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我們是如何産生感知、思想和情感?諾貝爾奬獲得者埃德爾曼試圖從神經元的活動來解釋意識的産生。
《比天空更寬廣》這一書名取自狄更生墓碑上的詩:大腦/比天空更寬廣,因為/放在一起,大腦能將天空涵蓋。意識這個讓全人類為之著迷的議題,作者用簡潔而優雅的語言,避開瞭專業術語,力圖讓普通人都能讀懂。哲學傢李澤厚先生強烈推薦。
《比天空更寬廣》是生命係列其中之一,如果對神經科學和意識之謎感興趣,生命係列當中的《驚人的假說》《比天空更寬廣》《腦中魅影》也不容錯過。
2018年新版的全新設計瞭版式、封麵,提升瞭閱讀體驗,讓讀科普不再艱難。隨書附贈價值39.6元由汪潔、吳京平掰開揉碎,帶你懂科學好書的《經典科普解讀課》6摺券。
內容簡介
雨果說:世界上*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比天空更寬廣》探索的即是人的心靈與身體的關聯,以及意識的本質的書。諾貝爾奬獲得者、神經科學傢埃德爾曼博士討論瞭科學和醫學的*新進展,探索瞭意識與因果、進化、自我發展的關係,以及感覺、學習和記憶的起源問題。
作者簡介
傑拉爾德·埃德爾曼,1929年生,美國著名生物學傢,197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獲得者。美國神經科學研究所(Neurosciences Institute)主任,神經科學研究基金會(Neurosciences Research Foundation)主席,斯剋裏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神經生物學部主任。
精彩書評
到瞭21世紀,應該是生物科技大發展的時期瞭。我非常注意腦科學,人對外在世界的瞭解遠遠多於人對自己內部世界的瞭解,我的這一哲學視角的思辨能不能得到某些科學的印證,要寄托於腦科學瞭。我推薦過兩本書——《比天空更寬廣》和《第二自然》,講的就是人的大腦比天空更廣闊,更復雜,是第二個大自然。現在我們對此的瞭解隻是在剛起步的嬰兒階段。
——李澤厚
意識是個熱門課題,同時卻仍然是個謎。埃德爾曼是意識科學研究的領導者之一,他的書能讓普通讀者也能掌握問題的精髓。
——弗蘭西斯·剋裏剋(Francis Crick),諾貝爾奬得主,《驚人的假說》的作者
書中充滿瞭讓人著迷的思想……這本書能讓你知道你是如何感覺到自己的種種感覺,如果你讀書是為瞭洞察,為瞭發現,那為何不從讓你得以學習的意識本質開始呢?
——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波士頓環球》(Boston Globe)
本書文字優雅,可讀性強,探索瞭神經科學、生物化學等領域的*新進展,並深刻探討瞭人類意識的本質。
——《聖地亞哥聯閤論壇報》(San Diego Union-Tribune)
埃德爾曼在《比天空更寬廣》中優雅地總結瞭他復雜的研究體係。
——讓·皮埃爾·尚熱(Jean-Pierre Changeux),《自然》(Nature)
目錄
第1章 人類心智——完成達爾文的計劃
第2章 意識——記憶的當下
第3章 大腦組成
第4章 神經達爾文主義——全腦理論
第5章 意識的機製
第6章 比天空更寬廣——感知、統一性和復雜度
第7章 意識與因果——現象轉換
第8章 意識和潛意識——自動和注意力
第9章 高級意識和錶徵
第10章 意識的理論和性質
第11章 認同——自我、死亡和價值
第12章 心與腦——一些結論
名詞解釋
文獻注釋
前言/序言
前言
寶貴的意識是我們能夠得以成為人的保證。如果永久性地失去瞭意識,即使仍然存在生命體徵,也會被認為等同於死亡。毫不奇怪,意識一直以來都廣受關注。二十五年來,我就這個主題寫瞭很多書和文章。我相信意識能被科學地加以研究,現在關注這個主題的齣版物和科學會議與日俱增,這支撐瞭我的信念。
新的進展促使我希望嚮普通讀者介紹意識問題。我的目標很明確:對意識進行定義,並對這個主題給齣簡單而又不失清晰的觀點。這個主題具有挑戰性,它也需要讀者能付齣耐心。我唯一能承諾的是,努力得到的迴報將是對於這個人類關注的中心問題更深刻的理解。因此,除非必要,我將盡量避免涉及學術內容,這些在我以前的著作中有很多。想要進行深入瞭解的讀者可以在書後列齣的參考文獻中找到許多優秀的著作。另外,要理解科學研究,不可避免地會涉及一些專業術語。大腦和意識問題尤其如此。為此我在書後增加瞭一個術語解釋錶,希望能有所幫助。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關於意識的闡述直至今日仍然是經典,他說:
遲早會有一天,特定的意識將與特定的腦狀態相對應。對其的探索將會使之前所取得的一切科學成就黯然失色。但是在目前,心理學還隻相當於伽利略和運動定律齣現之前的物理學,或是拉瓦锡和質量守恒定律齣現之前的化學。心理學的伽利略和拉瓦锡終有一天會齣現。而且,他們的成就將會是“形而上學”式的。與此同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認識到探索的睏難重重,並且牢記我們所秉持的自然科學理念都是暫時的並且可以改變。
我很想知道,詹姆士說對意識基礎的成功科學研究必將是形而上學式的時,心裏想的是什麼。不管怎樣,在這本書中我會盡量避免深入討論形而上學問題。我希望能僅僅基於科學的基礎來進行解釋。我想做的是,說服那些認為這個主題完全是形而上學或絕對神秘的人改變他們的想法。
對意識的科學分析必須迴答以下問題:神經元的活動是如何産生齣主觀感知、思想和情感的?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兩個方麵完全不同,不可調和。科學解釋必須閤理地闡釋它們之間的聯係,讓一個方麵的特徵能從另一方麵得到理解。這就是這本小冊子的目標。
書名取自埃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墓碑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寫於1862年前後,當時現代大腦科學尚未齣現。我對它印象深刻,因為在贊美心智的寬廣和深邃時,狄更生說的全是大腦。至於書的副標題,則是指意識在為我們呈現來自世界的信息時讓人驚嘆的特性。
宇宙的奧秘與生命的起源:探索我們與星辰的聯係 本書將帶領您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浩瀚旅程,深入探索宇宙的宏偉畫捲以及生命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思議的角色。我們並非孤立地存在於這片黑暗的虛空中,而是與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粒子,與遙遠星係的光芒,與億萬年前發生的宇宙大爆炸緊密相連。這本書將為您揭示那些塑造我們世界、定義我們存在的根本性問題,並提供引人入勝的科學洞察。 第一部分:從原子到星辰——宇宙的構成與演化 我們將從最微小的層麵開始,審視構成我們身體、我們星球乃至整個宇宙的基本單元——原子。您將瞭解原子的結構,它們如何通過各種相互作用形成分子,分子又如何凝聚成恒星、行星和星係。我們將追溯宇宙的起源,從那熾熱、緻密的奇點,到轟轟烈烈的宇宙大爆炸,以及隨後物質和能量如何逐漸冷卻、聚集,最終形成瞭我們今天所見的壯麗宇宙。 粒子與力:宇宙的基石。 本部分將詳細介紹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粒子,如誇剋、輕子,以及傳遞相互作用的基本力,如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您將瞭解這些粒子和力如何在早期宇宙中協同作用,塑造瞭宇宙的雛形。我們將探討量子力學的奇妙之處,理解微觀世界看似違反直覺的規律如何深刻地影響著宏觀宇宙的形成。 恒星的誕生與死亡:宇宙的熔爐。 恒星並非永恒不變的存在,而是經曆著生老病死的循環。我們將深入瞭解恒星是如何在巨大的氣體和塵埃雲中誕生的,它們又如何依靠核聚變産生能量,照亮宇宙。您將看到不同質量的恒星如何演化,以及它們最終走嚮的命運——或是化為平靜的白矮星,或是發生驚天動地的超新星爆發,將比鐵更重的元素拋灑到宇宙空間,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原材料”。 星係的形成與結構:宇宙的島嶼。 宇宙並非均勻分布著恒星,而是以龐大的星係形式聚集。我們將探索星係的形成機製,瞭解螺鏇星係、橢圓星係等不同類型的星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之間如何相互作用、閤並。您將驚嘆於銀河係這樣龐大的結構,其中包含著數韆億顆恒星,而我們太陽係隻是其中的渺小一員。我們將探討暗物質和暗能量在星係形成和宇宙膨脹中的關鍵作用,這些神秘的物質和能量至今仍是宇宙學研究的重大挑戰。 行星的形成與多樣性:生命的搖籃。 在恒星周圍的塵埃盤中,行星是如何誕生的?本書將詳細描述行星形成的“吸積”過程,以及不同類型行星——岩石行星、氣態巨行星、冰巨星——的形成條件和特點。您將瞭解到太陽係中八大行星的獨特之處,以及在遙遠的星係中,可能存在著無數形態各異、擁有獨特環境的係外行星,其中一些或許具備孕育生命的潛力。 第二部分: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從化學到意識 當物質聚集、環境適宜時,一個更加令人著迷的現象便齣現瞭——生命。本書將追溯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探討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再到第一個自我復製的細胞的漫長而復雜的演化過程。我們不僅關注生命的物理和化學基礎,還將深入探討生命的本質,以及生命意識的産生與演化。 生命的基本要素:有機化學的奇跡。 本部分將聚焦於構成生命的關鍵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肪和碳水化閤物。您將瞭解這些看似簡單的有機分子是如何在早期地球的特殊環境下産生的,並如何通過精巧的化學反應連接起來,形成更復雜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和核酸(DNA和RNA)。我們將探討“化學演化”理論,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學基礎。 從細胞到生物:生命形式的多樣化。 第一個生命形式——原始的細胞,是如何齣現的?我們將迴顧關於生命起源的各種科學假說,並重點介紹“RNA世界”假說等前沿理論。您將瞭解到生命是如何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通過漫長的“自然選擇”過程,演化齣地球上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從微小的細菌到龐大的藍鯨,每一個生命都承載著億萬年的演化史。 遺傳的奧秘:DNA的生命密碼。 DNA,攜帶著生命的遺傳信息,是生命得以延續和繁衍的基石。本書將深入淺齣地介紹DNA的結構和復製機製,以及基因如何控製生物體的性狀。您將瞭解到基因突變和遺傳變異在驅動生物演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現代基因工程技術如何為我們理解生命提供新的視角。 演化的力量:適應與生存。 自然選擇是如何塑造生物體的形態、功能和行為的?我們將通過生動的案例,闡述不同生物體如何為瞭適應環境、獲取資源、躲避捕食者而産生各種精巧的適應性特徵。從鳥類的翅膀到魚類的鰓,從變色龍的僞裝到蝙蝠的迴聲定位,每一個特徵都講述著演化的精彩故事。 意識的黎明:思考與感知。 意識,是生命最令人著迷的特徵之一。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産生思考、情感和自我意識的?本書將探討神經科學的最新進展,瞭解神經元如何傳遞信號,形成復雜的神經網絡,以及這些網絡如何最終産生瞭我們所體驗到的意識。我們將思考,在宇宙的其他角落,是否也可能存在著具有意識的生命形式? 第三部分:我們與宇宙的聯係——迴顧與展望 在探索瞭宇宙的宏大與生命的奇跡之後,我們將迴歸自身,重新審視我們作為宇宙一部分的獨特地位。本書將引導您思考,我們是如何由星辰中的物質構成,我們的存在與宇宙的演化又有何關聯。最後,我們將展望未來,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使命,以及我們對宇宙的探索將走嚮何方。 我們是星塵:物質的循環與生命的傳承。 您將瞭解到,構成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原子,絕大多數都誕生於遙遠的恒星內部,經過超新星爆發的洗禮,散布到宇宙空間,最終匯聚成我們的太陽係和地球。我們與宇宙萬物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物質聯係。這種認識,將極大地拓展我們對自身存在的理解。 宇宙在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如果宇宙中隻存在無生命的物質,那麼生命的齣現,尤其是意識的産生,無疑是宇宙中最具意義的事件之一。我們將探討生命的內在價值,以及人類作為擁有智慧的生命,在宇宙中的獨特地位和責任。 探索無止境:人類的宇宙徵程。 從最初的仰望星空,到今天的射電望遠鏡和太空探測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本書將迴顧人類探索宇宙的曆史,並展望未來的方嚮,包括尋找地外生命、星際移民、以及對宇宙終極奧秘的追尋。您將瞭解到,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我們最寶貴的品質之一。 這本書將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科普,更是一場深刻的思考。它將幫助您重新認識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理解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並激發您對未知世界的無限遐想。準備好,讓我們一同開啓這段精彩絕倫的探索之旅,感受宇宙的壯麗,生命的偉大,以及我們作為這一切一部分的非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