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奬與否並沒有多麼重要。重要的是,對瀋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1988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重新發現”瀋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

從1948年始,瀋從文在時代大轉摺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成為他後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業的起點。《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著作由此起筆,沿著他生命的坎坷曆程,翔實敘述他的社會遭遇、個人選擇和內心生活,敘述他為始終不肯放棄的物質文化史和雜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齣。

《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這部傳記,特彆著力於呈現瀋從文後半生漫長而未曾間斷的精神活動。在時代的劇烈變動中,這種連續、細密、復雜的個人精神活動,清晰見證瞭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紮,一個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顯現的強大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曆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一如他愛傢鄉的那條長河,曾經不知疲倦地抒寫那條河的故事,他的後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曆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作者簡介

2002年底,三十二捲本《瀋從文全集》終於齣版,其中四百萬字係瀋從文生前未曾刊發的且多為1949年後所寫——九捲書信中有八捲寫於1949年之後,這三百餘萬字書信“從數量上講接近瀋從文創作的文學作品的總量”——由此,張新穎發願為瀋從文的後半生立傳,一度纍齣眼疾。

張新穎,1967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的前半生:1902—1948》、《瀋從文的後半生:1948—1988》等;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綫》等;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麼好的事》等。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文學評論傢奬(2006年)、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傢奬(2008年)、第六屆魯迅文學奬(2014年)、第十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2015年)等多種奬項。

在《瀋從文的後半生》,張新穎說:“我想呈現齣來的,不僅僅是一個人半生的經曆,他在生活和精神上持久的磨難史,雖然這已經足以讓人感慨萬韆瞭;我希望能夠思考一個人和他身處的時代、社會可能構成什麼樣的關係。現代以來的中國,也許是時代和社會的力量太強大瞭,個人與它相比簡直太不相稱,懸殊之彆,要構成有意義的關係,確實睏難重重……雖然在二十世紀中國,這個方麵的力量過於強大,個人的力量過於弱小。不過,弱小的力量也是力量,而且隔瞭一段距離去看,你可能會發現,力量之間的對比關係發生瞭變化,強大的潮流在力量耗盡之後消退瞭,而弱小的個人從曆史中站立起來,走到今天和將來。”

條河的故事,他的後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曆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精彩書評

【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頒奬詞】作為學者的瀋從文——評《瀋從文的後半生》(北京大學王餘光教授)

瀋從文的一生,大緻可分為兩個階段,以1948年為界,前半生是作傢的瀋從文,後半生是學者的瀋從文。這本書寫的是瀋從文的後半生。

20世紀過去瞭。在中國曆史的長河裏,這是一個多災多難又波瀾壯闊的世紀,時代的洪流裹挾著蕓蕓眾生,或沉或浮。在大轉摺之時,有人選擇自我沉淪,有人選擇高歌猛進。而瀋從文,在1949年,卻選擇自殺。自殺未果的瀋從文,放棄瞭當時十分引人關注的文學創作,轉而進入寂寞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成為喧鬧時代的隱逸者。然而如瀋從文這樣的作傢,想隱逸也不可能。因而,一係列的學習、思想改造、批判、抄傢等,在五六十年代漸次展開。

寫人物傳記,有學者型寫作,有作傢型寫作。《瀋從文的後半生》真實、客觀地展示瞭瀋從文後半生這一曆史過程,屬於學者型寫作,因而這部傳記十分重視資料與依據。好在傳主給後人留下大量文字資料,可資參考。作者注重傳主麯摺的社會經曆與遭遇的描述,並力圖揭示一個人與他身處的時代的關係。20世紀的中國,社會力量過於強大,個人力量過於弱小:隨著時代的變遷,作者認為:“力量之間的對比關係發生瞭變化,強大的潮流在力量耗盡之後消退瞭,而弱小的個人從曆史中站立起來,走到今天和將來。”但是,大多卑微的生命並沒有站立起來,隻有極少數人,如瀋從文,纔走嚮未來。這是文字的功用,還是道德的力量?抑或二者兼有。

作者也十分重視對傳主豐富、復雜與長期的個人精神活動的挖掘。傳主的精神活動很容易變成傳記作者的推測、想象與虛構。在這本書裏,作者用傳主自己的文字直接錶達。比如,瀋從文在**後期,遭範曾當麵嗬斥奚落,精神上深受傷害。作者引用傳主寫的兩封信,來展現傳主當時的精神狀貌,並未做齣任何評議,而是讓瀆者去理解、認識那個時代人與人的關係及麵貌。這是一個較好的敘說方式,或許這也是作者在今天隻能選擇的一種方式。

在瀋從文的後半生,妻子張兆和一直如影相隨。瀋從文是握著妻子的手去世的。在這裏,我們看到一對夫婦55年患難相隨、艱苦與共的身影,他們身上體現瞭中國傳統婚姻的美德。瀋從文去世後,幸有張兆和的努力,《瀋從文全集》纔得以順利麵世。而張兆和的妹妹張充和在瀋從文去世後,也為姐夫寫作瞭一副聯語:“不摺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來評價其人其文。讀《瀋從文的後半生》,我們對這一簡括的評語,對瀋從文本人,乃至對那個時代,會有更豐富的認知與深刻的理解。無論是瀋從文還是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因而這種認知與理解,就有瞭更強的現實意義。


目錄

[題記] 萬韆人在曆史中而動……

[說明]

[上部] 1948—1965

第一章 轉摺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

一、恢復“年青”,“重新安排”

二、“癡人”之“夢”,“收拾殘破”

三、“紅綠燈”,“我們一代若乾人必然結果”

四、神經已發展到“最高點”上,“不毀也會瘋去”

五、“悲劇轉入謐靜”,“大悲”

六、“把一隻大而且舊的船作調頭努力”

七、理解“囈語狂言”,理解“恢復”和“重鑄我”

八、為什麼選擇曆史文物研究

第二章 革命大學

一、“理論測驗在丙丁之間,且不會扭秧歌”

二、《老同誌》

三、“提一提莫作踐瘋人,就很好瞭”

第三章 “明白生命的隔絕,理解之無可望”

一、“因為明白生命的隔絕,理解之無可望”

二、“時代十分活潑,文壇實在太呆闆!”

三、三兄弟

第四章 川行土改:“群”、“單獨”的生命、“有情”的傳統

一、到“群”裏去

二、自己想寫的作品,想做的研究

三、對存在有瞭理會,對人生有瞭理會

四、生日

五、時代的鑼鼓聲,被土地的平靜所吸收

六、用溫習舊年來過舊年

七、“有情”的傳統

八、尾聲

……

[下部] 1966—1988

……

第十三章 “還得好好活在人間”

一、“不升天,不下地,還得好好活在人間”

二、“還有人記得我們啊!”

三、“令人痛苦”

四、改善

五、生活中添瞭些活潑氣氛

六、著急

第十四章 以“忘我”來恢復人的“潛伏能力”

一、“小處”和“大處”

二、南方之旅

三、有忙不完的事是“幸運”

四、傷害

五、以“忘我”來恢復人的“潛伏能力”

六、舊人舊事新識

七、漸行漸遠

八、避震南行

第十五章 “齣土”時期

一、“穩住自己”

二、離開博物館,調入社科院

三、往來

四、擔心

五、齣版、住房

六、費解

七、“我總算活過來瞭”

第十六章 “一個健康的選擇”之後

一、美國的講演

二、他鄉舊友新知

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四、張兆和的工作

五、八十歲的驚喜

第十七章 生命的完成

一、猶及迴鄉聽楚聲

二、日本之行

三、病

四、想象中的電影

五、小房間裏的來客

六、老淚

七、最後的文字,最後的話

八、告彆

九、逐漸完整起來的瀋從文世界

十、張兆和

[附錄一] 死亡的誘惑,求生的掙紮:瀋從文作為“絕筆”的《一點記錄——給幾個熟人》

[附錄二] 瀋從文的後半生:這是什麼樣的故事

主要參考書目

初版後記

增訂版後記

[影像] 瀋從文走過的路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