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
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出使美日秘日记》
这部日记早期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记录世界、剖析世界、接纳世界艰难历程的全景图之一。在日记中,作者对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及华侨生活和人民友好交往,都进行了客观记述,是当时人们了解外部世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因此梁启超将此书列入到《西学书目表》。可以说,这部日记不仅是作者的传世之作,也是当代学者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珍贵史料。
该日记共有十六卷,从光绪十五年(1889)九月初一日开始记录,一直记到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初四日,历时四年多。在日记中,作者对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作为早期中国驻外使臣,崔国因的《出使美日秘日记》记录了当时美洲地区,尤其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以及科学技术等内容,并处在国际大环境中,从国内外相关情形对比中,对中外贸易、世界军备竞赛、美国排华运动、中国边疆危机以及经济建设经验等问题发表了一些意见。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宝贵资料。梁启超在编写《西学书目表》时,曾将此书列入其中。
崔国因(1831-?)
字惠人,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甘棠人。自幼家贫,在族人资助下始得就学。他攻读刻苦,好学不倦,常以优异成绩博得师生们赞赏。稍长后,以秀才身份外出谋生。经堂侄崔澄举荐,在安庆李鸿章府中任塾师,深得李鸿章的赏识。同治九年(1870年)考中举人,第二年登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侍读,授国史馆编修。光绪十五年(1889年)三月,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秘鲁。光绪十八年(1892)十二月任满回国。著有《出使美日秘国日记》十六卷。归国后辞官从商,寓居芜湖。
说实话,拿到《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出使美日秘崔日记》的时候,我对它的期望值很高,毕竟这类文献的价值不言而喻。而实际阅读下来,它更是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清末民初的那段历史。秘崔的日记,不仅仅是记录了他在美国和日本的外交事务,更重要的是,他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描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尴尬处境,以及他本人在维护国家利益时所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我尤其惊叹于他对于细节的观察能力,无论是对西方社会的制度,还是对日本崛起背后原因的分析,都显得相当深刻和独到。而且,他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焦虑、不甘和偶尔的失落,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复杂心境。这套书让我不再仅仅是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个体,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它让我反思,在那个关键的转折点,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出使美日秘崔日记》这套书的时候,我就被它身上散发出的浓厚历史气息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把开启尘封往事钥匙。秘崔作为那个时代的出使官员,他的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特别关注他对于美日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观察和记录,那些细节之处,往往隐藏着最真实的时代信息。他笔下的美国,展现了一个新兴强国的活力与挑战;他描绘的日本,则透露出其迅速崛起的背后因素,以及对中国构成的潜在威胁。更重要的是,他记录了中国在那个艰难时期,外交人员所承担的重任和所面临的困境。通过他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外部世界的变化,更感受到了中国自身在寻求变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挣扎与思考。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鲜活而具体,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评分这套《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出使美日秘崔日记》的出版,简直就是给历史研究者和对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带来的一份厚礼。我一直认为,最能触动人心的历史,往往隐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笔触中。秘崔的日记,正是这样的存在。他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下了他作为出使官员在美日两国的外交活动以及个人生活点滴。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中国当时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的冷静反思,以及他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不忘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阅读他的日记,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坚持,那种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下的迷茫与探索。他对于中国外交困境的直白描述,也让我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所承受的压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套书不仅仅是历史文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个人情感记录,它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让冰冷的史实有了温度。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充满启发性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套《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出使美日秘崔日记》简直是打开了通往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一扇密室大门!我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分量,更是历史的厚重感。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原汁原味的笔触吸引住了。秘崔,这位身处历史洪流中的外交官,他的日记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中国与世界碰撞的复杂图景。他笔下的美国,既有令人惊叹的繁荣工业,也有初露端倪的社会问题;他描绘的日本,更是从一个曾经的东方邻国,蜕变为一股令人生畏的崛起力量。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细节的捕捉,比如某个谈判的微妙气氛,某个官员的表情变化,甚至是街头巷尾的风土人情,都仿佛栩栩如生。阅读的过程,就像跟随秘崔本人穿越时空,亲身经历那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岁月。那些泛黄的纸页,承载着太多时代的印记,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中国外交官们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敬佩。这套书绝对是研究清末民初历史,尤其是对外关系史的宝贵资料,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
评分刚拿到这套《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出使美日秘崔日记》,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果不其然,它提供了一个极为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晚清民初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官方史料固然重要,但来自亲历者的私人记录,往往更能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真实肌理。秘崔的日记,就恰恰满足了这一点。他作为出使要员,所接触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我特别关注他如何描述与西方官员的交往,那些言语间的试探、周旋,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都让我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谈判桌旁,感受那份紧张与智慧的较量。同时,他对美日两国的社会风貌、政治体制的观察,也相当细致。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震惊与反思,以及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崛起势头的警惕,都清晰地呈现在字里行间。这套书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时代全景图,细节之处见真章,让我对那个时代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我们民族如何在内外交困中寻求出路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