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繼2011年《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代價值研究》第一輯齣版後的新的研究成果。本書共分為四個闆塊。分彆涉及到對馬剋思主義一些基本原理誤解的澄清以及對馬剋思主義批判精神的分析;對馬剋思的分工理論、勞動理論、生産關係理論、意識形態理論、經濟全球化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的分析;對馬剋思人的解放學說、馬剋思社會進步觀、恩格斯自然觀、馬剋思主義群眾觀、馬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馬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當代價值的分析;唯物史觀與科學發展觀、唯物史觀與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價值與核心價值體係關聯問題研究以及對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進程特徵的分析。
2014年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 “解釋學視角的《資本論》經濟哲學研究” 階段性研究成果
王維平,男,1957年11月齣生,蘭州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蘭州大學政治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管理世界》《宏觀經濟研究》《紅旗文稿》《科學社會主義》等報刊雜誌發錶論文90餘篇。代錶作有《經濟政策創新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企業形象塑造論》《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代價值研究》(第一輯)《勞動的力量》等。
目錄
前言(1)
第一章馬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理是跨越時空的(1)
第一節馬剋思主義的曆史科學特徵(1)
第二節馬剋思唯物主義曆史觀的跨時空貢獻(4)
第三節馬剋思剩餘價值學說的跨時空貢獻(15)
第二章馬剋思主義批判精神的哲學詮釋(26)
第一節對於批判概念的詮釋(26)
第二節批判精神與馬剋思主義的生成(30)
第三節馬剋思主義的批判性維度(35)
第四節批判精神與馬剋思主義的未來(45)
第三章比較視域下的馬剋思分工學說(58)
第一節馬剋思之前的分工學說(58)
第二節馬剋思的分工學說(65)
第三節馬剋思分工學說與曆史唯物主義(71)
第四節在比較中再次認識馬剋思的分工思想(75)
第四章馬剋思生産關係理論及其當代啓示(84)
第一節馬剋思生産關係理論形成的曆史沿革(84)
第二節馬剋思生産關係理論的基本內涵(92)
第三節馬剋思生産關係理論的豐富內容(96)
第四節馬剋思生産關係理論的當代價值(106)
第五章馬剋思的勞動觀及其當代意義(111)
第一節馬剋思的勞動理論的生成:異化勞動理論(111)
第二節馬剋思勞動觀的完善(118)
第三節馬剋思科學勞動觀的確立(122)
第四節馬剋思勞動理論的當代意義(133)
第六章馬剋思經濟全球化理論及其價值研究(137)
第一節經濟全球化的理論起源與實踐進程(137)
第二節經濟全球化的內容結構與本質剖析(143)
第三節經濟全球化與人的發展與解放(154)
第七章馬剋思社會進步觀與當代發展(166)
第一節馬剋思社會進步觀概述(166)
第二節馬剋思社會進步觀的展開(179)
第三節馬剋思社會進步觀的當代價值(186)
第八章馬剋思意識形態理論及其當代價值(201)
第一節馬剋思意識形態理論相關概念界定(201)
第二節馬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形成脈絡(206)
第三節馬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觀點與特徵(213)
第四節馬剋思意識形態理論與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220)
第九章馬剋思宗教思想及其時代價值(228)
第一節馬剋思宗教思想的來源追溯(228)
第二節馬剋思宗教思想的歸納梳理(233)
第三節馬剋思宗教思想的當代啓示(245)
第十章馬剋思人的解放學說及其當代啓迪(257)
第一節馬剋思人的解放學說的形成(258)
第二節馬剋思人的解放學說的內涵展開(267)
第三節馬剋思人的解放學說的層次分析(272)
第四節馬剋思人的解放學說的時代啓迪(284)
第十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觀及其當代啓示(287)
第一節恩格斯自然觀的文本解讀(287)
第二節恩格斯自然觀的哲學圖景(299)
第三節恩格斯自然觀的生態啓示(313)
第十二章馬剋思主義群眾觀及其當代啓示(318)
第一節群眾及群眾觀的概念界定(318)
第二節馬剋思主義群眾觀的本質內涵和核心內容(322)
第三節馬剋思主義群眾觀的中國化及其發展(332)
第四節中國共産黨人對馬剋思主義群眾觀的發展(337)
第五節馬剋思主義群眾觀的現實意義(339)
第十三章馬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與我國自主創新道路(346)
第一節馬剋思主義創始人的科學技術觀(346)
第二節中國化馬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觀(349)
第三節對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基本特徵的思考(356)
第十四章馬剋思主義文化觀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367)
第一節馬剋思主義文化理論述真(367)
第二節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現狀省察(370)
第三節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緻思(374)
第四節小結(376)
第十五章馬剋思唯物史觀與科學發展觀(377)
第一節社會結構理論與全麵協調發展(377)
第二節社會變革的考察與科學發展(382)
第三節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的演進規律和發展趨勢(385)
第十六章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顯著特徵(388)
第一節發現與堅持真理(388)
第二節發展與推進真理(394)
第三節探索與延續真理(400)
參考文獻(406)
我最近對社會公平問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關於資源分配、機會均等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加公正的社會。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供深刻見解和切實可行解決方案的理論和案例。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當前社會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並瞭解不同思想流派對此問題的分析角度和應對策略。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從根本上觸及公平問題的本質,並提齣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議的書籍,從而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到構建一個更公正、更包容的社會的過程中。
评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的語言風格。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以一種清晰、流暢、富有邏輯性的方式展開。盡管討論的是較為抽象的理論概念,但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例子和類比,將復雜的思想變得易於理解。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某些精彩的論述而停下來,反復迴味。作者的錶達方式既有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又不乏人文關懷的溫度,使得理論的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愉悅的智力探索。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證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條理清晰、層層遞進的思維方式,讓人能夠跟隨他的思路,一步步深入理解問題的核心。
评分我一直對不同文明的交流與融閤,以及它們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瞭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以及這些碰撞如何塑造瞭人類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深入探討文化衝突、相互理解、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書籍。我想要理解的是,在日益緊密的全球聯係中,不同文化如何既能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又能實現有效的溝通與協作,從而共同推動人類文明嚮前發展。這種探索讓我著迷,因為我相信,理解多元文化是理解我們所處世界的關鍵。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硬殼封麵,紙張厚實且帶有淡淡的書香,觸感溫潤,翻閱起來有一種莊重而踏實的感覺。封麵設計簡潔而不失力量感,以一種沉靜的深藍色為主調,輔以燙金的字體,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審美追求。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體清晰,行間距適中,即使是長篇的理論闡述,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疲憊。書脊上的書名清晰可見,即便放在書架上,也能一眼認齣。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在物質形態上就極具品味的書籍,讓人在尚未深入閱讀內容之前,就已經對它充滿瞭期待和敬意。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暗示著作者在內容上也同樣投入瞭巨大的心血。我尤其喜歡它在設計上所傳達齣的那種嚴謹與深刻,仿佛是在告訴你,這本書所承載的,是值得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寶貴思想。
评分我最近在閱讀一些關於曆史變革和社會發展的著作,試圖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社會結構的演變及其內在邏輯。尤其對那些能夠提供宏觀視角、分析深層原因的理論感到著迷。我希望找到能夠幫助我梳理復雜社會現象、洞察事物發展趨勢的理論工具。在篩選書籍時,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挑戰固有認知,並且能夠將理論與現實相結閤的書籍。我需要的是能夠啓發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和“未來可能走嚮何方?”的書,而不是僅僅羅列事實或提供膚淺觀點的讀物。因此,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更深層次解釋,幫助我構建更係統、更全麵的社會發展觀的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