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资格证
  • 思想政治
  • 高级中学
  • 中公
  • 2018
  • 教材
  • 教资
  • 学科知识
  • 教学能力
  • 考试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67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7855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0
字数:44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我们在深入把握考生备考需求的基础上,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双色设计,并在重要知识点下面画了曲线,帮助考生迅速抓住重点。在文中知识内容的阐述中增设了真题再现、考题预测、知识拓展、难点辨析等内容,为考生的备考指明方向。相信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提高考生阅读的效率,有效抓住图书的结构和核心内容,而且能够帮助考生实现准确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书配有移动自习室,助力考生备考。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在研究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的基础上,结合考试大纲,架构起以学科知识、课程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为主体的知识体系,是一本真正符合考试特点的图书。整本教材,内容上紧扣考试大纲,根据历年考试重点进行增删,有效覆盖真题考点;结构上,系统分配合理,条理清晰,严格从基本、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知识要点。并且设置真题二维码,帮助考生通过视频讲解充分理解试题。相信这样的设计,更利于考生的备考。

目录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细胞的分子组成(2)
考点梳理(2)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2)
二、细胞中的无机物(3)
三、细胞中的有机物(4)
第二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9)
考点梳理(9)
一、细胞学说(9)
二、细胞的结构(9)
三、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3)
四、生物膜系统(14)
第三节细胞的代谢(16)
考点梳理(16)
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6)
二、酶和ATP(19)
三、细胞呼吸(21)
四、光合作用(24)
五、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31)
第四节细胞的增殖(33)
考点梳理(33)
一、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33)
二、细胞的有丝分裂(34)
三、细胞的无丝分裂(36)
第五节细胞的生命历程(37)
考点梳理(37)
一、细胞的分化(37)
二、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38)
三、细胞生命历程各过程之间的关系(39)
第六节实验(40)
考点梳理(40)
一、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40)
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42)
三、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43)
四、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4)
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46)
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47)
七、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48)
能力提升训练(4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53)
考点聚焦(53)
第一节遗传的分子基础(53)
考点梳理(53)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53)
二、DNA(56)
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58)
四、基因的表达(61)
第二节遗传的细胞基础(63)
考点梳理(63)
一、减数分裂(63)
二、受精作用(68)
三、有性生殖(69)
第三节遗传的基本规律(69)
考点梳理(69)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69)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72)
三、伴性遗传(76)
四、人类遗传病(78)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81)
考点梳理(81)
一、基因重组(81)
二、基因突变(82)
三、染色体变异(82)
四、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84)
第五节生物的进化(87)
考点梳理(87)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87)
二、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88)
三、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89)
能力提升训练(9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94)
考点聚焦(94)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94)
考点梳理(94)
一、植物生长素(94)
二、其他植物激素(96)
第二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97)
考点梳理(97)
一、脊椎动物神经系统(97)
二、人体神经调节(98)
三、动物激素的调节(103)
四、人体的免疫调节(109)
第三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4)
考点梳理(114)
一、人体的内环境(114)
二、稳态(115)
第四节种群和群落(116)
考点梳理(116)
一、种群(116)
二、群落(120)
第五节生态系统(124)
考点梳理(124)
一、生态系统概述(124)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26)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9)
第六节生物的多样性(131)
考点梳理(131)
一、生物的分类依据(131)
二、生物的分类阶元(131)
三、生物的五界分类系统(131)
四、细菌和病毒(135)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136)
能力提升训练(13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41)
考点聚焦(141)
第一节微生物的利用(141)
考点梳理(141)
一、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41)
二、微生物的生长(146)
三、常见菌种的纯化与分离(148)
四、微生物的利用(148)
第二节酶的应用(149)
考点梳理(149)
一、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149)
二、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150)
三、酶的应用(150)
四、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152)
第三节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53)
考点梳理(153)
一、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153)
二、发酵工程(153)
第四节现代生物技术(155)
考点梳理(155)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55)
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157)
三、PCR技术(158)
四、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59)
五、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161)
能力提升训练(16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65)
考点聚焦(165)
第一节生物科学与农业(165)
考点梳理(165)
一、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165)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167)
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168)
四、绿色食品(169)
五、设施农业(170)
第二节生物科学与工业(170)
考点梳理(170)
一、发酵与食品生产(170)
二、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72)
三、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173)
第三节生物科学与健康(174)
考点梳理(174)
一、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174)
二、器官移植(175)
三、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175)
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76)
第四节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177)
考点梳理(177)
一、生物性污染(177)
二、生物净化(178)
能力提升训练(17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81)
考点聚焦(181)
第一节基因工程(181)
考点梳理(181)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技术和应用(181)
二、蛋白质工程(185)
第二节细胞工程(186)
考点梳理(186)
一、植物细胞工程(186)
二、动物细胞工程(187)
第三节胚胎工程(190)
考点梳理(190)
一、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190)
二、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191)
三、胚胎工程的应用(193)
能力提升训练(19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96)
考点聚焦(196)
第一节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196)
考点梳理(196)
一、学科重大发现的历史(196)
二、生物学科的现状与趋势(199)
第二节生物学科的新进展(200)
考点梳理(200)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200)
二、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200)
三、生物技术在能源上的应用(201)
能力提升训练(20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2)
考点聚焦(202)
考点梳理(202)
一、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主要类型(202)
二、案例分析(204)
能力提升训练(206)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08)
考点聚焦(208)
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的性质、理念(208)
考点梳理(208)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性质(208)
二、高中生物课程的理念(209)
第二节高中生物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目标(211)
考点梳理(211)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211)
二、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214)
第三节高中生物课程资源(216)
考点梳理(216)
一、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216)
二、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218)
三、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218)
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219)
五、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220)
六、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220)
七、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221)
八、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221)
能力提升训练(22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24)
考点聚焦(224)
第一节导入技能(224)
考点梳理(224)
一、什么是导入技能(224)
二、导入技能的目的(224)
三、导入方法的类型(225)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26)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227)
考点梳理(227)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227)
二、语言技能的目的(227)
三、教学语言的构成(227)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28)
第三节提问技能(230)
考点梳理(230)
一、什么是提问(230)
二、提问的目的(230)
三、提问的类型(230)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31)
第四节讲解技能(233)
考点梳理(233)
一、什么是讲解技能(233)
二、讲解的目的(234)
三、讲解技能的类型(234)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35)
第五节变化技能(235)
考点梳理(235)
一、什么是变化技能(235)
二、变化技能的目的(236)
三、变化技能的类型(236)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37)
第六节强化技能(237)
考点梳理(237)
一、什么是强化技能(237)
二、强化技能的目的(238)
三、强化技能的类型(238)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38)
第七节演示技能(239)
考点梳理(239)
一、什么是演示技能(239)
二、演示技能的目的(239)
三、演示技能的类型(239)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40)
第八节板书技能(240)
考点梳理(240)
一、什么是板书(240)
二、板书的设计目的(241)
三、板书的类型(241)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41)
第九节结束技能(243)
考点梳理(243)
一、什么是结束技能(243)
二、结束技能的目的(243)
三、结束技能的类型(243)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244)
第十节课堂组织技能(245)
考点梳理(245)
一、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245)
二、课堂组织的目的(245)
三、课堂组织的类型(245)
能力提升训练(24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48)
考点聚焦(248)
第一节高中生物学教学理论(248)
考点梳理(248)
一、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248)
二、学习方式(249)
三、学习理论(249)
四、教学原则(250)
第二节概念图教学策略(252)
考点梳理(252)
一、概念图的含义(252)
二、概念图的特征(253)
三、概念图的制作步骤与规范(253)
四、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254)
五、概念图举例(254)
六、思维导图(255)
第三节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57)
考点梳理(257)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257)
二、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257)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258)
第四节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260)
考点梳理(260)
一、探究学习的含义(260)
二、探究学习的形式(260)
三、探究技能(261)
四、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案例(263)
第五节研究性学习(266)
考点梳理(266)
一、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类型(266)
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特点(266)
第六节直观教学策略(267)
考点梳理(267)
一、直观与直观教学(267)
二、直观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突出作用(267)
第七节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268)
考点梳理(268)
一、STS教育的特点(268)
二、STS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268)
第八节高中生物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269)
考点梳理(269)
一、高中生物学理论教学及策略(269)
二、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及策略(270)
三、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教学及策略(275)
第九节教学研究(276)
考点梳理(276)
一、生物教学研究的意义(276)
二、教育教学研究的分类(276)
三、生物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277)
能力提升训练(280)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86)
考点聚焦(286)
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286)
考点梳理(286)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286)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286)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流程(287)
考点梳理(287)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287)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287)
三、教学设计的原则(288)
能力提升训练(28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89)
考点聚焦(289)
第一节分析学生(289)
考点梳理(289)
一、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289)
二、分析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的课堂氛围(290)
三、高中生认知思维特点(291)
第二节分析教材内容(292)
考点梳理(292)
一、研读课程文件和教科书(292)
二、利用概念图法进行教学内容分析(293)
三、分析课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94)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选择(298)
考点梳理(298)
一、制定教学策略(298)
二、生物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及选择依据(300)
第四节课程资源与直观教具的选择(301)
考点梳理(301)
一、课程资源的选择(301)
二、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302)
三、直观教具的制备与选择(304)
第五节教学过程设计(307)
考点梳理(307)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307)
二、生物学教学过程的一般特点(307)
三、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阶段(308)
第六节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格式(309)
考点梳理(309)
一、教案的基本要素与格式(309)
二、教学案例(311)
能力提升训练(31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20)
考点聚焦(320)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概述(320)
考点梳理(320)
一、教学评价的目的(321)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321)
三、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323)
四、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325)
五、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326)
第二节教师自编成就测验--命题(328)
考点梳理(328)
一、测验编制计划的制订(328)
二、编拟测验试题(331)
三、试题与测验的审查(334)
四、试题与测验的分析(336)
五、试卷的编辑(336)
第三节阅卷和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338)
考点梳理(338)
一、试卷的评阅(338)
二、试题分析(339)
三、试卷质量的评价(341)
第四节实作评价(343)
考点梳理(343)
一、实作评价的类型(343)
二、实作评价的实施步骤(345)
三、实作评价的方法(347)
能力提升训练(350)
附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351)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381)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84)

精彩书摘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经济生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章知识在考试中大多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2.在考题设置中,本章知识在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属重点考查部分。考生应着重掌握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及特征等知识点,了解信用工具、恩格尔系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我国法定公司形式等知识点。要注意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货币、外汇与经济全球化;生产、消费、经营与劳动;收入与分配、效率与公平等热点。
  第一节货币与商品
  一、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人类社会起初并没有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在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后有了一些剩余,于是,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交换数量日益增多,范围也日益扩大。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因为被交换的商品必须对双方都具有使用价值,且商品价值又必须等量。而物物交换不可能永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最初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狭小的范围内暂时地交替地由这种或那种商品承担,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为货币。总体上,货币经历了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这几个阶段。货币的具体形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是商品生产和交换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货币形式的演进也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3)发展: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基本职能基础之上派生出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前提,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保存起来。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所以货币贮藏就有必要了。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来讲,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公教育,大家一直都挺信赖的品牌

评分

京东有货,物流快,祈祷考试过过过

评分

准备考试的书,值得一买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印刷质量非常好,但是往年真题中不全(选择题很多空缺)。

评分

书的质量很不错

评分

好,618超值

评分

口袋书。。。。。。

评分

东西很不错,很好,以后会继续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