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0
?阪茂說過:“從曆史到今天,建築師還在做著同樣的事:為有權勢的人工作,富人、政府、開發商。他們通過雇用我們,把無形的權力和財富變得有形。用我們設計的具有紀念性的建築將他們的權力和金錢化為實體。這不應該是建築的全部。這讓我感到很失落,因為建築師不是為社會大眾所服務,有那麼多的人因為自然災害流離失所,就像地震從來不奪人性命,是建築倒塌纔緻人死亡,這是建築師的責任。我傾嚮於成為一個解決難題的特殊建築師。並不是為瞭做齣什麼漂亮東西而工作,通過設計去解決問題是我的方式。”
說到底,建築,是人類的居所,是傢。一個傢,怎麼能缺少人文氣質和人道主義關懷呢?中國一綫城市的摩天大樓不亞於紐約,有關部門的辦公大樓富麗堂皇程度令人驚嘆,商品房過剩到開發商都想要把庫存炸掉,並坦言說,我們的商品房壽命70年,還不如硬紙筒。我們把傳統的建築精髓丟瞭,這精髓不光光是榫卯工藝,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建築天人閤一的美學和順天應時的精神。除瞭商品房、“紀念碑”和“金字塔”,我們再也蓋不齣其他的東西瞭。
那麼,
什麼是好的建築?
也許不過是必要的時候,
一個可以讓你暫時心安的休憩之所。
槙文彥的建築語言以理性、精確而不失想象力的形式為特徵。對於槙文彥來說,設計與環境尤其是城市之間有著重要的關係。在他老練的空間和形式中充滿瞭從日本文化中繼承的感性。1989年9月,日本《新建築》雜誌的一份調查資料錶明:在日本國內受人喜愛的建築師行列裏,槙文彥名列榜首。
讓建築永恒的秘訣,槙文彥的迴答十分樸素:建築不像時裝,需要跟隨潮流。建築擁有其不變的精神,它是一個給人居住、給人帶來愉悅的場所。
槙文彥說,在他完成一座建築之後,他會去看人們對它反應如何,這是一個學習過程。在設計代官山集閤住宅裙樓時,槙文彥正巧住在附近,於是他經常步行去那裏,在那裏吃午飯,觀察那些空間如何被人們使用。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裏,他持續觀察著當地居民的成長和變化,他得齣結論:建築就像人類的牙齒,需要不斷修繕和被照料。
25年時間裏,“沿街的圍牆”逐漸變成瞭“沿街的空間”,槙文彥毫不吝嗇地將許多部分的土地騰空齣來,留給樹木,擺下寬闊的行人道,提供歇息、聚集的小場地;現場原有的古墓亦不避忌諱或被令搬遷,保留下來反而與新建築物打成一片,光綫、影子、空氣、雨水、樹木與建築空間渾然一體,營造鬧中取靜的獨特個性。
在《槙文彥的建築哲學——關於城市與建築的思考》中,槙文彥強調:“建築應該迴歸空間論。‘空間’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建築,既非內部也非外部。傳統日本的‘間’和‘奧’是十分優秀的空間概念,日本建築不能失去這種傳承。”這始終是槙文彥想傳達齣的一個信息:建築,並非形態,而關乎空間與文脈,它是隱藏在人類文化活動中一種物理秩序的呈現——這也是他通過批判紮哈案試圖嚮日本民眾普及和推廣的一套大眾建築理論。而對於建築師,迴歸空間論也許就是學科邊界不斷被蠶食的今天重新定位自我的一個指南針。
《槙文彥的建築哲學——關於城市與建築的思考》介紹瞭槙文彥關於城市與建築的一些思考,梳理瞭槙文彥50餘年的建築曆程。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槙文彥本人發生瞭怎樣的變化,建築師們的思想發生瞭怎樣的變化,並對建築與城市空間的各種問題進行瞭深入思考。
槙文彥一生緻力於發展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精細的手法使建築錶現齣理性的思維。槙文彥對建築和城市都有著獨特的見解,他采用散文式的構造方法,賦予建築更多層次的內涵。他主張開放性的結構,以極強的適應性滿足時代變遷的要求,同時他十分強調建築與環境的協調,極力為建築物賦予人性和文化的特徵。
在《紙建築——建築師能為社會做什麼?》一書中,建築師阪茂詳細剖析他20餘年來用紙作為建築材料的曆程和心得。講述自己的建築理念,用紙作為建築材料的經典案例,以及自己作為建築師的社會責任。阪茂博士通過他高超的建築技藝為遭受自然災害地區的無傢可歸者和喪失財産者提供瞭誌願服務,他特彆強調對尖端材料和技術的運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執著,創新永無止境。阪茂的紙管屋設計履行瞭一個建築師平凡的義務,卻為災民的生活帶來瞭不平凡的變化。他不僅為我們呈現瞭探索材料可能性、在災後建設中提高效率的一種方法,也通過紮實、細緻的工作嚮人們說明:建築師可以做到的,遠遠比一張圖紙的完成、一座建築的完工更多、更有意義。
槙文彥(1928年——),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新陳代謝派的創始人之一,1993年榮獲普利茲剋奬,現任美國建築師協會名譽會員、英國皇傢建築師協會名譽會員等職。他堅信:設計師不僅要給後人留下房屋,更重要的是要留下文化財富。
趙春水,日本工學博士(LandscapeArchitecture),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天津勘察設計大師,天津市城市規劃學會副會長,天津市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齣版著作:《思享——設計師劄記》《赫爾佐格與德梅隆全集》等;設計作品:天津圖書館(閤作),五大院麗思卡爾頓酒店,天津濱海圖書館(閤作)等。
阪茂ShigeruBan
1957年齣生於日本東京,1978年至1980年就讀於美國南加州建築學院,1982年至1983年在東京磯崎新工作室工作,1984年獲庫柏聯盟建築學院建築學學士學位,1985年在東京建立阪茂建築設計事務所,1995年任聯閤國難民署高級專員顧問,2000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2014年獲得普利茲剋建築奬。2017年任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部特彆招聘教授。
王興田
NKO日興設計創始人、總建築師;入選中國當代百名建築師;日本早稻田大學特彆研究員;當代中國建築創作論壇總召集人;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副會長;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等大學客座教授
在建築物的背後,要留下文化的價值,這是建築師應負的責任。
——槙文彥
槙文彥的作品,不僅僅代錶瞭他自己所處的時代,同時也一定會在時尚變遷中存留下來。
——普利茲剋建築奬評委會
作為一個建築師,我設計瞭美麗的建築物。但同時,建築師應該有社會責任。
——阪茂
作為一名傑齣的建築師,二十餘年來,阪茂不斷創新,用創造性和高品質設計來應對破壞性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極端狀況。他的建築對於那些遭受巨大損失、流離失所的人們就是庇護場所、社區中心還有精神領地。
——普利茲剋建築奬評委會
阪茂在救災工作中錶現齣瞭對人道主義事業的執著,他是所有人的榜樣。創新不以建築類型為界,愛心不以預算多寡為限,阪茂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普利茲剋建築奬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剋
阪茂也許比今天很多做玻璃和鋼鐵建築的人更接近老舊的現代主義者的理想。
——美國《時代周刊》
細讀本書,令人深切地感受到阪茂先生在救災過程中不遺餘力的付齣錶現齣瞭人性的大愛和一個建築師對於社會的高度責任感,是我們所有人、所有建築師的榜樣。潛心鑽研、執著堅定、樸實節儉、不圖虛名,由內心深處由衷地散發齣對人的關懷、對物的關愛、對社會的責任感,這就是阪茂其人。
——王興田日本早稻田大學特彆研究員日興設計總建築師
後記
我在與鬆隈先生的交談後開始寫後記時,想到這是第二次整理對話編輯成書。第一本也是鬆隈先生作評論傢紀錄我和川登先生的對談集。
本書梳理瞭半個世紀的近代史實。在這段時間,我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或者建築師們的作風發生瞭怎樣的變化,還有建築師的目標是否一緻等,我對各種問題進行瞭深入思考。結論是人類並沒有怎麼改變,且目標一緻。隻是,可以說建築在50年的現代主義曆史中,嚮更為廣泛的派彆擴展。當然,本書也不是解讀作品,而是介紹瞭建築師如何思考城市和建築的思維軌跡。
與川添先生的對談中,我作為新陳代謝的成員之一,正值四十歲經驗豐富的人生高潮期,相比新陳代謝其他成員有著更為明晰的建築觀,而且闡述瞭讓人們感到溫暖的人道主義的重要性。我認為應做齣關注建設場所的建築,因為手法存在差異,所以我們還要具有作為建築師的使命感。換一種錶達方式,我們非常認同鬆隈先生指齣的城市性的重要性。
年幼時的認知一生也不會消失,這可以說是我作為建築師的DNA。
我與各種建築師相識,從接觸他們作品的體驗中受益匪淺。例如設計工作時與丹下健三的討論會、賽爾特從事建築行業的重要性、村野藤吾純粹的現代主義、前川國男具有的建築師應有的理論性……數不盡的收獲。從中學習獲取之後總結自己的思想,持續瞭近半個多世紀還未看到盡頭。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通過自己的作品,無論好壞,經常學不到什麼東西。
在我們周圍的城市、國傢,還有如今無法避免國際化影響的地域社會中,我們麵前不斷齣現與以往建築無法比較的形式。而且,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不斷地捫心自問,就我們而言普遍性事物、無法改變的事物究竟是什麼。“飄蕩的現代主義”這篇隨筆的最後言及的“共鳴的現代主義”便是其中永恒的事物之一。
本書的開篇,介紹瞭新國立競技場的相關問題。
對於2012年11月國際招標中入選的紮哈·哈迪德的設計方案,我在轉年夏天發錶瞭《在神宮外苑的曆史文脈中思考新國立競技場建設方案》的隨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人都認為入選方案決定得太過草率,而現在卻並非如此。2015年7月政府宣布廢止,方案再討論。
一切都如前文所述,我對於當初的設計方案深感震驚是因為有20多年前設計鄰近國立競技場的東京體育館時的經驗。與川添登先生的對談中也強調瞭破壞城市性的相關方案。
我在先前的隨筆中,闡述瞭在東京地區舉辦的奧林匹剋大會的情況。這種巨大的規模必然會建設很多項目,我認為必須先重審項目再著手設計。也就是說,我主張宣布廢止項目方案後重新思考。而且,在考慮設計之後,選定新項目方案,其中一個選擇不就是上次投標的優勝者紮哈·哈迪德嗎。
當然,這一年的9月7日,在布宜諾斯艾裏斯舉行國際奧林匹剋委員會總會,東京取得舉辦權,全國上下情緒高漲,隨之我的言論被刪去。然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政府又宣布此方案“無效”。我感到曆史的諷刺。然而,我認為在兩年毫無進展的曆史中,如原方案被采用實施,我們必將會遭遇到比50年更加長久的悲慘時代。
這次對話印象最深的是我與鬆隈先生在梳理曆史脈絡的同時,對話內容一字不落地流暢地記錄下來,這都歸功於在背後支持的岩波書店的每一位同仁的努力,我對此錶示誠摯的敬意。鬆隈先生也一定懷著同樣的感慨。衷心感謝編輯部堀由貴子。
2015年8月
槙文彥
前言
任誰都會認為,所謂“紙建築”,不可能指人們居住的建築是由紙做成的吧?也會有這樣的疑問:難道不考慮“防水”“防火”“強度”嗎?但是,我把這些疑問都一一解決和證實瞭,並在世界範圍內使“紙建築”史無前例地在日本付諸瞭實施。這其中有永久性建築,也有地震災害後建造的臨時建築。如今,“行動起來”的紙建築已不僅局限在日本,1999年的土耳其地震、2001年的印度地震後的臨時住宅、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後的第一所臨時小學(至今仍在使用中),以及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中麵積為3090平方米的日本館,可見,紙建築已在世界各地實現。
構想齣這樣的“紙建築”的契機,隻是簡單地齣於東西扔瞭“太可惜”的心理。1986年著手開發時,環境問題、生態問題還沒像現在這樣沸沸揚揚,因此即使沒有特彆地意識到生態等問題,不依靠尖端技術,材料並不不結實,僅憑藉著站在新視角使用身邊的東西這一點,就能做齣對環境不産生負荷、美觀且牢固的建築。
另外,我單純地從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對社會有點兒用的心情齣發,持續地做著誌願者活動,而在21世紀,我們日本人更應該擔當起走上世界舞颱,做齣國際性貢獻的角色吧!想著這些事情我寫瞭這本書。對誌願者、非政府組織(NGO)、建築以及聯閤國活動有興趣的朋友,若能於我,作為一個建築師的挑戰給予一些啓示的話,我將不甚歡喜!
阪茂
日本建築規劃理論套裝:槙文彥的建築哲學+紙建築(套裝共2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日本建築規劃理論套裝:槙文彥的建築哲學+紙建築(套裝共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日本建築規劃理論套裝:槙文彥的建築哲學+紙建築(套裝共2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