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研究(2017) [Euro-Asian Studies (2017)]

欧亚研究(2017) [Euro-Asian Studies (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编
图书标签:
  • 欧亚研究
  • 区域研究
  • 国际关系
  • 政治学
  • 历史学
  • 社会科学
  • 2017年出版
  • 学术著作
  • 俄罗斯
  • 中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564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502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Euro-Asian Studies (2017)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3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欧亚研究(2017)》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英文辑刊(中文名称:欧亚研究,英文名称:Euro-Asian Studies),选择2016年度主要骨干研究人员的文章共计10篇,组织力量翻译成英文安排出版。2017年开始安排一年出版两期。俄欧亚所选定文章后,由我社组织翻译成英文并安排编辑出版。2017年开始一年出版两期,主要包括:
  1.“普京主义”析论庞大鹏
  2.俄罗斯再工业化问题探析郭晓琼
  3.中俄战略协作模式:形成、特点与提升柳丰华
  4.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关系研究李勇慧
  5.日本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关系:政策及实践肖斌、张晓慧
  6.中国中东欧研究的几个问题朱晓中
  7.当前乌克兰政治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赵会荣
  8.俄国孤立主义:意识形态与历史心理张昊琦

内页插图

目录

Review of Putinism Pang Dapeng
On Russia's ReindustrializationGuo Xiaoqiong
SCO should Become Community of Common Interests and Shared DestinyXu Wenhong
The Pattern of China-Russia Strategic Coordination: Formation, Features and ProspectsLiu Fenghua
A Study of Russia-APEC RelationshipLi Yonghui
The Prospect of Russia-ASEAN Relationship: 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GameXiao Bin
Energy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Central Asian, Transcaucasian Countries: Policy and PracticeXiao BinZhang Xiaohui
Some Questions Concerning China's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StudiesZhu Xiaozhong
An Analysis of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by China and RussiaZhao Huirong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urrent Ukraine PoliticsZhao Huirong
Influence of Geopolitics on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Conditions, Approaches and Consequences-UkraineZhang Hong
Lenin's Theory of the Right of Nations to Self-Determination and its Practice in the Soviet UnionLiu Xianzhong
China's Challenges and Measures of Enhancing Publicity in Central AsiaXu Hu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AdjustmentsXu Hongfeng
Russian Isolationism: Ideology and Historical PsychologyZhang Haoqi
《欧亚研究(2017)》:穿越历史长河,洞察今日格局 《欧亚研究(2017)》并非一本单纯的学术论文集,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广袤欧亚大陆深处的窗口,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跨越时空的探索之旅。本书汇集了一系列深入剖析欧亚大陆复杂交织的历史、文化、政治与经济的专题研究,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观察平台,以理解这片孕育了无数文明、见证了无数变革的大陆,在21世纪的今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书的编纂者并非试图以单一的叙事框架来统领欧亚大陆的纷繁图景,而是通过邀请多位在该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共同构建起一幅更为立体、更为 nuanced 的欧亚大陆全景图。每一篇文章都如同拼图中的一块,共同协作,最终呈现出欧亚大陆这片土地上错综复杂的联系与互动。 历史的脉络:连接古今的纽带 本书的开篇,便将我们带回历史的深处,探寻那些塑造了今日欧亚大陆格局的古老印记。从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衰落,到游牧民族的迁徙与扩张,再到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兴衰与民族国家的崛起,历史的洪流在欧亚大陆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书中的部分章节,便致力于梳理这些历史脉络,揭示它们如何持续地影响着当今的政治边界、文化认同以及地缘战略。 例如,对古代商贸路线的深入研究,不仅展现了东西方文明的早期交流,更启发我们思考,在数字时代,新的“数字丝绸之路”正在如何重塑区域联系。对帝国时期遗产的分析,则揭示了遗留下来的政治结构、社会矛盾以及文化融合的复杂性,这些因素至今仍在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国内政治和对外关系。学者们通过扎实的史料考证与严谨的逻辑分析,力图让读者理解,历史并非遥远的过去,而是深刻塑造着我们当下现实的活态力量。 文明的对话:多元共存的舞台 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大陆之一,在这里,古老的宗教、独特的语言、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以及千姿百态的生活习俗交融碰撞,共同谱写着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欧亚研究(2017)》中的研究,着重关注了不同文明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张力。 本书的某些篇章,深入探讨了宗教在塑造社会认同、影响政治格局中的作用。从伊斯兰世界的内部演变,到基督教东正教的影响力,再到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本土化,这些宗教力量不仅是信仰的载体,更是重要的文化与政治力量。同时,本书也关注了语言的变迁、民族身份的构建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等议题。学者们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现了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的韧性与脆弱,以及不同文化群体在互动中如何维系自身特色,又如何寻求共存之道。 政治的博弈:权力格局的演变 在欧亚大陆广袤的土地上,古老的帝国与新兴的民族国家,传统的地缘政治力量与不断变化的全球力量,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动态的政治舞台。《欧亚研究(2017)》的相当一部分内容,聚焦于欧亚大陆当代政治格局的演变,分析了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区域合作与冲突的根源,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对全球稳定的影响。 本书的研究,不仅关注了传统大国如俄罗斯、中国、欧洲国家等在地缘政治中的角色,也深入分析了中亚、高加索、巴尔干等“十字路口”地区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发展。学者们运用多种分析工具,从国际关系理论到国家安全战略,再到区域一体化进程,力图揭示这些政治博弈背后的深层逻辑。同时,本书也关注了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以及恐怖主义组织,在欧亚大陆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展现了当代政治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 经济的脉动:增长、挑战与一体化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欧亚大陆的经济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欧亚研究(2017)》中的部分章节,致力于分析欧亚大陆主要的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以及它对区域经济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格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的研究,还涵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能源安全、资源分配、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等议题。学者们通过经济模型、统计数据以及案例研究,力图呈现欧亚大陆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国家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本书也关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展望:挑战与希望并存 《欧亚研究(2017)》的价值,不仅在于对过去和现在的深入剖析,更在于它所提供的对未来的思考。在21世纪,欧亚大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气候变化、能源转型、技术革新、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以及区域性冲突与紧张局势,都将深刻影响这片大陆的未来。 本书的许多篇章,都带着前瞻性的视角,探讨了这些关键议题。例如,对绿色能源转型在欧亚大陆前景的分析,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合作影响的评估,以及对全球治理体系中欧亚大陆角色演变的预测。学者们以审慎的态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总而言之,《欧亚研究(2017)》是一部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学术著作。它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入的研究以及多样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欧亚大陆的宝贵资源。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国际关系研究者,还是对全球格局变化感到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带您进入一个充满智慧与启发的欧亚大陆。它邀请我们超越国界和文化的藩篱,去认识这片土地上错综复杂的联系,去理解其过去,去洞察其现在,并一同思考其未来。本书所呈现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变的欧亚大陆,一个充满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大陆。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欧亚研究(2017)》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引发思考。它以一种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当前欧亚大陆发展中最核心、最值得关注的议题。我尤其被书中对于“连接性”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所打动。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时代,欧亚大陆作为一个连接亚欧两大洲的地理枢纽,其“连接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中不仅仅描述了物理上的交通网络如何日新月异,更深入地分析了信息流、文化流、人员流的交织与互动,以及这些“软连接”如何塑造了区域的认同感和合作模式。作者巧妙地将宏观的区域战略与微观的个体体验相结合,让我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欧亚一体化”的期待和担忧。书中对于一些新兴的跨国议题,例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在欧亚区域内的联动效应的分析,也极具前瞻性,为我们理解和应对未来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理解当前世界的复杂性,尤其是欧亚大陆扮演的角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区域概览,而是提供了一种深度解析的框架。书中对于“软实力”的探讨,以及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民间交往在构建欧亚大陆稳定与繁荣中所起到的作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不同地区在文化认同和价值观上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着区域的合作与冲突。作者并没有回避敏感话题,而是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对这些复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它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中,尊重和理解文化多样性是多么的重要。总而言之,《欧亚研究(2017)》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著作,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也为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欧亚大陆的新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语言运用,在同类研究中显得尤为独特。它不像许多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文学色彩。作者在分析宏观的经济和政治趋势时,并没有忽略个体命运和文化情感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个人故事和地方风情描写,它们为冰冷的统计数据和复杂的分析增添了血肉和温度,让欧亚大陆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例如,关于某个古老城镇的市集,或者是在火车上与当地人的一段简短交谈,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够触动人心,让我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鸣和差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描写方式,使得《欧亚研究(2017)》在提供知识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它让我明白,任何宏大的区域研究,最终都离不开对个体经验和人文精神的关注。

评分

这本《欧亚研究(2017)》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在阅读之前,我脑海中对“欧亚研究”这个概念其实是有些模糊的,甚至带着些许刻板印象,以为无非是围绕地缘政治、历史事件或经济合作展开的宏大叙事。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立刻被它所展现出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视角,而是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广袤的欧亚大陆,从西端的欧洲腹地一路向东,直至东亚的璀璨文明。书中涉及的领域之广,令人惊叹。我读到了关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文化的变迁,探讨了不同文明在交流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火花,以及这些古老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同时,对于当下欧亚大陆上新兴的经济体、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入分析,也让我对未来的国际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欧亚世界。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提供全新视角、颠覆既有认知的书籍抱有极大的热情,而《欧亚研究(2017)》恰恰满足了我这一点。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并没有遵循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而是更加强调欧亚大陆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动态的平衡与演变。书中对于一些被忽视的区域和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例如中亚国家的独立发展路径,俄罗斯在后苏联时代的战略调整,以及东南亚国家在欧亚大陆经济版图中所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作者运用了扎实的学术研究方法,同时又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这些复杂的议题娓娓道来。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跳出了固有的思维定势,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眼光去看待欧亚大陆的整体格局。这本书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细致地描绘了欧亚大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好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