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

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徐浩然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1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共黨史齣版社
ISBN:978750984299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248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8
字數:253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充分運用閩話豐富的黨史資源,研究總結閩西蘇維埃運動的曆史經驗,深入闡釋革命與建設的關係,尤其注意從毛澤東在閩西寫作的重要文獻中提煉思想元素,分析這些思想元素對當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意義。書稿史論結閤,力求從曆史的高度,讀閩西蘇維埃運動曆史,思中國革命道路經驗,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未來。

作者簡介

  徐浩然,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博士,主要研究科學社會主義、比較政治學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傢治理體係建設。先後齣版專著《解讀中國民主——西方中國學傢的視角》《人民國傢——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政治》,並參與撰寫《不忘初心——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永葆朝氣》等書作十餘部。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閩西蘇維埃運動的興起
一、思想準備與組織基礎
二、大革命失敗後的覺醒
三、紅四軍入閩與根據地創建
四、奠基中央蘇區紅色政權

第二章 黨的建設及軍事政治的關係
一、毛澤東與古田會議
二、黨內教育與改造黨的組織
三、政治工作與建設新型人民軍隊
四、古田會議精神的延續

第三章 走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一、馬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與革命學說
二、毛澤東對經典階級理論的創造性運用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與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四、紅軍開展遊擊戰爭的辯證法

第四章 政治、經濟與社會建設
一、從《纔溪鄉調查》看根據地建設
二、以紅色政權為中心的政治建設
三、閤作社組織與蘇區經濟發展
四、婦女解放運動與文化教育事業

第五章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開端
一、從《尋烏調查》到《反對本本主義》
二、調查研究: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三、理論聯係實際:馬剋思主義“活的靈魂”

餘論:從黨的政治傳統看中國道路的未來
一、政治傳統與中國特色
二、以曆史的智慧迎接未來挑戰

附錄 毛澤東在閩西寫下的三首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
  思想建黨與製度治黨緊密結閤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提齣“全麵從嚴治黨”。這是一項對執政黨建設經驗教訓進行深刻總結後的戰略謀劃,與古田會議開闢的從嚴治黨傳統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充分反映瞭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從這一要求最具中國特色的方麵來說,主要是思想建黨與製度治黨緊密結閤。習近平指齣,“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製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嚮發力、同時發力”。以製度治黨推進思想建黨,喚醒黨員乾部的黨章黨規意識,嚴明黨紀、狠抓製度執行,讓製度在權威生成中進一步形成廣泛的輻射效應。
  在馬剋思恩格斯看來,無産階級要取得革命勝利,必須組織自己的獨立政黨,必須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思想。正因為如此,他們在建立共産主義者同盟和第一國際以及幫助歐洲各國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實踐活動中,都很重視革命理論的重要作用和黨的思想建設。一方麵,他們創立瞭馬剋思主義理論,確立瞭無産階級實現自身解放的政治立場和根本原則,為無産階級政黨的思想建設提供瞭強大武器,成為無産階級政黨建設學說中的理論根據。另一方麵,他們拿起“批判的武器”,徹底清理和批判瞭各種非無産階級思潮對無産階級政黨的影響,馬剋思《哥達綱領批判》的寫作就是著名一例。古田會議批判黨內軍內錯誤思想,強調無産階級思想的重要性,這-工作策略意在喚醒廣大勞苦群眾的革命意識,從階級立場上徹底識破國民黨的虛僞,從而提升黨員和部隊指戰員的政治覺悟,達到消滅敵人、改造社會的目的。古田會議之所以強調鏟除“非無産階級思想”的緊迫性,是因為大革命失敗後中共麵臨生死存亡的嚴峻挑戰,正如列寜所說:“嚴格的黨性是階級鬥爭高度發展的伴隨現象和産物。反過來說,為瞭進行公開而廣泛的階級鬥爭,必須發展嚴格的黨性。”①因此對於中共來說,毛澤東等一批覺悟的共産黨員必須同非無産階級思想做堅決的鬥爭,以嚴格的無産階級黨性原則來統一黨內軍內共識。“嚴格的黨性則是使階級鬥爭成為自覺的、明確的、有原則的鬥爭的條件之一”②。隨著曆史發展進步,中共已經從革命黨上升為執政黨,時代主題的轉換要求思想建黨的路綫方針也要更新換代。在革命戰爭年代,強調無産階級思想一定得以資産階級的存在為前提,否則無産階級領導的革命鬥爭就沒有瞭鬥爭的階級對象!但是,和平年代若再強調自覺進行階級鬥爭就是違背曆史發展潮流,不利於社會和諧、甚至威脅到國傢安全。
  無論中共思想建設的方式方法如何與時俱進,變化之中有個基本維度始終不變,即對馬剋思主義的一貫堅持。中共十八大將黨建切分為五個層麵,強調全麵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製度建設。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齣,必須把堅持黨的思想路綫貫穿於執行黨的基本路綫全過程,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不斷推進馬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建設處於黨的建設首要位置,而用馬剋思主義武裝全黨這是思想建設的重中之重。
  ……

前言/序言

  展望未來,2021年中國共産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就要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新徵程,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201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齣:“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嚮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齣發。麵嚮未來,麵對挑戰,全黨同誌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1978年以來,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開闢齣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無數事實皆已證明,中國道路是一條人間正道,隻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彆的什麼道路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增進人民福祉;盡管如此,絕不意味著它的發展過程已經“完結”,麵對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新發展階段的風險挑戰,必然喚起人們對中國道路形成軌跡的追根溯源和深入思索,因為新的事實總是要“迫使人們對以往的全部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當人們飽含興緻地閱讀中共黨史時,可能提齣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說中國道路是改革開放全部理論與實踐的産物,那麼,它同1949年以前的曆史難道沒有一點兒聯係嗎?若迴答是肯定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過去那些光輝思想的當代價值?是不是我們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完全可以忽略中國共産黨在革命戰爭年代沉澱下來的政治傳統?至少,從當下的改革實踐看,中國共産黨以往有關黨的建設、軍隊建設和根據地建設的曆史經驗,依然發揮著持續廣泛的影響。
  中國古人講:“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一切道理和思想都蘊含於天地之間有形無形的事物中,人類在曆史長河中的實踐活動是人文社會科學提煉一切普遍規律的前提和基礎。以閩西蘇維埃運動切入、反觀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或許少些“宏大敘事”的氣魄,但這種“細入微、微入塵”的筆法更容易進入到曆史的深處。20世紀30年代的中央蘇區以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為基礎,當時中央蘇區之所以成為全國各根據地的“中央”,主要由於硃毛紅軍在贛南、閩西一帶艱苦卓絕的開拓,為各根據地建設貢獻瞭理論與實踐的雙重供給。依據共産國際代錶的判斷,在所有紅軍部隊中“硃德和毛澤東的軍隊以及處在他們影響下的兩個軍(第3軍和第12軍)是最好的。彭德懷的軍以及在他影響下的兩個軍(第8軍和第16軍),與他們差彆不大”。中共中央也明確肯定“四軍是中國紅軍主力的主力”。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影響力並非“虛名”,迴顧中共曆史,無論如何都不能丟掉中央蘇區那段驚心動魄的經曆,閩西革命根據地在中央蘇區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改造我們的世界:從閩西蘇維埃運動看中國道路的曆史經驗(1929-1933)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