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9
★中國藝術史概論,對中國自秦漢至清代建築與工藝品的特徵與發展進行瞭脈絡性的梳理,並專設陵墓、磚瓦、墓磚、碑碣等條目詳細介紹。
★個案分析,以西安府文廟與碑林、薊縣獨樂寺、大同大華嚴寺等地建築為例,詳細考證其曆史淵源與建築特色。
★遊記信劄,記錄作者遊覽過程中的客觀見聞與主觀感受。全書不僅對於中國古代建築和藝術有完整的介紹與紮實的考證,同時也收錄瞭大量精美而珍貴的圖片,對於知識獲取和藝術欣賞均彌足珍貴。
在中日兩國建築史上,關野貞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遺産調查、研究方法和保護理念,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關野貞也是近代“日本的中國建築史學”創立者之一。他在涉華建築與實地考古方麵,是一位先驅者,一生來華不下十餘次。其側重建築與考古研究,尤其是運用考古學方法,對建築及其藝術作詳實考證,以微觀研究見長。在1906~1935年之間,關野貞通過對中國建築的廣泛考察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瞭自己的中國建築與遺産觀。在這個過程中,關野貞拍攝瞭大量照片,全麵記錄瞭20世紀初中國建築遺産的保存狀況。這些對中國建築及文物的記錄包括陵墓碑碣、石窟造像……內容詳細全麵,次序條理清晰,兼具整體性與前瞻性,反映瞭關野貞在遺産記錄上的專業素養。
關野貞有關中國的論考等,後匯編為《中國古代的建築與藝術》一書。可以說,這部書是其在中國古建築與美術研究方麵所獲成果之集大成,與伊東忠太所著《中國建築裝飾》一起,一直被學界視為中國建築與藝術研究領域的傑作。這些照片及文字在見證關野貞中國建築研究生涯的同時,也參與瞭近代中國建築史學的建構過程。
關野貞(1868年1月9日-1935年7月29日),日本的建築史傢、東大教授。緻力於文化遺産的保存而為人所知。1910年為東大教授。其間,進行平城宮址的研究,之後被授予工學博士。平城宮址在1922年被指定為國傢史跡。1910年始,屢次進行朝鮮半島和中國的古建築調查,並緻力於保護。1920—1928年,和傢常盤大定以重要佛教寺院為目標,在中國做瞭五次長期調查,注意到瞭古建築自身的發展。
譯者簡介
鬍稹,男,福建師範大學退休教授,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授,一九八九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一九九〇年開始在中國電子進齣口福建公司等單位工作,二〇〇一年調入福建師範大學,任外國語學院日本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和教授,發錶著作一部(上下捲)、譯著五部,在《外國文學評論》和《外國宗教研究》等刊物發錶論文七十多篇。
於姍姍,女,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講師,二〇〇六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日語專業,在《日語學習與研究》及各級學報上發錶論文七篇,獲省廳級社科基金資助項目三項,參編教材一部。
中國的建築與藝術
目錄
中國藝術史概論
中國之陵墓
中國之瓦與磚
中國六朝之前之墓磚
中國碑碣之樣式
西安府文廟與碑林
存於麯阜文廟同文門與濟寜戟門之碑碣
南北朝時代塔與犍陀羅塔之關係
嵩嶽寺十二角十五層磚塔
慈恩寺大雁塔與薦福寺小雁塔之雕刻圖案
薊縣獨樂寺
“滿州”義縣奉國寺大雄寶殿
大同大華嚴寺
大正覺寺金剛寶塔
乾隆營造之長春園中之歐式建築
熱和之離宮與喇嘛寺
“滿州”之古建築與古墳
中國窯洞建築
與建築有關之虎
現身東方古代建築之兔
“槨”字
中國文化遺跡及其保存
後漢石廟與畫像石
六朝時代畫像石
大倉集古館收藏之石佛
雲崗石窟之年代及其樣式之起源
“滿州”義縣萬佛洞
天龍山石窟
北齊魏蠻造菩薩立像
存於山東省之南北朝與隋唐之雕刻
遼銅鍾
封泥
中國玉石工藝品及其他工藝品
中國河南、陝西旅行記
北中國古代文化痕跡
蘇浙旅行記
西遊信劄
西遊信劄
中國內地旅行談
中國藝術史概論
一. 秦漢時代
於茲所謂秦漢時代, 蓋指始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一統天下,經前、後漢而三國時代末期,至西晉武帝建國(265)此一時期。該時代藝術於祖述周代傳統樣式之同時與西域交流,或多或少接受該文化影響,體現齣雄渾壯麗之技藝與精神。
秦始皇以豪邁氣概一統海內,設置郡縣,並舉中央集權之力,大力營造鹹陽宮,遷天下富豪十二萬戶,實施大規模都市計劃。更有甚者建阿旁宮於渭水之南,收天下兵器鑄鍾鐻、金人各十二立於宮前,又使天下勞役七十二萬眾築壽陵於驪山之麓,命將軍濛恬率兵三十萬北伐匈奴,修築萬裏長城,等等,其計劃宏大實曠古今,由此可想見當時建築之發達。
然秦以二世而亡, 漢高祖代之(前206),建國後奠都長安,大興未央、長樂二宮。至武帝時更造建章宮,開大液池,修上林苑,鑿昆明湖,起井乾樓、神明颱,立承露盤等,淩駕於宮闕中前二宮之壯麗,漢代藝術於此達至最高潮。
武帝驅逐匈奴,經略西域,越蔥嶺,通大月氏、安息,討大宛而降之,東西交通於此大開,西方文化由此輸入予周秦以降傳統藝術以相當影響。
前漢末有王莽亂,光武帝復興漢室(25),遷都洛陽,營造宮闕。其後明帝時班超大力經略西域,與大秦(東羅馬)、安息、大月氏等交通大開,佛教始經月氏國(犍陀羅)傳入中國,此後佛教藝術與佛教一道漸次浸潤中華。尤其後漢末靈帝好鬍服、鬍帳、鬍床、鬍坐、鬍飯、鬍箜篌、鬍笛、鬍舞,京都貴族競相仿之,西域風俗、服飾、樂器由此大舉入漢。
漢亡,魏、蜀、吳三國鼎立,其文化承續後漢時代,尤見佛教次第繁盛,佛寺、佛塔動輒修造,輸佛教於中國之月氏國、於闐地區文化於當時有相當影響。
秦漢時代一如上述,鹹陽、長安、洛陽均有規模宏大之宮闕,極盡美輪美奐,超齣想象。此於文獻雖為自明之事,然於遺物全部消失之今日,其具體已不可詳。聞秦皇漢武共求神仙之道,漢武尤喜神仙樓居,起高聳宮闕,如井乾樓,堆材積木,成“井乾建築”,高達五十丈;如神明颱,上有承露盤,銅仙人,舒掌捧盤,盤盛玉杯,承雲錶之露,求長生不老,高亦有五十丈,故可想象當時高層建築如何發達。其他宮闕之上則置銅鳳,以金碧彩繪裝飾內外;上林苑設離宮七十所,內養百獸;昆明池中,作長三丈石鯨。凡此種種,皆顯示宮殿苑囿營建發達異常。
陵墓製度亦大成於秦漢時代,永為後世楷模。其中尤以秦始皇陵規模最大,殉葬品之豐富冠絕古今。前漢武帝墳隴亦大,瘞藏之盛,不容他人追隨。後漢之後厚葬之風益盛,一般臣民墓前亦置石室、石闕、石碑、石人、石獸、石床等,其錶飾愈加富麗堂皇。宮殿廟祀建築以木材為主,於今悉數消失,而石造建築規模雖小,卻往往遺存至今。此為立於廟前墓前石室、石闕之屬。石室中以孝堂山石室保存最為完整,而武氏祠石室(山東嘉祥)、兩城山石室(山東濟寜)鹹已解體,然雕刻畫像之石壁猶多保存。
石闕立於廟前抑或墓前。其遺存中重要者如太室、少室與啓母廟三石闕(均在河南登封)當屬前者,武氏祠石闕、馮煥石闕(四川渠縣)、平陽石闕(四川綿陽)、高頤石闕(四川雅安)等屬後者。其錶麵鹹刻有諸多畫像,以為裝飾。
繪畫於秦漢時代似顯進步異常,然其遺物全然不見。惟有憑依施於廟、墓石闕、石室之畫像雕刻可見一斑。據文獻,前漢武帝使人畫十一功臣像於麒麟閣,後漢明帝使人畫二十八將像於洛陽南宮雲颱。其它宮闕內壁則有三皇、五帝、忠臣、孝子或神靈怪異之像,繪畫之發達超齣想象。
雕刻分圓雕、陽刻、陰刻。立於廟、墓前石人、石獸往往遺存至今,作於石闕、石室壁麵之畫像雕刻遺存亦較豐富。石人有嵩嶽廟石人(河南登封)、矍相圃石人(山東麯阜),石獸有置於武氏祠與高頤墓前之石獅,畫像石有施於前述孝堂山、武氏祠、兩城山石室之石刻件,太室、少室、啓母廟、武氏祠、馮煥墓、高頤墓等石闕四麵亦鎸刻有畫像,顯示當時雕刻藝術之一端,然除石獅外皆失於簡樸古拙。而且此石獅還保有後世不可企及之絕技,由此不難想象當時雕刻藝術發達異常。
工藝品,如文獻記載其進步亦超齣預想,又據遺物此情狀愈見清晰。其遺物種類,於地麵者不過碑碣之屬而已,而葬於墓中被發現者數量極多,計有金屬器、玉器、陶器、漆器、瓦磚、染織、刺綉等。
碑碣始於後漢時代,其形製有圭首、圓首兩類。圓首頭部刻有所謂“暈”物,“暈”端刻龍,為後世螭首之濫觴。亦有上下兩側刻四神圖者。通稱“穿”之圓孔由碑胸穿過,下方有長方形石颱,即方趺。
金屬器承繼周代,其種類、意趣、手法彆開幾多生麵。金屬器有容器、利器、服飾、車具、馬具、鏡鑒等,於此無遑一一細說。其質地有銅有鐵,動輒錯金嵌銀,或與寶石鑲嵌。其錶麵又陽刻、陰刻諸種圖案作為裝飾。意趣流動雄健,技巧乃後世不可企及。
玉器上接周代,數量繁多。玉之産地著名者如河南藍田、新疆昆侖,即和闐地區。玉器種類除圭、璧、琮、璋、琥、璜、瓏、玦外尚有印章、帶鈎、玉豚與飾劍所用之璏、珌、琫,以及壅塞死者七竅之眼玉、琀、瑱、鼻塞等。此外還有諸種佩玉類彆。其色澤之溫潤,技巧之洗練,可想見當時異常發達之態貌。
陶器有本色與施以綠釉或黃釉者。其種類以甕、壺、甑、杯、盤、案、匙等日常用具最多。作為殉葬品又有陶製閣樓、井欄、圂圊、以及人物、狗、豬、鵝、雞等。此類陶器往往或描或刻雄勁圖案。
文獻記載漆器在漢代有異常發展。又據近年來於朝鮮發掘之諸多樂浪郡時代漆器,亦可作為明證。無庸置疑,中國當時古墓中藏有眾多精美漆器,然其木材部分早已腐朽,采集睏難,故盜墓者僅取走其附屬五金件。此類重要遺物於過去幾無齣土。
屋頂葺瓦始於周代,於秦漢時愈見發達。然其瓦當僅止於巴瓦,唐草瓦尚未齣現。巴瓦圖案以使用文字與蕨類紋樣最為常見,但往往亦燒製成日象、月象及雙獸、猿、鹿、鴻等動物圖案,呈雄渾健雅氣象。
磚亦始於周代,於秦漢時製作技巧大為進步。磚可分為中空磚(俗稱曠磚)與普通磚兩種。中空磚大體用於構築墓闕、祠堂、墓槨等,其錶麵用模具製成人物、動植物、建築物或幾何等圖案,極為精巧。普通磚比今人使用者稍大,
分為方磚與長方磚,皆用於構築牆壁與陵墓之玄室等。其錶麵有文字,亦有幾何、人物、動植物、錢幣等陽刻圖案,以便於裝飾牆麵。其文字與圖案有渾樸高雅、引人入勝者。
至於染織刺綉,秦漢時綾羅錦綉至為發達早已見諸文獻,而其遺物過去全無發現。然而近年來於朝鮮樂浪郡古墳中動輒齣現絹、麻布、綾、羅等物,尤為俄國學者於濛古庫倫以北約112 公裏、諾彥烏拉山北腹古墳中發現之大量綾羅、錦綉、毛氈等物,其色彩亦較鮮麗,據此可窺見漢代染織與刺綉技術已達驚人之程度。
二. 六朝時代的藝術
中國六朝原指定都建康即今南京之吳、東晉、宋、齊、梁、陳,但從藝術樣式論,可視魏、吳、蜀三國鼎立時代為後漢時代之延續,故以兩晉、宋、齊、梁、陳、隋為六朝時代。現以此見解概述六朝時代藝術。
統一三國後之西晉定都洛陽,不久五鬍十六國亂又起,晉室遷都建康,斯為東晉。北方匈奴、羯、鮮卑、鼎、羌之異族先後入主中國,建立王朝,興亡盛衰輪替,終有南北兩朝。南朝宋、齊、梁、陳相續,北朝先有北魏,後分東西魏,北齊、北周相繼,終由隋文帝統一南北。此六朝時代大體可分為兩晉時代與南北朝、隋代二期。
關野貞(1867—1935)是與伊東忠太齊名的建築史學者。他在涉華建築與實地考古方麵,也是一位先驅,一生來華十餘次。將伊東忠太與關野貞兩人的建築調查與研究對照著看,更富有意義。伊東重視建築史,尤其是建築美術與工藝的研究,擅長建築史宏觀建構。而關野則側重建築與考古研究,尤其是運用考古學方法,對建築及其藝術做詳實考證,以微觀研究見長。可以說,兩者各有長短,互為補充。綜閤來看,則可得到較為客觀全麵的中國建築的印象。
關野貞初次來華調查是1906年,此前他主要從事日本及朝鮮的古建築、古寺社調查或修復。關野與東京大學同事塚本靖以及帝室博物館平子鐸嶺三人於1906年9月至翌年初,自北京齣發,經鄭州至西安,對沿途各地的古跡遺物,尤其是陵墓碑碣、石窟造像等進行瞭詳細考察,從而探明瞭中日韓三國在建築及藝術上的部分淵源關係。這也是他多年來一直十分關注的課題。
為彌補初次來華未能於山東境內考察之遺憾,1907年鞦,關野貞又專程奔赴齊魯大地,對建築遺跡、石刻造像等展開調查,還從嘉祥縣和濟南府各獲得一方漢代畫像石,韆裏迢迢運迴日本,成為當時東京大學的珍貴藏品。此次考察後,發錶《中國的陵墓》(1908)、《中國山東省漢代墳墓錶飾》(1916)、《山東南北朝及隋唐之雕刻》(1916)等論文,為其探討中國雕刻藝術和陵墓及碑碣變遷夯實瞭基礎。
1913年對中朝邊境考察之後,1918年初,關野貞又受文部省派遣,對中國、印度及歐美古建築及其保存情況進行調查。這次他經朝鮮陸路進入我國東北,一路考察到北京,再由北京至大同、房山、保定、彰德、開封、鞏縣、洛陽、鄭州、太原等地。迴到北京後不久,又南下曆訪濟南、青州、青島等地,從青島海路抵上海,再由上海至浙江、江蘇等地考察。此次在華考察長達7個月,大有收獲,其中最得意的當屬在太原近郊探訪到天龍山石窟遺跡。為眾多精美的石窟造像所吸引,他放棄當天離開的原定計劃,在天龍山上住瞭一宿,翌日又接著攀登瀏覽,並對大多數石窟進行瞭初步考察和拍攝,事後撰寫瞭考察報告《天龍山石窟》(《國華》,1921)。他的這一所謂“發現”與伊東忠太十餘年前找到雲岡石窟一樣,在學界亦引起不小轟動。也許正緣於此,日本至今仍流行著伊東忠太發現雲岡石窟、關野貞發現天龍山石窟之說。其實,這些石窟遺跡並非什麼隱秘之所,地方誌等文獻多有記載,且當地也並非無人知曉,甚至有的石窟之前已有外國人曾經踏訪過,根本不存在發現之說。伊東、關野等人的這類探察活動,之所以被盛傳或渲染,與近代日本日趨膨脹的國傢主義思潮不無關係。
從規模來看,天龍山石窟雖遠不及敦煌、雲岡和龍門等大型石窟,但其石刻造像幾乎涵蓋瞭中國佛教造像史上各時代的經典之作,故備受學界關注。繼關野貞之後,又有木下杢太郎、木村莊八、田中俊逸、常盤大定等學者,以及美術商山中定次郎等先後來此考察或拍攝。這一藝術寶庫本應得到珍惜或妥善保護,然而,自關野貞“發現”之後,僅七八年時間,石窟造像幾乎慘遭滅頂之災,無數佛首被生生鑿取,有的整體被盜,其慘狀難以言錶。導緻這一狀況的原因多種多樣,但與跨國美術商山中商會頭目山中定次郎的兩次造訪以及該商會的大肆搜購轉賣行為有直接關係。
關野貞多次來華調查,不僅獲得研究上極為重要的感性認識,而且於各地拍攝並製作瞭大量圖片、拓本等,為此後的研究與著述奠定瞭基礎。他與常盤大定閤編的《中國佛教史跡》(6冊,附評解,1925—1931)以及遺稿《中國碑碣形式之變遷》(1935)等,即實地考察成果之體現。尤其是前者六捲本圖集可謂中國佛教建築與佛教美術調查研究之集大成者,至今仍為學界推崇。
20世紀20年代後期,隨著東亞考古學會(1927)和東方文化學院(1929)等涉華重要調查機構的設立,日本學界的對華考察步入頻繁化、規模化、綜閤化階段。從1930年開始,關野貞又先後六七次來華從事古跡調查或保存工作,地區多集中於東北以及熱河,調查對象主要是遼金時期的建築、陵墓以及熱河古跡等。僞滿洲國成立後,齣於國策需要,日本方麵主動協助僞滿政府保護熱河遺跡。關野貞、竹島卓一等受日方委托,對熱河進行瞭多次詳細考察,後結晶為五捲本《熱河》,除其中一捲為解說之外,其餘四巨冊均是相關圖集,收錄圖版300餘張,600餘幅。這是日本人最早對熱河進行的全麵係統考察,其圖版資料等為日後熱河遺跡的修復保存起到瞭一定作用。另外,在對東北、華北等地的遼金時期建築進行多次考察之後,關野貞與竹島卓一又編輯齣版瞭《遼金時代的建築及其佛像》。直到去世前一個月的1935年6月,關野貞還曾來華調查遼金建築。
關野貞在先後十餘次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撰寫並編輯瞭大量有影響的論著和圖錄資料集。圖集除上述幾種之外,還有與常盤大定閤著的《中國文化史跡》(12輯,各輯均附解說,1939—1941)。遺憾的是,這套大型係列圖集尚未完成,關野不幸病逝,編輯齣版工作隻好由常盤大定繼續下去。
關野貞生前有關中國的論考等,後匯編為《中國的建築與藝術》(1938),由岩波書店齣版。可以說,這部書是其在中國古建築與美術研究方麵所獲成果之集大成者,與伊東忠太所著《中國建築裝飾》一起,一直被學界視為中國建築與藝術研究領域的傑作。
中國古代建築與藝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古代建築與藝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評分太幸福瞭,有活動,捨不得的可以齣手瞭~
評分期待已久,趁活動時優惠價拿下,滿意!
評分好書是正版 質量不錯 京東給力!
評分中土香事原有著久遠的傳統,一是禮製中的祭祀之用,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魏晉南北塴時期隨佛教東傳的香事之種種,不過是融入本土固有的習俗,麵非創立新製,至於兩宋香事的興盛發達,卻是與高坐具有成熟密切相關,其時土人的焚香,原是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後世看得是風雅,而在當日,竟可以說風雅處處是平常。元代齣現綫香,香事裏便有瞭“快餐文化”,不過追求古法與古意的一脈,卻始終不曾斷絕,直到明清。
評分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東西不錯,一直在京東買東西。
評分這幾本書香節有活動,照著書友的單子買的
評分中土香事原有著久遠的傳統,一是禮製中的祭祀之用,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魏晉南北塴時期隨佛教東傳的香事之種種,不過是融入本土固有的習俗,麵非創立新製,至於兩宋香事的興盛發達,卻是與高坐具有成熟密切相關,其時土人的焚香,原是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後世看得是風雅,而在當日,竟可以說風雅處處是平常。元代齣現綫香,香事裏便有瞭“快餐文化”,不過追求古法與古意的一脈,卻始終不曾斷絕,直到明清。
中國古代建築與藝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